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凤尘_分节阅读_第145节
小说作者:未晏斋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2 MB   上传时间:2025-02-07 00:22:19

  “我不怕。”她脉脉地看着他说。

  心道:总比在吴王手下讨生活好吧!

  高云桐说:“你不用试探我。忠君我总是要忠的,报国也是要报的,岳丈大人也一定会尽心竭力去保的。”

  “我不是试探……”她无力地说了半句。

  高云桐道:“我光说,你也只觉得我油嘴滑舌,你但看我的行动。”吻住了她,堵住了她接下来的话。

  “不过你既然累了……”他又说。

  这次轮到他翻身做主。凤栖只能抱着他的肩背,抚着他的胳膊,感觉他既有无穷的力量,又分外的温柔。

  第二天凤栖又睡倒日上三竿,揉揉眼睛竖起身,才惊觉自己怎么变得如此好眠。

  屋子里一如既往摆好了热水手巾、清粥菜点,她只消自己梳头挽发,吃早餐时看见他背着弓箭,握着金瓜锤进来,脸上汗涔涔的,进门就大洗大抹了一番,坐下来笑眯眯看她小鸟儿啄食一般小口吃饭,直到看到她的筷子在碗盘里拨弄却不吃了,才问:“饱了?”

  “吃不下了。”

  他拿碗盛粥,唏哩呼噜吃了她剩下的所有点心。

  凤栖支颐看他:“以前你好像不这么吃饭。”

  他抬头说:“以前吃得少。现在想舞弄这一对金瓜,不多吃点,长不足力气,连举都举不起来,别说照着铁浮图的兜鍪盔抡了。”

  “那你练兵,首要得让士兵吃饱饭咯?”

  “谁说不是呢?”他说,“高祖皇帝定都汴梁,也就是考虑汴梁四面平原,商道便捷,水路畅通,所以两百年来如此繁华。现在中原陷于兵燹,但人总要吃饭,士兵卖力气更要吃饱饭。南方鱼米之乡,稻粱充足,又没有遭遇战火,自然要靠他们用粮食扶助河东河北。”

  所以,他遭遇的困境其实和凤栖的爹爹很相似:要和靺鞨军长久地杠下去,所需的钱粮不啻于军队的实力,必须去寻找援助才行。

  凤栖心想,如果吴王回绝了高云桐,让他看清吴王的真面目,倒也是一件好事。只要他对吴王不再心存希望,到时候依靠民心,依靠他个人的实力,总可以有把吴王拉下马的时候。

  于是她问:“今日什么时候去颍州见吴王?”

  “觐见约的是午膳后。”高云桐说,“我这里有平戎十策,呈上后看看他的反应。”

  凤栖午后重新梳洗,用布巾裹了头发,衣着也很朴素,和高云桐一起坐上宋纲派来的马车,进入了颍州城内。

  城里刺史府临时做了皇帝的行宫,执戟的卫士看起来就是红光满面的。

  二门影壁墙里,一排屋子做了大臣们临时的值庐,宋纲正在等候着,见他们俩来了,笑融融道:“官家正在等你呢。”

  亲自引路,把两个人带进去。

  吴王凤震果然已经很有皇帝的派头。

  权做接见使用的屋子里布置得辉煌,正座的椅袱均是赭黄,屋外是宦官拿着玉麈候命,屋里是女官打扮的江南美人,紫色圆领衫,脸上敷粉涂唇,精致可爱。

  凤震坐在正中品茶,见宋纲带人进来了,笑吟吟起身迎接:“可算来了,朕望眼欲穿啊。”

  见高云桐要下跪行礼,凤震一把将人捞起来:“不必不必,我朝习俗,御前谈话不用下跪,何况爱卿是国家栋梁,我大梁丢掉的江山还要靠你这样的俊杰前去收复呢。”

  然后又虚扶叉手行礼的凤栖,笑道:“这就该是嘉树的新妇冯家娘子?”

