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411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官家觉得不够保险的话还可以联合青唐吐蕃同时出兵,西夏已是强弩之末根本撑不住大宋和青唐吐蕃联合出击。

  赵曙:……

  人可以自信,但不能自大。

  他真的很搞不懂这些文臣,番邦部落举族来归附的时候一个个的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番邦降叛不定不可轻信”,怎麽不该信的时候又觉得人家一定会听大宋的指挥?

  青唐吐蕃打西夏的同时自家部落也在干仗,他们会听大宋的话?

  官家不知道该说他什麽好,索性让韩琦富弼去给他讲道理,能讲通多少不重要,先把人从天上拉回来再说。

  哦对,蔡挺一起。

  蔡大人最熟悉西北的情况,有理有据才有说服力。

  散了吧散了吧,各位将军一路奔波回京辛苦了,剩下的事情明天再商量。

  殿中衆人各自行礼退下,狄元帅张口想催官家快点做决定,再一想场合不对又闭上了嘴巴。

  他原本想着到延州把韩绛劝住就回京兆府,多大点事儿顶多半个月就能解决,还是算上来回路程的半个月。

  结果到了延州发现事态不受控制,到京城可比到延州远得多,虽然他提前往家里送了信,但是大过年的不和媳妇孩子待在一起总感觉憋屈的慌。

  打仗的时候分开也就算了,现在没打仗还不让他回家,大宋什麽时候能把周边政权都打的满地乱爬啊?

  生气!

  另一边,韩相公和富相公两脸无奈,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麽劝。

  该说的郭逵都说过了,罗兀城不能修的最大问题就是守不住,西夏再怎麽强弩之末也不至于毁不掉家门口的大宋城池。

  如今的局势是对大宋有利,但是别忘了他们周边群敌环伺,不是只有西夏一个敌人。

  要是只有西夏一个敌人,西夏连立国的可能都没有。

  唉,年轻人还是太急躁了些。

  已经五十多岁的韩绛:……

  垂拱殿很快只剩赵曙赵顼父子俩。

  太子殿下幽幽开口,“子安的信里说西军氛围特别好,除了少数几个文臣不给面子喜欢搞事,绝大部分文臣武将都上下一心准备立大功。”

  拿下青唐吐蕃是大功,平定西夏也是大功,周边的番邦部落不是麻烦都是功,他们抢功的时间都不够根本没空勾心斗角。

  他以为那“少数几个文臣”是秦凤路的李师中,怎麽也没想到小韩相公也属于“少数几个文臣”。

  官家揉揉眉心,“不行,不能让韩绛再去西北。”

  小韩相公处理政务是把好手,军务方面实在不行,早知如此宁可派王介甫去西北也不能让他去。

  王相公觉得种谔带兵略有些乖张,若他去西北肯定不会让种谔有深入西夏境内筑城的念头,种谔和折继世不提筑罗兀城的建议也就不会有接下来这麽多事。

  实在不行的话,陕西、河北两路就不要宣抚使了。

  他派韩绛担任陕西、河北两路宣抚使是想让他整合两路兵马以备过两年开战,王韶在秦凤路招抚番邦开拓河湟的时间就是他整合两路兵马的时间,等河湟被收复他们也就可以合兵平定西夏。

  他们要联合青唐吐蕃灭夏,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能对青唐吐蕃太放心,还是把地盘拿回来然後派自家将士统兵更可靠。

  郭逵身为鄜延路主官都能被宣抚使压的一点办法都没有,韩绛要是去陕西其他路呢?其他路的主官能和他分庭抗争吗?

  宣抚使宣抚使,今後宣抚使还是继续负责安抚百姓吧。

  早年的宣抚使只在发生天灾时到地方安抚百姓鼓舞民心,事情结束就撤掉,後来战事增多才开始总领兵事。

  武将拥兵自重後患无穷,文臣领兵胡乱指挥的後患也是无穷。

  不行,不能让文臣再这麽膨胀下去,也不能让武将再这麽卑微下去。

  太子殿下擡眼,“爹,这话你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官家:……

  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也。

  他已经在尽量提高军中将士的待遇,还破例让狄青、郭逵这种没有进士出身的武将进枢密院,为的就是让武将的话语权更重。

  提高武将的话语权不光是为了让军中将士尽心尽力保家卫国,还为了制衡话语权越来越重的文臣。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大宋建国百年愈发崇文,士大夫习惯了高高在上甚至能把皇权挤到一边儿,这可不是什麽好现象。

  好皇帝要会制衡群臣,要让所有臣子都觉得他是朝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让所有臣子都心甘情愿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

  额,他现在一个都没做到。

  赵顼知道他爹的远大志向,可惜他只是个没什麽用的储君,平时帮着打打杂还行,皇帝爹都办不成的事他这个当儿子的更没希望。

  他没爹爹稳重,让他做决定的话只会是他想干什麽就干什麽,就算朝臣在皇宫里撞柱子也拦不住他要做的事。

  赵曙:……

  “吾儿颇有暴君之资。”

  赵顼:“多谢父皇夸奖。”

  父子俩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不远处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史官听的额头冒汗。

  ——官家欸,别这麽不把臣等当外人。

  第二天,衆人再次齐聚垂拱殿,诸位西军守将哪儿来的回哪儿去,韩绛留在京城。

  还有如今身在延州的宣抚判官以及宣抚司衙门的属官,全都回京重新任命。

  狄青和郭逵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留下好留下妙,韩相公留在政事堂是个好相公,还是继续当个好相公吧。

