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康熙荣妃_分节阅读_第121节
小说作者:敲钟的紫藤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41 MB   上传时间:2025-03-21 19:59:17

  宜敏顿时笑了:“这是好事儿啊,等会自个到本宫匣子里取两锭金元宝,送到佛前供奉,等你那侄儿满月时拿回去添盆,算是本宫的一番心意了。”雀儿是家生子,家里头兄弟倒是不少,偏偏一个个都生了女儿,如今好不容易添了丁,全家差点喜极而泣,这可是千里地的一根独苗,连雀儿都有些不淡定了。

  “多谢主子恩典,奴婢替侄儿给主子磕头了。”雀儿顿时喜笑颜开,跪下对着宜敏磕了三个响头。

  “起来吧,多大点事儿啊!值当你这般多礼,快去准备吧。”宜敏摆了摆手,赶了雀儿出去了。

  宜敏把所有人都支了出去,闭上眼靠在美人榻上,手指轻轻敲击着书卷,沉思起来,想起之前在康熙书房看到的那些奏折,心中盘算起其中可操作的地方,大多数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前世相差不大,但也有些意外的收获,如今只能交给阿玛来处理了,他老人家已经致仕养老,做些小动作并不打眼。

  她起身来到书架旁,从上面拿下来一叠装订整齐的书卷,上面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封面上是汉文书写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书写、诵读此陀罗尼经,或纳入塔中礼拜之,能消灭罪障,免于三途之苦,寿命长远,得无量功德。

  将其中第三卷 抽出来,重新快速翻阅了一遍,确定自己所做的记号都还在,这才放心地松了口气,手中的书转瞬不见了,紧接着手中出现另外一本《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无论笔迹还是每一页的字数位置都一般无二,不过这本其中有十来页是经过特殊药水浸泡过的,是内藏外显两套文字。

  这两本宜敏早就准备好了,昨晚在仙境里则是将一部分书页用特殊的墨水将刚得到的消息和名单写上去,大概一盏茶的功夫这些字迹就会隐匿起来,除非用相对应的药水才能让其显形。

  具体的页码她已经写在薄绢上,封入蜡丸让嬷嬷带回府去,明日阿玛便能收到,到时候自然会安排人手将供奉的那本书取走,至于显化文字的药水她早已在回府待嫁的那段时间留下了不少,这等药水是地狱新近研究出来的,无色无味而且速干,不会在纸面留下任何痕迹,着实叫她惊喜。

  随着承瑞和赛音察浑年纪渐长,很快就会面临选福晋,出宫开府等等人生大事,她需要马佳府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所以一种安全的通信方式正是她迫切需要的,她抄写经书基本上都不避着康熙,送去供奉的地点又是皇觉寺,首尾都跟马佳府没任何接触,自然不会引起怀疑。

  宜敏正将手抄的经书按照顺序摆放好,这时莺儿走了进来,见状忙道:“主子让奴婢来吧,内务府特制了几个用来供奉经书的檀木盒,听说可保书册百年不腐,今儿一大早刚送来,奴婢还没登记造册呢。”

  说着从一旁的柜子里捧出几个长条状的盒子,通体紫黑色,光泽明显,纹路流畅清晰,显然是由完整木料制作而成,上面雕刻了极为精致繁复的花纹,看起来颇为威严庄重。

  “哦,拿来本宫瞧瞧,内务府那群小子消息倒是挺灵通,不过他们怎么知道本宫要送经书去佛寺供奉?”宜敏饶有兴趣地看了过去,伸手拿过一个匣子,入手微沉,外表抚摸起来有种犀牛角质搬的润泽,打开盖子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扑鼻而来,闻起来叫人心境宁和,十分舒适。

  莺儿笑着摇了摇头:“他们哪里敢随便打听主子身边的事儿,说是奉皇上的旨意办事,连这盒子的花纹都是皇上命人送去的,让工匠照着雕琢而成。”内务府的人最是懂得看眼色,知道主子娘娘喜欢能干实事的人,自然收起了四处钻营的那一套,更不可能随便打听主子娘娘宫里的消息。

  宜敏微露恍然之色,失笑道:“本宫还奇怪内务府竟然如此财大气粗,居然连这种顶级的紫檀都舍得拿来做盒子,原来是皇上的手笔,那便无碍了。”

