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攻略未婚夫的门客(重生)_分节阅读_第125节
小说作者:九方杬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80 KB   上传时间:2025-03-26 20:13:38

  徐复祯今日在衙门本来也没有什么公务,便跟着常夫人回沈府去。只是她还惦记着霍巡的邀约,想着下午再随便寻个借口出去。

  没想到常夫人竟也记得她的生辰,兴致勃勃地安排了一桌家宴,等着午后开席——虽然出席的人也就常夫人、沈众、沈珺和她,可

  听常夫人话里的意思,没有一两个时辰也办不完。

  她作为寿星自然没有半途走开的理由,而代州又没个能传话的人。霍巡都为她推了下午的事,要叫他白白等上一两个时辰,徐复祯可于心不忍。

  她不由将目光投向了沈珺,眼下也只好叫他去给霍巡传个话了。当着常夫人的面不好说什么,不过沈珺这直肠子,都不用她交代什么,他自己能把前因后果给霍巡吐干净。

  沈珺因着昨夜的事,本有些不敢直视她。然而徐复祯对他使了几个眼色,他先是恍然地一挑眉,又露出疑惑的神色来。

  她只好抬手在眼下划了一横,沈珺恍然大悟,可是面上还是有些不情愿的样子。传个话而已,有这么难么?徐复祯微攒起眉心,对他使了个威胁的眼神。

  沈珺虽是不情愿,也只好咳了一声,吞吞吐吐地对常夫人说道:“婶母,那个,下午的宴席……能不能把新来的河东军参议也请过来?”

  徐复祯一口茶呛到了喉咙里,猛地咳了两声。

  他是什么呆子,怎么能领会到这上面来?

  “胡闹!你徐妹妹的寿宴,请个外人来像什么样子?”常夫人一边给徐复祯拍着后背,一边竖眉斥责沈珺。

  沈珺为难地看了徐复祯一眼,又硬着头皮道:“其实也不算外人……我跟他一见如故,早就想请他来府里看看了。”

  “不行!”常夫人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什么时候来不行,非得……”

  “姨母。”徐复祯忽然道,“那位霍参议,其实我也认得他。正好难得姨父也在,我们也可谈谈御敌的事。”

  常夫人没奈何地说道:“难得过一次寿,还要谈公事?”

  她虽是不解,到底徐复祯开了口,不好驳她的意,便同意再给那位霍参议也送一张请帖。

  到了宴席的时候,霍巡果然登门了。当着常夫人的面,徐复祯便眼观鼻鼻观心,绝不多看他一眼。

  她素来周全,只是对他的事分外紧张些,因此自己都忘了跟常夫人说过认识他,这避嫌的态度倒有些过犹不及了。

  宴席设在花厅,因人也不多,因此只坐了一张长方条案。徐复祯虽是寿星,因着是晚辈,还是让沈众坐在了上首,右侧依次坐着霍巡、沈珺,左侧依次坐了常夫人和徐复祯。

  席间霍巡果然一直在跟沈众探讨战况,商议抗击北狄的战术。沈珺偶尔参与,常夫人和徐复祯则完全插不上话。常夫人是不感兴趣,徐复祯虽不懂军事,却很留心地听着。

  那北狄统帅左日曜王是如今北狄王的胞弟,其人凶狠善战,去年河东朔州和应州就是丢在他手里。今秋开始至今他在代州附近集结了数万兵马,大有吞并河东之势。

  徐复祯听得心事重重,开始为霍巡担心起来。明天一早她就要随常夫人回真定去了。战局凶险,到时候他一个人在这里,也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意外?

  她默默攥紧了腰间荷包的那枚平安佩。

  第二日一早又飘起了絮絮的小雪,护卫她们回真定的军队已经在门口整装待发。

  徐复祯携着常夫人一同走到门口,发现沈众已经领着几个将官等着给她们辞行,沈珺和霍巡也在内。

  徐复祯自住进沈府,根本连单独跟霍巡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此时临别,她也只能幽幽地用眼神跟他道别。

  她和常夫人刚坐进马车,忽然有人策马上前敲了敲车舆。

  常夫人掀开车帘一看,见来人竟是昨日到府上的霍参议,不由惊讶地挑了挑眉毛。

  霍巡温声道:“夫人,下官要跟监察使说两句话,不知可否方便?”

  常夫人瞥了一眼坐在车厢里的徐复祯,轻轻地点了点头。

  徐复祯于是探出身去。她心里砰砰跳起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总不能有什么逾矩的举动吧?可是临行前能跟他说上话,她到底是欢喜的。

  因外头风雪声重,她要离得霍巡很近才能听清他讲话,因此她几乎半边身子探出了车舆外。

  他说话时冒出的白气直散到她的脸上:“监察使身上可还带着上回那份军需文书?”

