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177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白玉堂啧了一声,“难怪太子要杀他,这谁忍得了?”

  爹把娘废了,还把他未过门的媳妇抢走当他继母,这不拼命才怪。

  苏洵摇摇头,继续讲李元昊後宫里的恩恩怨怨,他的後宫血腥到什麽程度呢?後妃几乎没有能善终的。

  他的发妻卫慕氏是他的表姐,後来野利氏入宫,一番勾心斗角之後卫慕氏失败被杀,野利氏开始了风光的皇後生涯。

  有个妃子和他感情不和,当年攻牦牛城的时候有传言说他战死,那个妃子高兴的天天弹琴跳舞,结果没高兴几天他就班师回朝了,那个妃子怕之前的所作所为被他知道後要受折磨索性直接自杀。

  还有个妃子生了儿子後不得宠,儿子长大後要造反,结果还没造反事情就泄露出去,儿子本人被沉河,那个妃子也被牵连杀害。

  还有个妃子是辽国公主,也是和他感情不和,因为知道了他毒杀生母还向辽国谎报之事被软禁至死。

  那位被封为“新皇後”的原宁令哥之妻更是凄惨,李元昊死後辽国攻打西夏,西夏战败,辽人直接把她给抢走了。

  苏景殊:……

  白玉堂:……

  这也太危险了吧?

  “那个没藏太後呢?现在还活着吗?”

  “死了,据说是被她哥没藏讹庞和情夫联手杀死的。”苏洵说道,“李谅祚继位後有段时间是没藏太後摄政,她摄政期间不敢得罪大宋,勒令没藏讹庞归还侵占的屈野河对岸的大宋土地,没藏讹庞不乐意把到嘴的肥肉吐出去,但是又不得不听她的话,因此对她非常不满。”

  之後没藏太後还指挥西夏军队和辽国打了几仗,都没打胜,李元昊留下的那些妃子就是那时候被辽国掳走的。

  “真败还是假败,西夏当时真的打不过辽国吗?”白玉堂好奇的问道。

  他感觉事情没那麽简单,要是西夏真的打不过辽国,怎麽偏偏就把李元昊的遗孀给抢走了?

  还有还有,没藏太後的情夫为什麽会和没藏讹庞联手杀她,这里面应该还有故事。

  苏洵:……

  他就说他没猜错,这俩人比起朝堂风云更爱听家长里短。

  能有什麽故事,就是情夫有点多没处理好他们的关系,男人的嫉妒心也很可怕,一来二去就气急败坏下杀手了。

  老苏捏捏眉心,终于想起来他过来不是为了讲那些风月故事,于是艰难的把话题再扯回来,“接着刚才的说,太子宁令哥对李元昊心生怨恨,但是李元昊在西夏积威甚重,就算妻子被抢母亲被废他也不敢造反。这时候没藏讹庞冒出来教唆他去谋杀李元昊,他被说动了然後真的去行刺,于是没藏讹庞转头以谋反的罪名把他们母子全都杀了。”

  皇帝死了,太子也死了,李谅祚顺理成章继位登基。

  没藏太後和没藏讹庞兄妹俩大权在握,没藏讹庞还把他闺女嫁给了李谅祚当皇後,即是皇帝的舅舅还是皇帝的岳父,说是权倾朝野丝毫不为过。

  白玉堂小声嘀咕,“我在兴庆府没有听说过没藏氏怎麽怎麽,所以这一大家子大概率已经被打压了。”

  “是的,没藏氏被灭族了。”苏洵笑笑,“李谅祚要亲政,没藏讹庞不想放权,舅甥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没藏氏不覆灭的话,他也没法亲政。”

  不亲政就不会发兵,不发兵没准儿还能保住性命。

  时也,命也。

  说起如今这位梁太後,她在嫁给李谅祚之前嫁的不是别人,正是没藏讹庞的儿子,而李谅祚族灭没藏氏,梁氏功不可没。

  两位听衆:果然够乱的。

  难怪要从没藏太後开始讲,不然还真不好弄明白这位梁太後是什麽人。

  “梁氏是汉人,因为容貌出色嫁给了没藏讹庞的儿子,要不是因为嫁到没藏讹庞家,她也没有机会认识李谅祚。”苏洵喝口茶润润嗓子,然後继续说道,“党项贵族排外,她可以嫁给普通贵族,但是想嫁到皇家却很难,除非皇帝铁了心要娶她。”

