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431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永兴军路是大宋唯一一个以军命名的路级单位,平西统镇大元帅狄青亲自坐镇永兴军路足见那地方的重要性。

  就是吧,一般打仗打不到永兴军路境内,沿边几路那边战事要紧狄元帅就到哪儿去,一年到头在其他几路待的时间比在永兴军路多的多。

  哪儿需要狄元帅狄元帅就往哪儿去,神出鬼没居无定所,所到之处番邦无不落荒而逃,一个人的威慑力比一支军队都大。

  前几年靠嘴皮子和钱招抚番邦,能用钱拉拢的都拉拢的差不多了,现在只能靠武力招抚,很多之前没有显露出来的问题在开战之後都显露了出来。

  西军将士骁勇善战,杀红了眼後谁的话都不听,战前强调了多少次不许杀降不许杀降不许杀降,等到攻入城中一眼看不住还是会见人就屠。

  礼仪之邦要有礼仪之邦的样子!屠戮不符合他们的气质啊喂!

  最重要的是,杀降的事情传出去谁还敢投降?、

  所有敌军都拼死抵抗,他们的攻城难度能高上天。

  官场军中都黑幕重重,人活着家里才有念想,死了的话连抚恤金都不一定能落到媳妇孩子手里,别杀红眼了连自家死活都不顾。

  什麽叫招抚?招抚就是能劝降的尽量不要动兵。

  能不动兵就不动兵,伤亡越少越好,士兵都是血肉之躯死了活不过来,人都没了有军功也没法弥补对家人的伤害。

  王韶打仗很猛,但是打起来的时候依旧要尽可能的减少士兵伤亡。

  现在的问题是,他下令往前冲的时候将士们嗷嗷呜呜头也不回往前冲,他下令停下来的时候还有部分将士继续嗷嗷呜呜往前冲。

  问就是“啧,文人”,他们往前冲是乘胜追击,打着打着停下是贻误战机,白面书生就是不会打仗,他们在军中摸爬滚打那麽多年他们还不知道怎麽打吗?

  王韶:……

  他都快黑成炭了还要被骂白面书生,他找谁说理去?

  整顿军纪令人头疼,一边打仗一边整顿军纪更令人头疼,尤其军中将士哪儿不满意了就人身攻击说他文人出身不懂兵事,真是有理也说不清。

  狄元帅既然来了就别急着走,整顿军纪或者是带兵出击任选其一,或者狄元帅负责接下来的战事让他专心安抚刚打下来的地盘,不管怎样反正不能闲着。

  狄青:……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还有拒绝的余地吗?

