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373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朝臣争辩起来歪理太多,也就是这个时候,苏景殊终于听到了後世有名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老王就是老王,一出口就拉足了仇恨。

  有他们家王叔这熟练的拉仇恨技术在手,谁还有心思关注他这个小喽啰。

  牺牲老王一个幸福新党全体成员,口水仗不要停,继续打继续打,这场面他爱看。

  傍晚的微风吹在身上非常舒服,苏景殊抿了口茶,越发觉得让六扇门将重点放在试行募役法的地方是个好主意,希望以後全面推行的时候也能这样。

  江南富庶,贪官能贪的钱多,随便抄几家都够朝廷养好几年的兵。

  别的地方没有江南那麽富庶,但是贪官贪起来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甚至还有胆大包天的能谎报灾情骗朝廷的救济钱粮,抄他们可能还会有新惊喜。

  白玉堂身为捕快头头坐镇京城,六扇门把那些新来的年轻捕快派出去大半,再次让官家认定江湖人能用。

  世上没有无能的人,只有放错地方的人才。

  正派的江湖人士都爱除恶扬善,没加入六扇门之前只能偷偷摸摸的劫富济贫,加入六扇门之後可以光明正大的将官府里的贪官揪出来,难得遇到这等好机会一个个的都跟不知道累似的满天下的跑。

  皇城司的探子主要分布在京城和边境,六扇门这边安排的是江南,其他地区等江南那边查过来一轮後再做打算。

  打算是这麽打算的,毕竟六扇门才成立一年,人手远远比不过皇城司,能负责江南已经很不容易了。

  按照最开始的安排,六扇门负责只在江南,哪儿试行募役法他们去哪儿,先保证办事不出错再来考虑其他。

  抓贪官要精准打击,不能听风就是雨,宁可慢点也不能误伤无辜。

  白玉堂在江湖上闯荡了那麽多年,最清楚江湖人的脾性,他现在已经成长为成熟稳重的朝堂江湖两栖大侠,六扇门的新人还没有历练到他这种程度,急于立功的时候很有可能被有心之人牵着鼻子走。

  官场上的人心都脏,他们江湖人还是太单纯。

  幸好六扇门有他几位义兄坐镇,不然他怕是担心完这个担心那个,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生怕没见过官场险恶的新人捕快们在外面吃亏。

  官场上的阴谋诡计太多了,万一有贪官想拉看不顺眼的清官下水故意在外面传些乱七八糟的谣言,探子搜集情报听到那些谣言信以为真往上报,再凑巧碰上个着急立功不核实就抓人的,冤假错案这就出现了。

  所以说宁肯慢点也别被人忽悠,六扇门刚成立正是打响名气的时候,不能传出去的都是坏名声。

  怎麽说也是他锦毛鼠白玉堂带出来的人,到时候出了问题丢的是他白玉堂的脸面。

  万万没想到六扇门派出去的捕快能给他们带来那麽大的惊喜,一个个的看上去年轻气盛不稳重,实际上干起活来不光有分寸还能一个能顶十个。

  哦不,是一个带十个。

  和後世小学生家长群里一个学生有二到无上限个家长差不多,每个六扇门的捕快出门都能有无上限个江湖朋友帮忙干活。

  先前六扇门招募人手的时候过来报名的人塞满了朱仙镇,除去那些故意添乱浑水摸鱼的家夥,真心想要为朝廷效力的不在少数。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人生在世要的就是个名。

  都说江湖人打打杀杀不讲规矩,其实江湖人讲起义气来可以连命都不要,而义气中含金量最高的就是家国大义。

  往日里江湖人插手官场会被骂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稍有不慎还会被那些当官的倒打一耙,贪官污吏只能由朝廷出面来抓。

  这次不光能光明正大的打贪官还不用担心被倒打一耙,打白工算什麽,他们自掏腰包也会抢着干。

  江湖人瞧不上朝廷那是真的瞧不上吗?错,大部分都是没法走正经途径惩恶扬善,要是能光明正大的除暴安良他们比谁都积极。

  他们过不了六扇门的审核没关系,亲朋好友里有一个能进去就行。

  当年南侠展昭追随包青天然後获得御前四品带刀护卫的官职和御猫的封号,之後锦毛鼠白玉堂对他的封号不顺眼然後打上京城,阴差阳错之下也开始效力于公门,再然後陷空岛五鼠就都成了朝廷的官。

  最开始只有南侠展昭一个人,後来变成南侠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再後来又加上陷空岛其他几位,只要有一个人开了头,之後为公门效力的就会越来越多。

  他们也有朋友在公门,只要表现的好肯定也能走亲朋好友的裤带路线。

  民间那些不是贪官污吏,那是他们走上万人敬仰道路的工具人!

