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82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当天下午,赵丰年就拉着工房的几位老师傅一起商量修路材料的事了。

  “石灰石北地不怎么见着,倒是粘土跟沙砾不少,大人是想用粘土沙砾混合后铺路吗?北地石料不易得,用沙砾确实是个好办法。”

  “是一种新的材料,不过我也不太熟悉,还要等东西找齐了,我们一起试一试才能知道行不行得通。”

  赵丰年说的自然就是水泥了,不过他只记得简单的法子跟材料,至于具体的比例,以及还需要什么加入什么进去,都需要工房的匠人们一步步实验。

  很快,府衙上下都知道了赵丰年带着工房的人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每日早出晚归,闭门不见,众人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只听说是跟修路的材料有关。

  终于,一个月后,水泥做好了,得知消息众人纷纷赶到工房,赵丰年二话不说,直接让工房的人现场用水泥铺了一条小道。

  众人看着那软趴趴的小道,不明所以。

  “这还是半成品,得等它干了,才是路,近来天气好,等到明天,这条路差不多就成了。”

  众人好奇了没一会儿就各自散了干活去了,只等明天再来看看。

  等到第二天,王文是第一个发现那路不对劲的。

  “这么平坦光滑,就像是一整块石板放在这里似的!”

  可大家昨日都是亲眼瞧见的,哪里有什么石板,昨天还是灰不溜秋的泥浆呢。

  杨菱上去走了几个来回,不住地点头,“确实跟石板没什么两样,甚至还要更加平坦,只是不知造价如何?”

  旁边工房的匠人便笑了,“除了石灰石,都是北地随处可见的东西,比起石料而言,可便宜太多了,而且这些原料经过处理后,是可以直接运到修路的地方去,用的时候再用水调和,往地上铺平整了就成,不但方便运输,而且能省不少人力畜力。”

  “那确实是好东西!”杨菱赞叹不已,当即就去见赵丰年,想要把五树县那边的路先修一修。

  “五树县的路是要修,不管五树县,其他县,包括府城的路,都要好好修一修,只是也要先规划一番,这样,你通知下去,让各县来开会吧。”

  杨菱领命下去。

  得知知府大人准备修路,各县的人也很快就到了府衙,然后见识到了水泥,当然参观的还是工房那条小道。

  何县丞第一个跳出来说要修路。

  “很多商户都想要我们县的丰收油,奈何路途遥远,又都是坛子,不便运输,倘若修了路,就方便多了,这样平坦的路,正适合运油坛子呢。”

  沙沙县县令也是一脸心动,如今他们县也在准备开制油厂,后面肯定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路肯定是要修好些才好做大生意。

  “我们县有纺织厂,还有牛羊,那我们也要修。”

  赵丰年找他们过来当然就是为了解决这事,见他们都没意见,便把话说下去了,总的意思就是,府衙不日会建水泥厂,届时从这里生产水泥原材料,各县都可以按需购买,自己组织人手铺路修路,府衙会派工房的人去做顾问。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说什么,都赶着回去通知下去了。

  得知要修路,各县百姓本能有些抗拒,知道听说是知府大人下令修的,百姓们瞬间就接受了。

  “既然是知府大人的命令,那铁定没错的,就知不知道给多少,不过哪怕就是五文钱,我都愿意去。”

  “我家人多,去了两个挖河道,如今家里也用不上这么多人干活,索性去修路,路修好了,往后去县城去府城赶集都方便。”

  不过这回百姓们可是想岔了,县城里根本没召集人干活,直接招了人成立了官方的修路队,就开始在各县城里先修了起来。

  有好奇的百姓进县城瞧了后,回到村里就开始宣扬。

  “那路好啊,只见两个人把泥浆一样的东西铺在路上,又给摊平了,盖上麦秸,怎么瞧都不像路,可人家说了,大太阳一晒,第二天就能走了,我一摸那前一日做好的,嘿,你们猜怎么着,那头一天还软趴趴泥浆一样的东西,竟然变得比石头还硬了!而且平坦得不像话,一条缝都找不到,都能直接躺上去睡一觉了!”

