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凤鸣朝_分节阅读_第190节
小说作者:晏闲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857 KB   上传时间:2025-02-10 18:30:43

  可话说回来,探路队覆没,谢小将军中魇,进入山谷的将士受到种种禁锢,这些也都是事实,透着难以理解的诡异。

  楚堂望着谢澜安蓄势待发的神容,忽然意识到她点兵背后的用意,他眼中一沉,“女君莫急,如今前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谁也说不清。可先遣人接少将军回京休养,再派精锐去探……”

  “前军已经连败,”谢澜安打断他的话,“主将重伤,士气低迷,全军裹足,对两军对峙来说是很危险的事。我在金陵单凭着几张纸,也弄不清黑石硖到底有何古怪,如此拖下去,先前打下的大好局面就可能丧失。”

  尉朝也知道长安至关重要,所以为阻玄军的进攻,无所不用其极。

  赫连朵河如今尚且被胤奚牵制着,大军还未回援,她若不趁此时加快夺下关中,等尉军将谢家军一鼓作气的锐气消磨了,拖到赫连朵河返回,玄军再和胡人的铁骑碰硬碰,便难了。

  还有丰年的情况。

  她不能再等下去了。

  辛少筠随着女君与楚堂的交谈也反应了过来,眼皮猛然一跳,心想女君点兵,难道竟想亲自出征?

  “请女君三思!”

  年轻的御史大夫语气沉重,“社稷君王,不轻其身。金陵是大玄腹心,朝政为江山命脉,皆待女君决之啊……”

  未等他说完,谢澜安已经目不旁视地走了出去。

  楚堂眉头紧皱,转头看了郗符一眼。

  见证过谢澜安来时路的郗家大郎,就像一只被熬熟的海东青,早已学得乖乖的。他竖扇挡在脸前,仿佛在说:别看我,这位女朗想做的事,九鼎不移,我可不去碰她的钉子。

  楚堂只得提袍追出殿阁。

  尉迟太后早就觊觎女君的人头,焉知此番不是诱计?

  他就是跪谏,也不能让女君涉险。

  迈出朱槛,他没看到女君的背影,却先听到一阵低低的咳嗽。

  楚堂目光轻动,百里归月就彳亍地立在雕花门后。

  她身穿薄罗纱的衣裙,却仿佛连衣上绣着的菡花也承受不住,臂帛轻颤,面色苍白。

  她方才去了御史台,回来时正好听见阁中后半程对话。谢澜安出去时,是看见了她的,百里归月只是神色如常地行了一礼,没有多言。

  此刻,百里归月抬眼望着楚堂:“依侍郎之见,女君点兵,是要遣援兵,还是要亲自作战?”

  楚堂听见她沙哑如无水槁木的声音,沉默了一下。

  “女君是枭雄。”百里归月自问自答,“她不满足于坐在安全的凤阙玉阁中,等着别人为她拼命,她早就想与远在洛阳的另一位女中豪杰,刀兵相见,亲试锋芒。”

  她问楚堂:“侍郎可还记得,之前女君遣使去吐谷浑时,谢大郎君说的话?”

  楚堂当然记得。

  最终前往吐谷浑的虽说是他师哥韩火寓,可是那日商讨时,谢策闻信后,找到谢澜安毛遂自荐由他出使。

  “阿妹难道忘了,当初是谁赶到会稽,劝说会稽王进京勤王的?”谢策说话时沉稳自若,风清气朗。

  他的父亲在石头城驻守,他的亲弟弟在前线为国征战,他的姑母每日到女学馆忙碌,他的阿妹更不用说,睁眼闭眼操劳的都是军国大事。那么他怎么可以安心躲在家人的庇护下,坐享其成呢?

