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经此一事,光献郡主的名号重新回到魏人视野之中。有传言先帝在世时很是钟爱郡主,私下常言其有“乘舆之姿”,若非是女儿身,此刻怕是已位极东宫。
第二件事,便是萧扶光与司马廷玉的婚事被内廷官公布。
原平昌公主与骠骑将军的亲事议在年末,但光献身为平昌堂姐,长幼有序,该是光献在前平昌在后。可平昌到底是公主,不宜推迟婚期,如此一来萧扶光与司马廷玉的亲事便要提前,初定秋末完婚。
萧扶光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对于司马廷玉,她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好感。她本身就是个习惯了说一不二的人,此人却处处同她作对,日后相处在一个屋檐下难免会置气。
如果司马廷玉能温和一些,不那样浑身带刺儿,她倒也不是不能忍。
可惜这个人实在太冲,处处同她作对,实在是很不讨喜。
最好能找个时机开诚布公地谈一下,在保证他们利益的情况下对彼此做出让步。
很快,这个时机便来了。
五月初九这一日,景王府有人拜访。
来人是前户部尚书周和,比先皇年纪还要大,算得上是股肱老臣,也是太子妃周木兰的祖父。
萧扶光正窝在榻上,清清扇扇子,碧圆喂葡萄,刚觉得有点儿犯困想要眯会儿,小冬瓜来报信儿:“郡主,周大人是来求见您的。”
萧扶光听后在心里琢磨半天——她小时候是捉弄过不少老臣,可对这位周尚书的印象很淡,几乎想不起他来。
把葡萄皮一吐,她问:“周老头子来做什么?”
不得不说,心里有点发憷。
小冬瓜摇头说不知道:“王爷说,您去了就知道了。”
萧扶光换了身衣裳,心有忐忑地来到会客厅,见到了座位上的老头。
周尚书年逾古稀,看见她来就笑,脸上的褶子层层叠叠的,能夹死一百只蚊虫。
他颤颤巍巍地要站起来,萧扶光怕他闪了老腰,上前两步搀扶住。
“老臣上次见郡主,还是先帝在时。郡主入宫侍病,先帝病床后置了一张小榻,您合衣蜷在内侧。”周尚书一张嘴,牙都掉了一半,含糊不清地说道,“先帝说郡主端药端水伺候了一夜,还叫臣等不要扰醒了您…”
宗亲侍病大多走个过场,萧扶光却是干了实事——除却先帝龙遗她不方便插手只能由韩敏等人代劳,端水送药乃至吸痰都干过,真个实打实的孝孙。
萧扶光听得头皮发麻,她不习惯别人拍马屁带前摇,索性直接问了:“周尚书是有什么事儿吧?”
郡主太直白,这下周尚书的褶子更多了,一张老脸有些挂不住,索性闭眼豁出去,就地跪在她跟前:“郡主有大善,体谅体谅老臣罢!”
周尚书跪得太快,全然不似刚刚一阵风就倒的模样,萧扶光险些受了他这一拜。
景王翘着二郎腿在一边看戏,笑了笑道:“你这套对付光献不管用。”
周尚书还没回过神,便见萧扶光已经闪开了,他跪给了景王家的客厅门槛。
“周尚书的腿脚还是很灵便的,有什么难事不能自己办了?”萧扶光离得他远远的说。
小冬瓜绕到她身后,悄悄道:“太子殿下择妃时,他将自己孙女送进宫。现在瞧见太子不大好,便想将人接出来——我呸!臭不要脸!”