  凤栖悄然看了他一眼,含羞般点点头。

  凤震年纪比她爹爹还大,已经是满头华发,瘦瘦一张脸,一双笑眼,嘴角是深深的腾蛇纹,笑起来尤甚,胡须都挡不住。

  这位新近称帝的新君很客气,指了指对面几张没有设赭黄椅袱的椅子:“今日朕要问的话很多,坐下慢慢讲吧。”

  他很详细地问了靺鞨所在的位置、官制、兵制、人马数量、打仗惯用的手段等等,又问到了一些风俗、地貌、性格等等,然后沉吟着摸了一会儿胡须,最后指着高云桐的《平戎十策》道:“爱卿的策论朕已经看过了,照你的说法:‘土地不如虏之广,士马不如虏之强,钱谷不如虏之富,赏罚号令不如虏之严’(1),我们打赢靺鞨唯有的优势不过是‘民心’。”

  他苦笑了一下:“朕有些不明白啊,一群泥脚杆子有什么用呢?之前战场上,连厢军那样的都木鸡一般目瞪口呆、两股战战,何况是毫无训练的百姓!”

  高云桐说:“敌陷区的百姓虽然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没有拔山扛鼎的气力,也无法摆出拒敌的阵势事实上,即便他们有足够的气力,能够摆出军阵,面对靺鞨的铁浮图和拐子马,以往的战阵也没有很大的用处,一切都是得从头开始。”

  凤震长叹了一口气。

  但高云桐说:“但靺鞨有他的弱点。现在他东西两路都是孤军深入,我们正面抗击不成,可以背后袭扰、机动作战;靺鞨人自己杀了他们的汉人军师刘令植,如今勃极烈中更偏向于部族传统的人更多,未曾形成有效的军队补给和割让地盘的管理,他们打一片土地就不得不劫掠一片土地打草谷,不仅自己弄得青黄不接,而且河北百姓民怨沸腾,恨不能早把他们赶出中原;还有,靺鞨东西两路的元帅虽是兄弟,却并不齐心,这也是可乘之机啊。”

  凤栖眼角余光分明看见,凤震的眼匝不易察觉地紧缩了。她不由多注目了他一下,又觉他的笑容丝毫未浅。

  凤震很灵敏,立刻扭头看着凤栖,笑问道:“听说冯家娘子也曾为靺鞨所掳?”

  凤栖垂眸道:“是……妾在靺鞨营中也有所见闻”

  话没说完,马上被凤震打断了:“啊,宋卿都已经告诉朕了。”

  并没有把凤栖一介女流放在眼里,只继续问高云桐:“你在北地也颇有时日了,这次能否把靺鞨的东路军打回黄河以北,不让他们侵犯汴梁?有几分把握?”

  高云桐说:“靺鞨前次直攻汴梁,意外得成,这次也难免兵骄将傲,以为会和往日一样容易。其实却不知汴梁已经做好了死守的准备,前次不敢应战的将士已经全部更换,重新训练;城中壮年百姓乃至健妇都愿意为守城服役,死而后已。不过靺鞨有当年前一位官家赠予的攻城军械,而且人数众多,若要死守汴梁,确实会是很不容易的鏖战。其他犹可,现在最需要的还是存粮和武器甲胄,汴梁人口多,存粮不足或是哗变,或是饿馁,都无助于守城。”

  他躬身道:“如今情势紧急,还要请陛下同仇敌忾,支援汴梁。”

  凤栖听见他喊了凤震“陛下”,而对她的爹爹,他始终只以“汴梁”代称。

  她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但也知道他是不得不虚与委蛇,为汴梁和河北河东争取粮草。

  凤震略略皱眉,但还是笑着:“朕知道,肯定先要保国都汴梁,民心才能安定。不过朕也很关心,这靺鞨兵该如何打退回黄河以北呢?或者打回他的老家去?”