  谢神略不能上战场,可他的涵泳之学与口才之辨,自问不输于人。

  谢澜安以出使路远,小宝还年小,阿嫂不能独守空闺为由,不允。

  谢策便笑道:“阿澜,古时出塞节使,出征将士,谁无家室?谁不是义无反顾?我已与阿音请示过,你阿嫂点头了。你如今身份贵重,阿兄狐假虎威一回,以不输王公的身份见吐谷浑可汗,对方见玄朝对他重视,自得之下,事便好谈。”

  但谢澜安始终未松口。

  谢策明知阿妹是想保护他,却还是和谢澜安赌了回气。他转而收拾包袱去辽东,到底为谢澜安谈下了一桩马市盟议,缓解了前线的用马所缺。

  “谢二爷镇守石头城,谢小将军危在旦夕,谢家人个个以身入局,女君不可能再让二爷赴前线。而尉军如此欺压,她怎么能忍?”百里归月目光闪动,“胤鸾君不在,没人能劝住女君。子构,此战是势在必行。”

  楚堂微怔。

  他见过百里娘子不止一次向女君犯颜直谏。这名女娘有自己的一套准则,有身为孤臣的耿介,从不会一味地谄顺主上。这一次,他本以为她会和自己一样力劝女君。

  连刘时鼎和封如敕都马失前蹄了,这一战,怎么看都险象环生啊。

  楚堂望着日晖泼洒的广庭,道:“女君千金之躯,身系万民,万一……有那个万一呢?”

  “可此战若胜,就是彪炳千秋,后代青史再也绕不开女君的名字。”

  百里归月眼底滑过精亮的光芒,好像火焰在燃烧,将她喉咙里的咳嗽都压住了。

  她会向女君请求随军。

  她身虽弱,可她也有半生智计,也想追随那位风华绝代的女子,并肩战一场。

  ……

  当晚,谢澜安没有出宫回府,留宿在宫廷。

  暮色四合时,谢逸夏离开石头城行色匆匆地进了宫。

  谢澜安挽系在背后的长发已经利落地绾在头顶,一身窄袖束腰袍裾装扮,全无要歇下的意思。月华如水,她迎下阶墀。

  谢逸夏赶在侄女之前开口:“京中不能一日无人坐镇,咱们爷俩,总得留一个下来。”

  他神色严峻,却并不显得沉重,反而露出个宽慰的浅笑,凤目轻挑:“怎么说?”

  身为人父,岂有不挂念幼子安危的,谢二爷却还是先进宫来问询澜安,便是知侄莫若叔,知晓澜安有亲征之心。

  雄心不输男儿。

  所以他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她。

  有那么一刹,谢澜安觉得眼眶发热。她看着二叔的眼睛,沉定地说:“南方已定,事在中原。此时不战,又待何时?叔父放心,含灵必将小弟平安带回来。”

  谢逸夏却摇摇头,“这个理由,不够。”

  谢澜安沉默一许,继而道:“我一步步走到今天这里,不是为了在深宫里动动嘴皮运筹帷幄,安享江山的。我的女兵和禁军操练了三年,不是只为章台走马,京华拂柳,为我充作仪仗的。”

  谢逸夏:“还是不够。”

  谢澜安加重语气:“当初招安山越帅,我答应过封如敕,如果有朝一日他手下兵将在前方冲锋陷阵,那么我谢含灵,一定站在他们身前,而不是身后。”

  回廊深处,同样留在宫里未归的百里归月,站在宫灯底下身子轻轻一颤,眼中蓦现光华。

  就这样简单吗?

  就这样简单。还需要什么理由呢?谢澜安以人为棋,以己为执棋手,从未掩饰过自己的功利心,可也从未容允自己被围吃的棋子被对手随意地摘出棋盘。

  她的棋,只能由她说了算。

  谢澜安朝谢逸夏深揖:“金陵内务,含灵便托付给叔父了。”

  谢逸夏慢慢眨眼,说:“宫中内政……”

  “宫中内政,你若还信得过我这个老头子,老朽愿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道沧桑中带些嘶哑的嗓音,从甬道尽处的朱门后响起。

  谢澜安先是不可思议,继而,她全身像被定住一样,只剩脖颈僵硬地转动几许。

  她看见一道佝偻身影拄着手杖,在石灯的光晕下现出身影,向她走来。

  “……老师。”

  谢澜安先前的慷慨从容荡然无存,仓猝改口:“荀夫子……您,您身体可安好?”

