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晋王公馆的一段路,有滋有味,只嫌太短!
第122章
晋王公馆是磁州知府的别苑,地方不大,也自然没有晋王府应有的气派。
凤栖下了马车,见已经是进了二门了,大方落落地对高云桐说:“包裹你替我拿着,送到屋子里再分。”
虽然穿着一身小厮的衣衫,气度上已经又是郡主了。缓行在中庭的小道上,说:“我先拜见爹爹去,知不知道哪片院子是分配给我住的?”
晋王凤霈见过了女儿,因觉得说话不便,只点点头道:“如今府里能用的人不多,还是仰赖磁州知府拨给的一些。东南那片光照最好,归你住。你先回屋洗沐,晚上爹爹给你摆小小一桌接风宴。”
凤栖笑道:“女儿身为陛下亲封的公主,如今归宁回家,不如叫曹铮将军一道来?”
凤霈这一阵正和曹铮闹腾了好几场,原本维系的关系早就坏掉了。他张了张嘴,想怪她太张扬,但又想这女儿一直颇有主张,此刻她眼眸里若有机锋,还是就依了她吧。
虽然条件远不如晋地的王府,但对于一直奔波在外的凤栖而言,能睡在床上,能穿上丝缎的衣裳,能有足够的水洗沐,就已经是福分了。
洗完澡,两位侍女一个给她的头发抹上香膏,一个用香脂给她擦手脚皮肤。
头发还不觉什么,侍女擦到凤栖的脚底的时候,神色有些诧异。
凤栖说:“是不是生了好多水泡和硬茧?”
“是呢。”侍女赔笑道,“公主一定吃了不少奔波之苦吧?”
凤栖说:“是啊,但这根本不算什么。刚刚洗澡没让你们服侍,不然,你们还会看到我全身都是淤青淤紫,三道见血的鞭痕,一道割裂皮肉的箭伤,都不知道能不能再消退了。”
侍女咋舌:“这……是靺鞨人弄的?”
凤栖想到温凌,面色沉沉的,许久才“嗯”了一声。
瞥见两名侍女也是极为惊诧的模样,大概在心里骂那些靺鞨人都是禽兽。
真正禽兽的样子,你们这些生活在承平之地的姑娘们还没见过呢!
凤栖只觉得口中苦涩,幽州、应州、忻州……她所亲见的那些苦难,希望遭逢的人越少越好。
晚上,曹铮很给面子地赶到晋王府上,还带了两坛好酒和送给凤栖的六匹春绢、两匹锦缎和一套胭脂水粉。
他存心修好,笑眯眯的时候不像个武夫,先对凤霈和凤栖兜头一揖,说了些父女平安团聚的吉祥话儿,又道:“一路上燕国公主真正吃苦了,接下来一段在磁州,好好保养身子。”
凤霈既是主家,少不得也一脸的笑,上前扶掖道:“曹将军怎么这么客气!以后我们父女还要仰赖将军。请,请,请”
凤栖瞥见父亲还叫了当地的歌舞伎,矜持地陪着喝了一些甜醴,听了几套曲子,不觉已经到了二更。她左右看看,暗示说:“曹将军,今日薄酒粗菜,叫您笑话了。可能还没填饱肚子呢?”
曹铮自然省意,点点头说:“哪里!不过酒也三巡了,吃点汤饭吧。”
挥退了那些歌舞伎,等侍女们端上热菜、热饭和热汤,再次挥手:“你们也都下去吧,不需要服侍了。”
凤栖单刀直入道:“曹叔叔,恕我僭越,官家这次给我爹爹改藩,大概是因为靺鞨的离间计吧?”
曹铮垂头喝了一盏酒,想好后才说:“官家的天心,揣测也无用。”
他对这些说辞一直油盐不进,有自己的主张。
凤栖也不执着于游说他,只说:“曹叔叔有密奏之权,想必已经把如今的情形告诉了官家。您不妨再告诉官家,我与靺鞨冀王闹得很僵,夫妻是再做不成了的。”
曹铮不由抬头问:“为什么事闹僵了?以至于夫妻都做不成了?”
又劝道:“不过恕臣说句乖张话,小夫妻里磕磕绊绊也是正常的,两国风俗不一,一时不习惯也是正常的。公主身负着的是和亲的大任,该忍的还是要忍一忍,也是全夫妻之道。”
凤栖一听他的话锋就明白他的意思:如果能够让女子替国受难,对男人们而言当然是最惠而不费的事代价最少。所以也自然是曹铮对官家和国家最容易付出的忠心。
于是她苦笑道:“我愿意忍,冀王却已经视我为奇耻大辱。”
“这……又是为何?”
