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77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玉带子河上游水量丰富,挖出一条运河连通北地,并不影响下游水量,还是跟挖沟渠一样,每家最好出一个壮丁,条件也跟挖沟渠一样,管两顿干饭,根据最低工作量按日结算酬劳,这是一项长期计划,府衙经过反复推敲,定为五年完成,取名‘天河计划’。”

  赵丰年刚说完,底下一片安静。

  “好,赵大人,我也去挖!”拓九第一个打破了安静。

  众人听完只觉得心情澎湃,似乎已经看到了一条大河波光粼粼地横亘在北地的大地上。

  会议结束后,冷存真留了下来。

  “冷县令找本官还有事?”

  冷存真直接给赵丰年行了一个大礼。

  “冷县令这是做什么?倒是叫本官不甚明白了。”

  “大人大义,此前是我行事不懂变通,多有得罪,大人要如何处罚下官,下官都认。”

  赵丰年没回他这句话,“听闻,冷大人是天元十五年的士?”

  “正是。”

  “冷县令,世人寒窗苦读数十载,所求无非是高官厚禄,知己红颜,抑或是为民请命,报效朝廷,不知冷县令是哪一种?”

  冷存真俯首再拜,“为民请命,报效朝廷,乃吾之夙愿。”

  冷存真走后,赵丰年翻着一本帐本,赵青青走了过来。

  “看来,冷大人也算是身不由己了。”

  赵丰年笑,“能在五个县里为百姓保住最多的粮食,自然是坏不到哪里去,更何况,冷存真此人,有自己的傲气,他能跟盛富贵等人虚与委蛇,却做不来惟命是从,否则也不会记下这本帐本了,这帐本也跟着信一起送去京城吧。”

  赵青青点点头。

  “话说,最近怎么没瞧见胖哥?”

  “他还愧疚着,说是要去牧县帮忙挖河渠,以此惩罚自己,等他什么时候想通了,自然就回来了。”

  赵丰年便明白了,赵大胖这是跟当初赵来富一样,钻了牛角尖了,不过,就跟那时候赵来贺说的那样,人迟早能想明白,然后走出来,心情更加开阔。

  各县官员回去后,立马发了公告,解释说明了“天河计划”。

  得知知府大人要召集人手挖人工河引水,牧县跟小河县百姓见怪不怪,反而觉得又能赚钱了,其他县百姓便有些不安了。

  老实说,这要不是赵丰年提出来的,百姓们早就惊恐一片了,正是因为这是赵丰年提出来的,百姓们才愿意听县衙派到各村解释政令的小吏说话,待弄明白是为了引水进北地,百姓们一听就觉得不可能,依旧陷入了对劳役的恐慌中。

  “这不还是服劳役嘛?我家可就一个男丁干活,要是去了,留下我们几个老的老,小的小,这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我家两个儿子,这去谁都舍不得,怎么就要服徭役了呢?”

  那小吏连忙解释,“你们误会了,虽是说让一家出一个壮丁去挖河道,但是官府是给钱的!不叫白做,不光给钱,还包两顿干饭呢!”

  “啥?给钱?这位差大人别是哄我们吧?哪有服劳役还给钱的。”

  “那也要看是谁下的令啊,这个计划可是咱们知府赵大人提出来的!赵大人说好东西,你们还不信嘛?知府大人什么时候亏待过百姓们了?”

  这时候就有人提出了小河县跟牧县前头挖沟渠的事。

  “我那亲戚就是小河县的,他确实说他们挖引水渠能有钱拿,干得多的,一天能挣十几文呢,更别提包两顿干饭了。”

  “听说牧县也是这样,那不就是出去干活赚钱嘛?”

  当换了一种思路后,百姓们顿时上了心了,七嘴八舌地就问了起来。

  小吏也连忙回答着百姓们各种问题。

  “工钱怎么发的?一天发一次嘛?”

  “要挖多少才给钱啊?我挖不完不会扣我的铜钱吧?”

  “只能男人去吗?我家女人多,力气也大,能不能也去赚钱?”

  “是一家只能去一个?能不能多去两个?”

  就在村各县组织人手挖河道的时候,小河县这边,何县城直接批了一块地给制油厂。

  “这屋主原先也是做生意的,倒腾布料,所以弄了一个大院子,只不过后面生意不好,就离开了,托了人卖这屋子,算起来都空了有大半年了,正好给你们了。”

  当然不是白给,就是何县丞愿意,赵来贵也不敢收,只跟小河县衙签了契书,以一个十分不错的低价拿下了这块地,当然,小河县也不是没得到好处的,后续制油厂的商税要交给小河县衙不说,就是招人,也要承诺小河县百姓为主。

  而这个时候,小河县的百姓才发现县城外多了一家奇怪的名字的作坊。

第70章

  地方有了,前些日子柳大尺也把榨油工具做了出来。

  说起做木匠活,光靠他一个人自然不行,找的是府城的木匠,还是老熟人,陆木匠。

  赵丰年觉得陆木匠技艺娴熟,也颇有匠人的钻研精神,日前已经请他成为了工房的典吏,得知赵丰年又有新的东西要做,陆木匠也很爽快地应了下来。

  陆木匠还有个侄子,不出几日,就带着侄子跟柳大尺做出了三套榨油工具。

  小河县的百姓只看到那间带大院子的屋子终于卖出去了,人来人往,又运了不少大家伙进去,瞧着是要有大动作了,谁成想,没过几日,就看到了他们小河县的何县丞跟另外几个大人出现在了那边,那几位大家也都眼熟,仔细一瞧,不是知府大人又是谁!

