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春满月圆_分节阅读_第35节
小说作者:夏日眠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287 KB   上传时间:2024-11-21 20:49:52

  龚老师在一旁笑了:“脑子还挺灵的,你先给我们讲一讲,刚为什么话说一半就跑呀?”

  “时间快到了,我还要回去看葡萄。”

  “你怎么不念书呢?”

  赵小伟低头不语,看着两人的空饭盒说:“老师们,今天我把你们的东西都吃完了,不然我赔给你们吧,请你们到我家去,我家里有粮食。”

  杭柳梅刚说,不用了,就被龚老师拉住。她对着杭柳梅耳语:“我看着这孩子不坏,没头没脑地要来学画画,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困难,他这样不去上学也不行,不然咱们就和他走一趟看怎么回事。”

  于是两人就跟着赵小伟去了他的家。这里名义上是家,其实只是一个临时搭建在葡萄园外的棚子。棚子里净是些有缺口的锅碗瓢盆,歪斜的床上躺着一个人,听见有响动也没有什么反应。赵小伟找出两个小板凳放到棚外,让杭柳梅和龚老师坐下,又冲回去拿出来两个红薯,蹲在外面的小炉子上准备生火。

  杭柳梅和龚老师看了这样子也明白了七七八八。赵小伟不等两人发问,一边忙活一边讲述自己的家事。他今年十七岁,原先念高一,家里突然出现了变故,父亲突发重病,在县城医院动了一次大手术后就再也无法劳动了,平时就是她们看到的这样卧床休养,他也不得不辍学照顾。乡亲介绍他们来帮人种葡萄,赚得能比在家时候稍微多一点,于是他们干脆就搬到地里。

  念不成书,他也心里烦闷,就去山上疯跑,有一次偶然发现了那个石窟,对里面的壁画非常喜欢,后来再去的时候杭柳梅和龚老师就在里面了。

  “老师,我真的一直喜欢画画,以前家里没条件学。现在反正书也念不成了,要是可以学画画,以后就多一门手艺,我不想一辈子种葡萄。”他垂着脑袋往炉子里添柴,树枝在他手中折断的时候,杭柳梅看到他手背有泪痕。

  杭柳梅和龚老师对视,两人都皱着眉头。龚老师先开口:“那——你妈妈呢?”

  “她在另一片地,种得多赚得多,我爸还需要人照顾,所以我刚不敢多留,着急回来。”

  龚老师站起来让他先别顾着红薯了,她从兜里掏出几块钱,杭柳梅也跟着把身上带的都递了过来,龚老师把钱叠在一起理好,拉着赵小伟的手给他:“我们不是美术老师,如果就这么教你那是误人子弟。但你求学的心很好,谢谢你今天招待我们,希望你早日回到学校。”

  说完龚老师就和杭柳梅告别离开。两人没走多久,赵小伟狂奔追上了她们,塞给她们一兜葡萄:“两位老师,我明天还会去拜师的,我们明天见。”话都没说完就又跑了回去。打开袋子一看,里面除了葡萄还有两个煮好的红薯,和她们刚给他的钱。

  第二天他果然如自己所说等在石窟门口,见杭柳梅和龚老师来了,他也不打扰她们,只在她们工作的时候静静跟在其后,她们也就由他去。小伟能逗留的时间不长,没待一会他就悄无声息地离去了,等杭柳梅和龚老师出了石窟,门口又放着一串葡萄。

  如此几天,杭柳梅和龚老师都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他们家以种葡萄为生,一串又一串地白送,这不是她们在抠他家的口粮吗。于是这天改换两人在石窟门口等赵小伟,赵小伟一来就懵了:“老师们,你们这是要赶我走了吗?”

