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山巍巍_分节阅读_第238节
小说作者:一两春风穿堂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55 K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56:41

  而阿笙的这一步早有安排,在她初到江淮之事,便拿下地皮,又留下人手,只待安南来信。

  如今得了窦晨曦的话,她方才能动手。毕竟这一步一走,便给了安南一定的商贸能力,在钱财上与窦氏便不再是单方的依赖,而是合作。这需要阿笙确定,魏徵不会再行背叛之事。

  傅荣华细细地看着眼前的年轻女娘,她提及商贸之事时,那珠玉般的瞳眸中有着定静的光,那是高天之月俯照群山的雅静与广阔。

  这般大事,她说做便要做到,这样的一个人,自己竟然曾认为能够动其分毫……

  傅荣华敛了敛眉目,应承了下来。

  “对了,还有些东西劳舅母带去寒城北郊。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些书籍、典故……”

  说到这她又垂首琢磨了翻,“还得再派些先生过去才行……”

  阿笙又吩咐了一些,傅荣华一一应承了下来,二人在园中相商许久,遂才离开。

  三日之后,窦府十辆马车满载往帝京东的码头而去,窦氏此番要带往安南的东西甚多,除了添置的一些物件之外,安氏还挑了好些得力的嬷嬷一同前往,欲留在安南帮窦晨曦打理后宅之事。

  这个时候的江风还是大的,安氏遂吩咐阿笙不用相送了。

  云影叠叠,忽被大风刮了去,一束天光砸下,穿过窗景,似倾泻般落在案几之上的一封信上。

  信纸纹路细腻、洁白似雪,着墨其上似以文字为画,雕琢山水。

  小桃静候在一旁,忽而被这一时的光色迷了眼,不由揉了揉眼。

  自安氏等人离开已经一炷香的时间了,阿笙便一直坐在书阁内,不见挪动。

  小桃不由又看向案几上那封折叠工整的信件,也不知这一封信到底有什么玄机,自姑娘几日前收到后,本欲着人将信件送走,但小厮还未出门便又被叫了回来。姑娘向来看东西哪里有第二眼的时候,唯这封信,她却看了三遍。

  阿笙看着那一封简短的信,一时有些迷眼。

  这一封信是要将她彻底拉入局中……

  辛氏如今端着是两头都不得罪的态度,这封信辛氏是不会亲自送交给宗亲王府的。

  信中写的明白,这信她若不送,能佐证这信中之物的人便会被辛氏彻底抹杀。辛启正知晓若是自己推翻合德所谋,必招裴氏族内的怒火,他这是要借她的手行谋辛氏的前程,顺带挡下公主府乃至裴氏的怒意。

  阿笙此时才想到,若宗亲王当真借此事成功上位,待到论功行赏之时,自己便是那个挡在辛弘文之前的人,辛启正这是想一举两得,借她的手替辛氏谋一个前程,又借合德乃至裴氏的手替辛弘文拔除一个对手。

  纵然明白辛启正打得这如意算盘,但这信中之物却也能彻底打消合德的春秋大梦,助阿笙达成自己所谋之事,她不能轻易放过。

  这其中的取舍她思虑了三日才下定决心。

  未久,嬷嬷得了码头来的消息,遂低身来报,老夫人等人已经平安启航。

  得了这话,小桃不由看向不远处的阿笙,天光洒进了屋内,照了她半身的融光,让人看不清她此刻眉目间的神色。良久,方才见阿笙低垂了眉目,伸手将案几之上的信件拿了起来。

  “小桃,着人将这封信送去宗亲王府……”

  说着,她又顿了顿,“便道此信由辛府得来,请王爷该顺势而为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时机

  帝宫之内,宫侍留下守夜的灯烛,便一一躬身退下了。

  彼时的太后已然换下正服,由着嬷嬷正为她揉着略有些微酸的肩颈。这些时日高座朝堂,一坐便是几个时辰,她这把身子骨已经有些撑不住了。

  “太后近日操劳过度了。”

  嬷嬷这话引得老妇人微微一声叹息。

  “是我无德,没能教养出一个像样的子嗣,才会让他们如今争斗不休。”

  听得太后这话,嬷嬷哪里敢接,只得道一句,请太后多加保重身体的话。

  此时,外殿有宫侍低声来报,宗亲王求见。

  太后微微一愣,“这个时辰?”

  而后她又重重叹了口气,“将人请进来吧。”

  嬷嬷很懂审时度势,当即为太后着衣,稍加妆点了下老妇人显得疲态的眉目,遂才躬身退下。

  太后走入前殿,便见男子一袭青山邀绿服已经候在了那,见她出现,当即全了礼数。

  “有何事不能明日再讲?”

  闻此,宗亲王又躬身垂首,多道自己扰了太后休息,请求恕罪,但下一句话却是话题一转,将合德勾结西州欲行卖国之事讲给了太后。

  太后神色微愣,她看着宗亲王垂首恭敬的模样,不由问道:“你可有证据?”