  既然是康熙专门设计的,那这盒子就不可能太简单,定然有着她不知道的名堂在里头,毕竟康熙这人就爱卖弄学识,还喜欢隐藏在不起眼的地方,就等着别人去发现。

  于是宜敏仔细打量起盒子上的花纹来,越看越觉得眼熟,她随口吩咐道:“莺儿,去书架上把本宫抄写的经书原本取来。”既然是装经书用的,这花纹怕是也跟经文脱不了干系,没准就是些奇奇怪怪的文字,就像上回他送给自己的檀香炉,上面居然隽刻了商周时期的甲骨文,这种离奇的想法谁能猜得到?简直也没谁了。

  “主子,可是这本经书?”莺儿小心地取来一个小木盒,里面躺着一本发黄陈旧的书册,书目上的文字既不是满蒙汉,也不是小篆等古体字,而是一种歪七扭八的蝌蚪文,让看多看一眼都会晕眩的那种。

  宜敏拿过那个小木盒,没有将书册取出,而是带上一副丝绢手套后才小心翼翼地直接在盒子里翻页,很快就找到了跟紫檀木盒相似的纹路,在脑海中对应了一下译文的字句,大概也明白了这些纹路的意思,看着繁复,实则就是福禄寿三字。

第301章 母仪天下(五十)

  宜敏无奈地摇了摇头,康熙还是喜欢卖弄这些小花样,可惜无论这个盒子再如何的精美和巧思,它的作用终究也就是用来装东西罢了,即使供奉在佛前,心中不诚,又能有多少作用呢?

  她的曾祖母能够活到百岁高龄,靠的可不是什么佛祖保佑,而是她仙境中的仙草灵果维持着身体的活力,当然曾祖母乐天知命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她虽然信佛,却不代表会将自身命运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仙佛身上。

  “莺儿,将这些经书都妥善收好,至于明日送去皇觉寺供奉的差事,就由雀儿替你去吧?”宜敏看莺儿并未对此感觉到诧异,显然雀儿已经提前得知此事,姐妹俩是商量好了才来禀告自己。

  不过宜敏对此并没有什么不满,身为主子没得整日为身边的鸡毛蒜皮小事操心的,身边人能够彼此沟通,遇事懂得商量着办,她高兴都来不及呢!

  “主子,上回您答应过老方丈,要请他尝尝‘碧落黄泉’的滋味,这回是不是该带上几两过去?”莺儿一边收拾经书,一边提醒宜敏,上回皇上陪着去礼佛,曾经夸耀过钟粹宫的好茶独一无二,惹得老方丈这个茶痴念念不忘,难得开口讨要。

  宜敏拍了拍额头,连声道:“对对,你不说本宫都忘了此事,你去找楠儿要些碧落黄泉,大师是世外高人,从不眷念俗物,唯独对茶道难以超脱,不过这茶叶制作难度极大,三年方得出一茬,如今剩下的也不多了,就一并送去吧!”

  皇觉寺的老方丈已经九十余岁高龄,是中土佛教集大成者,到了他这种境界基本上不需要考虑绝大多数世俗的问题,他也是当年宜敏披命‘贵不可言’的那位大师,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宜敏乃是有缘人。

  康熙对于这位老方丈的才学十分钦佩,其曾经游历天下五十余载,对于天下各地的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如数家珍,加之年幼出家,性情淡泊豁达,对于琴棋书画都有极高的造诣,乃是康熙的良师益友。

  皇觉寺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在老方丈来此挂单之后,才被康熙御封为皇家寺庙,不但大肆扩建大殿,为佛祖塑造金身,还下旨皇觉寺永受皇家香火供奉,至于原本太皇太后经常供奉的那座寺庙则渐渐没落了。

  因此,康熙和宜敏平日里出宫游玩,时常结伴前往皇觉寺拜访老方丈,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老方丈一手素斋堪称冠绝天下,比起宫里头的御厨尚且更胜一筹,毕竟手艺花样尚在其次,而是在老方丈手里做出的素斋给人一种禅意,这是任何大厨都比不上的。

  “主子,奴婢去了楠儿那里,说是碧落黄泉只剩下这些了,奴婢瞅着尚不足一罐子,您看是不是再添点别的好茶过去呢?”莺儿动作很快,一听宜敏的吩咐便立刻去办了。

  楠儿本来在茶房制茶,见莺儿来要茶叶便跟着过来了,她手里捧着茶册,对着宜敏福身道:“主子,大师素来喜好江南的春茶,内务府刚刚送来一批新茶,都是还没经过炮制的嫩叶,他老人家最是喜爱炮制各种茶叶,不如包一些给大师送去?”