  行吧,战事他来接手,王大人安心稳定後方。

  官家还派了个出身外戚的大将高遵裕来熙州给王大人当副手,高将军虽说有些皇亲国戚的毛病,但是正经事情上还是靠得住的。

  而且新来的帝王耳目李宪李公公是他的老熟人,他们之前打过很多次配合,都知道彼此的行事作风,王大人专心接收地盘就好,不用担心李公公会阻挠战事。

  这麽说吧,李宪在战场上比他还猛。

  正常情况下,皇帝派到军中的监军耳目都会阻挠战事,但是李公公不正常,他指挥作战比武将还在行。

  大宋的宦官看着不起眼,实际上卧虎藏龙。

  也是,宫里有延福宫教导小宦官四书五经,墨义考试过关的小宦官才有资格进宫,想到皇帝跟前伺候要经过的考试没比考进士简单哪儿去,能被皇帝重用的自然不可能是简单人。

  王韶可能管不住麾下武将,狄青出马形势立刻逆转,毕竟狄元帅是正儿八经的行伍出身,和文人没有半点关系。

  几个人分工明确,王韶负责利诱招抚以及後勤,狄青负责武力招抚,李宪负责随时给官家打小报告汇报情况。

  方方面面都顾及到,有坏心思的家夥们想歪曲事实栽赃陷害都难。

  大宋这边稳住情况,吐蕃木征部就迎来了灭顶之灾。

  摧枯拉朽,这才是真正的摧枯拉朽。

  战事全权交给狄青,王韶专心修碉堡,大军打到哪儿碉堡修到哪儿,修过去後立刻开始收拢人心。

  这几年派出去的商队不是吃干饭的,拿着他签的关引就要为他做事,有些事情官府不方便出面可以让商队的人来。

  只要宣传工作做的好,民心就能迅速稳定下来。

  木征接连战败已经丢了好些地盘,上次战败後已经退到洮河西岸,丢了的地盘大概率拿不回来,生活在那些地方的子民大概率也都要成为宋的子民。

  洮河周边大部分都是唃厮啰子孙的部落,虽然都是唃厮啰的子孙,但是关系却称不上好。

  宋军受挫时他们纷纷起兵反抗,宋军连战皆捷他们也不端着,找准机会就投降,也省的被大宋接管之前再挨一顿胖揍。

  兄弟?呵,互相插刀的也能叫兄弟?

  别套近乎,他们就是有点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战事进入白热化,狄元帅指哪儿打哪儿,王大人到哪儿建设哪儿,明明没有过去多少天,大宋的碉堡愣是一路修到了河州城外。

  河州再往西北就是湟州,那边是董毡的地盘,不归木征管。

  王雱来西北的时间短,不知道这边打仗或者招抚番邦是什麽情况,这些天光听那边的战报都听呆了。

  按照他的理解,招抚——招抚失败——武力招抚——成功或者失败,这一套流程走下来至少得小半年。

  要是中间再掺杂些朝中关于要不要接收番邦部落的争执,战线还能拉的更长。

  看看秦凤路、不对、看看熙河路那边,不到半年时间直接扫平了洮州以及南山诸羌,打的吐蕃连抵抗的心都不敢再有。

  狄将军刚过去的时候吐蕃各部还想联合起来派兵偷袭,大宋是深入吐蕃境内作战,如果能断绝大军後路,前头的军队就会断粮。

  但是吐蕃人低估了狄将军的能耐,後路没断都不耽误他强抢吐蕃军队的军需来供应自家部队,後路被断那就是大宋版的破釜沉舟,不把对面全打趴下就绝不会撤退。

  最後就是那波吐蕃部落的大本营被狄元帅率兵扫平,派去断大宋归路的那波也没能幸免,一方逃一方追,狄元帅沿途又攻克好些座城,刚刚好把所有能和木征打配合的城池部落都一网打尽。

  你们吐蕃人……故意的?

  他们大宋的军队这麽厉害的吗?

  王小雱:呆滞.jpg

  更离谱的还在後面。

  狄元帅在前面哇呀呀呀逮谁打谁,王大人在後面挑了好些个归降的番邦首领去声泪俱下的劝降。

  刚柔兼济软硬皆施,愣是让木征麾下那些本来还想负隅顽抗的部落选择了缴械投降。

  不确定到底是被前辈们声泪俱下的感动还是被大宋的军威所慑服,反正最後是降了。

  还是带着城池投降。

  木征的妻子儿女尽数被抓,只剩下他一个人率领残部幸免于难,如果不投降大宋的话,那就只能去投奔董毡。

  他嘴上说着宋军欺人太甚他就去投奔董毡,事实证明他和董毡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宁可降宋也不会去投奔董毡。

  木首领一咬牙一跺脚,最终还是降了。

  王小雱:还能这样?

  苏景殊表示:习惯就好。

  王雱勉强回神,他感觉他一时半会儿习惯不了,“景哥,两千多里呢。”

  大宋的西北防线也才两千多里,熙河那边一下子拓边两千里,那两千多里不光是土地,还有三十余万帐番人,这天大的功绩算下来还不得封个王高兴高兴?

