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83渔耕山海间_分节阅读_第291节
小说作者:溪水加塘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3-29 18:22:51

  好几年后他终于攒够了一只戒指的钱,独自一人像做贼似的,悄悄给她买了只戒指。

  他把戒指捏紧在手心,手则藏在裤袋里,跑回工地,听到的却是她突然晕倒在地的消息……

  戒指的事没有说出口,后来退掉了,因为要凑给她看病的钱。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去年刚准备成亲时,他就立马想到要努力攒钱给她购买三金的原因。

  收起了思绪,人已经走回到大钢船上。

  这次开船回村,他让陆松、林立鸣试着开船,他便站在旁边紧盯着。

  现在是浅海,情况相对简单,他觉得正是培养、锻炼他们开船的时机。这五个船员,最好渐渐都学会驾驶大钢船,积累丰富的实操经验,后续到了他最急需人手独当一面的时候,才不会太缺。

  回到家,第二天本该休整,梁自强也没躺在家睡大觉,而是趁着有空,赶紧再次进城,去银行。

  现在家里前前后后的钱加起来,已经有三万四千多块了,再这么撂在家里,别说陈香贝忐忑,梁自强自己都要睡不着觉了。

  一天也不敢再耽搁,赶紧去银行存钱。四千留在家开支周转,三万整拿去存。

  因为目前实际流通的最大面额就只有大团结,三万也就有三千来张。

  这次特意选了大桶,两只桶一头一万五千,是真快要给塞满了。

  桶子旧旧的,上面又掩饰性的放了一堆红薯,这使他看起来像个挑着桶子进城卖冬薯的。

  就算这样,他媳妇照旧大为不放心,生怕他到了城里一个不留意,有点啥闪失。想来又想,最后硬是决定要跟他一起去,至少能帮着他留意点。

  但这样一来,梁景程就成了大问题,总不能抱着娃进城去存钱吧?好在经过这些日子锲而不舍的努力,梁景程也开始初步接受米糊糊这样的辅食了。

  最终与母亲商量好,他们去城里大概一个上午,这半天就让梁母帮忙带着小景程,饿的话就喂辅食,哭闹就抱着在村里走走,哄一哄。

  安排好了,小两口才稍放心点,挑着桶子去了海边开船。

  开的是莲纹木船,到了城里把船住宅在浅锣湾后,人便往百货大楼那条路走去。

  县城陈香贝倒是跟他去过好几回了,但一起来到市区,对她来说却还是头一遭。市区跟县城相比,还是大不一样的,冒出来的几层高楼明显比县里多,大马路也比县城宽,街上行人的穿着都不太一样。

  像林百贤那种喇叭裤、蛤蟆镜、波浪头的打扮,在县城不多,但在市区却随处可见。

  不过,他们两口子现在身边挑着钞票就像揣着炸弹,陈香贝也没心思观看大街小巷,只是步步紧跟,生怕有什么可疑的人靠近自己男人挑着的那担桶子。

  经过百货大楼时梁自强抬头指了指:“这就是百货商店,平常我带回的那些东西,就是从这里买的。”

  又往稍远处指道:“看到那招牌了吧,月海酒楼,每次我进城来卖重要海货的地方……”

  不料他还没有全说完,他媳妇就急了,扯了他一下:

  “谁现在有空瞅那些,你好好看路,早些去把事办了!”

  这样子搞得,陈香贝活像个押镖的,而梁自强就是那拉着镖车的马、驴,被她一路监督着奔赴目的地。

  沿着这条道再往前走了一会,陈香贝抬头望见一家储蓄所,问他:“是这里吗?”