  刚刚亲政的皇帝和权倾朝野的大臣不可能和平共处,就算权臣是皇帝的舅舅也一样。

  没藏讹庞位高权重,李谅祚只能在他手底下当个傀儡,他母亲没藏太後的死也和这个舅舅有关系,心里没点芥蒂是不可能的。

  梁氏貌美,俩人不知道什麽时候搅和在了一起,李谅祚是皇帝或许不在意私通之事暴露,梁氏却不得不在意。

  一旦没藏讹庞父子发现她和皇帝私通,皇帝肯定没事,她却难逃一死。

  嫁给权臣当儿媳妇哪有嫁给皇帝风光,梁氏也是个狠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要当皇後。

  这种事情只心狠还不够,还得有本事,很不巧,梁氏就是个心狠手辣还有本事的女子。

  她看出了李谅祚想除掉没藏讹庞,于是直接设计杀了没藏讹庞全家,然後成功让李谅祚废了宫里的没藏氏皇後立她为後。

  感情不感情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

  权臣没藏氏一家覆灭,梁氏直接扶持她的娘家上位,没有意外的话,她娘家那些人在她成为太後之後会更受重用。

  而权倾一时的国舅被诛杀,西夏朝野震动,这事儿总得有个说法。

  李谅祚也是个人才,为了稳定朝堂直接对外宣称是梁氏忽然秘密来报,说是他们俩的私情被没藏讹庞发现,没藏讹庞父子打算杀死他另立新君,他为了自保才召集大将趁没藏父子议事的时候将那父子二人擒杀,为了断绝後患,没藏家族的人也一个都不能留。

  “就、他不觉得他和梁氏私通有问题吗?”苏景殊恍恍惚惚,是他见识太少还是怎麽回事,为什麽哪哪儿都感觉很炸裂,“爹,既然是对外宣称,真相肯定不只是这样,对吧。”

  “想想也知道肯定不是这样。”苏洵敲敲儿子的脑袋瓜,“没藏讹庞是李谅祚的舅舅和岳父,若是杀了李谅祚另立新君,他哪来这麽好的借口继续控制朝政?”

  要是和皇帝关系不好大可以软禁皇帝,他自己继续以皇帝的名义对外发号施令就是,何必多此一举把皇帝杀掉。

  弑君又不是什麽好名声,万一激起衆怒恐怕他连权臣都当不成。

  能摆在人前的都是借口,李谅祚和梁氏为了遮掩他们的所作所为编出来的而已,听听就行,当不得真。

  白玉堂拍拍脑袋,脑子里的弯儿总算转过来了,“因为梁氏是汉人,为了让那些党项贵族接受她,所以必须和大宋过不去。”

  真要像明允兄说的那样,梁氏曾经能借皇帝之手杀掉丈夫全族,那她的心机手段远比狼主要可怕。

  “倒也不用太过担心。”苏洵说道,“梁氏毕竟是汉人,她想掌控党项人没那麽容易。”

  党项贵族也不是一条心,她想讨好一方肯定要得罪另一方。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对党项人而言也是至理箴言。

  梁氏要得到党项贵族的支持,最简单的法子的确是表现得比党项人更像一个党项人。

  但是别忘了,党项部落和他们汉人相比落後了不只一点半点,她要废汉礼恢复党项旧俗,确定西夏内部不会生乱?

  白玉堂歪歪脑袋,“好像也是。”

  唔,事情逐渐复杂,又开始听不懂了呢。

  苏洵不管他们能不能听懂,大体说的差不多了之後就开始专心吃锅子,也不知道臭小子怎麽弄的,就是比他自己弄的时候好吃。

  苏景殊和白玉堂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听了那麽多也没心思继续吃,于是挪到窗户边儿说悄悄话。

  白玉堂猜测道,“狄将军和官家是想等西夏内部打起来然後坐收渔翁之利?”