  宜敏一听顿觉有理:“不错,若论道茶还是你这丫头合心意,难怪大师也对你另眼相待,干脆明儿你跟着雀儿一起去,将各色茶叶都整治一份给老方丈送去。想必见了你,大师便是什么都没得到也会高兴的。”

  楠儿从进了钟粹宫起,就负责宜敏身边的茶水,这丫头家里原本经营着偌大茶庄,分店遍布各地,还是专供内务府渠道的皇商,可惜花无百日红,自从父亲意外去世后,身为家中独女无法继承家业,家产遭叔叔抢夺,只能跟着母亲回了娘家,后来被选中培养成了宜敏身边的司茶女官。

  由于从小家学渊源,楠儿对各种茶叶一闻便知,茶经典故更是信手拈来,遇上了方丈大师那等茶痴可不是将遇良才,酒逢知己么?自从宜敏投其所好带着楠儿去了一趟皇觉寺,老方丈最好的茶友便换人了。

  “敏儿这是忙什么呢?莫非要给觉蝉大师送茶叶?”康熙这时走了进来,刚好听见宜敏的话,又见到楠儿在这里,顿时心中了然。他过去只知道宜敏身边的四大宫女各有所长,直到楠儿在皇觉寺小露了一手才知道自己有些小瞧人了,什么叫技近乎道。

  宜敏回头见康熙背着手走了进来,身后没有跟着李德全,就知道康熙是屏退了下人摸进来的,对此她早已习以为常,反正她行事素来光明正大,真有见不得人的要事都是进入仙境做,对于康熙这种不君子的作为适应良好。

  “这还不是要怪皇上,若非你在老方丈面前卖弄妾身的碧落黄泉,如今何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幸好手头上还剩下一些,让老方丈解解馋也是尽够了,就怕他老人家喝过了碧落黄泉,怕是看不上妾身准备的其他东西了。”

  宜敏嗔怪地看了康熙一眼,这碧落黄泉可是碧水的绝活儿,这世上也唯独她一人能做得出来,有一次她品尝时刚好被康熙撞见了,自此念念不忘,时不时还要拿出去吹嘘嘚瑟一番,害得她舍出去多少好东西。

  康熙自觉理亏,连忙陪着笑脸道:“都是朕的错,不该四处卖弄,只是你这茶是真的天上人间绝无仅有啊,当时不是看觉蝉大师将自己的茶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的,这才忍不住拿出来对比了一下,哪里知道他居然真的厚着脸皮讨要呢?敏儿若是觉得亏了,朕让人多送些好茶赔你,如何?”

  宜敏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道:“只要皇上不拿每年碧落黄泉的份额,妾身这里的好茶也任您取用,如何?”脸皮可真厚啊,真当每年上贡的茶是什么极品不成?真正绝顶的东西底下的人可不敢敬上来,免得将来再敬上的东西品质不如上回,无功反成了过,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呵呵,那还是算了吧,敏儿手里的茶都是檀儿这丫头辛辛苦苦焙出来的,朕不好夺人所好嘛!”康熙面色一变,上前揽住宜敏肩膀,“不过,那碧落黄泉的份额可不能少啊!朕每回困倦难捱的时候就靠这个续命呢!”

  “哼哼,若非知道皇上那里的份额已经用光了,妾身怎么也要叫皇上也肉疼一番,今儿这些送出去,咱们今年谁也别想喝碧落黄泉了。”宜敏鼻子里轻哼一声,碧落黄泉的功效她还不清楚吗,说是一两千金也不为过,若非机缘巧合被康熙见到了,她哪里舍得分给他那么多?

  “是是是,朕的皇后最是贤惠识大体,这次让你破费了,不若明日咱们也微服出宫一趟,顺便到老和尚那里讨顿素斋吃,再品品他平常最宝贝的好茶,如何?”

  康熙原本打算独自出宫体察民情的,如今见宜敏帮自己嘴贱收拾善后,不由得有点不好意思,同时也有点眼馋最后的那点碧落黄泉,想着帝后莅临皇觉寺,老和尚总不至于让他这个皇帝干坐着?品尝好茶的时候总要分自己一杯吧?

  宜敏凤眸微眯,风情万种地横了他一眼,素手轻点康熙胸口:“皇上莫不是打算拿老方丈的素斋当酬劳,觉得妾身这样就不心疼了?”康熙这是打算空手套白狼,两头通吃啊,当真打的一副好算盘呢!