  梁自强摇了摇头:“咱们要去的是建设银行的支行,不是这个储蓄所。”

  储蓄所功能较为单一,最主要就是为居民存钱取钱业务而设。这也算是这个年头特有的景象之一了,后世类似于“储蓄所”的机构相对就比较少见。

  拐了个弯继续往前走了一阵,看到一间外层刷满了灰白色碎石颗粒的“石米房”,上方写有人民建设银行的名字,以及“浅锣区支行”几个字,字体稍草,其中的“国”、“设”、“银”几个字是繁体。

  门是绿漆的木门,两扇门一边贴的“欢迎储蓄”,另一边贴的“竭诚服务”。

  既然选择来银行存钱,当然选支行,至少规模就比前头那家“储蓄所”大一些。

  梁自强也不知道是自己来的时间点踩得好,还是平时顾客本身不多。反正他上午来到这,屋里办业务的居民并不多,就一个。

  但就这一个,时间却等掉他二十来分钟。看来纯人力操作,速度相对还是比较慢的。

  这时期的柜台很高,那位居民一直就站在柜台外,身体与柜台的高度刚好相搭。

  工作人员与顾客之间,也没有透明玻璃相隔,柜台上方隔的是那种铁栅栏。

  在铁栅栏的下方,有一个空间,存折、纸币都可以从这里递进递出。

  二十多分钟后,那位顾客从铁栅栏下方接过一张存单,细细收好走出去了。

  终于到自己了。梁自强与媳妇一人拎着一桶“红薯”,来到了柜台前……

第362章 能抽大奖的定期存单

  坐在里面的中年女职员许是埋头久了有些累,站起身来伸了伸腰,却是透过铁栅栏的间隙一眼望见了梁自强二人手中的桶子。

  两大桶红薯……

  她脸色不由奇怪了一下,问道:“这里是银行,你们这是……”

  “你稍等下呵,马上好了!”梁自强说着已经将盖在最面上的红薯麻溜地拿放到一边地上,随即,一扎又一扎的钞票已经用橡皮筋捆好,在桶中显了出来。

  女职员原本的奇怪神色不见了。

  变成了惊异……

  “我们都扎好了的,每一扎是一千块,你们好好数数,替我存个定期!”梁自强说着拿起两捆钱,往柜台上放。

  陈香贝则负责在一旁帮他计着数。

  “一扎,两扎……”每拿上去一扎,她就念个数字。

  才刚拿完两扎,突然,梁自强眼前一黑,就连放在柜台上那两扎钱都瞧不见了。

  原本坐在面前那几个职员的身影,也一下模糊了起来,

  有那么瞬间,梁自强肋骨内侧有东西猛突突了两下,还以为是后世大片中某个打劫的场景突然到来了。下意识地,他还连忙把头向门口方向扭了一下。

  他媳妇搞得比他还紧张,第一时间把两桶钱挪过去,放在脚边还嫌不够近,连忙蹲下去,用手握紧桶。好像生怕桶子会自己长出腿来,趁黑撒腿跑掉似的……

  “别慌别慌,没事的……”倒是栅栏内侧的职员,见到他俩如此大反应,赶紧出声解释道,“是突然停电了,这种情况以前也有过,不是头一回。”

  其实梁自强瞬间的错愕之后,昏暗中已经明白过来,是正好遇到这一片区停电了。

  他顿感挫折,手从铁栅栏下方往里伸:

  “那你先把那两扎钱还回我吧。看来一时半会是存不成款了!”

  他也没想到,存个钱都会遇到片区停电的状况啊!关键还不知停多久,守着两大桶钱蹲在这,画面就有点精彩了……

  不料,里面职员不解的声音传来:

  “存不成?为啥存不成?不影响的啊,蜡烛马上就点好了!”

  下一刻,梁自强便目瞪狗呆,看到里面有职员往几张桌子上摆放蜡烛,再然后擦亮火柴,旋即四五朵烛光跳荡了起来……

  在他意识里,银行一旦停电,肯定暂时是没法正常营业的啊!后世就算他没几个钱,但又不是没去过银行,这一点至少是清楚的。

  但眼前的情况好像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烛光照亮了几张棕黄色的办公桌,也照亮了职员们面前整齐摆放着的木制票格箱、印章、帐册、墨水瓶、蘸水笔,当然,还有大算盘。

  看到大算盘,梁自强才猛意识过来。对啊,现在的银行又没电脑那玩意,一切全凭纸、笔、算盘,有电没电,好像确实没半点区别!

