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秘方_分节阅读_第123节
小说作者:八条看雪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62 MB   上传时间:2025-01-27 21:25:58

  用过的药罐已经被清洗干净、被整齐地摆在架子上,药垆里的柴火熄了很久,摸起来已经彻底冷掉了。

  从前她在的时候,这药垆一日十二个时辰几乎不停地烧着,而焙药的事她从不假借他人之手,是以不论是金宝还是秦三友,都一直不太熟悉果然居里的土灶。

  秦九叶想了想,还是不放心地蹲下身来,刚要挽起袖子去清理炉膛里堆住的柴灰,却发现那炉膛早有人清过了。

  她一愣,随即终于明白了什么。

  她了解金宝,便是打死他,他也不可能变得如此利落。而院子、新柴乃至药罐,若还有可能是老秦顺手收拾过的,那这炉膛便几乎不可能了。果然居灶内的烟道因为塌了块砖的缘故总是堵着一半、需得偏着用,而这个细节,只有经常使用的人才会知晓。

  是李樵。

  那天她不想见他,便找借口让他回一趟果然居,还交代了他许多事情。现在看来,除了那些事之外,他还做了很多。

  这些事在过去的两个多月中,他应当也是做惯了的。而她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很久没有亲自做过这些事了。

  她自诩独立自强、不用旁人在侧也能活得很好,而当初她因那半块瓦将他留了下来,到了今日终究还是习惯了他的存在。

  秦九叶呆呆站了一会,直到窗外隐约传来那牧户赶羊归来的声响,她才猛地回过神来。

  她走去看了看水缸,水缸里的水已经见了底,角落里挑水的扁担也不在原地,一旁草筐底的那几只芋头却不见了踪影。

  金宝这懒汉,也就只有水缸见底了,才会不情愿地出去跑一趟山路。也不知他吃了那几只芋头后酒醒了没有,可别走着走着翻到山沟沟里去。

  秦九叶摇摇头,又看了看剩下的米。

  米还有些,瓜和豆子也还存着,地里的菜眼下正是长得快的时候,一时倒也不会缺吃食了。

  吃食还有,金宝也去挑水了,秦三友却没在,只可能是又偷溜去送菜或跑船了。

  秦九叶叹口气,又望了望外面的天色。

  这几日天气尚好,再没下过大雨,河道里风平浪静,跑船的人应当不会太遭罪。她不知道自己先前说的话秦三友究竟听进去多少,她不能常在他身旁看着他,也只能日日祈祷天气能好些,她阿翁的那条小舢板还能再多撑些时日。

  将四周码放的药材又检查了一遍,秦九叶这才从一旁的架子上取了一只形状奇怪、带封口的罐子,随后走出房间、来到院子角落里放着的水缸前,小心拨开那水缸里生长茂盛的萍叶,将手中的罐子没入水中,等了片刻后猛地提起,最后小心封好罐口、将罐子挂在腰间。

  做完这一切,她不再纠结耽搁,快步穿过院子、走出了柴门。

  ****** ****** ******

  暮色沉沉,九皋城西南外、洗竹山山道间,一辆黑色的马车在山间小路上缓缓驶过。

  那马车样式朴素,车舆上不见任何装饰,赶车的小厮也是一身灰扑扑的布衣,任那两匹拉车的青马悠闲迟缓地迈着步子,也不多抖一下手中的辔绳。

  这里离清平道不远,总有江湖中人在山间走动,那些“皮薄馅大”的富商宁可绕远,也不愿走上这条道、做只送上门的肥羊。

  山道上马蹄声渐近,偶有几名腰间露着半截刀鞘的江湖客快马经过,不由得一个个将探究的目光投向那马车里,心道这又是城中哪户不常出门走动的人家,行这山间险路也就罢了,连赶路的时辰都计算不好,这么个走法,只怕天黑前也到不了城里,遭了山匪盗贼便怪不得旁人。

  可就在他们放缓了速度靠近那马车的下一刻,山路间突然响起一阵由远而近的马蹄声。

  那声响同他们方才骑马发出的声响全然不同,而是沉重的、掺杂着金铁击鸣声。

  那是军马特有的马掌负重落地时的声响,绝非寻常富商家的马匹能够发出的声响。

  几名江湖客互相递了个眼色,瞬间便拍马走远了。

  江湖中就是再嚣张的魔头也不喜欢招惹军中之人。而如今这世道可不算太平,何必为了一时兴起而陷入麻烦?

