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81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也没想瞒着,就是——”

  “怕我们接受不了阿彩的身世?”赵青青打断大胖的话,“那看来你还需要再反思反思了,阿年是什么样的人,你能不知道?还是你觉得我们都只有这点胸襟,会介意这种小事?”

  大胖被说得羞愧难当,“是我想岔了。”

  “这是你自己的事,你想好了就行,毕竟是你的终身大事,旁人也没法替你做主。”赵丰年也说了一句。

  “当然,阿彩是个好姑娘。”提到阿彩的时候,大胖眼神都柔了下来。

  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件大喜事,无奈是赵青青还是赵丰年,也都只有为大胖感到高兴的份。

  得知大胖准备带着阿彩回临县赵家村,巧娘也笑着连连点头。

  “应该的应该的,你爹娘肯定都惦记着你呢,正好带着阿彩回去把亲事定下来,也替我们问候你爷奶他们。”

  赵有志也想回去,可是他正跟五树县一起筹办学堂,跟赵丰年的赌约没完成,便只让大胖带回自己的家信,以及一堆各式各样的东西,其中孩子用的东西占了不少。

  他媳妇春天的时候已经生了,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女儿,家里让人画了小像,上回柳小尺来的时候带了过来,赵有志看着媳妇抱着女儿的画像,爱不释手,如今天天都贴身带着。

  这回让大胖带的东西里头就有一个玉镯,并一个孩子戴的银项圈。

  大胖也知道他跟赵丰年的约定,见状只是拍了拍他肩膀,默默鼓励。

  大胖走后,赵丰年就把吴阿飞顶了上来。

  吴阿飞就是之前跟葛达一起招进县衙的,性格上有些沉默寡言,虽不像葛达那般机灵,但是做起事来沉稳,是个可用的。

  牧县这边,有了阿珠的帮助,很快纺织厂的框架就搭了起来,拓九也直接是效仿小河县,征了一个现成的地儿挂上了纺织厂的名字,接下来就是招人培训了。

  牧县的百姓自从知道要开纺织厂起,就天天关注着那边,毕竟小河县的制油厂有目共睹,招人给钱都爽快,过年那会儿,小河县制油厂上下,一人推着一车的年礼回家,又是油又是肉粮的,可把其他县听说了这事的人羡慕坏了。

  那可是油啊,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让大家赞不绝口的、能炒菜做饭的、比猪板油还便宜的油!他们都不敢大手大脚地买,结果人家厂里的工人直接拿车推着回家,怎么叫人不羡慕?

  不过就算是没有那些年礼,大家也都乐意干的,毕竟本来活就不好找,更何况是二百文工钱的活呢,那就更不好找了。

  于是,几乎是纺织厂刚放出话去要招人,这里就已经围了不少人了,当然,大多都是女子为主,毕竟会织布的多是女子,纺织厂也早就说了,只招女工。

  是以,家里有女眷会的不会的,都一窝蜂涌过来参加面试了,就指望万一瞎猫碰上死耗子,刚好选上了。

  “六婶,你家阿花会织布嘛就来?我怎么不知道你家有织布机的?”

  “阿花聪明呢,手脚麻利,怎么就不能来了,不就是织布,学一学不就会了!”

  “我家塔塔从小就麻利,针线活都会,肯定不成问题。”

  “真好,我家连针都没有,我就会一个捻线,所以来碰碰运气,也不晓得那个叫‘面试’的是怎么个试法,要是直接让我织布,那我可不会。”

  众人这里或焦虑或紧张中,那边阿珠跟牧县这边选出来的一个精通织布的阿妈点了点头,准备开始了。

  纺织厂的羊毛都是从牧场直接运过来的,牧场那边以后只负责进行简单清洗,到了这边,还要继续清洗,去油脂,晾晒,再通过梳理、捻线,最后才能防成羊毛布,这种活都要细致再细致,因此,招的人多,但是选拔也更加严苛。

  一共招二十人,这二十人得知自己被选中后,都高兴不已,家里人得到消息也与有荣焉。

  “阿妈我被选中了!”

  “哎呀,我家闺女出息了,也要当工人去了!”