  这一打听才知道,这里面是府衙跟县城扶持的一个叫做什么制油厂的地方。

  百姓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制油厂,但是他们知道油啊,立马就知道这是家卖油生意的铺子作坊。

  “只是卖油的不就是卖肉的嘛?怎么没看见养猪,倒是弄了一大堆木头疙瘩进去了?”

  “木头疙瘩也是好东西,没看我们小河县如今到处立着的水车嘛?先前知府大人带着人运过来的时候,也说是木头疙瘩呢!”

  “那我可要经常去那边转转,看看到底啥好东西。”

  过了几日,百姓们再经过那边的时候,却发现那叫做制油厂的作坊招人了。

  “要招人呢,要十二个力气大的壮汉,还要两个厨子,会识字的优先!一个月给二钱银子呢!还包三顿饭,不过不包住。”

  “包吃就不错了,老天爷,这一个月能拿二百个大钱呢!”

  “做个饭还要会认字呢?这要求也太难了。”

  “一月二百文?真有这样的好事?!”

  “我家的倒是力气大,可是不识字啊。”

  “不识字的优先,也许不强求呢!”

  “孙家阿嫂做饭是一把好手,倒是可以试试去做厨子!”

  制油厂的招人消息瞬间引起小河县的关注。

  小河县流水县孙家,孙阿嫂正在院子里翻着一把大豆,听到篱笆墙外有人喊自己,忙回过头去瞧,却见同村的一个妇人正朝这边走过来。

  “你在家就太好了,走走走,赶紧的,那新开的制油厂作坊招人呢,你赶紧去试试!一个月给二百文大钱呢!”

  孙阿嫂还没反应过来,听到二百文钱先是吃了一惊。

  “她二婶,什么二百文钱?”

  那妇人一拍大腿,“嗨,瞧我,都忘记给你解释了,就是那县城外头新搬来的那屋子主人,人家是做什么油的,弄了个作坊,名字奇奇怪怪的,但是知府大人跟咱何大人都去瞧了,今日贴出告示来,说要招人干活呢,说是要力气大的!”

  孙阿嫂的女儿听到动静走了出来,听见这番话就笑了,“金二婶,您这是找错人了吧,我娘哪里能干得了卖力气的活?”

  “哎哎,是我没讲清楚,说是也要招两个厨子,给那帮卖力气的做饭呢!我一听他们说就想到你了,你做饭的手艺那是没得说的,肯定能挣得上!”

  孙阿嫂一听,还真有可能,当即就让那妇人带自己去瞧瞧。

  这样的事还发生在其他人家。

  “那制油厂招人,要力气大的,咱家老大刚好可以去试试!”

  “一个月能给一百五十文,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肯定要去瞧瞧!”

  在一个月给二百文工钱的刺激下,制油厂很快就招满了人,孙阿嫂赫然在列。

  赵来贵跟柳大尺是考虑过这个工钱的,虽说临县那边,制油厂都给到了六钱银子,那管事组长更是一两银子,年底还有分红,只是北地刚起步,工钱本来就比旁出低,一上来就给太高,反而不好,二钱银子已经足够刺激百姓,同时,往后还有上涨的空间,也好让制油厂的人都动起来。

  只是他们实在是高估了北地的人力成本,百姓就是一月给一百文都要激动的,更何况是整整二百两呢,来到了制油厂后,也是十分积极干活,生怕丢了这一个月能赚二百文工钱的活。

  就这样,很快,制油厂就开始运作起来了,而去了制油厂的人也才知道,原来制油厂不养猪不买肉,那黄澄澄的油,竟然是拿大豆做的。

  “这剩下的豆渣也是好东西,不仅能做豆肥,还能做饲料,不如你们问问牧县那边用不用得上,也省得浪费了。”

  赵丰年有一回来制油厂视察的时候,看着堆满的豆渣忽然想到。

  以前在赵家村,制油厂的豆渣都低价半卖半送给村里人养牲畜,也有没养牲畜的直接做成豆肥,都是好的。

  赵小云眼前一亮,“你说的太有道理了!那我下午就去趟牧县!”

  柳大尺因为还要顾着商队的事,因此,赵小云索性接过了担子,跟赵来贵一起管起了制油厂

  眼见制油厂跟挖河道那边都走上了正轨,赵丰年也在这时候,把赵有志找了过来。

  “关于在北地办学堂的事,你可以多去五树县走走,跟冷存真聊一聊。”

  赵有志迟疑,“他不是那什么,跟那些人一伙儿的嘛?”

  “不算是,他是天元十五年的进士,有真才实学,你前些日子不是在看卷宗?可有发现他来了北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赵有志恍然大悟,“是推行私塾,不过后面被当地毫绅给压了下来,再后面就没有记载了。”

  “后面他就去了五树县,偏安一隅,明哲保身,但我相信,他心里有成算,因此,你若是想做好这件事,尽可寻冷存真,杨知事前些日子跟那边打得火热,可为你从中说和。”

  赵有志得了准话,马上就找到了杨菱,而杨菱得知此事,也十分激动。

  “是极是极,北地是该有自己的官学了。”

  将这件事交给赵有志后,赵丰年开始画起了图纸。

  等赵青青找到人的时候,是在工房。

  “......原来如此,原先的犁耕地时,常常需要回头转弯,总归是不大灵活方便,而将直辕改为曲辕,犁头的犁盘又可以自由转动,这样一眼,再转弯时就灵活省力多了,大人真是心思灵巧!”

  “这也并非是我想出来的,是某地的百姓们的巧思,我不过借鉴一二,总之,陆师傅,还要麻烦你跟大家这些日子辛苦些,做出两架来。”

  “不敢,大人几时候要用?”

  “三日后吧,三日后运一架去小河村示范,等各县统计数量,这些都要提前做出来,才不耽误了明年的春耕。”

  “那小人明白了,大人放心。”

  赵青青等他们说完方才笑着走了过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