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嫁在内蒙,一个嫁去了新疆,两个女婿都是当兵的。
人家日子过的好着呢,才用不着向娘家老姑借钱买房子呢!
这个时间段借钱,不用说,陈红也知道肯定是借给于海家的。
村长老两口为人重感情,亲表兄弟住院,他们肯定会帮一把的。
陈红暗笑,瞒着自己这事,肯定是郭婶让村长这样干的,老太太想的通透,也怕告诉自己,她会为难。
这也是陈红愿意拿村长老两口当成亲人的原因。
也许有人会觉得村长不自量力,帮人就帮人,还会捆绑身边的人,而且伸得手太长,会牵累陈红。
说实话,村长的做法,陈红倒不太在意。她认为,世上多些村长这样的基层干部,这个社会会更有温度。
虽然说,这两年随着她挣钱越来越多,村长渐渐萌生了一种“劫富济贫”的想法。
其实这也正常,当你身边所有人都没有能力的时候,出了事只能大家一起无奈的硬扛。
但是当一群人中有个别人有了些许能力,那肯定会冒头,被所有人当成一种依靠,有事也希望这个有能力的人多出把力。
只要不过分,陈红也想力所能及的帮助身边的人。大家都富裕,日子都过好,她也挺为大家高兴。
当然,如果自己不努力,光指望她帮忙,陈红肯定也不干,毕竟她也没那个义务替谁家挣钱过日子。
即使她亲哥亲妹,她也是采取扶上马,陪着他们走一程,以后的发展就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了。
更别说和她没有什么关系的村民,那些扶不起的阿斗,她是不屑去帮的。
到了晚上,于海也接到了村长的电话,告诉他房子的买主帮他找到了,不过需要他自己出面去谈价钱、签协议、交接房产证。
另外,帮他凑到的十万块钱,也需要他回去写个欠条,必竟这笔钱也不是小数,村长也是借的,没个凭证他也没法和家里人交待。
于海很是松了口气,表示第二天一早就赶回村里去,把卖房和借钱的事一趟办完。
放下电话,于海兴冲冲的进了主治医生的办公室,手里马上就有钱了,老爹的手术得赶紧求人先给安排上。
隔天,于海把老爹交待给媳妇和护工,乘飞机回了荣城,中午就签订了卖房协议,交了房产证,直接收到了三万八千块钱的房款。
在村长家吃了午饭,当着二虎叔和他大爷于照忠的面,写了十万块钱的欠条,从村长手里接过厚厚的一摞现金。
于照忠人如其名,也是老实忠厚的人,这次亲兄弟病了,他也没含糊。
家里孩子出门打工,老爷子扔下老伴,怀里揣着两万块钱,当天下午就跟着村长、于海一起乘飞机来了济南。
于海领着他大爷和村长表叔回到济南,连家都没回,下了飞机,三个人打出租直接去了医院。
于照忠和村长一进医院病房,看到老兄弟病成这个样子,立刻就受不了啦!
两个老头眼泪吧嗒吧嗒直往下掉,攥着兄弟的手,直哭他这辈子不容易。
于照华一见老家来人了,心里也不是滋味。
三兄弟从小一起长大,相差不过三四岁。在老家的时候还不明显,这才隔了两年没见面,咋再相聚,表兄弟三人像是三代人一样了?
于照忠比村长和于照华大三四岁,他的面相正常,一看就知道是六十岁的老人了。
于照华却像是老了十几岁,满头稀疏的白发,一脸的沟壑,看面相像是七八十岁了。
而三人中数村长小,现在也最显面嫩,红光满面,身板笔直,乍一看说他只有四五十岁,也有人信!
今天于照华的精神比前两天好多了,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药物治疗的作用,老头子竟然能起身坐一会儿了。
“你们来了,没想到生这场病,还把你俩惊动来了。
路上还好吧?这一路上火车汽车的,没少被折腾吧?”
于照华的意识还停留在他来济南的交通方式上。
村长含泪对他说:“我们是乘飞机来的,一个多小时就从威海到了济南,路上快的很,也没咋折腾。
你快好起来吧,现在通飞机了,回威海也方便。
这次病好就跟我们回荣城吧!我觉得这济南还是不如咱们老家空气好。
咱海边的人呀,还是得在海边生活才更习惯,你看看你,这才来济南两年,咋把自己折腾成这样了呢?”
于照华也想家了,“嗯,我听你们的,出来这么久,我也想家了。
家里还好吧?二虎咋样了?几位族长身体还好吧?嫂子们咋这趟没跟你俩一起来呢?
我听说国庆和小峰也在济南买房子了,你们出门一趟不容易,抽空也去认认门,看看新房怎么样。”
于照忠:“家里都挺好的,几位族长身体也壮实着呢!
你两个嫂子可来不了,家里都有一大摊子,哪能都舍了。
你好好养病,其他的别操心,手术费也都解决了。
放心,有啥事家里人都在呢,不会不管你的。”
于照华流着眼泪连连点头:“我知道,我都知道!我一个人带着于海,一直都是你们帮衬着我们家。
咱们是亲兄弟,我也不说啥外道话,下一辈一家只有一个男孩,我会嘱咐于海,让他们三兄弟互相帮衬着过。
兄弟拧成一股绳,日子才能越过越好。不经事不知道,最亲最近的还是老家的兄弟们!”