  去县城的人越来越多,夸路好的人也越来越多,众人都等着什么时候路就修到了自家村里。

  就在全北地都在风风火火修路的时候,柳小尺回到了北地,带回了赵丰年想要的牛羊,还有马匹。

  “好样的!小尺哥!”

  柳小尺还要跑商队,不能在北地久待,阿珠要跟着一起顺道回临县,走的时候,几人都恋恋不舍。

  “这人走走停停,聚聚散散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咱们能再回赵家村瞧瞧了。”巧娘不禁感叹。

  “等北地这里生活都好了,阿年能离开了,到时候咱们回赵家村住些时候也行。”

  赵丰年听着爹娘的谈话,心里也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建设好北地。

  八月迎来了小麦收获季,小河县不负所望,成为了北地产粮大县,而今年五树县吸取了教训,也紧跟着小河县,正如赵丰年所说,成为了北地第二个粮仓。

  众人看着渐渐充实的粮仓,感动不已。

  而等到九月的大豆收获期,沙沙县制油厂的第一批油也流动到了市场上。

  就在大家都庆祝着丰收之时,赵丰年却收到了京城的来信。

  太子被关禁闭了。

  赵青青见他眉头紧皱,就知道不是什么好消息,听闻太子被关了禁闭,也是惊讶不已。

  “我记得小顾大人曾多次提过,太子殿下是个难得的好储君。”

  “难怪年前就说要有钦差来北地,到如今都没动静,只怕是如今京城也不安稳了。”

  皇子长大,皇帝年老,总归绕不开一个夺嫡,不到最后,谁都不知道最后赢家是谁,顾子升说如今朝廷里五皇子的风头最甚,但是赵丰年在京城那会儿,还没听说过五皇子的名头,可见这些都是猜不到,也摸不准的。

  “傅先生曾是太子太傅,你又师从傅先生,可会被五皇子记恨?”

  “我如今远离朝廷,远离京城,这池水再怎么搅动也搅动不到我这里来,我只是担心,老师一家会成为博弈的棋子。”

  上一回收到傅家的信还是两月前,那时候想必太子还没被皇帝训斥关在东宫,不然傅青云不至于一字未提。

  赵丰年想了想,斟酌着写了信送去京城。

  只是他这信才发出去,不过几日,他就先收到了傅青云的信。

  信中也提到了

  太子被关,五皇子势力扩张,另外,重提了两家婚约一事。

  赵丰年有些怔愣,随即反应过来,五皇子已经在拉拢傅家了,筹码就是后位。

  只是不等赵丰年想好怎么回信,北地也出现了新的情况。

  “说是在荒野看到了戎人的队伍,人就在外头候着。”

  得了赵丰年的准话,杨菱这才将人带了进来。

  “草民就住在城外,草民大哥在挖河道,这些日子家里大豆丰收了,卖了不少银子,想着天气渐凉,家里给做了件外衣让给送过去,草民就跟几个同村的一起去了,回来的路上,草民尿急,就让大家伙等等,独自一人去草丛,哪知道刚一抬头就看见了不远处有几个戎人,草民吓的尿都不敢尿,就拉着同村的一起跑了。”

  赵丰年跟杨菱对视一眼,又看向了那人,“你怎么能确定是戎人?”

  “大人,咱们这些人过去都见过戎人,他们喜欢穿皮毛,头上要绑小辫子的,怎么都不会认错的!”

  “他们没发现你?”

  那人一脸庆幸,“许是草民在草丛的缘故?那些戎人瞧着是往另一头走,所以没察觉到我们吧。”

  将人安抚好,又给了赏金后,赵丰年就召集了杨菱等人商议。

  “前头有盛富贵跟李家勾结戎人,他们肯定是有特殊的通道或穿过或绕过北门关,我前面已经给镇守北门关的彭将军去了信函,他也排查了,封锁住了一个缺口,只是如今又看到了戎人,怕是他们的通道也不止一处,我会再写信去北门关跟彭将军提个醒,但是,我们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武装起来了。”