  杭柳梅拿出两人事先算好的钱:“这是这些天买葡萄的钱,你都收着,这是第一条。”看小伟还想争辩,她赶紧补充:“你要是不收钱,以后这葡萄放门口我们也不拿了,我们也不过来了。”

  小伟赶紧住嘴,把钱揣到兜里。龚老师从挎包里掏出本子和笔给他:“你每一次都只带耳朵和眼睛来,这样听能记住多少呢?我们两个真教不了你什么,但你要想在这待着就待着吧。”

  “还有这些,你拿回去慢慢看。”杭柳梅把儿子用完的课本和习题也给他带了过来。

  赵小伟接过去一言不发,猛地抽了一下鼻子,然后就开始落泪,他一手拿东西,一手捏袖子擦眼泪。杭柳梅拍拍他的肩膀:“好了,你的程门立雪和三顾茅庐我们可招架不住了,这都是你求学的心为自己争取来的。”

  后来她们真的和上课一样,工作起来的时候就忙自己的,一有空也会给赵小伟讲讲历史典故和创作技巧,小伟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他盯着她们站在壁画前的背影,目光虔诚得像看讲台。他有时记录下两人谈话里的专业知识,有时学着她们临摹画画,更多时候自己坐在外面静静背书做题。

  杭柳梅从石窟里望他在外面低着脑袋沉思的样子,常常都在心里感叹,自己的孩子能念书却不想念书,眼前这个上不了学,都还想着法地学习。老天爷分东西,果然都是不公的。

  这天上午三个人坐在外面休息,杭柳梅拿起赵小伟摊开的本子,里面全是他这些天画的画,她惊讶地说:“画得不错啊小伟,进步神速,你要是能好好学几年,将来咱们都可以在研究院里当同事了。”

  赵小伟却摇了摇头:“杭老师我心里清楚,我还差得太远,一点基本功也没有,还想当大画家,真是天方夜谭。”

  “千万别因为这个气馁,龚老师手把手教你就和当年教我一样。我们多少人打好了基础过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以前学的通通忘掉,变成一张白纸进入敦煌,你现在这样反而是最好的。你可千万别松懈,我要离开一段时间,等我回来不光要看你的画,还要检查你的功课。”

  她们一家第二天坐上火车去西安。姐姐和姐夫拿到了公派出国的机会,即将飞往大洋彼岸。所以他们先接父母,再去北京送姐姐一家启程。儿子姜云逸开始不想去,一问才知道他担心杭柳梅把他塞进北京的补习学校,杭柳梅点着他的脑门说他想得美,真有这机会送赵小伟去都比送他去划算。

  回到家第一件事是祭拜外婆,母亲无意间提起绣春姐还带着孩子来给外婆上过香。杭柳梅一时怔忪,她们第一次从敦煌一起过年回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后来两个姐姐同年出嫁,没想到如今竟也如出一辙的远走高飞了。

  姐姐柳竹这一走,她们一家人就是真的天各一方。再后来父母相继离世,姐妹俩也垂垂老矣,外婆在杭柳梅婚礼结束后所说的“见一面少一面”,她年轻的时候体悟不来,到了某个年纪,岁月都会提醒她,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杭柳梅再次回到新石窟的时候,赵小伟把一本本子递给她:“老师,你走了小半个月,我一天都没敢放松,你检查吧。”

  杭柳梅笑着拿过去,翻页的那一面朝下扑簌簌掉出来不少杨树叶,她逮住一片问赵小伟,这是什么?

  赵小伟抬头指两人身边的那棵杨树:“我每天来都会摘一片夹在那天画的画里,提醒自己记着日子,叶子越枯就证明我坚持得越久。”

  这样亦师亦友的日子过了几个月,杭柳梅被调回莫高窟,只能时不时拜托龚老师把姜云逸的课本给赵小伟带过来,有几次送得急了,连儿子还没学完的书都送了人。

  又一天下了班,龚老师到杭柳梅的屋里找她说话:“最近不忙的话和我去榆林窟那边一趟吧,小伟要走了。他说今年卖葡萄的钱够他爸回家看病,还能攒下点学费,他想回去接着念书考大学。孩子一直念叨你,你也好久都没过去了,咱们一起送送他。”

  “这么突然?”杭柳梅从椅子上站起来,“但也是好事,还是考大学最重要。龚老师,过两天我就和你一起去。”