  种谔和折继世心有不甘,但是想想官家说可以让他们先筑抚宁城也只能勉强接受。

  抚宁城位置不算太好,易攻难守面积还小,能把难守的抚宁城守住就能证明他们有能力将罗兀城守住,到时再请命修筑罗兀城官家定会同意。

  一同回京的四位将领都接受了这个结果,只有韩绛黑着脸怎麽看怎麽不高兴。

  官家没说让他离开政事堂,也就是说他回京之後还是政事堂的宰相,但是谁家宰相出去一趟被将领强压回京告状还理论输了?这让他的面子往哪儿放?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就把话放这儿了,朝廷现在不乘胜追击平定西夏将来肯定追悔莫及。

  然而没过几天,深入西夏和辽国的探子同时送回情报,因为大宋在鄜延路的动作太大,梁太後惶惶不可终日,已经向辽国求援想要同时攻宋。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同意了。

  情报送到枢密院再送到政事堂再送到皇帝面前,所有人的表情如出一辙的慎重。

  其中还有几个慎重中带了些兴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从官家继位取消岁币,大宋和辽国之间的氛围也悄悄变化。

  以前是大宋不想打,辽国也不想打,但是辽国想要更多钱就会动弹一下威胁大宋。

  现在嘛……

  且看他们这次有何手段。

第238章

  *

  从党项人开始崛起,大宋和辽国都想灭夏,就是打起来之後都没讨到好处。

  辽国打了几次没打下来就放弃了,转为让西夏认他们为宗主国每年进贡,然後派公主去西夏和亲。

  大宋也打了好几次,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战三败後也意识到灭夏没那麽容易,于是开始转攻为守重建西北的防御体系。

  三场大败後西北的防御体系几乎被李元昊给打穿了,不重建也不行。

  西夏虽小但实在难缠,宋辽都想毕其功于一役,失败之後也都改变了策略。

  辽国选择成为西夏的宗主国,大宋选择苟起来慢慢等,等到时机合适再继续大规模开战。

  西夏皇帝接受辽国的册封,同样也接受大宋的册封,李元昊和他的继任者们都不是省油的灯,要麽和大宋示好对付辽国,要麽和辽国示好对付大宋,合纵连横算是让他们玩明白了。

  大宋和西夏开战这些年辽国也没闲着,什麽时候打的太厉害就派人到京城假惺惺的劝和,好像他们大辽上上下下全部奉行爱与和平。

  澶渊之盟後大宋朝堂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西北,和辽国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但是小纠纷并没有停过。

  每当西北开战,辽国就悄咪咪的过来找不痛快,怕大宋一怒之下一边打西夏一边打他们还不敢找的太明显。

  骑兵是不敢动的,小规模的骑兵抵不过戍边的重弓强弩,大规模的骑兵像是要入侵,要是不小心惹过了火反而得不偿失,所以他们每次都是派百姓越境试探。

  宋人讲究仁义,不会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杀手。

  百姓有什麽错?他们只是想去有水的地方取水而已,不小心越境情有可原。

  白沟河之南的雄州守军的确不曾为难取水的百姓,时间一长辽国便得寸进尺,时不时有小队骑兵在大宋境内溜达,甚至一度嚣张到和巡逻的雄州守军对射。

  後来那支游骑直接被赶来的大宋援军包了饺子,弓马留下人扒光了赶出大宋地界儿,然後就没再见过小队骑兵过来骚扰。

  只要守军态度强硬,契丹人欺软怕硬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宋辽之间维持了几十年的表面太平,只要大宋态度变软正契丹人就能立刻撕破脸皮拿边界线说事儿。

  两国边界在河北沿太行东坡大茂山分水岭至白沟河中下游一线展开,看舆图划分的很清楚,实际上却是各凭本事。

  河南边是大宋的地盘,河北边的燕云十六州古往今来也都归中原政权管,不管是文化还是饮食还是什麽都和中原一般无二,住在那儿的百姓也是汉人居多。

  就算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领,世代居住在那儿的汉人百姓也早已不知中原是什麽样,但邻近界河的汉人百姓还是更亲近大宋。

  当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後来周世宗北伐收复了瀛、莫二州及益津关、瓦乔关和淤口关,这两州三关之地便是契丹人时常索要的关南地区。

  之後中原政权把景州、易州划给辽国来换瀛州、莫州,所以契丹人手里的燕云还是十六个州。

  景德元年辽圣宗与萧太後率军大举南下一路打到黄河边的澶州逼大宋割让关南地区,真宗皇帝御驾亲征举国应战,那一战以澶渊之盟告终。

  关南地区依旧归大宋,大宋每年给辽国三十万岁币。

  周世宗以瓦桥关为基础建雄州,澶渊之盟後雄州是唯一的岁币交割地和最重要的榷场所在,镇守雄州的无一例外都是帝王心腹。

  什麽程度的心腹呢?历任雄州知州都是皇城司的皇城使兼任。

  现在的雄州知州名叫张利一,他去雄州当知州是因为上一任雄州知州李中佑在任时放任辽国百姓在界河捕鱼以及跨境砍树。

  当时司马光和朝中部分文臣说边境官员都以挑起事端为能力,比如辽国和西夏,都撺掇他们的百姓到大宋境内惹些无伤大雅的事端,这种风气断不可取,不像大宋的边境官员从来不在这种小事上难为人。

  官家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扭头把“平易近人”的李中佑给换成了“尖酸刻薄”的张利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4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1/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