  徐复祯一直随身带着的。她于是从内袋中取了出来递给霍巡。

  他接过来一目十行地扫着,忽然把那文书一对折递还给她,沉吟着说道:“这上面提到的所有物资,除了军械,其他的一概准备双倍,在下个月十五之前送到代州,能办到吗?”

  徐复祯吃了一惊,双倍物资,那可就是双倍军费啊,她上哪去弄那么多银子?可是看着霍巡的眼神不像在开玩笑,她忽然想起他上次说的话——她管着大后方,她可比前线的人重要多了。

  她朝霍巡点了点头,郑重地说道:“我会尽力而为。”

  霍巡于是微微一笑,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道:“那快进车厢去吧,别吹到了风。”

  徐复祯往车厢一看,才发现方才沈众已经把常夫人叫去说话了。

  她趁着常夫人不在,故意做出被车轼绊到的样子朝他身上一跌。霍巡忙伸手扶住她,徐复祯却趁机飞快地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然后若无其事地钻进了车厢里头。

  她脸上又发起热来,心里却非常得意。霍巡虽不如她那么爱脸红,可因为肤色白皙的原因,有一点点红晕都会显在脸上。

  她悄悄掀开侧帘想看他的窘态,可惜他正背对着车舆策马走向沈众,因此只能看到那挺拔俊秀的背影。

  不多时,常夫人也回来了。外面蹄声渐起,一支五十人的军队护送着她们启程前往真定府。

  路上,常夫人多数时候是闭目养神。可偶尔也会跟她说一些话,问问京城和朝廷的事。

  有一次常夫人故作不经意地问她:“那位霍参议,他成家没有?”

  徐复祯心里一惊,面上却淡然地说道:“还没有。”

  常夫人便饶有兴趣地问她:“那你是不是看上他了?”

  徐复祯不由睃了她姨母一眼,其实这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只是她人前一直很注意避嫌,常夫人是怎么察觉的?

  “姨母怎么知道?”

  常夫人脸上笑意隐隐:“你的性子跟你娘如出一辙,越喜欢什么越是不肯给个眼神。上回宴席你一眼都没看霍参议,可只要他一说话,你就会停下碗箸,等他说完了才动筷子。所以呀,姨母一眼就看出来了!”

  徐复祯没想到常夫人有这么敏锐的观察力,她不由又问道:“那他呢?姨母觉得他喜不喜欢我?”

  常夫人忍俊不禁起来:“他比你自然多了。不过姨母发现,他夹的每一样菜都是你刚刚夹过的。席间他一直在跟你姨父说话,估计夹什么菜都是下意识的,说明他也一直暗中注意着你呢!”

  徐复祯抿唇微笑,又忍不住后悔——当时应该多夹点肉菜的。他到了军营里肯定没那么多好东西吃了。

  常夫人又问起霍巡的家世。她不常在京城,因此并没有听说过他。

  徐复祯于是简单把他的身世跟常夫人说了,只是隐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毕竟,她觉得长辈不会赞同他们这样的交往方式。

  常夫人听了还算满意,于是又问她的打算:“既然你们心意相通,不如姨母去给你做媒如何?”

  徐复祯最头痛就是这个了。她虽然想要长辈接受霍巡,可是又想要长辈接受她暂时不成亲的打算。

  不过常夫人性子不像徐夫人那么肃正传统,因此她愿意跟常夫人交心:她一旦嫁人,势必要离宫,更没有理由继续代太后把持朝政——她不愿意为了成家而放弃现在的一切。

  常夫人听了果然没有再提说亲的事,只是蹙着眉头道:“我瞧着这个霍参议很不错的。不过啊,这男人可比女人精明多了,他就是喜欢你,一旦不能马上得到你,转头就能另找新欢。我们女人就是太长情、太包容,所以到头来受伤的往往都是女人。你既然想清楚了,那以后还是不要多跟他接触了,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徐复祯

