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石先生是当代大儒,本来年纪轻轻忧郁而终已经够憋屈了他还想开棺验屍?
更可怕的是,直到现在石先生身上的污水都没洗干净,仁宗皇帝不再追究只是因为石先生已经去世,并不是他不怀疑。
责任终身制很可怕,小金大腿这句犯了事儿就算进坟头也得扒出来更可怕。
仁宗皇帝这麽想过,当今官家会不会直接付诸实践?
石先生那事儿他们都知道是冤枉,推行新法时故意欺压百姓证据确凿的话那可不冤枉。
赵二郎竖起大拇指,“哥,还是你厉害。”
其他人有学有样,全都竖起大拇指以示尊敬。
赵顼不好意思的摆摆手,“一般般一般般,也没有太厉害。”
几个人互相花式吹捧,捧开心了才继续聊天。
庞昱好奇的问道,“民间百姓不识字的多,官员欺瞒百姓很常见,京城这些天怎麽宣传的?真能让地方官吏没法再欺瞒百姓?”
赵二郎迫不及待站出来,“我来说我来说,这事儿还要从你们去陈州赈灾说起。”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戏,这事儿最初从戏班子里出来,让他来说再合适不过。
说句不谦虚的,他们最近简直杀疯了,最大的功臣就是神机妙算智勇双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苏子安。
不信的话这两天找个瓦舍去听戏,听完之後不要离开,就坐在原地听别人唠嗑,不是他吹,一桌十个人有九个都能把青苗法的具体政策复述一遍。
其他政策不是不了解,是还没来得及了解,等新戏开演,城里的百姓也能对别的政策如数家珍。
勾栏瓦舍不只京城有,大宋各个城池都有,戏班子也不只在城里的勾栏瓦舍演戏,多的是进村唱戏的小戏班子,要不了多久全大宋的百姓都会知道新法到底是什麽。
他们都宣传到这种程度了,地方官还能欺骗百姓吗?肯定不能!
庞昱听的眼睛亮晶晶,“哇,你们在京城也过的那麽精彩呀!”
赵二郎挺直腰杆骄傲的不要不要的,“那是,精彩的不得了。”
苏景殊摸摸鼻子,感觉这小郡王最近学的词都用他身上了,“殿下,二殿下最近的课是王相公讲的吗?”
看这状态明显是中毒已深。
赵顼摇摇头,“不是,王相公没空干这些,他现在和我一起听韩先生讲课。”
苏景殊了然,“韩先生啊,那没区别。”
韩维韩先生是老王的铁杆好友,在他的教导下几个皇子都为老王摇旗呐喊再正常不过。
朝中有人好办事,宫里有人更好办事。
正好他闭关几天把其他的戏本子也写好了,太子殿下待会儿回宫的时候稍回去给官家看看,省得他再费事儿往宫里送。
赵顼随手翻了两页,怕他弟待会儿吵着要看弄乱了索性先收起来,“我以为你之後不会再写了。”
前些天的动静太吓人,要是满朝文武都知道戏本子出自谁手,苏家之後应该会有很多人上门“拜访”。
苏景殊摊摊手,“这事儿藏不住,现在知道戏本子是我写的的人也不少,比起提心吊胆遮遮掩掩,不如该干什麽干什麽。”
先前动静大是因为他安排了人引导舆论,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吵架,所以动静看起来特别大,之後不用刻意挑起矛盾,自然也不会有那麽大的动静。
他晚上回家就和他爹说多招几个护院看家,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这世道还没危险到当官要挨揍的程度,君子动口不动手,老王都没被政敌打进家门,他就更不至于了,比起他的小打小闹,明显老王那边更能拉仇恨。
他才多大,没有人会觉得拿主意的是他,事情闹的再大也顶多就是挨几句骂,御史谏官去官家面前找人对线都找不到他身上,可见他这种小喽啰不值得关注。
写戏本子不算什麽本事,正经读书人都看不上,没准还会批判他写的乱七八糟有损读书人的体面,这麽以来就更不需要担心了。
再说了,他家隔壁就是开封府,宵小想找事儿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嗨呀,每次这种时候都要感谢娘亲当年的眼光,这个宅子选的太是地方了。
俩人正说着悄悄话,再一擡头,其他几个人都目光灼灼的盯着他们,主要是盯刚才收起来的那卷纸。
苏景殊:……
赵顼:……
苏景殊抿口茶清清嗓子,“人都在这儿了还看什麽戏本子,来来来,我直接讲给你们听。”
就算是百花凋零的“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年代,他也能扒拉出来八个能魔改的故事,何况後世的文娱生活那麽精彩。
《白毛女》已经魔改过了,其他可供魔改的本子还有很多,今天就再来个魔改版《智取威虎山》。
《水浒传》加上《智取威虎山》,绝对贴合大宋的国情民情。
第201章
*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1】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天下纷乱干戈不息,天道感怀不忍,特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一统江山,从此九州盈瑞气万户沐新春。
太祖皇帝英明神武智量宽洪,扫清寰宇荡平中原,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拨开浓雾复见天。
天下大定,匆匆百年,天庭玉帝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界辅佐天子,文曲星乃是开封府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则是征西大元帅狄青。
承平日久,乱象渐生,上有贪官污吏狼狈为奸,下有贼匪恶霸为祸民间,中州一地有山名威虎,山上聚了一夥土匪时常抢掠百姓杀害无辜村民,朝廷几次欲剿都铩羽而归,狄大将军麾下一名勇士乔装打扮混入敌营,誓要将这夥匪徒全歼。
……
开篇拉来包大人和狄将军这两个高人气角色来撑场面,後面再塑造一个不存在的主角来智取威虎山,开封府和六扇门都是存在的,所以展猫猫和白吱吱都能进来打酱油。