  “自从李将军离开后,我们自己也继续训练,如今府衙的护卫也不少,包括衙役捕快,只是,小打小闹还可以,真要抵御戎人,怕是没那么简单。”赵青青也皱紧了眉头。

  赵丰年想了想,“这件事瞒不住,也不能瞒,百姓们都应该知道自己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才能引起警惕,至于府城的护卫,大尺哥,这些日子辛苦你多带些人巡逻,我会让翠翠继续招人,建立民兵团,回头你来找我,我们一起商定一个训练法子下来。”

  柳大尺点点头,赵翠翠同样点头。

  工房再次收到了赵丰年的图纸,只不过,这回不是民生相关,而是一把弩箭。

  赵丰年跟陆木匠解释完,陆木匠惊叹不已。

  “大人放心,我们一定早日做出来,另外,我想请大人准许其他匠人参与其中,毕竟,凭着我们几个人,短时间做出几百个连弩来,怕是有些困难。”陆木匠自然也听说了最近发生的事。

  赵丰年自然不无不可,陆木匠找来的人,府衙还要经过筛选,不怕出事。

  很快,各县就开始组织人手日夜巡逻了,以村为单位,每个村都要安排巡逻的人选,百姓们一打听就知道发什么了什么事,当即破口大骂起来。

  “该死的戎贼,咱们这日子才好些,这么快就又要来害咱们了!”

  “要让我碰到了戎人,我拼了老命也不能让他们进村!”

  见府衙在招人组织民兵,百姓们纷纷响应,以王家为首的北地商会商户,不约而同捐赠了物资,美其名曰支持民兵护卫队。

  自从北地的百姓手里渐渐有了余钱,大家都乐意买东西,这两年,可以说是北地的商户们日子最好过的时候,他们自然不希望戎人卷土重来,否则,他们这些人,怕是头一个被抢的对象。

  在多方支持下,府衙很快就招到了三百余人,民兵团也有了雏形,柳大尺担任领头。

  柳大尺本来按照李将军前面的训练方法练兵,紧接着,赵丰年就拉着他商议了新方法,柳大尺只觉得赵丰年这法子比李将军的还要好,当即就照赵丰年的意思训练去了。

  赵丰年有一回去看过,训练十分顺利,柳大尺在这方面居然十分有天赋,不过短短半月,竟有些将领气派了,看得赵丰年欣慰不已。

  而这时候工房的弩箭也做出来了,第一把弩箭还是柳大尺的爹做出来的,他也自然对这东西不陌生,当即为众人演示了一番,看完后,众人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有了这个,百米之外即可取敌人性命,这样的威力,瞄准也不成问题,大家虽然都恨戎人才加入护卫队,但是能保住性命谁又愿意死呢?

  赵丰年也想过要不要把火药弄出来,但是考虑再三还是暂时放弃了。

  火药会改变整个格局,届时死的人就不只一个两个了,他担心自己掌控不了。

  要不是大夏朝严格控制兵器铁器的锻造,赵丰年还想试验一番百炼钢,但是,考虑自己目前不过是个知府,为了避免在夺嫡节骨眼上被打上谋反的名号,他还是老老实实再研究研究其他的武器吧。

  就在整个北地都进入防御状态之时,一队人马也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北地。

  “这就是北定府?瞧着倒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了。”

  “看来,阿年把这里治理得很好。”

  一行人来到了城墙外,却被拦了下来。

  而此时,赵丰年还在城外视察挖壕沟,听说有个自称他老师的人带着一波人找他,在城门口哦跟守城的卫兵发生了冲突,被拦了下来,赵丰年一愣,连忙骑上马飞奔城门而去。

  到了地方,不是傅青云还是谁。

  “老师——”

  “阿年!”

  赵丰年当即下马给傅青云行了一个大礼。

  傅青云笑着将人扶了起来。

  “阿年,两年没见了,你还是一如既往,一向可还?”

  “老师才是,一如既往精神奕奕,老师要来怎么没在上回的信里说一声,我也好派人去接应你们,老师这回是一个人来的?”

  赵丰年看向那边马车,以及马车旁边一个满头小辫子的少年。

  “还有你师母跟雪儿,都是误会,那孩子是我们路上碰到的,说是要来寻亲,我们带了他一程,不算是戎人。”

  赵丰年明白了,怕是守卫一看见那少年就把他们也都当作戎人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