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凤鸣朝_分节阅读_第180节
小说作者:晏闲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857 KB   上传时间:2025-02-10 18:30:43

  百里归月却摇头,向谢澜安举荐自己的叔父百里荻。

  “家叔、咳……家叔便在青州崔刺史帐下谋事,近水楼台,又熟军务,对鲜卑人的习性战术研究更是家学,女君不妨考虑任用家叔。至于楚郎君,这半年来在太学中的清名愈发凸显,留在金陵,对女君更有益处。”

  楚堂怕她咳得急,没与她抢话,自荐之心却毫不动摇。

  谢澜安想了想,“广固还有韩火寓,他的口舌机锋我知道,你们师兄弟里单出一人足矣了。至于是派韩诵和还是百里先生去谈,回书给崔刺史决定吧。”

  许久没说话的胤奚,眼里忽掠过一抹极为浓郁又深晦敛藏的不舍,仿佛在做一个艰难的抉择。终于,他后退一步,向谢澜安抱拳。

  “女郎,凤翚营请战!”

  谢澜安转头看向他。

  “世兄转战死生之地,女郎必是担心。”

  胤奚迎着她的眼笑了一笑,“况且,传六镇叛走之徒五万,哪怕在围剿中有所折损,有了兵援粮草,蓄力拿下济州也不是问题。胤奚愿北上与阮将军合兵,为君再下一城。”

  檐外挂着的竹骨灯笼轻轻摇晃,忽便晃下一片飘转的雪花。

  晶莹的六瓣冰花在空中打了个旋儿,落在比它还要冰冷的铁马铃铛上,不待融化,更多的雪飘扬落下。

  金陵今冬的第一场雪里,谢澜安对着胤奚寂静片刻。

  谢丰年指甲磕着空碗张了张嘴,发现自己得守着荆州,还真没法和他争。

  “不。”

  谢澜安开口,同时心里一叹,原本她想等好好过完这个节再说的。

  “鸾君不去青州,我对你另有指派。”谢澜安指腹在沙盘的木沿敲了两下,须臾摒除杂念,看着胤奚的脸道,“我收到线报,北尉边南有一镇将乱,你要带你的人潜伏过去,替我完成一件事。”

  “今年,是不能在家过年了。”

  胤奚只一怔,便应诺。

  两人身上带着相同的暖帐薰香,男人颔首间,未挡住眸锋泄出的锐芒。

  “我的刀,随时准备好了为女郎而战。”

  无声雪霰落入秦淮,越过江北,漫天大雪转为凄迷。

  紫微宫飞檐上的铁马也未逃过雪花的包围,在彻骨的寒冷下愈显肃穆。宫灯朦胧,将纷扬大雪映出撒盐扯絮的形状,连同整座沉睡在夜色里的洛阳城,共同浸在一片银装素裹的琉璃世界中。

  尉帝的寝殿中加了炭鼎,一只指纤如葱的素手小心翼翼地从黄底绸盒中取出一枚丹药。浑圆的丹皮在灯光映照下,泛出幽红的光泽。

  宫女将尉帝扶起,另一名宫装婢女配合着捧盏送水,给拓跋珣喂服下丹药。

  而后,二婢再将体虚的陛下重新扶躺回金丝绣枕上。

  看着皇帝呼吸平稳,气色也比之前病发时柔润了许多,尉迟太后轻轻松了口气。

  这身着墨绿地摩羯纹氅衣的老妇人挥挥手,命宫婢放下垂帷,走到外殿。

  一个身穿道袍的中年方士随后走出来,尉迟太后对他微微点头,目含赞赏。

  “你献的丹药很管用,来人,赏马道人百金。若能让陛下完全康复,还有重赏。”

  年初之时,尉帝吐血,宫中的御医束手无策,太后只得贴皇榜悬重赏召名医。当时应召的郎医来了一批又一批,百个里头也寻不出一个中用的。尉迟太后因此,不得不推迟与南国的对战。

  纵使在中秋后因抵不住主战派的压力,她同意挥锋一战,无功而返后也未加码再攻,怕的就是尉帝在大战中途驾崩,影响士气。

  还有一点,便是那句皇太子非陛下骨肉的谣言。

  有尉迟太后坐镇,还不至于因这一句话动摇国本,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她一连杖毙内庭嚼舌者近百人,却无法开解皇帝的心疑。也就在这时,这位马道人谒见,献上两枚丹药,帮尉帝止住了吐血症状。

  马道人一派仙风道骨,作揖谢赏。

  尉迟太后又道:“陛下看重你,今年的却霜礼,道长便随同国师一同登坛吧。”