  骑马的江湖客们消失在山路尽头,山路间那不见真面目的军马马蹄声也再次隐入山林之中,仿佛方才那一阵声响不过只是行路人太过紧张产生的错觉。

  黑色的马车继续慢悠悠地在山路间晃荡着,赶车的小厮自始至终都没有左顾右盼过一瞬,只盯着眼前蜿蜿蜒蜒的山路,偶尔挥动着手中的竹节鞭,也只是驱赶那些迎面飞来的山间小虫。

  前方的弯路到了尽头,被遮挡的视线重新变得开阔起来。

  突然,紧靠山体一侧的密林中冲出一个身影,方才在路面上站稳脚,便摇摇晃晃地冲着那驶来的马车迎面而去。

  打头拉车的两匹大青马一惊,嘶鸣着停下脚步,连带着其后的车舆跟着一顿。

  赶车的小厮扶了扶掉下半截的帽檐,连忙转身探进车帘内,确认了一番后才又慢吞吞地转过身来。

  就这一瞬间的工夫,那冲到山道上的身影已经靠近,依稀是个挑着两只破筐的老翁。

  老翁行到马车前又有些踟蹰,暂时立在那里不动了。

  而就在此时,先前那军马马蹄声再次响起,一道骑马的身影从后方出现。马上的人一身布衣、披着斗篷,瞧着像是个急着回城的赶路人,三四道拐的山路尘土飞扬,那人愣是一瞬间便快马赶到,开口时声如洪钟、气场开阔,绝非寻常练家子,一看便是行伍出身的骑兵。

  “何人挡在路中?这是邱府车驾,还不快快让开!”

  山路中的老翁闻言,这才摘下头顶的油毡帽子,露出一张沧桑黝黑的脸来。

  他捏着帽子的手搓了搓,开口时声音莫名显得有些扭捏。

  “官爷莫急,我、我没有旁的意思,只是带了些新挖的笋尖……”

  他边说边卸下身上的东西、用一根棍子撑住扁担,随后伸手便要揭开那破筐上盖着的草垫子。

  那骑兵见状,当即掀开身上的斗篷,右手按在腰间的刀鞘上。

  “慢着!”

  老翁吓了一跳,手中的草垫子应声落地,破筐里确实只有些胖瘦不一的笋尖,倒也并没有其他东西了。

  骑兵见状这才缓缓放下了按刀的手,只是脸上的神色依旧冷硬,大手一挥、示意对方让路。

  “我家大人今日进山祭拜,需要斋戒沐浴,入口的东西要比平日更加讲究,岂能随意吃些山野里的粗陋之食?说了不买便不买,快快让开罢。”

  若是往常他这般不客气地说出这一番话,那些小贩大都会识趣地避让开来,生怕惹到不该惹的人、吃不了兜着走。

  可今日眼前这个,却是个看不出眉眼高低的,愣是没有一丁点要退开的意思,反而更往前凑了凑。

  “我不是来卖东西的,这些不要钱。我知晓将军今日乃是进山祭拜,这才特意赶过来的。听闻他素来喜欢这绥清的笋子,早前几年洪涝不断、水路不通,如今托了将军的福才好起来的,这都是一早从黛绡河上运过来的,剥之前还带着露呢……”

  老翁诚恳地描述着自己那点带泥的笋子,似乎是生怕对方不信,下一刻便要转身从扁担挑着的竹筐里拿些出来验货。

  可他方才那番话实在太过蹊跷,一个卖笋老翁,怎会知晓镇水都尉邱偃的日程安排与喜好、甚至早在守在路边?只怕不是早有预谋,想着要图些什么。

  那马上之人如是想罢,瞬间便拔出刀来,声音中带上一股不易察觉的杀意。

  “都说不要了,怎地还赖着不走?我家大人不稀罕你那点东西!一会误了回城的时辰,你可担得起这责任?!”

  那老翁似乎被对方的反应惊到了,一时间不能动作,骑兵见状便要驱马向前、逼迫对方将路让开来。

  然而下一刻,一道声音从他身后那辆马车中传出。

  “住手。”

  那是个年迈男子的声音,语气威严却又透着一种温良之感。

  秦三友听到那声音的一刻,佝偻着的背瞬间便僵在那里,再无法挪动分毫。

  马车车厢一阵细微响动,似乎有人撩开车帘、望了出来,那骑兵见状,神情立刻转为恭敬。

  “回禀都尉,这老翁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硬是要卖东西。此处是山路,实在是荒蛮之地,属下担心有诈……”

  “偌大的龙枢,城池之外都是山河湖海,便是你口中的蛮荒之地。既是如此,你便该遇见一个便盘问一个,为何先前在百步亭的时候,路遇那前来攀谈的州牧和督军,你又吭都没吭一声便任他们离开了?”

