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她的缘故,这两年夫人和世子的关系也是怪得很。舒云自然不想节外生枝,因此连连点头。
徐复祯收拾齐整了,这才去兴和堂拜见徐夫人。
跟姑母说了一会儿话,她怕撞见秦萧回来,便推说天色已晚,辞了徐夫人往宫里去了。
在回宫的马车上,她靠着迎枕回想今日的遭遇,真如做梦一般。
先是从邹嬷嬷口中听到秦萧的身世,她惊怒交加之下去见了谢娘子,可是没想到秦萧反应如此迅速,放着公事就过来堵她了。
这谢娘子对他挺重要的吧?虽然他左一个“罪奴”,右一个“低贱”,可是分明将她保护得很好呢。
反观对姑母,他一边倾诉自己的孺慕之情,一边却要姑母全部的关爱,倘若分一点给别人就是对不起他。
他简直就是个疯子!
徐复祯一边咬牙切齿,又一边不住地庆幸还好从他手中逃了出来。要是捱到今夜,还不知道他会对她做什么。
想到这里,她似是心有所感,掀开侧帘往外一看。
对向正好有人骑马经过,隔着细絮的雪幕,她和马背上的秦萧四目相对,只是极快的一瞬间,两人便擦肩而过。
第120章
自那日从侯府出来,徐复祯再没出过宫去。
可秦萧自从在她面前卸下了伪装,竟光明正大地在政事堂堵了她两回,吓得她连值房都不敢去了。
朝里那些自诩文人雅士的老男人最爱编排风月之事,竟捕风捉影地传出她要跟秦萧和好的消息。
连太后听说了,都沉不住气地宣她过来旁敲侧击,言下之意与其跟秦萧和好,还不如在周家选个好儿郎。
徐复祯气坏了,恨不得找个罪名革了秦萧的职。然而他的后台是成王,彭相自然不愿意为这点小事得罪成王,她也只好讪讪作了罢。
可她心里隐隐有了计议,秦萧是断不能留的。
等河东打了胜仗,她话语权大了些,得把秦萧收拾了。既然他鸠占鹊巢,那世子之位自然也该还给姑母亲生的秦芝。
只是该怎么处理长兴侯这个始作俑者让她犯了难。姑母和长兴侯夫妻一体,治了他的罪只怕姑母还要不高兴,可是不叫他付点代价又实在令她意难平。
她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得先查清当初的细节再做决断。
那邹嬷嬷年纪大了,许多细节说不上来,譬如姑母为何会早产?那孩子生下来以后为何没活下来?那个谢娘子又是否真的像她见到的那般无辜?
跟朝廷那些老狐狸打交道的次数多了,她也学会了阴谋论。
不过,那些陈年旧事要查起来可费劲多了,何况已经打草惊蛇,再让秦萧发现她还在查这些事,下回落到他手里恐怕就那么好逃脱了。
这种事,总归是要徐徐图之。
这一缓,转眼到了除夕。
晨起一早下了场薄雪,天色却一扫先前的灰霾,放出晴湛的霁蓝色。
今日不上朝,小皇帝也不用进学。
徐复祯陪他用过早膳,恰逢新雪初霁,便命宫人扫了庭前的雪,让内侍们领着皇帝在庭前玩耍。
她立在廊下,看追着蹴鞠跑得脸色红扑扑的小皇帝,一时有些恍惚。
当初刚见到这孩子时,四岁的他怯生生地躲在他生母的背后,他随了生母怯懦的性子,又不受父皇重视,因此全然没有一点皇子龙孙的样子。
太后所出的两个皇子都夭折了,因此从不亲近别的皇子。小皇帝过继到太后名下以后,几乎一直是她在照看。
如今看来,她也将小皇帝养得很好呢。
水岚正指挥着宫人搬了岁朝清供进殿里摆着,见到徐复祯,便笑着说了句吉祥话:“今儿天色这样明朗,想必会过个好年呢。”
果然午后收到八百里加急的捷报,两日前河东军收复了云州,俘虏了北狄三员大将,将北狄彻底驱逐出河东境。
徐复祯听闻喜不自胜,如今四座州府都收复了,那他们岂不是快要凯旋回京了?
她原本预备了午后出宫回府的,捷报一来,少不得又要召几位重臣到政事堂开一场堂议。
彭相春风满面地说道:“河东大捷,多亏了老夫力排众议,从国库里支取这么多饷银出来。”
周诤不无自得地说道:“要不是我顶着压力,给秦凤、河北两军发了调令,只怕这仗没那么好打!”
成王冷冷一笑:“你们没看战报吗?朔州、应州、云州大捷都是霍中丞指挥的。你们从前派出去的都是什么酒囊饭袋?”
徐复祯不无郁闷地想:
当初她以朝廷的名义去借钱,彭相可是生了很大的气;周诤虽借了兵,也是张口闭口地暗示出了事要她背锅。
倒是成王眼馋着河东这块肉,并没有对她施加阻挠,可万一他派出去的不是霍巡,而是别的人,那就够她焦头烂额的了。
当初筹备军需时他们是如何推三阻四,如今倒知道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
北狄提了求和,这场堂议正是商讨此事。
徐复祯亲临过河东前线,因此更有发言权。
她知道霍巡的打算,便提出要乘胜追击,把北狄赶出更远去,一则可解河东战乱频仍之苦;二则议和时可以有更大话语权。
彭相却很迟疑。再打下去,军饷不够了还得从国库支出。若是铁定能赢就罢了,万一后面输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成王嘲讽道:“相爷捏着国库的钥匙,倒真把银子当自己的了?就算真是相爷的私库,等打到北狄穷途末路,要他们赔多少东西还不是我们一句话的事,还怕回不了本么?”