  在大尉最隆重的祀礼上登坛,即便不是主赞官,那也是无上的荣光了。气度澹泊的马道人听到此言,也免不了大喜过望。

  他眼珠一转,忽计上心来,甩拂尘向太后娘娘打个扦儿:“启禀太后娘娘,小道有一法子,有望助陛下加快复原龙体,只不过……不知当不当讲。”

  尉迟太后听有此法,忙道:“但说无妨。”

  马道人道:“陛下乃真龙天子,命贵无极,这是毋庸多言的。然陛下常年体弱,缘由便在于这是天神对身负至贵命格的人皇的考验。我朝往年的却霜祭,都是向天神敬献猎禽、牲牢,心虽诚而物微芥。小人以为……可向天神生祭,以证诚心,尔后陛下圣体自愈!”

  尉迟太后心神一震,目光倏地射向马道人。

  确定他所说的意思便是她理解的那个意思,尉迟太后凝眉沉吟。“生祭……要祭几人,何等条件的人?”

  “只要大尉之民皆可,至于人数……”马道人微微一顿,“陛下统驭百万生民,泽被下邑,至少以虚数一万代之,才足以飨神庇佑。”

  生祭一万人。

  雪下得越发大,鎏金树灯上的烛花震颤掉落。

  “这万万不可!”

  次日,拿不定主意的尉迟太后唤来国师私底下商议,拓跋昉才听个开头便反对。

  “臣自幼广览书籍,从未听说过有这样的献祭法。此举太伤阴鸷,娘娘不可误听旁人一面之词。”

  “国师此言差矣。”太后宫中此时只有三人,马道人悠悠解释,“天之道,与人之道本就不同,天下万民都是靠陛下福泽恩赐方能安身立命,损有余以奉不足,又何足怪哉?”

  拓跋昉愠怒地注视马道人,本要反驳,忽记起后宫先前的谣言风波,一部分风言直接将与皇后娘娘私通的那个人指向他,甚还猜测太子乃是他的私子……以他而今的立场,无法再激烈反对,否则,传到陛下耳中,便成了他有心阻碍陛下大愈,居心叵测。

  “何不问问陛下自己的意思?”马道人含笑提议。

  恰在这时,尉帝也派内侍来请太后过去叙话。

  经过一夜大雪,宫庭的积雪已经足有半尺。太后乘辇到得紫微宫时,皇后正与太子在旁侍疾。

  楼皇后一袭淡紫色葡纹窄袖宫裙,外罩同色锦绫裼袍,见太后过来,忙款款下拜。

  北尉皇后天生一张雪白鹅蛋脸庞,流波多情眼目,不似草原部落的后裔,倒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风姿。只不过此刻,她眼圈下青影绰绰,显是多日没睡一个好觉了。

  尉迟太后走近,先往榻上看了一眼,抬掌让皇后起身,和颜悦色道:“阿步衣不解带照顾皇帝的身体,你自己打理着后宫,也要多加保养。哀家瞧着近日清减了不少,历儿,还不陪你母后去歇息一下?”

  太后并未因那些混账话给她的儿媳脸色看,拓跋亭历听了,忙应一声,与父皇告退,随母后一同出殿。

  跨出殿门口,这个双瞳异色的尊贵少年牵住母亲冰冷的手,扬脸对她灿烂一笑。

  眉锁愁容的美貌妇人轻抚他的发顶,勉强露出一个笑。

  尉帝由始至终未侧目看那对母子一眼,待闲杂人等屏退,他虚弱地抬起手臂,“母后,朕有一事相求……”

  尉迟太后接住尉帝的掌心,看见他滑下去的寝袖下,露出的小臂上布着几块青褐泛黑的斑块。

  这在皇帝服丹之前,似乎没有。

  可是皇帝之前已见油尽灯枯之兆,只要能留住他的性命,无论什么法子,尉迟太后也只能一试。

  知子莫若母,她一看尉帝的眼神,登时明白过来,“昨日,原来你听见那些话了……皇帝,你……当真想吗?”

  “外头,是不是下雪了?”尉帝嘴角噙笑,一句三喘。

  尉迟太后沉默。

  尉帝唇角弧度变大,笑容却带着无尽的苦涩,“母后,孩儿是如何苟延残喘到今日的,您最清楚不过。朕……不能拉弓骑马,不能痛快地在雪地上行走,也从未感受过盛夏的骄阳。那孩子……是母后亲自教养的,要承袭大统也罢。朕别无所求,只想活着,母后,行吗?”

  尉迟太后沉吟不语。

  “一、一万草民对泱泱大尉而言,不过一颗沙砾一滴水流,”尉帝的语气急迫起来,努力地擎高脖颈,“待朕好了,国运强盛了,才是真正有益于大尉。母后一生巾帼不让须眉,所谋宏图,不也正是为了大尉的千秋万代吗?”