曹铮问完,心里就隐约有些明白过来,脸色都变了:“难道……是……是那个姓高的贼子?!”
这两个人做一路走,而且在面见他的时候眉梢眼角的风情点点,哪个看不出来!曹铮只是没敢往上面想罢了!
凤霈也惊呆了,上次女儿也有这一说,他真以为她只是在自己面前未能得偿所愿,所以撒娇撒痴;他的女儿是堂堂公主,至不济也是凤姓的宗女,真正的金枝玉叶,那个小子功名都不用谈,连正常百姓都不是,就是个流犯!
他不由也吹着胡子问:“什么?!那个高云桐?他怎么你了?”
凤栖早有计较,只是垂头面无表情地说:“话说得太直白不好吧?爹爹和叔叔都是过来之人。”
又说:“唯今两条路,一来呢,直接拿我们两个人去忻州给冀王赔罪,我们两个人自然死无葬身之地,只是也未见得叫我大梁就有了国格,也未见得靺鞨人就不觉得耻辱、不想着报复,反正,一来二去的,天下皆知我对不起冀王,大梁对不起靺鞨。”
这话细品,意思很狠,凤栖的胆子也是极大:这是拿了自己的丑事来威胁,如果曹铮把她送还靺鞨冀王,温凌杀她得拿出理由昭告南梁,说不定丑事就抖落出来,最后又增了南梁一宗罪其实于靺鞨并非大事,但对于讲究“三贞九烈”的南梁来说,会自感是奇耻大辱。
曹铮脸色和凤霈一样难看。他们俩默默地喝了一会儿酒,还是曹铮开口说:“燕国公主这话有点道理。可是,若冀王问我们要人怎么办?”
凤栖说:“援忻州的是郭承恩的人,靺鞨中军营中救我的是高云桐,黑漆漆的夜里,又没有穿大梁的军服,说‘没有’,死不认账不行么?他问大梁要燕国公主,咱们就不能倒打一耙问他:把好好的一个和亲公主弄到哪里去了?”
这是个无赖的做法,但也不是不行。
两个男人又低头下来喝闷酒。
曹铮好半日才说:“那先这样吧,也等等斥候的消息再说。不过高云桐真是胆大妄为,这次决不能再便宜他了!押解他到厢军里,补上杖责,开发做苦役,好好吃些苦头!若是靺鞨要问责,就送他的人头去吧!”
凤霈亦说:“是呢!这小贼不能不重处!”
看了女儿一眼,越发觉得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恨得不行。
凤栖不说话,低头喝了一口甜醴,那滋味儿蜂蜜似的浓醇,带着淡淡的酒香,微微有些上头。
曹铮看向凤霈:“那么,晋王,请把高云桐交给卑职吧?”
凤霈眨巴眨巴眼睛,先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你怎么问我要人?”
又望向凤栖:“亭卿,高云桐送你进府的,然后安排在哪儿了?”
凤栖若无其事地抬起头说:“哎呀,他又不是我的奴仆,他送我进来,又骑上他自己的马,带着金子就走了。”
“去哪儿了?”
凤栖一脸无辜:“我也不知道啊,这会儿应该出城了吧?”
她不动声色低头喝酒,余光瞥见两个男人气坏了的模样,心里不由暗笑。
酒杯中光滟滟的,折射着屋子里四角宫灯的浅黄色光。她虽然看不见他骑马飞驰的身影,但心知磁州管辖不严,他已经趁她的接风宴时离开了。
按计划,他应该往北去了,运气好的话能赶上郭承恩的队伍。
未来一片茫然未知,他们只能分开,各奔前路,以期重逢。
凤栖在接风的酒宴上淡然地在两个男人愤怒的目光里淡然地品着手中一盏残酒,好像浑然不觉她的胆大妄为是多么严重的错误。
而当她带着醉意被侍女扶回屋子里,听见曹铮在若远若近的地方吩咐:“九大王,院门还是锁上吧?防着万一有宵小进来?”
凤霈沉默了一会儿说:“锁上吧,但我要一把钥匙。”
曹铮说:“是,卑职叫人给大王配一把。不过大王住的这座别苑,卑职也要加强些守卫,免得有人扰到大王。”
凤栖侧躺在枕上,不知是不是酒的缘故,倏忽滴落两道泪。
凤霈又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多谢曹将军。”
曹铮可能是不好意思了:“大王需要什么供给,只管吩咐卑职。”
凤霈说:“还要什么呢?呵呵……我等圣旨吧!”
