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241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公孙先生刚才说朝廷一年才能从海外运回来三百多万两黄金,八千万两就是朝廷二十五年的收入。”苏景殊还在自言自语,“八千万两啊,二十五年啊,就算我一年能挣三百多万两黄金也得从上辈子开始挣才能挣到那麽多钱。”

  他一年挣不了三百多万两黄金,岂不是还得把上上辈子和上上上辈子都算上?

  别那麽复杂了,从草履虫的时候开始算吧,那可是八千万两黄金,不是八千块钱。

  金价多贵啊,那都是论克卖的,八千万两黄金按克卖,他双手双脚齐上都可能凑不够那麽多零。

  白玉堂:???

  这都什麽跟什麽?

  “公孙先生,景哥儿怎麽了?这是受什麽刺激了?”白玉堂有点懵,摸摸傻小子的额头感觉没发烧,于是去旁边问另一位,“您看您看,从我进来就一直念叨什麽八千万两。八千万两怎麽了?随随便便抄个贪官就能抄出来这麽多钱好吧。”

  大宋除了国库穷,民间是真不穷。

  穷的吃不起饭饿死的大有人在,富的金银堆满房宅的同样大有人在。

  都不用专门找贪官,随便去个地方找他们当地的富家大户,抄个几户就能抄出来几百上千万两银子,换成黄金也就是再多抄几户的事儿,哪儿用得着这麽震惊。

  襄阳王好歹当了几十年的藩王,他在荆襄一带欺男霸女搜刮百姓,抄他的王府抄出个国库多正常。

  这小子还是太年轻,多去民间历练几年就习惯了。

  虽然襄阳王府抄出来的东西的确有点多,但是放到全大宋来看还真不够看。

  别的不说,就这八千万黄金,他一个月就能全花干净。

  大宋的人口足有九千多万,其中穷苦百姓占一多半,那麽多钱一个人分一两都不够,这才哪儿到哪儿。

  苏景殊鼓了鼓脸,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他又不是什麽都不懂的小屁孩,这辈子在民间长那麽大也没见过多少能随随便便拿出上千万两银子的人家,总不能是眉州出奇的穷吧?

  “那是你没见过。”白玉堂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说道,“有钱不一定外露,就算露也不会全露,你还是太嫩了点儿。”

  苏景殊:……

  “五爷,展护卫哪儿去了?”

  白吱吱出身太好不好沟通,他去找展猫猫说,展猫猫一定能理解。

  白玉堂指指大牢的方向,“展昭和包大人一起去牢房了,你找他有事?”

  苏景殊摇头,“没事儿了。”

  算了,不打扰展护卫办正事,他自己也能排解心情。

  “对了景哥儿,你要不要认识一下我二哥?”白五爷依旧还放弃牵线的事儿,“我二哥不是会埋地雷嘛,我和他说你也会,说你们俩可以认识认识。他可好,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了我一顿,说什麽朝廷严禁火器配方外传,不然见到一个抓一个。我又不是让你们探讨火器配方,至于那麽紧张吗?”

  苏景殊:……

  “五爷,我不会埋地雷。”

  虽然但是,埋地雷是个技术活儿,他只会简单的扔手雷。

  “没关系,我也不会埋地雷。”白玉堂一边说一边比划,“不是说朝廷的事儿,说其他的。你小时候不是和唐门有过接触?我二哥肯定对这个感兴趣。”

  小小苏:痛苦面具.jpg

  都那麽长时间了,这事儿过不去了是吗?

第130章

  *

  死去的记忆忽然被唤醒,苏景殊只想找条地缝钻进去。

  人生最大的痛:一时犯下的错需要一生来偿还。

  唐门的兄弟姐妹们,孩子真的知道错了,你们能不能来个记忆消失术让所有知道“幼年小小苏历险记”的人都忘掉?

  苍天啊!大地啊!这日子没法过了啊!

  小小苏欲哭无泪,要不是他现在已经过了满地打滚的年纪,他能从院子这头滚到院子那头,让在场所有人都没工夫想唐门。

  发疯!发疯!发疯!

  大家一起发疯!

  白五爷丝毫不觉得他提唐门有哪儿不妥,军器监的机密配方不能谈,小时候的奇妙经历总没有那麽多规矩。

  他们家二哥见多识广,是闯荡多年的老江湖,景哥儿想请官家设立个专管江湖人的新衙门就得多和江湖人接触,不接触怎麽知道什麽人能用什麽人不能用?

  不是他吹,他们家二哥出身行伍,既懂朝廷也懂江湖,天底下再没有比他们家二哥更适合去新衙门里当差的江湖人了。

  苏景殊擡起头,“五爷,官家还不一定同意呢。”

  “我和展昭猜了一下,官家有九成的可能会答应。”白玉堂在他旁边蹲下,掰着手指头给他算官家答应的理由一二三,说完之後还不忘再问一句,“景哥儿觉得呢?”

  苏景殊当然也认为官家答应的可能性居高,不然他也不会人还在襄阳就写申请书。要是拿不准的话,怎麽着也得先和小金大腿通个气再和官家沟通。

  朝廷没有专门的管理江湖事务的衙门就很不合理,他觉得官家和朝中大臣以前是没往那边想,思路打开後肯定也觉得朝廷要有个专门管理江湖事务的衙门。

  “五爷,其实在朝廷当官事儿挺多的。”苏景殊压低声音说道,“就像你们陷空岛,你们兄弟几个愿意为朝廷效力,可是要是朝中大臣看不起江湖人,你们还会愿意继续报效朝廷吗?”

  白玉堂下意识皱起眉头,“江湖人怎麽了?江湖人也是人,他们凭什麽看不起江湖人?”