  龚老师刚走,老姜推门进来的时候,杭柳梅正在点钱,她一抬头看见老姜:“你来得正好,这个月工资刚发吧,还剩多少都支援我。”

  老姜实诚地把刚领到的钱都交给老婆,杭柳梅点出生活费,剩下的叠起来放进口袋,她打算把这些钱带去给小伟。好歹他叫了自己那么久老师,如果上学还需要惦记着钱的事,就算回了学校也学不好,所以她打定主意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老姜倒是不反对她的做法,只提醒她:“这么大的孩子都有自尊心了,你也别当着面直接给,不是还有本子和书吗,还是夹在里面给吧。”杭柳梅想到她和龚老师第一次给小伟钱反被退回来的场景,感叹还是老姜心细。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小伟家的棚子前,他给她们像模像样地做了一顿饭,一向心直口快的他吃饭时却一言不发,反而把自己吃哭了。

  “小伟,这是好事,离开大山,离开葡萄园,你以后会有大好前程的。”龚老师虽是这么安慰他,但看着他哭,她的眼泪也在打转。

  另一边的杭柳梅早已跟着落泪了。

  分别的时候,杭柳梅和龚老师不约而同掏出两本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我的大学》。赵小伟拿着书,慢慢读完标题,这次终于不下跪了,而是给两人鞠了一躬:“龚老师,杭老师,谢谢你们,我会永远记得你们。”

  这次是杭柳梅开车,她们要回研究院的时候,小伟在后面送了很久。杭柳梅看他瘦小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后视镜,突然踩住了刹车,掉头回去对他说:“小伟,想不想去看看我们平时是怎么工作的?”

  赵小伟想都不敢想自己能到敦煌研究院,这里的一切都比他想象得还要好。一座山上居然可以开凿出那么多石窟,原来壁画也并不都是残损不堪,还可以有如此精美的沧海遗珠。如果好好学习,还可以和这里的人一样,穿着工作服,背着画板抱着书,画画、写作、做研究。

  赵小伟带着清晰的梦离开了研究院。等他走了以后,杭柳梅挨着龚老师小声问:“你给他的那本书里,也夹钱了吧?”



第五十五章 空降

  龚老师和赵小伟才是名正言顺的师徒,但赵小伟一句句“杭老师”喊得亲切。

  “你是小伟?你这是,回来旅游?”杭柳梅把眼前的男人和当年那个倔强的男孩对上了号,问话也和蔼。

  赵小伟指了指身后的小孩:“陪亲戚家的孩子来玩,放暑假了,你看这儿人多的。杭老师你放心,骆驼我不骑了,刚也是担心小孩一个人不安全。你和龚老师这些年都还好?”

  “龚老师——”杭柳梅最终还是告诉他,龚老师已经不在了。

  赵小伟的笑像融掉的蜡从脸上滑落,刚刚眼里喜气洋洋的火苗也熄灭了。

  杭柳梅安慰他:“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来去也都是不由自己的,人生无常,没什么遗憾就是好的。”说完又想,怎么没有遗憾呢。

  “当年要不是你们留在书里的钱,书我都念不下来。但我不成器,最后也没念出什么名堂。没想到......唉......”赵小伟三言两语就把后来的事情说完了,身后的小孩催他离开,他连忙对杭柳梅说:“杭老师,我是真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遇见您,回头您一定要去家里坐坐!”

  说完他硬拉着杭柳梅交换了微信,还不放心,又留下了电话号码,走的时候屡屡转身强调:“杭老师,别忘了我!”