  “不不不,朕怎么可能这么想呢?敏儿为了朕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朕岂是那种小气的人,回头朕就让内务府把外藩新进献的贡品送到坤宁宫,敏儿喜欢什么就留下便是。”康熙一紧张额头就会出汗,尤其是自己的小算盘被看破了,自然使劲想要弥补。

  宜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拿出帕子为康熙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妾身与您开玩笑呢,咱们夫妻一体,妾身的自然也是皇上的,还分什么彼此呢?那碧落黄泉在罕有也不过是茶罢了,难道妾身还会吝惜这等身外之物不成?

  皇上难得有老方丈这等忘年交,妾身高兴还来不及呢,莫说只是区区一些好茶,便是让妾身倾其所有也不心疼的,何况老方丈是世外高人,听他老人家说说话儿能让人心境开阔,思绪明澈,又何惜千金呢?”

  康熙闻言顿时胸怀大畅,笑着将宜敏拥在怀中:“难怪大师总是说敏儿有慧根,是与佛有缘之人,单凭这份心胸就不同凡夫俗子,当浮一大白。”他最是喜欢宜敏这份豁达与清醒,从不贪念身外之物,再多的富贵放在面前也毫不动心,当真是生来就该是站在最高处的女人。

  宜敏靠在康熙怀中,面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嘴里却不饶人:“不过老方丈得了妾身这般好物,若是不好好吃上一顿补回来,妾身可着实有些不甘心呢,咱们明儿把两个混小子也带上,好好叫这位世外高人沾染一番烟火气。”

第302章 母仪天下(五十一)

  康熙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连声答应道:“好好好,朕答应你,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明儿咱们把承瑞他们两个一起带上,也叫老和尚好好出番力气,不能让他白得了敏儿的好东西呢!”

  宜敏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那您可得帮忙跟师傅告假,再亲自告诉孩子们这个好消息,两只皮猴儿怕不是要高兴得跳起来。”阿哥们课业繁重自不必说,承瑞两兄弟业余时间还会被康熙叫去熟悉政务,可谓忙的不可开交。

  康熙面带笑容地对身后吩咐“些许小事罢了,等明儿让李德全去无逸斋跟师傅们说一声便是了,等会孩子们过来用午膳的时候,朕再告诉他们此事。”

  宜敏突然眼角余光看见门口的位置,表情变得古怪起来,面上闪过一抹促狭的笑:“皇觉寺外风景秀丽,孩子们课业繁重,偶尔出去散散心也不错,还有美味的素斋可以享用,当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康熙赞同地点了点头,正打算说点什么的时候,突然感觉腿上一重,低头一看顿时头皮发麻,因为一个漂亮的福娃娃正手脚并用地挂在了自己腿上,精致的小脸上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糯糯的小奶音委屈地道:“皇阿玛坏!带着哥哥们出去玩,不带阿鲁玳,不跟皇阿玛好了。”

  康熙连忙蹲下身抱起阿鲁玳,满脸都是慈爱的笑意:“小凤凰乖,皇阿玛怎么可能不带你呢,咱们明儿一家子齐齐整整的出门,好不好?”面对宝贝女儿的泪眼,康熙二话不说就妥协了。

  阿鲁玳顿时破涕为笑,抱着康熙的脖子,就在他的脸颊上啵了两下,乐得康熙眉开眼笑,宜敏含笑站在一旁看着康熙父女两的表演,心中欣慰且感叹,她本以为康熙对赛音察浑已经算是极致纵容了,谁曾想等阿鲁玳出生之后,她才知道什么叫做万千宠爱于一身。

  原来女儿才是康熙的软肋,他对阿鲁玳的宠爱已经属于毫无底线溺爱的那种,三不五时就会接女儿到乾清宫小住几日,吃穿用度都从自己的份例里拨给,有些比起他自己都要好上一筹。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阿哥们与皇父之间就会掺杂了太多的利益纠葛,即使再多的慈父之心也会被渐渐消磨殆尽,前世的太子胤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所以她一直极力着儿子们与康熙之间的距离。

  反倒是阿鲁玳身为格格,可以肆无忌惮的撒娇卖痴,毕竟一个迟早会嫁出去的公主不会引起康熙的忌惮,也可以让他一腔无处安放的父爱得以宣泄。若非宜敏阻拦,如今阿鲁玳就不是六格格,而是康熙朝第一位固伦公主了。

  阿鲁玳跟康熙玩闹了一会,就挣扎着下地,蹬蹬蹬地跑过来抱住宜敏,仰着头奶声奶气地道:“额娘,阿鲁玳明天要跟皇阿玛出门了,您给阿鲁玳的金珠子可以带上吗?我想买礼物回来送给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

  宜敏蹲下身子,搂住阿鲁玳柔声道:“当然可以啦!既然给了阿鲁玳,那就是阿鲁玳的东西,你可以自己决定该怎么用,只是你是第一次出宫,即使好奇也不可乱跑,要跟紧阿玛额娘或者哥哥们,知道吗?”

