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凤尘_分节阅读_第146节
小说作者:未晏斋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2 MB   上传时间:2025-02-07 00:22:19

  “不好!”凤栖说,“他们肯定不会放我跟你走。”

  “亭卿,我知道你也想要为国建功立业,”他斟酌了一会儿方道,“但我不希望你遇到任何危险,我希望你平平安安的。”

  凤栖眼泪落下来:“我却宁愿和你一起死,轰轰烈烈地死。你说过我们不得不做一对‘儿女英雄’,可没有英雄是窝在父母身边的吧?以往我随你逃离温凌,谋决战事,虽算不得建功立业,但至少可以证明我不是怯生生的窝囊废,不是只能凭借着男人才可以吃一碗干饭的小娇妻!”

  高云桐只能怔怔地伸手为她擦眼泪,见她的泪似乎止不住,不由也心疼:“亭卿,你确实有这样的能力,但是……战场上死亡的风险多大!逃过了一次,未必逃得过第二次。我自己愿意舍身许国,可不舍得你这样大好的青春年华就此废去。亭卿,我不要你跟我一起轰轰烈烈地死,我要你好好活着。以往的你可以逃离温凌,可以谋决战事,那是因为不得不这样做,但现在不是不得不为。”

  凤栖知道他骨子里也是有犟性的,多说无益,徐徐图之更好。于是推开他给她擦泪的手,自己拧了热手巾给自己敷脸。

  高云桐知道她生气了,未免小心观察她的神色,不敢招惹她生气。晚上上床睡觉,也格外软糯似的,握着她的手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自己都没发觉自己说了两三遍“等仗打完了”这句话。

  他怀着这样的心思,未免也变得有些浮躁了。

  第二日拜访宋纲,宋纲很高兴地告诉高云桐:“嘉树,好消息!官家同意向汴梁增援的粮草点清了就送第一批去汴梁!箭镞和强弩也在加紧赶制,一旦制成,就一批批解送到汴梁和周边的几座城池里。”

  他高兴地捋着胡须,欣慰地说:“官家有大格局。说句不该讲的,当年先帝母爱子抱、废长立幼,实在是白璧有瑕。若那时就不嫌吴王母氏无宠,而立这样一位贤王为储,汴梁之耻只怕就没有了。”

  高云桐虽然也为要到了粮草而高兴,但还是说:“试玉需烧七日满,这样的非常时期,还待观望。”

  宋纲笑笑道:“当然,晋王肯下诏为嘉树平反,撤销那位‘北狩’的官家的乱命,也算是有识人之明的。”

  这话有骨头。

  高云桐半晌才道:“但愿宋相公看到学生的一片赤诚心。”

  “当然,当然!”宋纲急忙抚慰他,“只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今这局面实在不大成话。不过当务之急也不是这个,你说得对,先共御外侮再说其他。老夫说官家有大格局也是为此。”

  仍是有点芥蒂,但以往师弟(师父和弟子)之情深厚,并不计较此刻政见微有差异。两个人还是一道去了颍州的官仓,检点准备借漕运送往汴京的粮草。

  “官仓先供四万石粮。”宋纲说,“余下的还要从其他州县调集,徐徐送抵吧。只要黄河能撑住不失守,整条淮水就是安全的;淮水只要安全,后方运送粮草就安全。只是往河北义军那里去的粮草要谨防靺鞨截断粮道。”

  高云桐很感激,他手攥了一把金黄的稻谷这是新打下来的稻谷,米香沁人心脾。他心里的豪气和感动无以言表:“多谢老师!汴梁和河北有南方的支持,就不怕靺鞨的军马和封锁,一定能守住国土,也能叫靺鞨无法‘咽下’我们的中原,还滚回他白山黑水的老家去!”

  宋纲也含笑点点头,然后问:“你打算跟着漕船走,到汴梁再卸粮草到官仓?”

  “嗯。”高云桐点点头,“和靺鞨作战了几次,晓得他们攻城的特点,要陪汴梁做好准备。”

  他比划着:“靺鞨得了我们的军械,壕车、云梯、礮辒车等,所以城中也要依此加强防护:护城河要加宽,城墙要加高,城门包的铁皮和加固的铁条要更换,修补城墙的砂袋要早些准备好;此外,防不如攻,壕车云梯等都怕火攻,而靺鞨人信仰萨满火神,对我们的火器天然有敬畏之心,所以城中制造火器的硝石、硫磺、炭粉等也要准备……”

  他说得滔滔不绝。

  宋纲认真听着,最后道:“我已经和官家说了,要给你一个名分。汴梁那位,只给你平反,却没有正式任用你,对吧?”

  高云桐愣了愣:“能给我平反,已经够了,我不需要名分。”

  “怎么能不需要?”宋纲说,“你到河北统领义军,总只是个土匪头子的身份,不行吧?”

  高云桐自失地笑笑,但还是拒绝了:“无功不受禄,等这次打退了靺鞨人再说吧。官职乃国之重器,不好轻易与人的,反会闹得投机倒把的人会动歪脑筋。”

  宋纲只好也点点头,说:“好吧,你说得也有道理。我这会儿要到颍州城内和官家商议事情,你先检查、点数这里的粮草,督着厢军将之运上漕船。晚上我请你喝酒。”

  “不是说国家危难,都禁酒了么?”