  高云桐犹豫了一下说:“快不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见凤震好像越发眉头紧皱起来,他只能借古相喻:“越王勾践累二十余年养精蓄锐而后灭吴;燕国谋齐,谓其臣曰:‘请假寡人五年。’对曰:‘请假王十年。’都是需要徐徐图之的。当然,如今民心所向,如能一鼓作气,至少能够在汴梁击退靺鞨,断了他覆灭我国的妄想,说不定也就不再来犯了只是……也难。陛下还是要做好长久打仗的准备,臣在献策里也写了方略。”

  凤震道:“朕倒不是怕他靺鞨,只是朕年岁也大了,身子骨也不太好,唯有一个太子,膝下别无其他男儿,生怕不能速靖酋寇,遗患太久啊。”

  宋纲道:“官家也不必担心。太子聪敏好学,也无前一位废太子凤杞的声色犬马之好,假以时日,也可以培养为明君的。”

  凤震欣慰笑道:“他虽不才,幸而得到宋卿这样的好太子太傅。”

  转脸道:“让太子也过来见一见高卿吧,将来肃靖北境,少不得沿用人才。”

  吴王动作倒快,不仅自己祭告天地已经当上皇帝了,甚至连太子都立好了,现在大概是在丰实自己的新班底,接下来估摸着想凭借高云桐在河北打几个胜仗,便可以以为己功,在军事上立稳了脚跟。

  凤栖心想:无论如何,高云桐也不该被别人当棋子!

  正在出神,突然听见门响。两个宦官打起内帘,一个和凤杞差不多年纪的青年男子走进来,一身朴素的襕衫,微胖,和他父亲一样笑意融融,看起来落落大方、亦很和善。

  他进门深深一躬:“儿见过爹爹。”

  转身对宋纲也是一躬:“见过宋相公。”

  宋纲回礼。

  而凤震对高云桐抬抬手:“杭哥儿,快见见高卿你师父再三举荐的,文武双全,且在北地呆过,深入靺鞨军中,打过几次胜仗,见识极广,人极智勇!”

  这位太子凤杭呆了一瞬,看了高云桐一眼,有些没奈何地叉手也要躬身。

  高云桐忙道:“臣绝不敢当太子之礼。请太子容臣下拜。”熟词

  凤震威严道:“周公一饭三吐哺,为的是爱惜人才,朕为太子找到了这样一位英才,他哪有仗着身份不见礼的道理?”

  转脸又命太子:“杭哥儿,礼不可废。”

  太子凤杭已然笑道:“不错,爹爹指点得极是。”又是深深一躬。

  高云桐只能也和宋纲一样回了礼。

  太子的目光在凤栖脸上只一飘,而后笑道:“爹爹,今日延客在正厅里,按爹爹平日四菜一汤的例,再加四道菜待客吧。”

  凤震道:“加六个菜,再来一坛酒。”

  又说:“本来是禁酒的,一斤粮食酿不出一斤酒,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实在是耗费太大,朕心有不忍。不过今日例外,就喝一坛。朕今日得到国士,实在是高兴!”

  太子凤杭躬身笑道:“是,儿子亲自去吩咐膳房:菜色虽不多,务必要精致些。”

  凤杭出门,脸色就变了,但还缄口,再几步到廊道间无人的地方,便对自己身边那个贴身伺候的宦官冷笑道:“听说就是一个贼囚,机缘巧合立了微末功劳,得宋老头这样的举荐,还不知背后有没有宋老头结党营私的私心呢!爹爹也真是,唯恐天下不服他,什么人都要往家里拉拢!还要我屈尊给一个贼囚躬身行礼!”

  他身边的宦官立刻依附说道:“可不是!太委屈太子殿下了!”

  凤杭深喘了几口气,突又笑道:“高贼囚旁边那个是他妻子?居然带来觐见,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不过……长得挺可人意儿的。”

  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笑得邪邪的。

第172章

  那宦官笑道:“太子看上了那小妇人,可是她天大的福分啊!”