  阿鲁玳使劲点了点头,拍了拍胸口说:“阿鲁玳听嬷嬷说过,因为外头有坏人专门抓小孩子,如果不乖就再也看不到家人了,阿鲁玳肯定乖乖的,还要叫哥哥们打坏人!”

  听着这童言稚语,周围的人脸上都忍不住挂上了笑容,康熙捂着脸笑得吭哧吭哧的:“哈哈,阿鲁玳说得对,若是遇到坏人不用怕,你哥哥们身手都不错,可以保护咱们的小凤凰了。”

  宜敏也是忍俊不禁,自从承瑞和赛音察浑经常用轻身功夫带着阿鲁玳飞来跳去之后,在小丫头心里哥哥们就成了无所不能的代名词,口头禅也成了“敢不听本格格的话,就让我哥哥打你哦”之类的,十分的有趣。

  宜敏想了想抬头对紧跟着阿鲁玳的奶嬷嬷道:“吴嬷嬷,回去先帮格格准备几身方便外出的服饰,本宫会吩咐内务府以后按季做好满蒙汉服饰送过去,平日里便常备着吧。”

  看这丫头得宠的态势,以后跟着出门的机会怕是比两个哥哥要多,康熙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不是南巡就是北往,如今畅春园也提前修好了,恐怕不多久就能有地方避暑了。

  康熙在一旁笑看着,闻言也是频频点头:“皇后这主意好,让内务府给咱们也都备上,最好是成套的,一看就知道是同款的才好。”皇上

  宜敏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嗔怪道:“您这是生怕动静不够大,非要叫人知道皇帝一家子微服出巡吗?大统领怕是愁得吃不下、睡不着了。”

  让内务府做阿鲁玳一个人的服饰谁也不会怀疑,毕竟小公主得宠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一家五口全都做外出常服,就内务府那筛子一样的地方,这不是明摆了告诉所有人皇上一家都出宫了吗?

  “呵呵,皇后放心吧!朕做事岂会如此不着调?内务府的奴才若是连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都搞不明白,那就管事的就该换人了。”康熙面上带着笑,眼里却闪过一丝锐利,显然得知是封妃之事不过一夜就已经传遍后宫,心中有些不悦了。

  宜敏将阿鲁玳抱起来放到榻上,从一旁的格子里拿出一个九连环递过去,在她面前演示了一遍,顿时吸引住了这孩子的注意力,高高兴兴地接过去开始把玩起来,一点没在意身边的嬷嬷已经退了出去。

  “妾身本就是想着搂草打兔子罢了,也没想到内务府的消息竟然能泄露得这么快,离着上回清理也没多久吧?”

  宜敏忍不住摇了摇头,这些奴才还真是记吃不记打啊,之前那些投靠太皇太后的内务府世家是个什么下场还近在眼前呢,这么快就敢各自投新主,可真是应了那句有钱能使鬼推磨啊!

  康熙嘴角挂上了冷笑:“这些奴才一个个在内务府称王称霸,当朕不知道他们都敢自称世家了,论权势他们虽然不及朝堂诸公,但是他们管着紫禁城的衣食住行,有些胆大包天甚至说,主子们吃得好不好还得看他们乐不乐意给,嘿!狗奴才,一个个都反了天了。”

  宜敏抬手微微掩住嘴,惊讶地道:“真有奴才敢如此大胆?平日里一个个都恭顺得很,本以为他们顶多就是贪图些蝇头小利,容易被人收买罢了,如今看来倒是心大了呀!”