  不说话了,只掀开一线侧帘偏头往外看。呼啸的雪风刮过她的指尖,刺冷得令人神思清明。

  那如果她非要兼得呢?徐复祯倔强地想。

第114章

  回到真定府,徐复祯立即着手筹备军需的事。

  冬日打仗,火油和衣物是军需的关键,此外,粮草、兵械、药物等消耗品也占了开支的大头。

  按最初与沈众商议的数目,用上她封存在转运司仓库里的三十多万两,一个月内能备齐送入前线。

  然而,霍巡开口就要她准备双倍的物资——这就不止是银子的问题,就是把河东河北两路掏空,一时也筹措不出那么多物资来。

  倘若从内地其他各路调配物资,那路上的运输又是一大笔费用。

  彭相正为她擅留了七十万河东税银的事怄气,那老狐狸肯定不会轻易再从国库支使银子出来给她。

  徐复祯每日为着这事殚思极虑,原本莹润的腮颊清减了不少,显出尖尖的下颏来。

  常夫人只当是官邸的食宿太差,勒令她搬到郡王府去住着,每日让人炖燕窝鸭子、人参鸡汤等滋补膳食给她吃。

  徐复祯搬进郡王府后才知道承安郡王非但不管事,还总是偷偷在府里开台听戏。

  虽然因着郡王的不管事,转运司几乎由徐复祯说了算;然而她有时还是会觉得不满:倘若郡王有用一点,摊在她身上的担子也不会那么重了!

  她起了这样的怨念,有时候便忍不住跟常夫人抱怨。常夫人就时不时跟徐复祯说一些承安郡王的事。

  承安郡王是安王的长子,从小就是天潢贵胄,因此养成了一副没心没肺的性子。若说他有什么好处,那便是宽容豁达。

  他的头一位郡王妃嫁过来五六年没有诞育孩子,郡王却是一点也不急。后来那位郡王妃家里出事,他也没有休弃的意思,倒是那位谢妃身子不好,又因娘家的事忧思过度,没两年就去了。

  又过了两年,郡王才续娶了如今的郡王妃。因此沈珺出生的时候,郡王都快三十岁了。

  沈珺要上战场,郡王妃是一百个不许,郡王却什么也没说。他对自己宽容,对别人也宽容。

  徐复祯这才知道原来她干娘是承安郡王的续弦。难怪常夫人比她娘大四五岁,她娘又比徐夫人大两三岁,而郡王妃和徐夫人是手帕交,常夫人却要管郡王妃叫大嫂。

  对这桩长辈的旧闻,她本来是听过就算了。

  然而夜里睡觉的时候,她本来在琢磨粮草的事,却没来由地想起先头那位郡王妃:没记错的话,常夫人说的那位郡王妃好像是姓谢吧?

  当时听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姓氏熟悉,如今忽然福至心灵:长兴侯的那个外室不就是姓谢吗?

  虽说京城姓谢的人很多,然而,倘若那位外室跟谢妃同是一个谢氏的话,很多事情就可以解释清楚了:

  谢氏获罪前是京城显贵,谢氏女极大可能认得长兴侯;

  抄家后谢家女眷没为官奴,按本朝律令官奴不能纳为姬妾,所以长兴侯只能让其充作外室;

  而徐夫人和秦萧都不想让她探寻这桩陈年往事,就是怕牵扯出来对长兴侯不利。

  不过,秦萧未免也太狠辣了。

  她起先还以为秦萧跟他爹的外室牵扯不清,怕丑事被撞破才对她的人下手。然而按谢氏的年纪,估计都能当他娘了。

  可要真是为了给他爹遮丑——私藏平贞朝的罪眷,放在当下又不是什么很要紧的事。虽然替姑母不值,但她又不会真的去检举长兴侯。秦萧干嘛这么怕她知道?

  她心中疑虑更重,然而因为不在京城,她现在也查不了这件事。更何况眼下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

  河东、河北能调拨的物资已经在运往真定府的路上。因为打仗,因此物价奇高,三十多万两银不过才筹措了四成之数。

  徐复祯算了一通账:要是她向富庶的淮南路、江南路调集物资,路上运输的花费虽高,然而那边物价低廉,而她要的数目又多,其实算下来不比河东两路的开支大。

  到时把这些军需用官船运往河北,再快马送到河东,十日能送到前线。

  她又亲自回了一趟京城去找彭相要调令和钱。彭相痛快地给了调令,可提到钱就朝她哭穷,让她自己想办法。

  徐复祯干脆自作主张,以朝廷的名义向她那富甲一方的外祖家借钱。

  经过一番斡旋,她从常家借到三十万两,其他地方豪强手上借到十万两,又逼着朝廷拿出了二十万两。凑够了筹措军需的银子,还余了十几万两送入河东路转运司。

  她又找周诤软磨硬泡,许了他诸多好处,从枢密院拿到秦凤路、河北路各二万人马的调令,命他们即刻前往河东支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8页  当前第1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5/16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攻略未婚夫的门客(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