  等他走远,杭柳梅叫上祁绣春他们继续往月牙泉走,心里五味杂陈。

  木头栈道旁摇曳着野草野花,黄沙映得落日都不那么明朗了,三五步就能遇上一个古装扮相的女孩,遇见格外漂亮的,杭柳梅也忍不住多看两眼。

  月牙泉对面的沙丘上密密麻麻都是人,蒲芝荷拉着祁绣春走在前面,小麦护着杭柳梅跟在后面,四人随人潮排成一列在绳梯上行进。队伍走走停停,杭柳梅趁空档转过身拍日落,一个手滑摔掉了手机,这边的沙子又细又滑,等整个埋进去就绝对找不到了, 她“哎呀”一声就弯腰去捡。

  她这突然的一撅屁股碰倒了身后的祁绣春,祁绣春摔坐在绳梯上,两手撑着地硌得生疼。

  杭柳梅担心老友,于是突然抬头,又撞到了小麦的下巴。

  蒲芝荷在前面听后面声音不对,向下两步看怎么回事,踩中祁绣春落下的墨镜,就这么崴了脚。

  四个人七损八伤地挡在路中间,后面排队的人连声催促,他们只能互相搀扶着离开绳梯,平移到旁边的空地上。

  杭柳梅的手机注定找不回来了,她看看向上的路,叹气让大家就地休息,真等爬上去太阳早落山了。不知道是中年赵小伟带来的冲击,还是修葺一新的鸣沙山月牙泉令杭柳梅感到陌生,同一片天,同一个落日,可杭柳梅就是觉得哪哪儿都和当年不一样了。

  老院长还是和当年一样。

  第二天她们在莫高窟外保留下的老宿舍区等老院长,有人给她们指路:“莫高窟入口在那边。”两人就装作游客,谢过对方的好意,等那人离开,杭柳梅反应过来她们真成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正说笑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绣春,柳梅,你们回来了。”

  转过身来,老院长拄着拐杖站着,还是那身眼熟的灰呢西装和黑裤子,银色短发在阳光下似是笼罩一层淡淡的光晕,她笑得眯起了眼睛,向她们招了招手。

  还没来得及说多余的话,原以为已千锤百炼见惯了离别重逢的心早就激动得像要跳出来。上了年纪之后,多的是告别,过往的一切在飞速离去,院长就像一株无惧岁月的古树,见到了她,就好像一切都还没有变。

  然而还是变了。

  原本就瘦小的院长,也和戈壁滩上的山一样被四季不停歇的风侵蚀着,她似乎更加瘦弱更加矮小了。站在一起,杭柳梅和祁绣春都比她高出一个头,可是在她面前,她们又变成了刚来莫高窟时一腔热血的年轻人。

  “怎么样?还能找到你们当时住的屋子吗?”院长拉着她们的手问。

  两人都低头笑了,好找但也难找,没想到自己以前的宿舍都成景点了。

  在老院长的办公室里,杭柳梅看到了龚老师当年留下的研究工作笔记。原来在龚老师离开时新石窟的考古工作已经完成大半。龚老师确认那确实是北魏时期的石窟,也许是地理位置或山体条件的原因,又或者工匠发现了更合适的地方,因此放弃了这里。毕竟不远处的榆林窟至今也不能确定最早的开创年代。

  而那幅引起两人注意的壁画,也正是《须摩提女请佛因缘画》,反倒是其他的几铺尚无定论,这里损毁太严重,即使抢救,能保留下的也寥寥无几。

  杭柳梅合上龚老师的笔记问现在是否还有人接手这项工作。院长叹气:“原先也是有的,可是这里这么多窟,后来只能把人手调回来,那里目前保护了起来,但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她们想去看看,于是院长让年轻员工带几人过去。到地方下了车,原先的泥土路上修好了台阶,祁绣春跟在杭柳梅身后往山坡上爬,抬头望去还有好长一段,她站在原地把遮阳帽摘了当扇子摇着,呼哧带喘地冲杭柳梅喊话:“就咱俩这岁数,要是去哪个景点需要这么爬山的,人家都不卖咱们的票啊小梅!”

  杭柳梅不知哪来的劲,她急着进石窟,回头喊话脚下也不停歇:“小麦你搀着点祁奶奶!芝荷,咱们继续往上爬!”