萧扶光一听,蹙着眉说:“宫里是他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周尚书实在无法,只得膝行两步,又跪到景王跟前:“殿下,老臣…”
不等他说罢,景王将衣摆拂了拂,起身出去了。
萧扶光想回去睡回笼觉,可走出去两步再回头,便见周老头子瘫坐在地上,已是泪流满面。
萧扶光终究还是留了下来。
“你哭什么?”她说,“我要是你,我可没脸在这儿哭。”
宦官献媚,多是为求生路。
重臣献媚,图谋不轨。
周尚书愣了一愣,随后闭眼叹了口气,道:“事已至此,老臣说什么郡主都不会信。可有一样事,还希望郡主能够知晓。”
“你已将先帝抬出来,我就听你说上一说。”萧扶光道,“半截身子入土的老货,敢撒谎看先帝治不治你。”
周尚书却是不怕,甚至朝天拱手唤了声先帝,这才道:“老臣别无他求,如今太子殿下的情形人人心知肚明。眼下木兰在东宫受难,老臣恳求郡主搭把手,救救木兰和她肚子里的孩子…”
第91章
鲸鲵遍野(七)
萧扶光在厅内踱步一两圈儿,朝小冬瓜挥了挥手。
小冬瓜会意,将人全都带了下去,临了体贴地带上了门。
萧扶光这才坐下来,对周尚书道:“有什么话,你可以直说了。”
周尚书再次长长地叹了口气。
“木兰入东宫,这件事并非老臣授意,老臣就这么一个孙女,爱女之心丝毫不亚于先帝对郡主。本想多留她几年,待年岁大些再谈婚论嫁,可东宫聘妃,她到底还是入了宫。”
“都知道的事儿就不要拿出来重复说,没有人想吃别人嚼过的东西。”萧扶光道,“我只想听尚书解释——你为何说太子妃在东宫是受难?又为何非要我帮忙?”
周尚书一脸的难堪纠结,最后终于说了出来——
“陛下…陛下认为,太子殿下非他所出。”
萧扶光脑中轰然一阵巨响。
因为母亲身子差,需要在山中修养,自己十二岁之前的大半时光是在兰陵度过的。
可她同太子萧寰一样,生在王府,长于深宫,平昌还未出世时,他们情同亲姐弟,平昌出世后,也依然没有撼动这份亲情。
相对于萧扶光而言,还是郡王的萧寰并不算聪明,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愚钝。
他与他的父亲不同,萧扶光记得他自小便跟在她的身后,常说:“姐姐去哪儿,阿寰去哪儿。”
再后来,先帝驾崩后,她便没有回过帝京。三年前母亲病故,父亲回京,她随老太傅离开兰陵,直到去年年末才蛰伏峄城调查青檀泉一案。
这期间她未见过萧寰,他从郡王变为太子,也娶了太子妃。
只是昨日再见,除却暌违再见之喜,更多是震惊——她一直将他当做亲弟弟,他却对自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这令萧扶光心痛,同时又夹杂着难以启齿的恶心。
倘若真如周尚书所说,萧寰并不是皇帝的儿子,那么这一切倒是解释得通了——在萧寰看来,他并非违背伦理。
纵然如此,萧扶光依然觉得不可置信。
“我看周尚书是真的老糊涂了,竟然说出这等胡话!”她沉住气道,“谅你往年操劳有功,刚刚的话我就当做没听过。若是胆敢同别人说起这个,传到了陛下娘娘的耳朵里,你猜他们会不会放过你?!”
萧扶光说罢,站起身便要走。
因起得太猛,加上受了一丝刺激,竟有些头晕目眩。
更让人头痛的来了。
周尚书一把抓住了她的衣摆,质问她道:“这世上有几个爹会喂自己儿子毒丹的?!”
萧扶光怔在当场。
小冬瓜也与她透露过,两年前檀沐庭赠予万清福地一只炼丹炉,皇帝听信了游方术士的话,炼出第一炉丹时便赐给太子萧寰,太子尽数吞入腹中。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萧寰皮肤开始溃烂,性情更是随之大变,往日纯善可亲的太子殿下才变成今日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
事已至此,萧扶光也不得不怀疑了。
“事关皇嗣,不可儿戏。周尚书说的话,我还需要暗中查一下。”萧扶光有些焦躁地来回踱步,又问,“你说让我救太子妃,难不成她也知道此事并被卷入其中?”