第217章

  *

  这是六扇门第一次正经办差,不只留守京城的六扇门官员紧张,名义上的一把手太子殿下也各种不放心。

  然後他就发现心脏的不只有官场上的官,看上去老实腼腆的江湖愣头青们肮脏起来也不遑多让。

  他不该担心他们六扇门的捕快被蒙骗,应该担心那些贪官被捕快们忽悠的找不着北。

  不,贪官用不着担心,贪官落马应该叫好。

  六扇门的捕快和那些积极为朝廷效力的江湖侠士们拍着胸口让上头的大人们放心,不用担心他们公报私仇,他们只负责搜集消息,真贪官还是假贪官由朝廷来判定,哪条消息来自哪儿都记录的清清楚楚,谁敢故意蹚浑水不用朝廷出手他们自己内部就能将人解决。

  文明江湖人从不打打杀杀,顶多把那人曾经犯过的事儿抖搂出来送他进大牢。

  咳咳,送之前先揍一顿出出气也不过分。

  江湖斗争不比朝堂斗争简单,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复杂的很,每一条关于贪官的消息都有至少三个人去核实,出了问题还会连累带他们玩的六扇门好友,以後再想有扬名立万的机会就难了。

  人不可貌相,连太子殿下都对捕快们的表现震惊不已,那些地方官轻视刚加入官场大家庭的六扇门探子会有什麽下场可想而知。

  原本给六扇门安排的查访区域仅限于江南,现在可好,皇城司管不到的地方他们都暗戳戳拿下了。

  募役法目前只在江南一带试行没关系,他们先搜集情报,等朝廷开始将募役法推广到别的地方时他们就能立刻抓人。

  百姓的时间也是时间,官府衙门天天上门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最好直接不给地方贪官留作乱的时间。

  谁说江湖人混官场只会捣乱,这不,他们有用着呢。

  白五爷矜持的抿了口热茶,把六扇门的捕快们夸了又夸,最後才意思意思来一句,“官场上门门道道太多,虽然他们干的不错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私底下可以嘚瑟嘚瑟,办差的时候还是得谨慎着来。”

  苏景殊点头附和,“小心驶得万年船,咱六扇门本来就被排挤,干的还是得罪人的事儿,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官场上肯定群起而攻之。”

  现在没出事儿都有一群人成天叫嚣朝堂这种神圣的地方不该让粗俗的江湖人进场,连武将在他们眼里都是有辱斯文,江湖人的地位只会更低。

  以前不骂那是没有利益冲突,现在那群江湖人都快骑到他们头上了再不赶紧打压下去还能得了?

  可惜他们骂也没用,六扇门是官家同意设置的,能进这个衙门的虽然都是江湖人但是也都身家清白,人家只是到民间搜集情报,地方官不贪污受贿不就招惹不到他们他们了吗?

  皇城司干的也是搜集情报的活儿,有本事连着皇城司的官员一起骂,看看皇城司惯不惯着他们。

  朝廷又不是不给官员发俸禄,国库的支出除了军费就是官员俸禄,九品官一年的俸禄补贴加起来都能轻轻松松养活几十个人,有把他们逼到非得贪污才能活下去的地步吗?

  没听说违法乱纪被抓之後不怪自己怪别人的,他们还有脸骂?脸皮简直比城墙都厚。

  现在骂六扇门,将来武将出头的时候就不能再骂了,文官得寸进尺的话皇帝可是要生气的。

  苏景殊最近除了忙差事就是看热闹,他是读书人不假,但是不影响他爱看读书人倒霉跳脚。

  级别越高的官员越忙,他们忙起来根本没空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在大佬们都忙差事不说话的时候跳出来的多半都没有正经差事,比如最近弹劾六扇门的那些家夥。

  这次真不是他一杆子打死所有人,而是先前爱吵架的比如司马光、范镇等人现在都不在京城,官家提拔人的一大准则就是支持新法能干活儿,所以如今京城的实权衙门里根本找不到闲人。

  言官可以风闻奏事但是不能风闻污蔑,那些家夥现在是明目张胆的欺软怕硬,明明六扇门干的活儿和皇城司一样,最後挨骂的只有六扇门,那麽多弹劾的奏章愣是一个敢提皇城司的都没有。

  太子殿下很生气,後果很严重。

  皇城司是皇帝亲信没人敢惹他理解,可六扇门名义上的一把手也是当朝储君,那群人未免太不把他放在眼里。

  骂吧骂吧,骂的越狠说明越心虚,最好能拔出萝卜带出泥再为国库做一波贡献。

  大宋从开国起就崇文,崇文就崇文,你们这些读书人是不是蹦跶的太高了?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把皇帝和百姓都无视掉,让士大夫独享全天下?