  看来,纯人力操作慢是慢了些,但也并非全无好处。至少,停电的时候丝毫不受影响。

  “三扎、四扎、五扎……”

  于是,陈香贝清亮的声音又在耳边响了起来。

  梁自强这边借着烛光往里面一扎一扎地递钱,里面则是一扎一扎地接钱。

  随着扎数越来越多,里面说话的语气越来越诧异,同时也越来客气。

  这几年正是好几家银行争相鼓励居民储蓄,开展“有奖存款”的时期,所以银行对储户的态度还不错,反正比百货商店的售货员要客气。

  不止给他们办理业务的中年女人诧异,柜台后其他员工也都惊讶不已,时不时往梁自强小两口这边看来。

  “看着也不像港岛过来这边的人呀,这钱也……实在太多了!”

  “甭管穿得像不像,我估摸就是港岛来的!咱们阳海本地的工人能存这么多?每个月存十块二十块顶天了!”

  一旁有两个很年轻的职员,已经小声地交谈起来了。

  “来来,多过来两个人,一起点钱!这边有居民要存三万块,一时半会怕是点不完!”中年女人打断了两个年轻职员的交谈声,将他们一起叫了过来,围拢坐在她这张桌子旁。

  旋即,她又抬头问梁自强:“你俩以谁的名字存?请把身份证给我一下。”

  梁自强连忙把已经掏在手中的身份证递了进去。

  中年女人拿起蘸水笔,在一个记账本上登记起梁自强的名字来。

  “潮洋镇鲳旺村”。

  看到这,那两个误以为梁自强是港岛人的年轻职员突然就沉默了,凝滞了好一阵……

  再看向梁自强时,已经是那种打量走私分子的眼神了……

  纯手工点钞开始了。几个职员拆开捆扎用的橡皮筋,一张紧接一张地点着钱。

  在后世只需要开动点钞机,分把钟能干完的活,眼前却足以把几个职员忙出一头汗来。

  而且,手工点钞还有个问题,比较容易出错,一旦数错又得从头来点。正因此,点钞、对账、扎账耗费了职员们大量的精力。尤其是每天营业结束后还得进行“扎账”,把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扎平。要是扎不平,就得晚上加班查账找漏洞,直到账目彻底齐平。

  由于目前市面实际流通的最大面额就是十元钞,梁自强这三万块钱就是三千张大团结,光是点钞都费了好一会,比前头那个储户花的时间还要长多了。

  “打算存多长时间,半年一年还是几年?”点完了钞,中年女人看向梁自强问道。

  “利息都是多少?”梁自强先没回答,而是问对方。

  “半年的话,年利率按四分三厘二毫,一年按五分七厘六毫,三年按六分八厘四毫。”

  (防杠:以上都是指年化利率,即存满后平均每年的利率。数据真实,全国统一。)

  梁自强想了想,决定道:

  “你给我存做两笔吧,一笔按半年定期,一笔按一年的定期来存!”

  之所以这样决定,他是考虑到一年之内肯定要办大事的。

  接下来想要对越冬渔场进行大规模利用,免不了就得先投入,而且按照他目前心中的那个计划,投入费用还不少。

  一部分可能半年后就得开始启动投入,一部分可能一年后。所以,他打算接下来手头只要攒到钱,都分成半年、一年两种期限来存。

  中年女职员闻言点头,拿起两张存单纸,用钢笔在墨水瓶中醮了墨水,然后填写上梁自强的姓名、存钱时间、金额、存期。

  没看错,就是薄薄的两张纸,不是什么折子。而且也不可能有打印,存单都是钢笔手写上去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8页  当前第2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1/3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83渔耕山海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