  “我被纺织厂选上了,往后能给孩子买点好的了。”

  选中的人还要经过培训,不过这培训期间也是给钱的,当然是折半给,一个月一百文,只有等通过了培训跟考核,合格了才能算正式工,否则,可是会被辞退的。

  一众刚选上的女子得知既高兴又紧张,下定决心要好好干,而那些没选上的只想着还有机会,打定主意要一直盯着这边,好能抓住机会顶上去。

  牧县的火热传到沙沙县,沙沙县的百姓羡慕不已,但是一想到他们县也派了不少人去小河县制油厂学习技术,再过几个月,他们也能当上工人了,就兴奋不已。

  而犁丘县的百姓却整日操心着药田里的草药。

  听说这草药能买大价钱,起初犁丘县的百姓们都非常上心,也乐意去种,可是谁成想,这草药跟庄稼一样,也得精心伺候,甚至有些品种的,还要更加小心谨慎,还没等做上药材生意赚大钱,犁丘县的百姓都要被这些药田折磨疯了。

  面对这种情况,犁丘县县令莫东西也是头痛不已,只是赵丰年跟他再三保证,好好种,一定会有个好结果,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只得继续在药田里忙了。

  不过赵丰年却提出,让莫县令组织民众学习药材的炮制。

  “很多的药材都不是从药田里挖出来就能直接用的,经过炮制一来保存时间久,往后多了还能卖到北地外头,二来药材经过炮制能更好发挥药效,北地的药材本来就稀缺,你们县的草药不缺销路,所以这药材炮制之法是一定要拿下的,北地的大夫也是稀缺,这回五树

  县盖学堂的事想必你们都听说了,我打算学堂里增设一门医学,回去跟百姓们说道说道,有想法的都去学一学,回头好办事。”

  “也是如今人手不足,识字的百姓又少,等后面人多了,你们县也要办自己的学堂,到时候单独弄个医学院出来,才叫方便。”

  莫东西还是第一个知道五树县的学堂要设医学的,只一瞬间就知道这是个多好的事了,当即就拜别了赵丰年,赶回犁丘县通知百姓了。

  “要我们学医?可我连字都不会啊!”

  “药材炮制不就是晒干?这还用学吗,家里屋前屋后都要干活的,去五树县不是耽误功夫吗。”

  “说是学字不要钱,但是住那里吃那里都要花钱,又是一项支出了。”

  “学也行,就是能不能不学字?”

  莫东西气得恨不得上手打人。

  “你字都不认识,怎么分辨草药?谁说炮制就是晒干的?那里头学问大着呢,你们也是没脑子,去学炮制草药也好,学认字学医术也好,总比你们整日围着地打转强,那些是能握在自己手里安身立命的手艺,外头人家想学本事的,三跪九叩地请了人家收为学徒,还要看人家心情好不好呢,如今知府大人替你们想到了,又有衙门出钱,你们倒好,一个两个就想安逸躲懒!生生白费了咱们县种草药的优势。

  好好好,你们不去,等回头别的县的人去了,人家都一个两个不是当工人,就是做大夫,或者做学问,你们还在地里刨食,你们就知道好坏了!”

  有想不明白的,自然也有那聪明人,立马就明白了个中好处,连忙说要去学,倾家荡产也要去拼一把。

  莫县令脸上这才好看了些。

  怕被别的县抢了先,又连忙赶去了五树县,找到了冷存真,说明了来意。

  冷存真面无表情,“你们县想来就来,通过考验自然可以学,何必跟我说。”

  莫东西心里暗骂了一句冷假面,又陪着笑,“这不是,你管着这事么,都是认识了多年的老伙计了,回头你给多关照关照。”

  冷存真只看了他一眼,不做声,离开了。

  没得到准话的莫东西回到犁丘县,左想右想总觉得不太保险,索性直接找来了那几家有意愿去认字学医的,开启了临时教学。

  药物炮制、医术什么的他不会,但是可以多学会几个字也是好的!

  府衙里,赵丰年听赵有志说了犁丘县令去找冷存真这事,当即就笑了。

  “这个莫东西,原先是颗墙头草,又喜欢什么都争上一争,但是在为百姓谋取利益这方面,确实没什么话可说的。”

  “这也算是好事了,能先启蒙起来,后面也轻松些。”

  赵丰年点点头,“话说,五树县盖学堂的话也放出去了,你们招到了几个夫子了?”