  宋纲摇摇头笑道:“我私藏了几坛家酿,是刚刚休致的时候在延陵老家封的酒坛,那时候还没有禁酒令呢,不喝也可惜了,只可惜有酒无好音乐,只能自寻欢乐。”

  又叹道:“我虽在枢密院这些年,骨子里还是个文人,嘉树你难道不是一样?如今倒长得结实,迥异于从前了。”

  高云桐笑道:“学生以往不是便得老师评语:‘嘉树这个读书人有些粗豪气,不似江南秀士,倒像西北汉子’如今名实相副了。”

  宋纲笑道:“暨阳、阳羡、梁溪……古来就是出硬汉的地方。江南人外表柔弱,骨子里刚硬啊。”

  拍拍高云桐的肩蔼然道:“晚上小酌,不要迟到了。”

  “是!谨遵老师吩咐。”

  宋纲乘轿回到了城中。他年纪大了,不免觉得疲劳,硬撑着到了作为皇帝行宫的刺史府,眯了一会儿,又喝了一大杯浓茶,皇帝凤震正好召见,他回想了一下今日要召对的主旨,掸了掸衣衫,很郑重地进到皇帝接见大臣的一间偏僻隐蔽的屋子里。

  “官家!”

  凤震饶有兴致地抬抬手:“宋卿不用多礼,今日查看了粮库和漕船?那高云桐看到支援汴梁的粮草,有没有感恩戴德?”输刺

  “有!”宋纲提到爱徒,面上浮起微笑,“乱世里,能得这样文武双全的才俊,真是官家之福!当年‘北狩’的那位官家如能像您一样有识人之明,何至于被敌人俘虏,受尽屈辱呢?”

  凤震干干地一笑,垂头转动着茶碗的盖子,又说:“颍州的粮草也有限,朕真正是勒紧了裤带支援我那不争气的九哥。但支援归支援,我好像觉得那高嘉树也并不是爱卿所说的那样愿意奉朕为正统的皇帝?”

  斜眸看上来,笑意似有非有,嘴角的腾蛇纹却显得凌厉。

  宋纲急忙说:“绝不可能!老臣得他尊称一声老师,臣将来和他说,他一定会听!何况九大王的纨绔无能天下皆知,臣倒不信他会如此的昏聩只是此刻他说得没错,外敌当前,现在九大王并没有做对不起国家的事,还是应当兄弟齐心,先抵御外虏,然后再谈正位。”

  凤震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也有道理。只是怕汴梁那位打了胜仗,得了民心,便自己做大,把这‘权知’变成了真正的‘陛下’,朕倒如东郭先生一样,好心帮了他,却没有好下场了。”

  一山不容二虎,道理宋纲也明白,他只能执拗地说:“臣信得过高嘉树。”

  凤震知道这位老臣的拗性,也不愿和他谈崩了下不来台。

  他只说:“高嘉树这次押运粮草去汴梁,虽然一路应该是平靖的,但到底现在不同于往日的四海升平,现在是到处盗匪横流,他还带着家眷,一来路上走不快,二来容易为情分心,三来万一遇到劫道劫色的,妇人家名节难保。朕寻思,他那位妻子,不如就留在颍州吧。”

第173章

  高云桐听到宋纲的转述, 第一时间就摇了摇头:“老师,我的内人要跟我走。”

  宋纲劝道:“一路上不平靖,也累得慌,女人家只怕吃不消。嘉树,你放心官家就是。”

  高云桐摇摇头:“是要请老师转述:请官家放心我。”

  两个人于是陷入一阵沉默。

  宋纲好半天才说:“我一直是放心你的。但晋王那边,你不要有做墙头草的念头啊。做君王的,总希望自己的臣下是忠心耿耿的,而不是左摇右摆的。”

  高云桐也好半天才说:“老师,凤家的天下谁来掌管、帝位谁来坐,并不是如今最要紧的事;如今最要紧的,是抗击外虏,让南望王师的遗民能回归故里,重新做个堂堂正正的大梁百姓。”

  “你太迂。”宋纲摇摇头,“国有二主,如天有二日,未来叫州府、节度使到底听谁号令?不需多久,就要出问题了。”

  他再次直直地盯着高云桐,一脸狐疑:“你不会真的已经投诚了晋王吧?”

  高云桐只能摇摇头:“学生不投诚任何一方。如今虽是凤家的‘家天下’,但学生要保的是万民的天下,是汉人的江山。”

  这话说得宏大,宋纲也不好驳斥。

  但他回去复命时未免有些忧心忡忡。

  这边这位皇帝颇能识人神色,先不多言语,谈了些杂务后才闲闲问道:“那高云桐是不是不肯把妻子留下来?”

  宋纲说:“他和妻子新婚燕尔,舍不得分开。”

  是替高云桐遮掩的意思。

  凤震笑道:“若是承平时期,小儿女贪欢也可以理解,现在这大敌当前、朝不保夕的还朝朝暮暮密不可分,大概还是有点异心的吧?”

