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不是这两种高价的鱼,单论鱼量的话原本鱼获是低于前头几次的。
接过了四百多块钱,给到弟弟梁子丰六块的帮工费,还剩下四百三十一块多点。
揣上这四百多,把空下来的箩筐全都叠起来,放到了板车上,一路推着回家。
路上经过海边,发现母亲、大嫂还有荔枝的身影。她们几个又在海边趁着退潮赶海。
不出意料的是,两只蛎鹬依然被绳子牵了过来,亦步亦趋地跟在荔枝的屁股后头。
这两只悲剧的大鸟已经比以前自觉多了,只要找到什么地方有牡砺,剥开了之后便主动等着荔枝去它嘴上取。
荔枝则时不时奖赏一只毛虾……
几个同在赶海的村民跟过去,观看了一阵,啧啧称奇。
可能是海边没那么多蚝可找了,今天桶里的蚝肉倒是没那么多,但再加上蛎鹬帮着捕到的砺虾,收获也怪丰硕的了。
天色不早,母亲她们也该回了。
荔枝见到二哥推着板车经过,懒劲发作,把自己赶海的桶子往板车上一放,随后自己拍拍手,也爬了上去,在板车上坐着。
梁自强笑了她几句,便推着箩筐跟梁丽芝,回往家去。
板车的左侧,是跟着车子一路小跑的大鸟;板车右侧,是摇着尾巴撒欢跑着的多宝。
陈香贝站在门外瞅见了这一幕,远远地指着荔枝笑。
冬日里的渔家黄昏,难得竟是如此的暖意洋洋……
第198章 选定建房动工日子
今天碰上的几种鱼汛,像黑老婆、六线鱼这种,梁自强也不舍得自己吃,全卖了。
选了几条小黄鱼、牙片鱼,算相对便宜的了,而且也营养,带了回来做菜吃。
陈香贝麻利地剖着鱼,竟又想起了以前,梁自强送小黄鱼去她家里的事情。
她抿了抿嘴,似乎回味起了她娘当初做小黄鱼的味道,冲梁自强嫣然道:
“以前你送小黄鱼去我家,我娘用白豆腐炖着,豆腐跟鱼一个比一个嫩,可好吃了。可惜家里现在没豆腐……”
小黄鱼有了,她居然又想吃豆腐了。都说孕妇的嘴会变馋,看来还真是这样啊。
村里倒是有一户做豆腐的,要不要去他家看看?如果是早上做的,肯定挑去街上卖光了;如果下午新做了,傍晚或许家里还有一些。
正想着,就听到门前小路上传来叫卖声:“豆腐,油豆腐白豆腐,下午做的新鲜豆腐!”
梁自强当场就服了,冲陈香贝道:“媳妇你这口福,真找不出第二个!”
卖豆腐的姓丁叫丁东,平时做的豆腐主要是去镇里街上摆卖,有时候也会在自己村叫卖一圈,但村里消费能力有限,所以不常叫卖。
陈香贝杏眼飞了他一眼:“那不也是你的口福呀?你快去!”
梁自强跑去路上,叫住了丁东。看了水豆腐,气味能够判断得出来,不像是早上没卖完剩下的豆腐,还比较新鲜:
“给我拿两块水豆腐!”
陈香贝忙乎了一阵,两个菜,一个水豆腐小黄鱼,另外炒了一小把雪里蕻。
这小黄鱼做得算是皆大欢喜了,陈香贝自己爱吃,梁自强觉得味道不错,跟在她娘家吃岳母做的几乎如出一辙。
岳母的好手艺,陈香贝是基本继承到了。
唯一缺点就是,刚出锅的水豆腐,一下冷不下来,梁自强刚刚尝第一口时,烫着嘴皮了。
“你慢点,还怕我一个人吃完不成?”她在一旁看着,又好气又好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不知道?”
梁自强吹了两口,叹道:
“还是半夜的豆腐最好吃,温度正好,吃着香,还不烫嘴!”
陈香贝就很蒙圈:
“半夜谁起床给你做豆腐吃?什么温度刚好?”
“不知道就慢慢想去,自己哪儿最嫩最软,不知道?”梁自强一边说着,忍不住往媳妇身上瞥了两眼。
陈香贝是真不懂“吃豆腐”啥意思,直到看他那游游荡荡的眼神朝自己这边瞟,这下不懂也懂了,气得放下筷子,偷偷在他身上掐了一把:
“吃饭就吃饭,看你再敢满嘴的不正经!”
梁自强也不闪:“谁不正经,你这都已经先吃上我的豆腐了!”