  “且撑得住。”

  荀尤敬一步步走到谢澜安跟前。

  他目光一眨不眨的,深深的注视着这个眉眼又英丽成熟了几分的女郎,先低下眼去,盯着她在墁砖上的影,“你偷偷托华羽带进府里的补品,我吃着很好。”

  谢澜安这才反应过来,压下纷乱的心绪上前小心地扶着老师,同时瞅了谢逸夏一眼。

  她已明白,必是叔父将老师请进宫的。他知道她要亲征,便把最适合坐镇内阁的人,也帮她请来了。

  可当日宫门外暴雨中,师生二人一个跪,一个不回头,已是玉镜生痕,割席决裂……二叔如何能说服老师?

  荀尤敬方才听见了含灵那些言语,此时,他感觉扶着自己的那只手有些僵硬,甚至濡出了潮意,心里忽像被没熟透的青杏汁泡住一样酸涩。

  曾几何时,含灵可以在他眼前讨巧耍赖,是从何时起,变得这么小心翼翼了呢。

  “那日你师母跟我说了一句话。”

  荀尤敬看向她,“无天无祖宗,做得再对,也总有人以不合礼法非难于你,可有民有社稷,纵使逆取江山,只要能顺守安民,又何错之有?

  “老师从前不推崇你取法太急,那日之后,我躺在榻上没事干的时候就想啊,是不是我们这些做师长的、做亲长的,从没有真正地站在你身后,所以才让你这么轻的年纪,便超然冷漠,锋锐无当,仿佛能信的只剩下自己,仿佛慢一步就有什么要来不及了一样。”

  他教了她,有时却看不透她。荀尤敬微微苦笑:“为师固有不当的地方,你与我说,怎么……连声老师也不叫了呢?”

  谢澜安嘴唇颤抖。

  她低声说:“素履之往,独行愿也。老师是清哲志士。”

  荀尤敬摆摆手,“老师老了,事不了新朝了。不过前线兵士奋身搏杀,你心怀大义不避燹刃,若信得过我这个穿布衣的老头子,你放心,守稳前朝不是问题。”

  他言明他依旧不做新朝之官,但愿意出山为学生守稳京城。

  当谢逸夏压抑伤子之痛,来到荀府拜见他,诚陈含灵不易,征士不易,南朝不易时,荀尤敬便知对与错的争论已经无意义了。

  他帮他最得意的学生,便是在帮这个国家。

  荀尤敬轻叹一声,仿佛终于与自己固守了一辈子的信念和解了。“含灵,你清醒在一个本该蒙昧的时代,是你的使命,不是你的错。”

  谢澜安垂眼。

  不,我死在了这个蒙昧的时代。

  ——可她既已于鬼域见万魂,又怕什么人间魑魅横行?

  谢澜安深舒一口气,目光清锐,意气开张,向荀尤敬一揖到地。

  “含灵在此谢过师长。”

  ·

  点兵已毕,谢澜安却不能以眼下的身份就这样出征。有些事,到了名正言顺的时候。

  次日,女君召开大朝会。朝臣们心中讶异,在皇帝“病退”后,重要政务都在女君组建的内阁商议,大家已经快一年没上过大朝会了。

  迈进太极殿,却见那把空置已久的龙椅上坐着一人。

  与其说坐,不如说是爬——年满一周岁的太子陈安,穿着缃黄色裆袍在那张对他而言既宽阔又新鲜的龙椅上爬来爬去。

  小太子不怕人,手脚并用地往前探索,自得其乐,咯咯发笑,这一幕却看得众臣心惊胆颤。

  有好几次太子险些跌出座沿,几个老臣呼吸都要停止了,下意识迈出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7页  当前第1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0/2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凤鸣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