  “我这辈子,从未求过母亲什么事……”

  “够了,不要说了。”一生刚强的尉迟太后在眼眶泛红前,迅速撇过脸,“哀家……答应你就是。”

  她也算杀伐决断,随后便召来马道人,当着皇帝的面,定下生祭事宜。

  尉迟太后只有一个要求,便是生祭的人口不要选在洛阳、长安周边城镇,最好偏远一些。又想,那军府六镇的叛兵着实可恶,沿黄河流窜闹乱,搅人心烦,若选六镇遗民更是妥当。

  马道人号一声“无量天尊”,捏指推算半天,却道:“回陛下,回太后娘娘,大尉立国尚黑,以水为德,利在西方。依小道之见,可在西陲之地选一个城镇,为陛下献福。”

  浓馥的龙涎香在暖殿中氤氲不去,尉帝满意地轻阖眼皮,仿佛睡着了。

  ……

  瑞雪兆丰年,北国的这场大雪一直从年前下到新年,天南地北的人,都沉浸在喜庆的过年氛围中。

  芝麻镇的百姓也是如此,家家户户的门前换上了新的桃符门神。

  这个仅有一万余人口的小镇,放在整个郡里算是穷乡,可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呢,无非是富裕的包肉馅,拮据的下菜馅。没钱买炮仗的,也能听邻里放个响。

  初五这日清早,鸡才鸣叫,镇子上的两条主街便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竹声。

  那是镇上几户姓张姓李的乡绅老爷家,争先恐后地破穷迎财神。

  左邻右巷的孩童,穿裹着或新或旧的棉袄,踩在满地碎红纸上拍手唱着吉祥话儿,说不准就能得到富户管家打赏的几颗铜板。

  一群半大小子不怕冷,裹着夹衣跨坐在对面的断垣上嚼甘蔗,等着看大宅门里娇滴滴的女眷一会儿从前门出来,乘轿去上香。

  干啃干等也是无趣,一个矮个子和旁边的高个闲聊:“小剩哥,过完年你就要应征当兵了?”

  被叫作小剩的半大少年吐掉嘴里的渣子,心不在焉地点点头。

  “像老张家这样有钱的,能拿钱顶塞,像我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就得去充数,还得自带干粮。”小剩大嚼了一口甘蔗,再“呸”地吐掉,用一种市井老成的口吻说,“你们知道吗,南边的政策比这边好多了,征兵就发钱,每人每月二百钱,这还只是杂兵,前线的兵士更多!”

  少年口中的“南边”,便是玄朝。矮个子眼前一亮,“啥,发钱?”

  一月二百钱,一年不得有小二十两啊,他爹和祖父一年打木活也挣不到这些……“骗人的吧?”

  “这算什么?”墙头另一个穿着夹棉细布袄的少年接口,“听我做行游商的二舅说,那边还能女人考秀才呢,只要考中了,家里的兄弟就能免征!要不怎么说,女人当家也有好处呢。”

  谢澜安的大名广传南北,她摄政监国的消息也早已不是新闻了。北地的黎民一向在尉迟太后的统治下过活,并不把女人治国看做奇事。少年们说笑未完,东头大广场那边,忽然响起一阵紧密的敲锣声。

  “芝麻镇的邻里……到大广场集合……朝廷发放粮米……”

  一道竭力喊召的声音断断续续飘来,小剩听出那是里长的声音。

  他把手里的甘蔗屁股丢进雪里,招手,“看看去!”

  这方圆不过十里的镇子上只有一个大广场,就在白水陂旁边。少年们赶到时,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随着锣声震天,还有更多的镇民互相通声,陆续聚到广场前,人人好奇张望。

  有人说:“以前可从没有过种好事,真的发粮米吗?发多少?”

  有人问:“二柱家的,你是里长的姨妹,你知道信儿不?”

  “乡亲们不要急,不要喧哗。”前方除了三名里长,连县长都亲自过来,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忍不住喜色上脸,对着广场上攒动的人头大声道:“与乡亲们说个喜事,郡里体恤百姓,今年特意给我们镇赐布帛,发粮米!家家都有,一会儿都可以领到!”

  说完,县长喜气洋洋地琢磨,莫非是他过去一年治下有方,几宗狱讼官司也解决得漂亮,上书述报入了太守大人的眼,所以武阶郡下这么多镇,别人不赏,单单赏了芝麻镇?

  这可是件荣耀事,看来当官为民做主还是有用的,不止他治下的人民受益,连同他也升途有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7页  当前第1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0/2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凤鸣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