  美的他们。

  最近很少有人在官家面前掰扯朝廷的法令对百姓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因为他们发现越掰扯他们的立场越站不住脚,再掰扯下去就是被官家秋後算账。

  朝堂上的党派之争归根结底是利益之争,但是不管怎麽争都是士大夫阶层内部的斗争,而士大夫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并不一致,不然古往今来也不会有那麽多皇权和相权的博弈。

  官家现在已经对朝臣很不满,现在没空管不代表不会管,等过些年能腾出手,朝堂上怕是还要有大变动。

  皇帝毕竟是皇帝,脾气再好也还是皇帝,君臣之间真要铁了心的对着干最後扛不住的肯定是臣。

  可惜现在朝中察觉到这一点的大臣不多,那些上蹿下跳指责官家不该被奸人迷惑的家夥至今还觉得他们士大夫是人上人,普罗大衆都该老老实实任他们压榨,敢冒头说话的都是对读书人大不敬,是不听祖宗之法,再这麽下去迟早人心尽失。

  不是,就没人觉得最近附和他们的大臣越来越少了吗?

  聪明的大臣已经开始闭嘴并约束族人低调行事,不聪明的大臣还在逼逼赖赖说这个骂那个,希望过两年他们倒霉的时候还能和现在一样健谈。

  嗨呀,前途一片大好,未来一片光明,在京城当官的感觉真是棒极了。

  苏景殊和白玉堂凑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一个讲京城的局势变化一个讲地方的抄家伟业,可以说的事情太多,从傍晚说到半夜都说不完。

  可惜扫黑除恶计划和募役法同时推行下去六扇门和司农寺都忙的很,没那麽多时间给他们唠嗑。

  七月初募役新法开始在江南试行,之後这两个多月他们的生活都相当规律。

  苏景殊上午去司农寺衙门,下午去政事堂衙门,晚上偶尔还要出个城。

  最近西北又出了点事儿,之前来求和的西夏使臣连京城的大门都没进就灰头土脸回了西夏,梁太後不太甘心又派了一队使臣,这次希望以塞门、安远两座城寨来交换绥州。

  以两座城寨来交换州城,两边的条件看上去非常不对等,但是如果真的能达成,大宋这边反而赚了。

  游牧民族没有修筑城池的习惯,大宋拿下绥州後还要重新建城来加强防备,不然那边就是零零散散的村寨,连驻军都不知道该驻哪儿。

  塞门寨和安远寨分别在延州和秦州的前线,单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对大宋更加有利。

  有这两座寨子在手,今後的後勤运输会比现在方便的多,即便没有绥州也不影响大局。

  只要能解决後勤问题,灭夏指日可待。

  官家和满朝文武对这个条件都很心动,但是他们知道塞门、安远两寨的重要性西夏肯定也知道。

  以西夏的贪得无厌,这事儿大概率有诈,所以官家虽然心动但也没有掉以轻心。

  西夏言而无信是常态,万一他们这儿把绥州交出去西夏却不肯交割塞门寨和安远寨怎麽办?

  事实证明多留个心眼子没坏处,西夏人的嘴骗人的鬼,那边还真就准备空手套白狼。

  派去交接的官员是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郭逵麾下机宜文字赵卨,赵大人到西北後直接拿出西夏太宗李德明当年划下的管辖区找西夏使臣交接。

  西夏使臣开始时含含糊糊什麽都不说清楚,後来发现糊弄不过去才直说要交割的塞门和安远二寨只包括拆毁後的寨子,周边的辖区土地和人口全都不包括在交接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他们要拿来交换绥州的只是两座焚毁後的寨基,别的什麽都没有。

  直接把赵大人给搞无语了。

  都知道党项人离谱,没想到他们能这麽离谱,是他们巴巴的到开封府求和,大宋答应谈判了他们又搞这些见不得人的小动作,真当大宋没脾气啊?

  然後就没有然後了,两边谈崩,西夏使臣再次被赶出大宋地界儿。

  这也就是在大宋,放到汉朝发生这种事儿灭国的大军估计都打到家门口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3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3/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