区区大杂烩,根本难不倒他。
军队肯定要忠君爱国,贼匪一定十恶不赦,中间再加上备受压迫不得不落草为寇的百姓,三方势力纠缠之间慢慢就能将朝廷变法的详情铺开。
故事发生在本朝,反帝反封建什麽的就算了,即便有压迫就有反抗,反抗的人也要心存忠义,简单点说就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皇帝有错不是错,那是身边奸佞的错,都是奸佞残害忠良狼狈为奸,皇帝只是暂时被蒙蔽,被忠臣良将提醒之後立刻就会清醒过来铲除奸臣。
小小苏表示必须这麽写,不这麽写他就先凉了。
本子可以两用,说书先生可以拿去说,戏班子也可以拿去唱,只要故事走向和关于新法详情的部分不变,其他随便他们怎麽改。
高手在民间,文风这种东西很容易模仿,一出戏火了很快就有类似的出来,戏班子的班主和说书先生都是顶顶聪明的人,这时候再看不出来朝廷有心要宣传新法就说不过去了。
朝廷出钱雇一批戏班子说书人上山下乡,民间想分口蛋糕吃的戏班子说书人自发组织一波,完美。
苏景殊大致将魔改版《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节说一遍,意料之中的掌声雷动,四个人愣是拍出了四十个人的架势。
赵二郎激动的脸都红了,“我就说小郎不是一般人,他才是真正的文曲星君下凡。”
“殿下谬赞。”苏景殊不敢接受这般夸奖,荣誉属于原着,他只会魔改,“其他几个故事差不多都是这样,殿下回宫给官家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改的。”
有的话就直接交给礼部或者太常寺的大人,术业有专攻,他就不跟着掺和了。
後面的话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以他和小金大腿心有灵犀,腿腿一定能听明白他的意思。
太子殿下拍拍胸口,“放心,哪儿需要改回头我告诉你,务必让你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小小苏:笑容逐渐消失.jpg
庞昱眨眨眼睛,“我爹夸我这次差事办的好,允许我去城外的庄子里玩几天,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
太子殿下和两位小郡王肯定不会和他一起去,他只能请得动赵清和苏景殊,要是倒霉的小夥伴被差事绊住脚,那就别怪他和赵清去庄子快活的时候不带他了。
城外的庄子亭台楼阁应有尽有,三个人可以弄个小型喜雪宴大吃一顿,两个人总觉得没有三个人有意思,冬天还可以去田里林子里抓野味,只要不怕冷能玩的可多了。
“我要去吗?”苏景殊看看毫无灵犀的太子殿下,再看看和他介绍冬天的田庄有多好玩的庞衙内,“衙内,你是不是忘了我小时候在山里长大?”
山里比田庄好玩多了,他们山里娃不馋田园之乐。
所以太子殿下给他假期吗?
赵顼乐的不行,“想去就去呗,几份话本子还能绊住咱们苏三元的脚?放心,这几份送上去八成一个字都不用改。”
比他会写话本子的没他了解新法政策,比他了解新法政策的没他写话本子,所以他拿出来的稿子肯定是最优选。
接下来只需要让礼部和太常寺安排,他继续在司农寺办正经差事就行。
不过经此一战,西岭先生的大名就要传遍大江南北,以後提起西岭先生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个写戏本子话本子很厉害的人,接下来怕是还要再取个别的名号在文人圈子里混。
不是他瞧不上写戏本子话本子的本事,而是天底下的读书人都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他们可以离经叛道,但也不好太离经叛道。
当官需要好名声,名声不好的话对以後升迁有碍,他们子安才刚进官场,不能因为这个被人诟病。
苏景殊点点头,“行,回头我再取个新名号。”
文人的字号向来都是要多少有多少,像他二哥就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三哥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再像那个写《湖心亭看雪》的张岱,人家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还又加了个六休居士。
迅哥儿用过的笔名他自己都数不清,景哥儿多套几个马甲再正常不过。
假期难得,苏景殊想着和庞昱一起去城外玩两天,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他爹已经将接下来的行程安排的明明白白。
比起去郊外感受田园之乐他更倾向于和他爹一起去拜见欧阳修。
苏景殊让人去庞衙内那边打声招呼,然後凑到他爹身边追问欧阳公的喜好。
他在朝堂上见过欧阳公很多次,但是私下里的拜访还真没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批评老苏同志,当年带他俩哥哥进京赶考的时候就去登门拜访过,怎麽到他这里就忘了呢?
苏洵听的手心发痒,没忍住擡手给他一个脑瓜崩,“是爹不带你去吗?你到京城後消停过吗?”
原想着给他取个“安”字压压性子,没想到性子非但没压住反而更加闹腾,给这臭小子当爹真费劲。
不,仨儿子给哪个当爹都费劲。
他一下子赶上三个是费劲中的费劲。
苏景殊小声嘀咕,“爹你说二哥三哥的坏话,我待会儿就写信告诉他们。”
老苏冷笑一声,“他们还能飞回来?”
苏景殊缩缩脖子,老老实实不说话了。
俩哥哥能飞的话肯定很乐意飞回来,尤其是他们家二哥,二嫂再过俩月就要生娃,他巴不得守在二嫂身边直到小娃娃出生。
奈何官员不能擅离职守,平时出城玩一圈还行,擅自回京的话肯定要被弹劾。
苏洵看臭小子老实不和他杠了轻哼一声,这才和他说待会儿去做客要注意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