那几人又争辩起来,徐复祯却不参与,自顾神游天外起来:有霍巡在,她并不担心河东军打败仗。估计再打下北狄几座城池就差不多可以议和了。算算时日,到二月他们应该可以凯旋回京。
真是奇怪,她明明觉得已经跟他分别很久了,仔细想来不过才一个半月。从前也不是没有分别过那么长时间,为何如今倒觉得日子格外漫长呢?
那彭相虽还在据理力争,可徐复祯的话就是太后的话,难得太后和成王统一意见,最后还是拒绝了北狄的求和,往河东发了一道乘胜追击的诏令。
从政事堂出来已近酉时,昏暝的天色染着一层赤金,是爆竹的烟气熏出来的。
往年除夕,宫里都会宴请五品以上的大臣及命妇。然而今年尚在国丧期间,便停了宫宴。徐复祯赶着回府去吃年夜饭,直接从政事堂出了宫门。
自从沈芙容住进来后,她的府邸热闹了不少。
回到的时候,大门还散落着一地朱红的爆竹碎纸,门口的灯笼洒下来一片红光,映着她身上的月白斗篷也成了喜庆的浅红色。
年夜饭是天香楼送来的席面,若是往常,徐复祯便叫锦英等人同席而坐了,但又怕沈芙容介意,因此便没开这个口。
偌大一张席案,只她们两人坐了,并一个咿咿呀呀的雪团。好在周围仆妇成群凑趣,倒也不显得冷清。
其实徐夫人、郡王妃都叫她们去府上过年,可去别人家哪里有在自己府上自在?
沈芙容更是一点不见外,直接主持起了徐府的中馈。这几日徐府收到不少人家的年礼,她一一拟了单子叫锦英回礼。
徐复祯听了笑道:“旁人家里都有太太打点关系,只有我根本分身乏术,应付了朝政,就应付不了各家往来。倒多亏了你给我当女主人,也叫我跟别人家走动起来了。”
沈芙容笑道:“
我能给你当一时的女主人,当得了一世么?只是这官场上,确实少不了交际往来。我看哪,倒是有个好法子……”
“什么法子?”徐复祯看她一脸暧昧的笑,隐隐生出不好的预感。
沈芙容捂着嘴笑道:“我看你趁早找个中看又中用的赘婿。你在宫里的时候,叫他去跟别人府上的太太走动,保准两家的关系好得很,这样四个人都高兴!”
沈芙容向来是口无遮拦的性子,又见徐复祯在外头独当一面,因此并不把她寻常闺阁女儿看待,拿她开了个促狭的玩笑。
徐复祯听懂她的言外之意后,脸上蓦地一红。
沈芙容已经扶着椅背撑不住地笑了起来,连她身后的仆妇也低低地笑作一片。
徐复祯却没来由地恼怒起来,冷着脸道:“有什么好笑的!”
那些仆妇见她变了脸,忙收起了笑意。沈芙容却不怕她,仍是半弯着月眼噙笑道:“哎呦,好好的怎么就恼起来了?”
说着伸手要去拉她。徐复祯却甩开她的手,忿忿道:“那我说让姐夫去跟别人家的太太走动,你恼不恼?”
沈芙容唇角的笑意微凝,仔细打量了一下她,见她秀眉半蹙,眼梢泛红,两颊微鼓,竟透着一半气恼、一半委屈。
沈芙容心下渐明,摆了摆手让仆妇们抱着雪团退下了,这才凑上前道:“不会真有那一位吧?那真是我的不对,我给妹夫道个歉。”
徐复祯别过脸去不理她。
沈芙容自顾斟了一杯酒仰头喝干了,将酒杯倒伸到她面前去,笑道:“我已经自罚一杯了,你待还要怎样?你那位是多么金尊玉贵不让人说啊?”
徐复祯推开她手中的酒杯,还是不肯理她。
沈芙容眼波一转,又道:“你还真打量着我不知道呀,不就是我爹手下那个参议官么?”
徐复祯终于肯回过眸光来看她:“你怎么会知道?”
“我娘说的。”
常夫人写给沈芙容的家书上提了这么一嘴,想着她们是同龄人更说得上话,要叫沈芙容劝着她点,既然决定当女官就别为感情所累。
沈芙容却觉得她娘也太多虑了些。又不是当了女官就不能碰男人,文康公主十几岁的时候就好几个侍君呢。
公主如今见了她表妹还得低头做人,她表妹养一两个男人又有什么问题?
她拉住徐复祯的手盘问道:“他长得好不好?”
徐复祯待要点头,又觉得有自夸的嫌疑,只好含蓄地说道:“还行吧。”
沈芙容顿时有些恨铁不成钢:她都有这种地位了,怎么只找个还行的?但是转念一想,他能去当参议官,想来徐复祯是看上了他的才华也说不定。
她又道:“那你们好多久了?”
徐复祯咬着唇。虽然中间分开了两年,但是……
“三年了。”她说道。
三年了?沈芙容睁大了眼。幸好没听她娘的话,人家都好三年了,还用得着她来劝分么?
她忽然上前搂住徐复祯,声音也压低了些:“那你们都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徐复祯脸色一红,作势要推开她:“关你什么事?有你这样问的么?”
“怎么没有?”沈芙容愈发搂紧她,低声笑道,“你也不小了吧,跟自家姐妹还有什么好瞒的。”
她见徐复祯只是低头不语,那抹绯色却一直红到鬓角去了,便笑道:“牵过手了吧?”
徐复祯睨了她一眼,嗔道:“这、这还用说吗?”
“那,有没有亲吻过?”
好半晌,她终于轻轻点了点头。
沈芙容促狭一笑:“那有没有肌肤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