  她终于回来了。

  里面的壁画都和其他地方一样被玻璃围了起来,杭柳梅靠近去看残存的《须摩提女请佛因缘画》局部,一道泛蓝的白光从侧面照过来,是陪他们来的那个小员工帮她打起了手电。

  杭柳梅指着墙对蒲芝荷讲:“你就想象着莫高窟的那一幅来看,这幅画里可藏着十几个情节,你看这里的青蓝屋檐和小楼还有人物动作,就是须摩提女闭门卧床和焚香请佛......”

  蒲芝荷和杭柳梅的头靠在一起,她曾幻想过自己和杭柳梅一起进石窟。亲眼见到的壁画和透过屏幕看壁画是不一样的。她们可以看到颜料凝固的颗粒,可以看到笔尖用力的变化,可以看到每一处裂痕之间的缝隙。石窟里阴冷的空气随着她们的走动,也在壁画里穿梭,此刻她们和壁画一起呼吸。

  看着看着,一滴泪珠不由自主地滑落。杭柳梅侧过脸看蒲芝荷:“你这孩子,我就说你该来敦煌的。”

  几人在那里逗留了大半天,除了小麦一个外行,剩下的人都多少有些研究。千佛、壁画、病害,说起来就争论不休。

  直到回到沙洲夜市吃晚饭,杭柳梅也在寻思这个石窟不该就这么算了,最起码现在应该有专人继续负责起来。

  还没到游人如织的时候,夜市口的店面已经有演员蒙上面纱,穿着流苏抖动的衣服站在一面大鼓上舞蹈。其他三人都往那边去看热闹,只有杭柳梅心事繁重,她目不斜视地继续往前,连掉队了都没有察觉。

  他们只得放弃表演,快步跟上杭柳梅——她没了手机,再走丢了也是麻烦。

  “奶奶们,这边都是烧烤店,走到头拐过去才是夜市小吃,你们想在哪里吃?”小麦问。

  “这边一看就是吃那些什么烤全羊喝啤酒的,我们吃不动的,”杭柳梅把小麦拉近自己小声教授,“而且你看这会这些店全都空荡荡的,还没到上座的时候,都看不来哪家生意好,谁随便吃,谁不就成冤大头了。”

  小麦点点头,记下了奶奶的生活智慧。于是他们拒绝店家推销,坚定地往夜市去,走着走着,前面一个魁梧的背影无比眼熟,这个男人占了一整张四人桌不说,还点了一桌子菜,手边的半扎啤酒咕嘟冒泡,而他一脚搭在凳子上,一手撸串,吃得不亦乐乎。

  “爸?”小麦站在他背后喊全场唯一一个冤大头。

  “妈?你们怎么在这?”麦爸丝毫没觉得自己这话问反了。他扔下签子招呼几人入座,杭柳梅把他点的胡羊焖饼、烤羊筋、炒羊杂、羊排砂锅和卤水羊头挨个看过去,问他:“你怎么知道我们晚上来这吃饭?”

  “我不知道啊。”麦爸给儿子边倒啤酒边回答。

  小麦反问:“爸,走的时候你不是说要留在香港和我妈待一起吗?”

  “你们要来敦煌,我们不放心,你妈和我商量好了的我来这边照顾你们。”

  “你怎么不和我提前说一声呢?”杭柳梅没想到竟是因为自己。

  “我昨天开始就给你发消息了,我看你也没回我。今天给你打电话也不接,小麦也是。我这一下飞机就先吃饭了。放心吧,麦穗都知道。”

  都怪自己把手机丢在鸣沙山了,杭柳梅一拍大腿。别说杭柳梅,连祁绣春都急了:“小姜啊,不是阿姨说你,我们能走能跑的不需要照顾,你把老婆陪好了比较重要。”

  “我们心里都有数。”麦爸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缠斗,招手叫服务员:“给我们这加三杯杏皮茶。”

  “你小子——”杭柳梅还想说他,一个大胖男人不知何时蹦到了他们桌边:“杭老师,没想到又见着您了!说了要联系我,您怎么不打我电话呢!早说的话咱们今晚就在家里吃了!”

  是赵小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页  当前第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春满月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