  宗亲王道,“有,但今日儿臣来得匆匆,并未将其带在身上。”

  宗亲王自知这个理由过于牵强,究竟是忘了,还是刻意未带,便也只能由得旁人猜测了。

  合德是太后一手带大,与其甚是亲厚,他实在不知,太后在面对合德这般罪行,到底是会依法严办还是会包庇,因此今日来帝宫相见,他并未将证据带在身上,以免被人私下扣留。

  “母后若要看证据,明日早朝,我定奉上。”

  太后看着宗亲王微垂的头颅,神色中难免有些恼怒,显然宗亲王今日匆匆来见,并不是为了上奏请求定夺,而是来“知会”她这个太后一声,他此话的意思是,若要看证据,他会当着百官的面拿出来,由不得任何人作假。

  闻此,太后不由抿了抿唇,却还是端起了笑意。

  “既然如此,明日早朝之时便正式呈上吧。”

  宗亲王得了太后此话,方似松了一口气般,而后垂首再拜,躬身退了下去。

  待宗亲王离开,太后的神色当即凝重了下来,她未曾想合德居然不顾她的反对,依旧与西州裴氏有来往,还被人抓到这么大一个把柄。

  一旁的嬷嬷见此,不由低声问道:“可要知会一声公主?”

  “知会她做什么?”

  太后的声音已然有些恼怒,“她既做出这些事,就该知道有这一日!”

  这话说出口,太后又缓了缓气性,道:“她此前能派人动大皇子,难免不会为了此事对老三出手,今日老三进宫的消息不得外传。”

  “是。”嬷嬷得了这话,赶紧将此令吩咐下去,唯怕又被谁的眼线给盯了去。

  待人走尽,太后又是长长叹了一口,老三此番前来定是拿定了主意,明日朝堂之上必又是一番风云搅弄。念及此,她不由抬手揉了揉额边,就连殿内仅剩的侍夜灯都显得分外晃眼。

  日月轮转,不过瞬息,启明亮时便翻过了夜的深沉。

  高墙红瓦之下,一位位身着宽袍锦纹的官员自下走过,他们或三两成群,或独步而往,恭敬正色地走过内官戍守的大宫门,待过转角,不再见内官身影,便有人放低了声音。

  “官僚所到底怎么回事,今年恩科的分配至今还没下来?”

  早有人对此事好奇,听人起了这个话头,当即接了下来。

  “听说是官僚所去清查背景的人至今还没回来,便一直拖着了。”

  “还有这事?往年核对信息不挺快的么?”

  “唉,你这话问得……”说着,那人摆了摆手,“今年那甲榜前十多为民社出身,朝廷定然要更加谨慎一些。”

  此前民社之人行事过激了些,因此朝中之人提起他们多是谨慎。

  “再谨慎也不至于拖到现在吧。”

  那人左右看了看,又压低了声音,“莫不是有人刻意的?”

  这话一出,旁人连连罢手,蹙眉道:“有些事,只可意会,你怎么还说出来了……”

  说着那人罢了罢衣袖,赶紧着往前走了,走过长廊的尽头,一转眼,那晨光之下的金色大殿已然就在眼前。

  众臣看着那龙角飞檐的高殿,皆不由自主地理了理衣袖,而后端正而肃穆地踏上青云道,走入那大殿之内。

  如今三司行政,太后垂帘,今次又如往常一般,各司将事务上报太后过耳,但群臣还是时不时会看看那空荡的高位,心中难免唏嘘,然而敢言之人却甚少。

  在商行司主司章自鑫上奏完毕之后,一名文秀的言官三步出列,垂首对着那高位之后的珠帘一拜。

  “禀太后,如今我朝虽得太祖庇佑,国泰民安,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太后悯念江山百姓,尽早定夺储君人选。”

  此谏不是言官第一次提出,几乎每隔几日都有言官上奏,而他们上奏之人皆为皇四子,而每每,太后皆未回应。

  然而就在言官以为自己今日所奏又要无果之时,却听得珠帘之后,妇人柔和的声音响起。

  “不知诸位对于这储君之选,有何看法?”

  这话一出,群臣皆面面相觑,而后文史阁袁家嫡子,三步往前,垂首道:

  “皇四子承继先皇后贤德柔顺的本性,当为东宫不二之选。”

  此话一出,便有三位言官一同附和此话。

  “这样啊……”

  听得太后这话,以袁氏为首的多名文官皆垂首称是。

  “母后,不可!”

  一声清朗,惊得众人纷纷朝殿门的方向看去。天光之下,来人长身玉立,一袭锦绣朝宣服,身着亲王八冠顶帽大步踏入殿内,来人正是宗亲王。

  “你来了。”

  太后这话说得寻常,却仿似早有所料一般。袁氏众人不由看向宗亲王手中拿着的一封书信,心下一沉。

  宗亲王此人自担任恩科主考以来,即便朝内外流言纷飞,他皆不动如山,丝毫没有表现出半点对皇位感兴趣的模样,但如袁成杰等明眼之人皆知,他只是在等待时机,等待一个出手必胜的时机。

  眼下,怕是时机到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难两全

  宗亲王躬身向太后规矩地见礼,而后将手里的书信呈递给殿上的内官。

  “此信是我的人在西关外的大山中得到,其内正是合德公主与西州太后通信的内容。”

  “这封信因山中猎户不识送信鹰隼,趁夜色将其捕获,因而被意外拦截了下来。”

  “信中所书正是合德应承西州太后,若四皇子能顺利登位,便会向西州完全开放我国西方口岸……”

  说到这,宗亲王眉目微蹙,又提了口气,继续道:“是不设关卡,任西州人、物自由进出,借我央国为其桥梁,帮西州在东境进行部署。”

  此话一出,殿内群臣当即哗然不止,合德此举是将央国置于西州属国的地位,不仅弃央国尊严于不顾,更可能让西州借央国部署在东境的战力,若说一句重的,与卖国何异?

  央国在东境之上何等地位,岂能向西州蛮国称臣!

  袁成杰等人脸色一滞,皆不由自主盯着那内官接过此信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页  当前第2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8/2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青山巍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