  苏景殊慎重的点点头,“很有可能。”

  “可是明允兄刚才说了,国库没钱打不起灭国的仗,他们要怎麽当渔翁?”白玉堂继续问,“我前些天去了西夏兴庆府,那边的百姓比大宋过的还惨,李元昊穷兵黩武,没藏讹庞执政的时候肆意敛财,李谅祚也不是多有本事,就算梁氏是个天纵奇才一时半会儿也好不起来。朝廷拿下西夏不是问题,问题是拿下之後没好处啊。”

  要派兵去镇压党项人,要派官员去治理当地,要出粮食救济西夏百姓,还要和周边这族那族的打好关系,怎麽看都是吃力不讨好。

  苏景殊不赞同的摇摇头,“五爷你这想法不对,打下来才知道有用没用,万一那边地底下埋着金矿呢?”

  也就是现在朝廷国库不充裕,要是国库有钱他肯定举起双手双脚支持官家收复失地。

  是哦,打西夏不是打西夏,是收复失地。

  那还犹豫什麽,肯定要拿回来!!

第101章

  *

  苏洵慢吞吞的吃东西,顺便听俩人在旁边讨论朝廷攻打西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其实朝堂上吵的也是这些,京城街头巷尾议论的也是这些,打仗得有好处才能打,不然就是吃力不讨好,好处越少阻拦的人越多,仗也就越打不起来。

  也的确是这样,自古中原都是最富庶的地方,从来只听过蛮夷寇边劫掠,没见过汉家王朝反过来打蛮夷抢东西。

  汉家王朝拓土开疆多是为了保中原太平,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往外打,中原内部都不稳当,只怕打下来也守不住。

  打仗拼的不只是武力,还有军需粮草。

  而且西夏和大宋中间隔着高山沙漠,越往西北走土地越贫瘠,军队没法在当地获得军需,只能等朝廷运粮草过去。

  可沙漠里轻车来往尚且艰难,运粮的队伍只能更难走。

  北魏大臣刁雍曾为薄古律镇镇将,薄古律镇是西汉时灵州设立的北方六镇之一,灵州就是如今西夏的西平府,被李继迁打下来之後就改名了。

  刁雍有言: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沙深,轻车来往,犹以为难,役车载谷,不过二十石,每涉深沙必致滞陷。【1】

  所以收复西夏只军队能打还不够,还得克服万难把粮草运到前线将士们手里。

  老苏慢悠悠吃了一会儿,看他们家傻儿子坚持“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心道到底还是小孩儿,太天真。

  苏景殊坚持他的想法没有错,反正他怎麽想都影响不到局势,还不准他做白日梦了咋滴?

  他年纪小他先做梦,身在大宋也挡不住他有一颗扩张地盘的雄心。

  凡是看得见的地盘就应打尽打,只有没用的官没有没用的地盘,能不能治理得好暂且放一边儿,先把地盘打下来再说。

  就打就打,嘴长在他身上,他想怎麽说就怎麽说。

  白五爷觉得他们景哥儿的话很有道理,打不打仗朝廷说了算,他们就是私底下说着玩,就打就打,朝廷管天管地还管他们做白日梦啊?

  苏洵吃饱喝足放下碗筷,让人将桌上的残羹剩饭收拾下去,然後走过去给两个小傻瓜算账。

  白五爷去过西夏,知道大宋到西夏的路有多难走。

  只是翻山越岭也还好,大宋境内也有很多山,山路挡不住朝廷的运粮队伍,可是翻过山後的那片沙漠怎麽办?

  官道狭窄,商队行人通过还行,运粮的队伍过去很容易就堵塞道路。

  运粮的牛马牲畜需要草料,草料也得运粮的队伍自身携带,因此运粮的时候不能大量使用牲畜,不然草料供应不上,所以要往西夏运粮主要得靠人力。

  按照一个役夫挑运六斗粮食来算,六斗粮食可以供一个成年兵丁吃一个月左右,但是别忘了,役夫本人还要吃粮,所以这个天数就得砍半。

  白玉堂听的心里发虚,“一个役夫供应一个士兵也才能供应半个月的粮食,半个月够干什麽?”

  “这还是在後方有源源不断的役夫和粮草能供应的情况,要是後方的粮草供应不上,将士们深入西夏境内还回得来吗?”苏洵继续说道,“所以前线还得留够撤退的粮草,如此一来後方的压力就会更大。”

  小小苏听的瑟瑟发抖,“然後呢?”

  接下来要做数学题了是吗?

  已知:役夫携带军粮6斗,一役夫一兵日耗0.4斗,兵丁日行三十里。

  问:士兵最多能向前推进多少里?

  是这样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1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7/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