  苏景殊:……

  别了吧。

  封王那是给死人准备的,活人追求出将入相就够了,目标太大容易栽跟头。

  自古以来异姓王都没有好下场,他们退一步追求死後封王。

  大宋拿下河州後立刻和兰州连在一起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虽然董毡因此更加紧张大概率要搞事,但是王韶的开拓熙河计划依旧称得上大获全胜。

  压力丝滑的来到了苏大人身上。

  青唐吐蕃以唃厮啰的继承人董毡为主,木征是董毡之外势力最大的唃厮啰子孙,情况换算到西夏,大概就类似于灵州的党项部族带着城池归降,留下剩下的党项人守着兴庆府草木皆兵。

  结果呢,大宋在吐蕃那边大获全胜,盐州这边依旧在练兵。

  人比人气死人。

  王雱已经升不起任何比拼的念头,“往好处想,至少我们让灵州的党项人惶恐度日草木皆兵了。”

  苏景殊表情严肃,“不够,远远不够。”

  不行,他们不能落後太多,得尽快将进度追上去。

  苏知州回书房梳理头绪,心急容易出差错,进度得赶,但是不能因为赶进度草率进军。

  让他冷静下来琢磨琢磨接下来到底该怎麽办。

  ……

  大宋群敌环伺,敌人之间也会远交近攻打配合。

  周边番邦蛮夷能一直作乱不光是大宋的问题,还因为打了这个旁边就跳出来另一个,敌人联合起来对大宋进行车轮战耗也能把大宋耗死。

  要麽以和为贵,要麽就做好四面八方同时开战的准备。

  大宋君臣不是傻子,也不是没有野心,要是能打他们早就打了,尝试失败才不得不捏着鼻子选择议和。

  就是刚议和的时候还有重振雄风的野望,时间一长就没了奋斗的心气儿,如此一躺就是几十年。

  好在大宋没有彻底躺平,

  这次熙河动静大,其他地方也没闲着。

  大宋若是联合吐蕃围攻西夏西夏肯定撑不住,西夏朝廷从内斗中擡起头发现情况不对立刻就想捣乱,奈何陕西沿边各州的兵都严防死守,愣是让他们一次都没能打过来。

  西夏发现事情大条後立刻去找辽国商量,他们平时经常有冲突,但是在攻宋的事情上一直是合作夥伴,唇寒齿亡,西夏出事辽国也别想独善其身。

  辽国皇帝再昏庸也知道现在不是他吃喝玩乐的时候,之前把稳定输送了几十年的岁币给弄没了,还明里暗里吃了那麽多亏,再不支棱起来怕是得被宋人骑到头上欺负。

  然而支棱也不是想支棱就能支棱起来的,辽帝昏庸放纵了那麽多年,境内辽东地区的女真人频频作乱,朝廷镇压辽东叛乱还忙不过来,根本无暇再和大宋起争端,顶多调动一下兵马虚张声势证明一下存在感。

  官家也没飘到不将辽国放在眼里,西军的猛将越打越多,历练出来就派去别的地方建功立业,免得大宋边防战力全部集中在西北一处导致别处战力空虚。

  西军将领的调动以镇戎军知军杨文广收到调令出任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候为开始,之後陆陆续续六七位知军、路钤辖级别的高级将领从西北防线调到北方防线。

  西夏有没有松口气不知道,反正辽国更慌了。

  而盐州州衙,苏知州正在给以番部巡检赵守忠为首的番人将领上课。

  内容:大宋经略南北江群蛮之地的得与失。

  旁听生:王雱、桑博、姚古……

  最近变动大的不只边州,南方平定蛮夷部落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蔡挺蔡大人之子蔡烨被任命为荆湖南路转运副使,近两年大出风头的变法派核心骨干章惇也调至荆湖南路开辟梅山。

  王雱开始还不明白给番人将领讲这些干什麽,听着听着就反应过来了,他们苏大人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明面上说的是平定南方蛮夷,实际上每句话说的都是平定西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4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1/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