  凤杭摇摇头:“嗐,也就说说。现在爹爹要重用宋纲,重用高云桐,我也少不得做这样一个‘贤太子’。”

  又叹口气:“自打宋纲这老小子休致到了延陵,爹爹就中了邪似的三顾茅庐去了,不仅自己三顾茅庐,还勒令我也要戒除酒色。如今家里只有一个老丑娘们太子妃,四个老丑通房,真是见了就糟心。金陵秦淮河边我那几个小亲亲,一个都见不着了,更是糟心。不知道要忍到什么时候,老东西才死,宋老头才死?”

  宦官“嘘”了一声,才说:“官家年事已高,但关键是如今形势危难,还是要由官家先把敌寇打理好,把汴梁您那位叔父处置掉,才能高枕无忧;至于宋相公……难道您看不出来,官家心里也讨厌得很,只是暂时不能不拿着他做彝鼎之器,给外人看着定心罢了!等打两场胜仗,您看吧,迟早的……”

  凤杭道:“迟早是迟早,但不知道要多少年。爹爹就输在名不正言不顺上,我也造孽投胎在他膝下,如今只有憋着一股气苦熬苦等,天天过得跟和尚似的!”

  说完,也没奈何,拔脚到了临时的御厨里,吩咐了加菜的事。见厨房大桌上有煮好切好的羊肉,自己先拈了几块吃了,边吃边抱怨说:“作孽,他当了皇帝,反而天天只吃四道菜,比当吴王还不如!连累得我眼儿都要饿绿了。他做戏也不用做得如此逼真吧?”

  他把事情安排好,身边的宦官倒又凑上去:“殿下,那高贼囚的妻子,您要真是看上了……难道还怕没有法子弄到手?”眼睛眨了眨。

  凤杭撮牙花子,半日道:“不急,再说吧。”

  高云桐今日在颍州刺史府喝到微醺。

  凤栖一直板着脸,陪他回到驿站,才酸溜溜说:“你这可真是遇到伯乐了哈!”

  高云桐道:“吴王不是我的伯乐,但宋相公是。今日席上饮酒商谈,和你三伯谈成了二十万石粮食漕运至汴梁,又加紧置备武器甲胄和守城器械。说实话,有这么多粮草和武器,你爹爹守汴梁就不愁了。”

  他这话总算让她暖心。

  凤栖道:“他这么说,能这么做么?”

  “他自封一国之君,难道不这么做惹后人讪笑?”高云桐笑道,“我看他又不傻,肯定分得清其中轻重。不管是百姓还是宋相公,想扶持的都是肯收复河山的君王,他若拆自家兄弟的台,宋相公也不会再为他摇旗。”

  但凤栖想:宋纲摇旗呐喊,确实会天下响应;但宋纲也是承平之臣,从来没有真打过仗,又一把年纪了,不可能上战场主持,所以少不得也是闭目塞听、纸上谈兵,会决策错误。

  她问:“等漕运办好,你打算怎么办?”

  高云桐说:“我回河北召集义军。”

  “我陪你去。”

  高云桐说:“我在河北,是真正要打仗的,真正九死一生的。你犯不着冒这个险。现在你三伯肯支援粮草和武器,汴梁顿时就安全多了,我先送你回汴梁,你在你父母身边总要安全些。我呢,手中有粮有兵器,也有余力继续向南打退这波进犯,赢了再来汴梁找你;输了,也可以及时报信给汴梁,你再找安全的地方离开。”

  凤栖倔强地说:“我不!既然是你的妻子,我和你一起去河北!我又不是没见过战场,我可以给你炊饭洗衣。”

  高云桐笑道:“我怎么舍得你做这样的事?你在战场会分我的心的,我总会想着怎么保护你,怎么不把你拖入战局中,决策时牵累的事多了,容易犹豫不决。”

  “我可以帮你决策!”

  高云桐一时间说不出答语,既觉得有些荒谬,又觉得凤栖或许真的可以。只是他却不能轻易点头,半晌才说:“粮草送到汴京后,我再和你爹爹母亲商量好不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1页  当前第1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5/2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凤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