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知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自己方才的准确判断感到无比自豪,便又开始突发奇想:“你是如何将伯父颜承杀害,又是怎样将尸身毁坏的?可有同伙一起犯案,赶紧全部交代了!”
同伙……?
颜知模模糊糊想起一个人,忽然间,心头便又一次窜起了怒火。
是啊,凭什么是他承受这一切,而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
他岑玉行天潢贵胄,天生坐拥一切,难道自己的命就真是草芥不如,任人践踏么?
他之前不敢说,不敢得罪那人,不过是担心自身和母亲的安危。
如今自己都要死了,何不拉着那人一起下地府呢?
就算最终奈何不了岑玉行,驱虎吞狼,对付了这个昏头知县,也算是为民除害。
想到这,颜知露出一丝虚弱的冷笑:
“草民敢说,大人敢传么?”
第17章 天潢贵胄
傍晚时分,岑玉行正在房中端详着新添的床。
那床是按着他的要求购置的,虽然不大,但用料是上好的花梨木,床上被褥也已铺好了。
他左看看右看看,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直到又从自己床上拿了个玉枕摆了上去,才觉得满意。
此时,门外从远到近传来了一阵骚乱声。
岑玉行静听着院子里的动静,觉察那群闯进栖梧院的人少说有七八个,杂乱的脚步声中夹杂着佩刀碰击环饰与腰牌的清脆声响。
十有八九是官府的人。
不出所料,很快屋外便传来了杂役们的阻拦的声音:“官爷,莫要惊着学生们!容小的先去和江先生通禀一声也不迟。”
“我等奉胡知县之命传唤犯事者,何须与人通禀?”领头的人三十来岁,是县衙的捕头,在偌大的栖梧院环顾了一圈,问,“哪一个是那岑玉行的房间?”
杂役一面给身边的人使眼色,一面继续陪着笑脸:“官爷,一路上山想必劳累,不如先移步大堂喝口茶。”
“是不是听不懂人话?知县大人传唤你们书院的岑玉行,事关紧急,快快把人交出来!”
刚用完晚膳在屋内休息的学生们听见这些动静,一个接着一个的推开窗张望:“出什么事了?”“怎么来了官府的人?”
捕头站在院中高声问道:“你们谁叫岑玉行?!”
这几个月下来,谁不知岑小公子出身显赫,是天子外戚?
杂役们虽不知官府为何派人来拿岑玉行,却知道岑小公子是他们这些人得罪不起的,于是只能不住劝阻。
可官差们拿人心切,根本拦不住。
眼见他们要从最近的房间一间间搜过去,最南边的房门无声的打开了,身着白衣的少年迈出房门:“有人找我?”
“你就是岑玉行?”捕头哪里知道对方来头,见对方只是个和颜知差不多年纪、半大不小的小子,便不客气的招了招手,“过来!”
一个杂役忙不迭跑到岑玉行身边,小声道:“已经找人去通知江先生了,岑小公子您就想办法拖延片刻。”
“无妨。”岑玉行坦然走出回廊,走进院中,“找我何事?”
“有桩案子和你有关,跟我们去一趟县衙吧。”
在场学生和杂役们都急坏了,岑玉行却显得极其无所谓,眨了眨眼,问也不问便答应道:“好。我们走吧。”
见他答得爽快,捕头困惑的眯了下眼睛,但还是点点手示意手下将人拿下。
可那些人刚上前几步,还没来得及动手,便听见远处传来咳嗽声和断喝声。
“住手!!”
满头花白的江琼被几个杂役带领着,匆匆从月洞门走了进来,急得直咳嗽,“你们谁敢动他!咳咳!咳!”
江琼虽已致仕,可儿子官至鸿胪寺,学生们更是布满朝堂,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因此,即便是官差往日里也敬畏着他几分,纷纷拱手行礼:“江老。”
“江老。”为首的捕头上前,脸上堆满了歉意,“实在不好意思,我等也不是有意打扰您书院清静,实在是公务在身,奉命行事。”
“刘捕头,跟我过来。”
江琼不同他拐弯抹角,径自走到院子里一个无人的角落,然后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来,小心地抖开。
捕头恭敬的跟上前去,双手从江琼手中接过那封书信,有些困惑的抬头看了看对方,似乎不明白对方的意思。
“你读便是。”江琼道。
捕头这才将书信捧到面前,低头读信,不过片刻,他便脸色煞白,出了一头的冷汗,当即哆哆嗦嗦拱手,将书信原样奉还:“谢江老指点……方才多有得罪了,知县大人也是听了奸人挑唆,并非有意冒犯,我这便回禀知县!”
说罢,对着不明所以的手下们摇了摇手,一群人便准备灰溜溜的逃走。
“等一下。”岑玉行出声喊住了他们,“我和你们一起回去。”
那捕头小鸡般站住,畏畏缩缩的回过身来,脸上的笑比哭还难看:“岑,岑小公子……方才,是小的搞错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没猜错的话。颜知现在人就在你们县衙里,对吧?”岑玉行面无波澜道。
“我得去把他接回来才行呢。”
***
岑玉行赶到县衙公堂,一眼看到那倒在血泊之中的身影,视线便再也移不开了。
他的颜知,他花了那么多年时间才找到的唯一的那么一个知己,不过一个多时辰没有盯紧,怎么就成了这样?