  那骑兵神情一僵,脸面有些挂不住,哽了半晌才回话道。

  “骆大人乃是平南将军跟前的人,又是当今圣上潜龙时期的伴读,怎能同这乡野刁民同论?”

  马车中的人继续慢悠悠地问道。

  “那方才那几名江湖客打马经过,怎地也没见你如此疾言厉色、大动干戈?”

  骑兵又是一僵,额角的青筋暴露了他实则是个心性浮躁的易怒之人,他握紧了拳头才没有在脸上显露出来,继续开口辩解道。

  “那几人只是经过,若是靠近或拦在路中,末将定会出手、绝不手软!”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指着那站在路中的老翁继续控诉道,“此人言行颇为难缠,借这卖笋子的事来讨钱,竟然都讨到路上来了。不仅如此,我听他方才所言似乎对都尉的行程一清二楚,许是早就打定了主意追到这半路上来,乃是有所谋划而行之,实在是胆大妄为、目无王法……”

  马车中的人终于有些不耐了,再开口时,声音已不复方才的温和。

  “此地可曾有官府明文规定不得贩卖山货?又或者规定此路只能车马通行,不许步行之人经过?”

  那骑兵被截断话头,足足沉默了半刻钟才咬牙道。

  “未曾。”

  “你父辈本是郁州流民,你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同他没什么不同,如今不过是穿上了这层皮,便觉高人一等,还要借着我的名号去为难他,当真好大的胆子。”马车中的人语气陡转,似是一把长□□穿了那车舆四壁,将那马上之人钉在了鞍上,“我默许你同你的部从一路跟随,并非是因为你是何人,而是因为派你来的是何人。你能跟随的路不过只是离开九皋城的这段路,待我回到城中,你便不得靠近左右半步。这点事实,你可明白?”

  他已不着片甲,手中也不再握着金铁,但说出口的话仍似有雷霆万钧之势,令那骑兵连忙翻身下马跪倒在地,惶惶不安道。

  “末将知错,还请、还请都尉责罚!”

  过了片刻,邱偃的声音才再次响起,隐隐透着一股疲惫。

  “你何罪之有?只是凭军令办事罢了。山路曲折,你那些手下想必还不知这里情况,你去好好解释清楚、不要结下什么不该有的误会,之后也不必再跟上来了,我自会按时回到城中。”

  骑兵听罢,只得咬咬牙翻身上了马,最后看一眼那路中间的老翁,转身拍马离去。

  马蹄声渐渐消失在山间,邱偃望向车前那佝偻的身影,语气缓和下来。

  “是我管教不力,让你受惊了。老翁莫怪。”

  然而对方像是没有听见一般,正弯着身子、低着头,在那破旧的竹筐前挣扎着。

  秦三友的手颤抖着,无论如何也解不开那系在筐口的布带子,急得额头瞬间冒出汗来。

  邱偃看了一会,好言出声道。

  “老翁莫急,我已不食山笋很多年。这里有些银钱,你且拿去,就当是我对方才之事的一点歉意。”

  他话还未说完,却见眼前那胡子花白的老翁突然情绪激动,转头望了过来。

  “我不要银子!”

  他脱口而出这话后,随即便定在了那里。

  掀起一半的车帘后,那穿着简朴、鬓角斑白的老将军也正有些惊讶地看着他,但似乎只是惊讶于他此刻的失态。

  那双眼睛依旧温和,但望着他时已没有昔日的关怀与期许,只剩下一点对陌生人的善意。

  秦三友低下头去,半晌将那竹筐里的麻布袋子一股脑地扯出来,不由分说地塞给了那赶车的小厮。

  “这笋子是特意带给将军的。将军若是不吃,扔了便是。”

  说完,他转身挑起扁担,佝偻着身子、钻入路边草丛中的小路,转眼间便消失不见了。

  赶车的小厮哑然看了看怀里的那袋笋子,撇了撇嘴嘀咕道。

  “真是个怪老头。”

  他嘀咕完,扭头看向身后的老将军。

  “老爷,这东西当真要带回府中吗?”

  “放着吧。”车帘缓缓放下,邱偃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等一会回到府里就交给石管事,让她做汤给那两个臭小子。我记得他们也是爱吃这口的。”

  从前确实如此,但那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啊。他都快不记得那位断玉君上次归家是何时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3页  当前第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3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秘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