  不等宋纲解释,他就自己爽朗笑道:“不妨事不妨事,朕也能理解,他在七哥手里吃了那么多苦头,总难免有些不敢轻信皇家。他不敢信朕,朕却敢信他。四万石粮食已经装上了船,不久后就能沿着淮水往汴梁和河东河南诸路州郡运送了,守京的禁军、各州县的厢军和各地落草的义军,有了这些粮草武器,就能和靺鞨撑得更久一些。”

  宋纲心悦诚服地叉手道:“陛下圣明!”

  他退出之后,凤震叫来在旁边学习处置政务的儿子凤杭。

  见儿子皱着眉苦哈哈的模样,凤震轻轻一笑,问:“儿啊,如今的局面你觉得难不难?”

  “难!真难!”

  凤震智珠在握地笑道:“难就对了!难才是好事!”

  “啊?”凤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凤震便给他讲解譬喻:“大梁要不遇上你七叔被俘虏这样的千古奇耻大辱,你想想,你爹爹我有没有机会当上皇帝?”

  凤杭赔笑道:“估计是没有机会啊……”

  “为什么呢?”

  “因为……自古为君者,总少不得名正言顺。”

  “对了!”凤震道,“我是庶长,李贵妃肚子里爬出来的那两个也不过是庶子,本来我更名正言顺。可惜先帝对爹爹我偏见极深,宁可废长立幼,遗诏一下,我彻底失却了机会,名正言顺也变成名不正言不顺了。”

  他慨叹了两声,眸子里射出蛇信般的幽黑的光芒,嘴角的腾蛇纹在冷而毒的笑意下更加深深地褶起来。

  他又说:“可如今机会又来了。我们用好这些肯投奔辅佐我们的人,我与你九叔就再次站到‘名正言顺’的擂台上。那这次怎么强他一头呢?”

  “呃……”

  “笨啊!要寻外援。”

  “哦!宋相公就是最好的外援!儿子懂了!”

  “你懂个屁!”凤震道,“宋相公只能在名分上支援我,可惜毕竟年老体衰,在军务上却没法帮我立定局面。要证明凤霈不得民心,无力守土,我还另有援奥。”

  “哦,是那个高云桐!他可以在军务上协助一把。”凤杭悟了似的。

  但只换来父亲一声嗤笑。

  见儿子还在疑惑,他恨铁不成钢地说:“你想想,他死心塌地忠心于我们么?他就算获胜了,功劳算在我们头上么?你还是格局小了,好好学着点!这种时候,谈不得情意,要谈‘无毒不丈夫’。”

  “啊?哦……”

  凤震知道儿子还没有完全明白,但他的心已经开始设想很久以后的情况了。

  所以嘴角带着微微的笑意,捋着花白的胡须,好久才缓缓说:“我蛰伏这几十年了,忍辱称臣,忍父皇的不公,受七哥的鸟气,还看着九哥过得都比我好……现在终于是我翻身的时候了,我等了多少年了!儿啊!我这开创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我们父子同心,前后一道做大梁中兴的皇帝!”

  高云桐和凤栖哪里晓得颍州城这位皇帝的心思!

  凤栖虽然不喜欢自己这位三伯,但迄今为止的接触里,他的和蔼、宽容、为国着想,拿出粮草支援汴梁,欣赏重用高云桐等,确实让她也无可指摘他的失德之处。

  “你干嘛不干脆让我留在颍州?”凤栖故意问高云桐,“挺好,又安全,又能帮你在后方协助。”

  高云桐扭头看看马匹上裹着风帽的她,她露出一双凤眼,总是喜欢带着点斜睨地看人,显得三分凶、七分媚。

  他笑道:“我又不傻,把你放在颍州,我就给他拿捏得死死的。”

  “你不用怕的。”凤栖冷笑道,“妻子如衣服,这个没了再娶一个就是了。把我留在颍州,就没人一路管着你了,多好!人家以后要拿我来拿捏你,你不管我的死活,不理他的命令不就完了?”

  “又来。”他笑道,“来来来,我再把我那土土的承诺说一遍:这天底下,除了江山万民,就是凤栖。我高云桐为这两者,愿死而后已。”

  凤栖仰着头,鼻子里“哼”一声:“得,不仅土,而且不讨喜!我还排在第二位呢……”

  高云桐说:“没有江山万民,就没有你我的容身之处,到时候想保护我的小卿卿,我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呀。你说是不是?”

  当然是这个道理。

  凤栖比他还明白,他们俩一个是逃跑的和亲公主,一个是领导义军的领袖,这样的身份使然,都意味着他们绝无逃亡到世外桃源来避秦的可能性。除了靠奋战给万民和自己一条生路,别无他法。

  但她在这样适宜于作的地方岂能不作,所以故意板着脸不理他,嘴里嘀嘀咕咕说:“极是……将来有一天,江山万民和我让你选一选,我肯定也排第二……”

  他打马靠近她,似乎想说些甜话,但凤栖脑后长眼一样,自顾自把马一拎,避开了他欲要抚她肩膀的手。让他也只有摇头笑叹的份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1页  当前第1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6/2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凤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