“也不至于……”
曹铮顿了顿,叹口气:“唉,如今多事之秋啊!”
“是啊……”
凤栖用被角擦了擦眼角边绷住皮肤的泪痕。突然觉得孤衾单薄,是从来没有过的孤单滋味身边有很多侍女,但就是骨子里生出的孤独来。
她接下来过了锦衣玉食的五日时光,毛糙的头发重新变得光润,晒得发红的皮肤也渐渐恢复了白皙细腻,身上穿的是新做的锦绣华服,伤口被细心地照料,只余下浅浅的痕迹。
但内心远没有之前逃亡的路上充实,担忧是一样的,甚至更多。可除了在这深宅大院里百无聊赖地待着之外,一点作为都没有。
直到有一天她正在缓缓地调香时,听见所居院落的门锁被人飞快地打开了,而后是爹爹喊她的声音:“亭卿,曹将军有事找你,你方便么?”
凤栖陡然来了精神:“方便!请曹将军进来。”
曹铮很快进了她的屋子,凤栖见他穿着的是一身衬在札甲里的襜褕应该是刚刚脱下甲胄就赶来了,尚不及更衣;而面色凝重,还带着悲戚之感。
她知道,她的消息印证了。
虽然千里迢迢就是为了递这样的消息来,但是真的来了,那种担忧和恐惧丝毫未少,甚至因为一点点缥缈的幻想也破灭了,她也产生了相同的悲戚。
“曹将军……”
曹铮嘴角颤抖了半日,终于说:“你和高云桐传来的消息没错。靺鞨军队主力,以幽州和涿州为大本营,已经集结完毕,大队骑兵已然飞驰过了白沟河(1),雄州和霸州的水长城(2)废弛已久,此刻唯有闭城困守而已,连往朝廷的消息都传不出。”
凤栖凝然地看着他,一句话不说,等他继续。
他似乎无比悲恸,隔了一会儿平复了心情后才又说:“渡过白沟河的船只都作为辎重往南运送,大概是要渡黄河。如果朝廷肯迅速出击,或许还能阻隔一下。但是”
他停顿了好一会儿终于又说:“关通那个阉竖!在并州张榜宣告说:汾州援军将至,大开城门准备迎接援军。结果自己以此借口夤夜逃出了并州城,连城门都忘了吩咐关。冀王温凌的小支巡骑兵发现了,攻击了一波,还好并州的城门卫士拼死扛住了,把城门关上了。现在城外青苗未拔,麦熟后正好做温凌的口粮,让他可以慢慢和城里耗着。”
他最后气愤地一拳狠狠砸在墙上:“我要参关通!往死里参他!他逃我都可以忍,可是逃都顾头不顾腚,把并州置于危险中,实在是愚蠢至极!”
他在并州做节度使做了几十年,对这座城感情深厚,如今被关通这样糟蹋,把城池陷于危难之中,如何忍得!
凤栖见他眼中盈盈泪光,她幽幽说:“参他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第123章
最重要的事是迅速往汴京报信,让禁军做好抵抗的准备,朝廷西军也比较剽悍,召来勤王也能增加胜算。
曹铮定了定神,说:“上次的密奏我已经在四天前发往京师了,新的线报今日刚达,帐下幕僚也已经在奋笔疾书,今日会发八百里加急到汴梁,官家两日就能收到。但我还是担心……”
担心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
战场上机锋瞬息万变,好的将领要绸缪预判,都是很不容易的事,何况是在千里之外遥制!
但南梁因得天下于军阀割据中,深知地方一旦拥有了兵权,再有财权,就能架空政权,各自为政。所以在官制上叠床架屋,搞互相牵制,特别是武将,不得官家的命令不许轻易出兵,否则就算“别有用心”,命都可能送掉。曹铮当然深谙此制,为难也就为难在这儿。
而凤霈终于冷哼一声:“你错了,八百里加急两日能到汴京,但官家不一定两日就能收到万一他听闻‘天下太平’,又在听着章谊作的青词,闭关修炼他的道法,一封军报,五六日也不一定能够上达天听,到时候,靺鞨人该渡河渡河,该攻城攻城,还等着不成?”
凤栖亦添油加醋一般说:“啊,还这样啊?”
又说:“我看那察王幹不思是个莽人,但莽法子也有优势。他之前跟在冀王身后作战,从无怀柔,也懒得攻城,基本是派一批人作势困守城池,然后重骑直入腹地。他也不打算掠地自治,就是捞多少钱粮、抢多少男妇就算多少。靺鞨人起先是想报仇,哪晓得一路这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