  “嘿!蝇头小利?他们的胃口可大着呢,不过在咱们面前装乖扮弱罢了,敏儿心地磊落正直,那些龌龊事就不说给你听了,朕打算好好整顿一番内务府,不能再这般听之任之了,否则朕在位时尚且能够压制一二,以后承瑞却未必能看得这般清楚明白,怕是容易被底下的人糊弄住。”

  康熙回想起自己之前微服出宫遇上的糟心事,纨绔子弟京城里从来不缺,平日里遇上就打一顿,反正大多数是自家子侄辈,多收拾几次就乖了,但是这回可真是长见识了,一个包衣奴才出身的家伙居然在自己面前装大头蒜,不过是跟内务府拐十七八个弯的亲戚,居然敢在京城里称爷。

  宜敏拧了下眉头:“皇上打算怎么做?这内务府动一发而牵全身,如今这批人好歹还算能干,若是换上过去那批整天口里表忠心,实际上干啥啥不行的,这宫务怕是要乱成一团,妾身觉得还不如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只诛首恶,就当杀鸡儆猴吧?”

  康熙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头:“这包衣制度是祖上定下的,当年确实有利于维护皇室,不可否认,大多数包衣旗人祖上都是忠心耿耿,但是随着老一辈渐渐逝去,新生代的包衣旗人并没有跟随皇室浴血奋战的情谊,自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不甘与小心思,等再发展几代人,整个包衣旗恐将成为皇室最大的隐患。”

  宜敏用惊奇的目光看着康熙,她真的没想到康熙居然能看得如此长远,甚至堪称预知一般的准确,未来雍正朝的包衣势力膨胀到几乎不可遏止的地步,因为德妃是包衣世家,她生的儿子登上了皇位。

  一个活生生的成功例子摆在眼前,所有的包衣旗人都心动了,以至于后宫主位几乎被包衣出身的占满了,世家出生的女子不是不受宠,就是无法生下子嗣,甚至生了也养不活。谁让后宫的衣食住行都掌握在内务府包衣世家手中呢?

  真正实现了之前的狂言:主子要靠着奴才给饭吃,想过得好还得看奴才的脸色。只是宜敏想不通,既然康熙看的如此清楚明白,为何前世却听之任之,根本不曾对内务府有过任何动作?别说是多次清洗了,甚至几位心腹重臣都是包衣出身,让包衣旗的势力更加膨胀。

第303章 母仪天下(五十二)

  宜敏很是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皇上既然知道包衣旗的隐患,想必已经有了处理的章程,需要妾身做什么尽管吩咐便是,国家大事妾身不懂,但是本宫身正不怕影子斜,整治内务府这些奴才还是可以的。”

  康熙看着宜敏那略带杀气的眸子,不由无奈苦笑,拉着她的手安抚道:“朕知道敏儿性子直爽,做事素来喜欢雷霆手段,一向是那些魑魅魍魉的克星!不过内务府涉及朝廷内外许多部门,近在京城,远到江南,朕已经着人去调查了。

  如今先跟你说一声,敏儿心里明白就好,暂且不动声色,借着此次后宫更迭,看看哪些忠心可用,哪些人首鼠两端,如今朕即将对台用兵,待南下大军凯旋归来,再慢慢收拾这些东西。”

  宜敏面对康熙恳切的目光,缓缓地点了点头,眼神却已然带上了凌厉的锋芒:“平三藩、收台湾关系我大清百年大计,妾身自然倾力支持,既然皇上已经有了安排,那么妾身便勉为其难睁只眼闭只眼吧,正好看看到底是哪些人敢在背后作妖?”

  康熙闻言松了口气,宜敏对后宫的掌控力他向来有着绝对的信心,不过这回他要放长线钓大鱼,若是宜敏这边不先打好招呼,让她适当的时候松松手,恐怕没等那些阴沟里的老鼠蹦跶起来,就会被宜敏一顿板子统统送进慎刑司了。

  宜敏眼角睨了一眼康熙,心中暗自思索起来,按照康熙的行事作风,前世怎么可能容许内务府包衣这等眼皮子底下的势力不受掌控呢?或许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前世康熙根本并没有意识到内务府的问题。

  毕竟前世三位皇后没有一个是长寿的,可不是万事都得依靠内务府吗?偏偏整个大清掌控后宫时间最长的人是太皇太后,从皇太极时期就辅佐哲哲大妃掌管公务,当了圣母皇太后更是联合多尔衮大权独揽,其性格之强势,行事之霸道甚至逼得顺治不得不立下‘后宫不得干政’的铁牌,试图制约自己的生母。

  康熙幼年登基,大权旁落,都是靠着太皇太后全力周旋才一点一点拿回权力,自然不会怀疑太皇太后对后宫的掌控力,而太皇太后这种习惯了一言九鼎的人,怎么可能容许有人分薄自己的权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3页  当前第1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1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康熙荣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