颜知此时已再度没了意识,岑玉行上前蹲下,探了探他的颈动脉,确认了微弱但平稳的搏动。
胡知县见来人非但不跪,甚至连堂上的自己都不看一眼,一声“大胆”还没喊出口,带人过来的捕头已经抢先一步冲到堂上,对着他耳边低声说起了来龙去脉。
话还没听到最后,胡知县脸上便已吓得全无血色。
“岑,岑小公子。”他还从未觉得屁股下的这个位子如此扎得慌,可眼下已是骑虎难下,“臣……下…下官……不,本官……”他哪里还能说出整句话来,单一个自称就换了三四遍,“本本本……本县也是被这堂下刁民……”
他的话顿在了这里,因为他看见岑玉行正将身上外袍脱下,小心盖在了“堂下刁民”血迹斑斑的身躯上。
完了。彻底完了。胡知县半开着口,再没了一句话。
岑玉行一面用外袍将人裹住,一面淡淡开口:“事情我都已经听说了。颜知他这几日没有下过山,而且身边一直有人。我可以作证,书院里的其他人也可以。”
当初他那样故意吓唬颜知,为的就是让他留在山上,和其他人待在一块。这样一来,哪怕将来被人怀疑,但凡派人去书院打听一下,也能排除他的嫌疑。
可他忘记了,这前提是,断案的人得有正常的思维能力。
想到这,仿佛淬了毒似的,刀尖般冰冷的视线便移到了堂上知县的身上。
第18章 悉心照料
胡知县被盯得打了个哆嗦。他就是再傻,为官多年,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有的,听了这话忙道:“对,对对,颜知并没有犯案的时间,既如此,想必……想必是清白的了……”他眼珠子乱转了几圈,忽然停在了跪在一旁的颜周氏,喊道,“周氏!你无凭无据,诬告亲侄儿,是何居心?”
周氏到底心软,自从见到颜知被用刑后的惨状便被吓破了胆,在旁跪着懵到了现在,如今更未料知县会突然转了态度,慌忙申辩道:“知县大人,民妇丈夫死的蹊跷,除了颜知,再想不到别的可能……而且大人,您方才也……”
“住口!”胡知县急忙将她打断,将手边的状纸卷了丢在堂下,伸手又去够签筒,“刁妇!按我大衡律法,诬告者抵罪反坐!给我拖下去——杖二十!”
周氏大骇,哭着连声告饶。
岑玉行垂眼看了看被摔到堂下的状纸,上前几步拾起,一面读一面道,“周氏亡夫,悲痛心切,难免忙中有失,这状纸里,似乎也没有凭空捏造不实之事,称不上诬告,最多,只能算告而不实吧?”
胡知县只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合太子心意,几乎要急哭出来,差点没说出口一句——[太子殿下,您想怎么判就怎么判吧!]
岑玉行已再度回到了颜知身边,将人揽入怀中:“念其新寡,情有可原,不追究其告不实之罪。”
“诶。”胡知县如蒙大赦,转向周氏,却又立刻摆出威严嘴脸,“听见了吗,念你新寡,不追究你了。退堂!”
周氏早已看出情况不妙,听到这也是松了口气,嘴里谢了堂上知县,又谢身边的少年,然后起身便准备离开。
“慢着。”
岑玉行这一声不大,语气听上去也没有动怒,可还是让胡知县与周氏二人齐齐黑了脸,“既然人都来齐全了,还有一个官司,不如也顺便断了吧。”
“还有……还有一个?”胡知县扶了扶头顶的乌纱帽,“您指的是……?”
“我猜,你们方才也有提到过吧。”岑玉行道,“就是四年前,颜氏兄弟两家的田产纠纷。”
***
岑玉行已经是不知第几次在夜里醒来,他穿过漆黑一片的卧房走到颜知的床边,探了探床上人的鼻息。
他将颜知从县衙带回书院,又连夜找了大夫,为他处理伤口,煎药,喂药,可即便被这一番颠簸和折腾,颜知还是一次都未曾转醒。
这些天连日的忧虑,惊惧,本就早已让颜知身心俱疲,而县衙挨的那顿板子,更是直接把他往鬼门关踹了一脚。
岑玉行握了握颜知放在被子上的那只手,只觉得好轻,轻的仿佛下一秒就要从他手里散了似的。
颜知在书院四处忙碌奔波的身影,实在容易令人误以为他是个多么身强体健的少年。
直到那天夜里第一次抱起他时,岑玉行才发觉——颜知或许还没他平日里挑的两桶水那么重。
方才大夫处理伤口的时候,岑玉行就在旁看着,一边看一边想,等他醒来,定要逼他每顿多吃一些。
他太瘦了,身子骨也太弱了,这样可不行,太叫人担心了。
岑玉行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床,不想再这么来来回回的跑,便轻手轻脚的爬上床去,在颜知身边躺了下来,然后小心翼翼的将人抱住,这才踏踏实实的闭上了眼睛。
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让颜知在第二日清晨公鸡打鸣时还是转醒了。
浑身骨头都仿佛开裂般的剧痛让他瞬间清醒,干涸的嗓子却让他喊都喊不出来,方转醒便出了一头冷汗。
此时侧边横出一只手,用袖子将他额头上的汗珠擦去,颜知艰难转过脸,便看见岑玉行几乎紧贴着躺着他身侧,用那对黑漆漆的眸子沉沉地凝视着他。
“……!”感觉到一条手臂在自己的后腰搂着,颜知本能的想起身,下肢却动弹不得,呼吸急促的挣扎半天,身体也没移动几分。
“大夫说了,这些天不要乱动。”岑玉行终于开口,“不然会落下病根。”
颜知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颤抖着唇道:“我……我渴……”
岑玉行闻言便立刻翻身下床,往外屋去了。
颜知隔着那道屏风听着倒水声,脑子飞速的转着,很快便回想起在昏迷前发生的所有事来。
驱虎吞狼的结果出来了,能对自己生杀予夺的胡知县,完全奈何不了岑玉行。
哪怕被自己供出,岑玉行也仍旧安然无恙,这一点看他健步如飞的样子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