  赵有志一听这话就哭丧着脸,“别提了,除了五树县本县的一个读过书的,就没人来,冷县令把自己都安排上了。”

  赵丰年想了想,“冷县令怕是那没那么多功夫的,这样,你去找翠翠,在府城还有各县加强宣传招人,实在不行,你也自己顶上去吧。”

  赵有志大惊失色,本以为赵丰年开玩笑的,却不想,一抬头竟见他无比认真,当即浑身一哆嗦,随即目光坚定,“你放心,我一定好好招人,哪怕是求,也要把先生求过来!”

  赵丰年满意地笑了。

  赵有志的效率很快,当天晚上就找了找翠翠,然后第二天,两人就带着人出门去了。

  随后,无论是府城,还是各县的百姓,都听到了一个说法。

  “知府大人是为了我们,是为了北地才设立学堂,可却苦于没有夫子,我诺大的北地,也竟找不出一个有志之士,实在是可悲可叹!”

  “为振兴北地而读书,好好好,真不愧是知府大人!说的真好啊!”

  “小可不才,祖上也曾是书香世家,只是后面被戎子压迫,不敢宣扬,略读了几本书,做夫子不敢当,但倘若只是为我北地孩童启蒙,还是可以的,我这就前去五树县,为振兴北地而读书!”

  “既然这样,也算上我一个吧!一起为振兴北地而努力!”

  冷存真没想到,截止到昨日,这学堂还苦于招不到夫子,今日就忽然冒出了这么多人,他都不知道,原来北地的读书人有这么多。

  得知是赵有志招过来的,冷存真一脸赞叹地看向了赵有志。

  “我可不敢居功,是大人让我跟赵翠翠典吏求个法子,这才有了这些人来,不过那句‘为振兴北地而读书’确实是大人告诉我们的。”

  “赵大人足智多谋,我不如也。”

  那还用说,这人从小就是个怪胎。

  赵有志忍不住心里吐槽。

  不过,好在,这事也顺利解决了,五树县的学堂终于能顺利开张了。

  北地还是有不少明白人,也知道读书能给孩子多添一条路,得知五树县的学堂招生了,忙送了孩子前去。

  学堂目前只分了两个大类,一是普通的读书班,二就是医学班。

  医学班的都要经过启蒙识字后才能进一步展开,所以,事实上,目前入学的都在上启蒙班。

  说是来的人多,最后也不过招了一百余人。

  “已经不错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也要一步一步地走,有了第一个学堂,就有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

  “这就是你为什么想把北地第一个学堂设在五树县的原因?为了取个好兆头?”赵有志一脸似乎明白了什么的表情。

  赵丰年微笑,“谐音梗就不要玩了。”

  总而言之,北地终于有了第一家学堂——五树学堂。

  平平无奇,却蕴含着无限的生机。

  “不少学子是外县,甚至是府城送过来的,只能住宿,食宿都在学堂里,好在此前就根据大人的图纸建了住处,倒是不愁地方安置了,就是麻烦了些,本来定的是半月可休一日,只是考虑到路程,是不是要多增加两日?”

  杨菱去五树学堂待过一阵子后,带来了反馈。

  “比起其他县,五树县的路不太好走,树林子也多,就更耽误功夫了。”赵有志也补上了一句。

  五树县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个县树多,“五”跟“九”在北地都属于极数,而刚好五树县县衙门口又有五颗老树,是以才有了这么一个名字,其实赵有志还真没说错,五树县

  的“五树”,还就也有个“无数”的意思。

  赵青青想了想,“其实,无论是小河县,还是牧县,又或者是已经在筹备制油厂的沙沙县,如今都建了厂房作坊,目前是产量还没跟上去,只在周围贩卖,但是大人肯定是希望这些厂房在各县遍地生花,届时总归都是要往外运货的,而那时候,这些县的路就不够看了。

  这些县里,除了沙沙县地处平坦,又多沙石,路况这才稍微好些,其他县的路大多不好走,前些日子,几个县的大人们围在一起的时候,也提起过这事,都想问问大人意思,咱们是不是该修一修路了,只是又考虑到,天河计划是北地大规划,挖河道那边是绝对不可少了人手的,而修路也是个大工程,当真一起做起来,怕是要耽误了天河计划的工期,所以大家便又都犹豫了。”

  赵丰年也不是没有想过修路,只是赵青青说的没错,北地人太少了,一部分去挖河道了,再抽调人修路,怕是百姓家中干活的人手就要不足,即便是好事,届时百姓们劳心劳力之下,怕是免不了要起怨恨的。

  但是,路又不能不修,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确实是个事,容我再想想。”

第74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