  苏景殊提醒道,“朝中文臣连武将都瞧不起,你觉得呢?”

  他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先给白五爷打个预防针。

  五爷不经常在京城,对朝堂上的文武鄙视链没什麽感觉,回头问问狄将军在京城当差是什麽感觉,看看狄将军会不会猛男落泪。

  朝中要是真的有了大部分成员都是江湖人的衙门,最大的可能是:文臣>>武将>>>>>江湖人。

  白玉堂啧了一声,“展昭在京城也处处被人瞧不起?”

  “这倒没有。”苏景殊摇摇头,“展护卫在开封府办差,他是官家亲封的御前四品带刀护卫,看在官家和包大人的面子上没人会和他过不去。”

  “没事儿,好办。”白玉堂不甚在意的摆摆手,“建议是你给官家提的,这个衙门让你来管就行,你是官家亲点的状元郎,看在官家和你的面子上也没人敢和新衙门里的官差过不去。”

  小小苏顿了一下,眼神有些飘忽。

  衆所周知,六扇门的老大是诸葛神侯,四大名捕都是诸葛神侯的徒弟。

  如果他来当六扇门的老大,官家会不会也封他个“神侯”当当?

  诸葛神侯麾下有四大名捕,他苏神侯麾下有陷空岛四鼠,妙啊。

  官家,您怎麽看?

  白玉堂擡手在他眼前晃晃,“景哥儿,你在听我说话吗?”

  “在听在听,五爷的建议非常好。”苏景殊正襟危坐,飞走的心神被强行拽回来,然後遗憾的表示这个建议大概率不会被准许,“我的资历还不够独当一面,就算官家要设个新衙门也不会让我来管。”

  看现在就知道,他还要跟着公孙先生学刚到地方要怎麽尽快了解民情,想让他独当一面还有的等。

  白五爷一想也是,他觉得这小子有本事没用,得官家觉得他有本事才行。

  慢慢学慢慢学,不着急,反正他和展昭一起都在开封府任职,还可以只领俸禄不干活,新衙门怎麽样都和他没有关系。

  四位义兄的江湖经验都比他丰富,不用他在这里瞎操心。

  “人情世故什麽的几个哥哥比我擅长,要是实在不想干还能回陷空岛,问题不大。”白玉堂对几个义兄很有信心,不管是在陷空岛还是在白家,他都是不管事儿的那个。

  其他人负责赚钱养家,他负责打打杀杀,完美。

  黑白两道都不好混,近些年江湖宵小越来越嚣张,朝廷早晚得出手整顿。

  这不,新衙门一有着落,那些采花贼江洋大盗全都得玩儿完。

  大哥派他到京城就是怕朝廷哪天不打招呼就把江湖上有名有姓的势力全灭了,他们陷空岛都是遵纪守法的好江湖人,名下的産业也都按时缴纳财税,灭江湖宵小可以,别不小心把他们这些遵纪守法的好江湖人给误伤了。

  为了不被朝廷误伤,装也要装的一颗红心向朝廷。

  朝中文臣看不上他们这些泥腿子,他们还看不上那些书呆子呢。

  苏景殊:……

  很好,已经能猜到新衙门成立後有多不好管了。

  公孙策在院子里指挥书吏干活,看到两个人蹲在台阶上嘀嘀咕咕无奈摇头,“景哥儿昨晚没有休息,现在没有要紧事,要不先找地方睡一觉?”

  苏景殊擡头看看天色,拍拍衣摆站起来,“先生,再过两个时辰天就黑了,我等晚上再睡觉。”

  现在去睡他怕大半夜的醒过来没事儿干,左右现在还不困,他还能继续给先生帮忙。

  不慌,他年轻,身体扛造。

  白五爷踱着步子跟上,“景哥儿还是去睡一会儿吧,明天早上要啓程回京,马车上睡的可没有床上舒服。”

  “刚才忘了说,咱们明天不走了。”苏景殊拍拍额头,将襄阳王府又发现新线索的事情和他说一遍,“这次的线索不好找,可能要耽搁好些天。”

  “新的幕後黑手?还有人能比襄阳王更大?”白玉堂想了想,感觉比襄阳王更大的只有皇帝,总不能真正的幕後黑手是皇帝吧?

  苏景殊:……

  公孙策:……

  倒也不至于。

  动脑子找线索的事情白五爷不参与,一来他对朝廷的了解没有那麽多,二来他不觉得他比包公更会办案。

  他跟着包大人只负责听命行事,动脑子的事情用不着他。

  展昭跟着包大人就从来不用动脑子,他自然也一样。

  既然暂时不走,也就是说他们家二哥和四哥这一趟没有白跑。

  好事儿啊!

  公孙策放下手里的信纸,“耽误不了几天,五月之前要啓程回京,不然赶不上景哥儿授官。”

  王府这些书信他大概看了一遍,并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可见襄阳王後头的那人藏的很严实。

  襄阳王府找不到证据,襄阳王和他的亲信嘴里再问不出有用的线索,他们留在襄阳也没有用,不如回京将所有的事情都上报给官家看官家有什麽打算。

  “金太守是兵部的官,他知道怎麽审犯人吗?”苏景殊叹了口气,“下次出门让包大人去皇城司要几个人,皇城司的人肯定擅长审讯。”

  身为锦衣卫的同行,什麽都不会也得会审犯人。

  公孙策听到这里只是笑笑,让书吏将院子里的东西收拾好,能被襄阳王放在书房应该都是他的珍藏,大老远的不好运回京城,查清楚里面没有夹带後可以送去官学供学子借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2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1/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