“你?豆腐干差不多……”陈香贝一反手,就顺口诋毁道。
这种事情,梁自强一般是言出必行的。当晚,自然是狠狠报复了回去,不烫嘴的嫩豆腐……
第二天风浪再起,梁自强没法出海,同时想起来,今天是林百贤已经说好的,出发去城里表哥那的日子。
林父今天倒是没喝酒,见梁自强过来,搬了条凳子过来让他坐。
林母则一个劲往林百贤的大布包中塞东西。其实他家里也没啥可带的,塞进去全是些鱼干、红薯干之类。
平时骂林百贤骂得可狠了,这会他真要出远门了,林母却是恨不得把家里能带上的东西,全给他往包里塞上。
送林百贤到村口时,林父林母别过脸去,看动作,似乎是在抹着眼角。林百贤弟弟则是送到村口,就急着上学去了。
梁自强帮他拎了一些东西,继续往前送了一会。
临别,林百贤突然想起什么来,停下脚步,从包里翻出一张纸片递给梁自强:
“对了阿强,这是我表哥以前留给我的号码,打这个座机能够找到他。这号码我早就记烂熟了,你拿着,万一我家里有什么重要的事,你就找我表哥,让他好转告给我!”
这年头一个人出了远门,基本就像断线的风筝,要联系上实在太难了。毕竟都没有手机,通讯基本还停留在书信阶段。
要不就是靠熟人转来转去,一个消息得在好几个人之间辗转,有时到达正主的耳朵里,都是好几天的事情了。
梁自强接过纸片问:“你爸妈和你弟知道这号码吧?”
“知道,我另外都抄给他们了。”林百贤点头道。
“放心吧,有事我会给你电话的。”
梁自强说完捣了他一下:
“靠,搞得好像你要出去多久似的。记住,岛上那些石斑说不定很快就又回来了,等着咱俩一起去钓呢!”
想到一起在无名岛垂钓石斑那些开心的日子,林百贤的苦瓜脸总算有了笑容:
“好啊,还有好几种真正值钱的石斑没露过头,说不定以后能钓到!”
送完林百贤,从村口转回来后,梁自强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林泉生的家里。
“泉叔,在家呀?”
“阿强你来了?来来,我给你选了两个好日子,适合开工打地基的!”林泉生扯着他往桌子边坐。
梁自强今天就是过来问动工吉日的,上次在桔子坡看地的时候,就已经说好让林泉生帮忙选黄道吉日。
“哪两个日子?”梁自强坐下问道。
“一个是11月23号,农历十月十九也就是小雪……”
“小雪这天能动土吗?”梁自强还以为小雪节气不适合开工动土呢。
“跟节气没关系的。每年不一样。今年的小雪这天是个好日子,适合动土、祈福、盖屋、安门、修造、起基、安香、出火、教牛马、破土、上梁、竖柱,我算了下,跟你俩的八字也适合。你如果选在这天开始动土打地基是最好了!”
“23号啊,那不只有几天就到了?怕是有点紧张,人手还没开始请,找砖瓦厂也要时间。”梁自强略一盘算道。
“那另外一天你再看看,11月27,农历十月廿三,小雪后的第四天。这天也适合动土、动基,另外跟你俩的八字也不相冲!”林泉生接着建议。
梁自强考虑了一下,11月27离现在倒是还有好些时间,中间做准备差不多够了。
林泉生又接着分析道:“上次你是说想盖四间房对吧?看你请的人手多少了。人手少的话,能盖上两个月才完工。但你要是人手请得足,三十多天就完全足够了。这样算下来,11月27动工,元旦过后差不多就能完工。自己再拾掇拾掇,选个黄道吉日过伙,来得及住进新房里过年!”
“行,暂时就先选在11月27那天了。动工那天有哪些讲究,泉叔你懂得多点,也跟我说说?”
倒不是梁自强迷信,涉及到盖房这种大事总会有些习俗,该遵照的还是得遵照一下。
林泉生把相应的仪式要求也跟他讲了一番。
梁自强都记住了,临走时,又给了林泉生看日子的钱。
林泉生在这方面一向明码标价,认为自己每看一次日子,相当于别人做一天的工。村里小工是两块,大工是三块,林泉生按大工收,要三块。
回到家,梁自强揣上钱,就开始去隔壁镇的砖厂、瓦窑找砖瓦。
这年的除夕将是1984年2月1号,现在到过年也就只差两个月多点的时间了。
要如期搬进新房过大年,很多事情都必须快马加鞭才行……
第199章 两层楼一起盖到位
由于起风浪,加上浅海的鱼汛最近也几乎绝迹了,梁父也呆在家里没出海。
回到家里,梁自强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图纸,摆到桌上找父亲一起过来瞧。
盖房的事并不是今天才真正开始。前些日子,出海搞冬汛之余,梁自强就开始用纸、笔勾画,自行设计房屋的样式。
其实这个年代农村盖房都是最简单方正的结构,也没多复杂。太复杂的话,目前农村大工们暂时也不懂,实施不了。
简单的样式,梁自强自己完全懂设计的,毕竟上一世在建筑工地呆了那么多年。
“这啥,你自己都画好图了?”梁父有些惊讶。
两人坐下看了起来。
梁自强设计的四间正房。一间堂屋,平时吃饭什么的用。一间里屋是自己跟陈香贝睡觉用的,另外两间里屋可以先让父母、荔枝住着。
以后生了娃,娃他肯定不想只生一个,到时那两间里屋也好给娃住。
既然盖新房,这些肯定是要提前考虑上的。
四间正房加起来差不多120来平方。
除了这四间正房,还会在屋侧另外加两间相对矮小一点的耳房,分别是灶房、洗澡房。
如果都算上,那其实就是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