村长看他脸色不大好,赶紧给于照忠使了个眼色,两人让于照华躺下休息,一起出了病房。
于海安排护工守着,也跟着两位老人出来。
“大爷,表叔,我带你们俩回家吧!晚上在家吃顿饭,我再给你们安排旅馆休息。”
村长和于照忠对视一眼,当着于海的面说:“大哥,我咋瞅着照华哥的脸色不对呢?是不是情况不太好?”
第438章 于洋爷爷去世了
于照忠难过的点点头:“我也看着不对,你发现没有,今天他的话格外多。
这情况可不好,有点儿像老人们说的回光返照!”
于海听着两位老人的对话,心里一阵电闪雷鸣,喃喃的说:“不会的,一定是你们看错了。
医生说了,我爹手术成功,就能痊愈了。手术就安排在后天上午了,我刚刚已经把手术费都交上了。”
他大爷于照忠皱着眉头,“也可能是我们看错了!
在医院,咱们还是听医生的。医生说有救,那肯定就是没问题。
对了,我听说前几天医院都给下过病危通知书了,你给你爹准备好送老的衣服没?”
这话问的于海一脸蒙:“啥送老的衣服?大爷你说的这话,我咋听不懂呢?”
于照忠急了:“你这孩子,咋憨呼呼的!你爹都是下过病危的人了,你还没给他买寿衣吗?
咱老家的规矩,寿衣必须提前备好,人咽气前得穿上身,才算得济。
等人凉透了再穿,就算是光着身子走的,衣服再好再贵,他也不算得济!
你年轻不懂,咋也不问问老人呢?对了,济南这边和咱们老家差不多的风俗。
你丈母娘不是住在你家吗?她咋也没提醒你呢?”
于海:“我丈母娘心大的很,一般的事她都不往心里去。
再说我爹现在也用不上呀!提前买套寿衣搁哪放呀,那不吓人吗?
大爷,表叔,你们能在济南待几天呀,后天我爹手术,要不你们多住几天,等我爹做完手术再回荣城,那样你们回去也放心。”
村长两人本来也没想立即回威海,既然来了,咋的也得有始有终,把事办完,他们老兄弟两个人才能放心回家。
晚上,在于海的坚持下,村长两人在医院附近找了家旅馆,订了个标准间入住。
也没去于海家,去干嘛呢?
他家媳妇上班,家里只有老丈母娘带着个孩子,晚饭随便找了个快餐店吃了口饭。
临回旅馆前,村长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拉着于海嘱咐,“于海,你还是赶紧给你爹买套寿衣吧!
你年轻,见的少,你爹的面相不好,说不定,这一关难闯。
真要用不上更好,可以给你爹穿穿冲一冲,说不定病好的更快呢!
对了,今明两天你守着你爹吧,你守着他,他心里才踏实,过去这两天就好了!”
说完,村长就和于海大爷回旅馆睡觉了,都六十多的人了,又是飞机又是汽车的折腾了几百公里,到济南又哭了一场。
身体是真熬不住了,两位老人回房洗了个脚就直接睡下了。
到了半夜四点,两个老人睡的正沉呢,突然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给惊醒了。
电话是于海打来的,果然,被他们不幸言中了,于照华于凌晨三点四十分病情恶化,已经进了抢救室了。
想到下午两位老人的话,于海心里直害怕。村长两人也麻爪了,医院里有医生,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在他们的心里,当务之急还是赶紧买到寿衣。“我就说吧,照华哥脸色不对,下午就该先买下寿衣的。
嗐,于海不信呀!现在的年轻人,都听医生的。医生也不是啥都懂呀,他们哪有咱们俩在村里送走的老人多呀!
这半夜三更的,咱俩人生地不熟的,上哪去买寿衣呀?”
于照忠也急了,“养儿子就是没有闺女贴心,这要是闺女,下午一提这事,肯定立马就去办了。
不至于让老二光着身子走的!”
老人边唠叨边往脚上套着鞋袜,急匆匆的穿完衣服,抓起外套就往医院跑。
到了医院,病房里已经没人了,两人心里咯噔一声,还以为被推进太平间了。
给于海打电话才知道,原来是送到楼上抢救室了。
两人打着颤往楼上跑,连电梯都忘了坐。到了抢救室门口,于海正抱着病危通知不知所措。
“大爷,我爹今天的情况挺好的,你说咋的突然又反复了呢?难道他这一关真就过不去了?
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明明手术时间都安排好了,钱也凑够了,这样还是救不了我爹吗?”
于海猩红着眼一个劲的喃喃自问。
于照忠也很难过,“这可能就是他的命啊!常言说,阎王叫你三更死,不会留人到五更。
于海,你也别着急了,着急也是于事无补。在医院咱就听医生的吧,现在咱们啥也干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