说起太子妃周木兰,周尚书更加惭愧。
“郡主常住兰陵,不知帝京诸事,自然也不认得我家木兰——我儿媳怀木兰时馋酒,偷偷喝多了些,以致木兰天性呆憨。”周尚书道,“不过,不朝夕相处是瞧不出来的。”
萧扶光心道怪不得自己从未见过周木兰,她见了自己后却热络得厉害,原是个痴儿。
周尚书继续道:“先头刚说过,太子殿下因服用陛下所赐丹药以致得了怪病,此事人尽皆知,可谁也不愿为了一个保不住的太子妃之位而牺牲家中女眷。老臣已是上了岁数,又从户部退了下来,原侍郎左迁尚书之位,而檀沐庭升任户部侍郎,管束我原先在户部时手底下的那帮学生。若非檀沐庭那厮同陛下推举我家木兰,不然她一个痴儿怎能入得了皇家的眼?!老臣别无他法,只能将木兰送入东宫。”
兜兜转转原来是这么回事,萧扶光在心中暗骂小冬瓜听来的消息不够灵通。
“太子殿下性情大变后,动辄欺侮打骂宫人,木兰在宫中生活艰难。老臣去岁国宴上见她,她哭着问我:‘阿翁何时接木兰回家,宫中无一人待我好’…”
说到此处,周尚书真真切切地落了泪,一双袖子在那张满是褶子的脸上擦了又擦,泪却流不尽。
萧扶光不是冷硬心肠之人,想起周木兰的那双眼睛,痴傻看不出几分,哀求与惊惧却是少不了的。
她在宫中究竟过着怎样的日子,以致于将求助的目光看向自己这个素未谋面之人?
“我不能只听你一面之词,总要查清楚了才能想办法。”萧扶光将周尚书搀了起来,又道,“若你今日所说是诓骗我,日后便不必登门,买副棺材躺进去睡。”
“若有半句话是在诓骗郡主,老臣自去地下同先帝请罪。”周尚书擦着眼角说。
打发走了周老头子,萧扶光回了自己的院子。
不管外头刮风下雨,该吃吃,该睡还是要睡。
一觉醒来已过晌午,睡饱之后的萧扶光捋了捋思绪,将小冬瓜唤了进来。
“眼下事情凑一堆,还是要进宫一趟不可。”她说,“你前几日说的那个什么吕大宏的干儿子,打听出是那个值上的?我明日要进宫,顺带想法子见他一见。”
“见倒是好见。”小冬瓜想了想说,“他原先进宫不过是在掖庭洒扫,是个打杂宫人,后来去了一位嫔御跟前奉茶。中宫性妒,掖庭里但凡有些姿色的嫔御都落不得好,他侍奉的那位也殒了。陛下只顾修仙问道,哪里管掖庭宫人的死活呢?他现今也无别的安排,同旁人一道守着望朱台罢了。”
太子身世,皇室秘辛,萧扶光听了周老头的一番话,却也知道若是没有确凿证据,连亲爹都不能说的。
她骨碌一下爬下了床,唤了清清碧圆来伺候更衣。
“我要进宫一趟。”她扭头又问,“小阁老那边有没有人,替我打听打听今儿他还抄不抄道经了?”
第92章
鲸鲵遍野(八)
小冬瓜听后哎了一声,立马跑了出去,没一会儿又回来了,站在门槛后小心翼翼地问:“郡主,咱们是不是有点儿那个…不太矜持了?”
萧扶光一愣,旋即便反应过来小冬瓜的意思。
她抓起一只金丝履砸到小冬瓜身上,“叫你去打探打探,别让我同人撞一处尴尬,你在胡思乱想些什么?!”
小冬瓜反应过来,连着噢了好几声,不好意思地道:“奴就说嘛,小阁老能尚您,那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您可不能跌了份子…”
小冬瓜离开后,萧扶光也打发走了清清和碧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