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赵丰年还不知道柳大尺已经到了,此时他正在小河县。

  小河县是几个县里耕地面积最大的,种植的小麦也最多,因为水车沟渠的缘故,如今整个县城水车到处可见,灌溉加上肥料,小河县的小麦比其他几个县长势都要好,且成熟的也早。

  早在月前,小河县的百姓见到那密密麻麻的麦穗就已经乐得合不拢嘴,如今要收获了,每个人都摩肩擦踵。

  何县丞领着赵丰年来到了流水县,就是起初第一个安装水车的村子,甚至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面锣鼓,锣声一响,百姓们开始收割第一亩地。

  赵来贺好久没收麦子了,今天为了过把手瘾,也加入了割麦子的行列,他割得稳当,速度也快,旁边的百姓见了,知道他是官府来帮忙的,却没想到他动作这样熟练,立马夸了一句。

  赵来贺就笑了,“我在老家是常干农活的,后头来了这里倒是没啥机会了,见着这庄稼我就高兴!”

  “您看着就是好庄稼把式!”

  “哈哈哈哈哈。”

  割完小半亩地,赵来贺在沟渠边上洗了把手,麦禾好割,就是麦芒刺人,不马上洗掉,回头得全身刺挠。

  “爹,过瘾了?”

  赵丰年笑着走过来。

  “那可不,不过也真是许久不干活了,这才干了多少,竟然就开始腰酸背痛了。”赵来贺一边说一边摇摇头。

  “那您可仔细些,别回头我娘得唠叨您了。”

  赵来贺嘿嘿笑了几声,抬头望着金黄的麦田,“这麦子好啊,不比咱们老家的差,空麦壳的也少,我估摸着一亩地能有两石。”

  临县堆肥后小麦亩产在两到三石,后面连续几年都是三石,比前面没用堆肥翻了两番,这里就算差一些,能有两石,就已经不错了。

  两人这里聊着,方才跟赵来贺闲话的村民过来洗手,听到了赵丰年管刚才一起割麦子的人叫爹,当即大吃一惊,回去就更其他人说了。

  “你肯定不知道刚才跟我一块收麦子的那人是谁!”

  “谁啊?不就是衙门里的大人吗?我方才身边也有一个,别说,做起事来不比咱们慢。”

  “我这个可不一样,我听知府大人喊他‘爹’!”

  “那不就是知府大人的爹吗?”

  众人大惊,随即便是一阵感动。

  “知府大人关心我们这些人也就罢了,竟然连知府大人的爹都来帮咱们收麦子了,知府大人真是好官呐!”

  麦子成熟后收获期一般会控制在十天左右,提早收割麦子还没长好,时候晚了麦子就自己掉在地里了,不出几日就要生根发芽,那就损失大了。

  因此,一时间,整个北地都在抢收。

  等抢收完,还要撑着天气好的时候晾晒两到三天才能进行脱粒,这是北地第一次用堆肥后的收获,为了计算到最准确的数据,整个府衙的人基本都在各个县里巡视,生怕出了一点差错。

  赵丰年也一个县一个县地看过去,等到了沙沙县,沙家村的时候,居然看到了赵有志在地里收麦子。

  许是看到赵丰年的目光停得有些久了,沙不多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连忙就慌了。

  “大、大人,这个,我们并非故意让您同乡收麦子的!我现在就去喊人过来!”

  赵丰年阻止了他。

  他只是没想到赵有志一个从小没接触过农活的人也能下地干活了。

  起初,他让赵有志来沙沙县种树,就是为了磨一磨赵有志的傲气,也是想让他知道他能读书识字是因为赵家吃苦的事没让他做,没必要整日里不可一世,看不上这个那个的。

  他以为赵有志肯定会中途吃不了苦,也做好了他会放弃的准备,届时,他还是会好生养着他,不过却只会当作一个普普通通来投奔的亲戚,不过没想到的是,赵有志虽然偶尔回一趟府衙跟大家一起吃饭,却半点不提沙沙县的事,如今竟然跟着一起下地了。

  这时候,沙大头媳妇来给他们送水,赵有志接过去说了一声谢,正要喝的时候,却看见了麦田边站着的赵丰年等人,怔愣片刻后,一口气喝了那碗水,弯腰继续割麦子了。

  沙大头媳妇笑着收拾好东西,走到他们这边,正要行礼,就被拦住了。

  “我们只是来看看,不必多礼,再说,这位嫂子既是有了身孕,更应该小心些。”赵丰年瞟了眼她的肚子,似乎知道了为何赵有志这样了。

  “大人们真是善心人,有志兄弟也是,听说他同知府大人您是同乡,知府大人,有志兄弟本来是分到我家来种果树的,只是如今果树也种完了,还要他帮着我们家收麦子,我们一家实在是过意不去,我们也没啥好东西的,只是不知有志兄弟的俸禄是多少?我们替他补上上个月的俸禄可行?听闻他媳妇也怀孕了,他还要在外劳作,是在是不容易。”

  赵丰年笑了笑,“不必如此,他作为府衙的官吏,俸禄自有府衙出,既然他表现好,府衙自然会多奖励他,你们的银子就留着给肚子里的孩子吧。”

  赵丰年特意在沙家等了等,等到了赵有志忙完。

  赵有志看到他还在,也很惊讶,但是到底什么话都没说。

  “活干得不错。”

  赵丰年只说了一句话就让赵有志火大。

  “赵丰年,你到底想干什么?我都在这里干活了,你还不满意?”

  “直呼上官名讳,可是不敬。”

  赵有志顿了顿,又反映过来,“你才不是我上官!”

  “那你直呼我一知府名讳,也是不敬,亏你整日说自己是个读书人,可见这礼节修养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赵有志却泄了一口气。

  “我算什么读书人,我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我甚至都不如赵柱子那个家伙,更别说你赵丰年了。”

  “我以前贼妒嫉你,你看你,比我晚读书,可是学问比我好,脑子也比我强,在私塾里,顾家两个夫子都夸你,到了赵家村,村里人也夸你,我爹更是天天拿你做比较,你都不知道,我们那个时候,顾家私塾里,就没有不讨厌你的,你也真的挺让人讨厌的。”

  “到了后来,我考上童生了,你也考上童生了,我靠秀才落榜了,你呢,读了官学,考上了秀才,不务正业地干什么油厂、纺织厂,结果中举中了个解元,去了府城,又去了京城,会试、殿试,成了状元,当上了官,可我呢,

  兜兜转转回来还是考不上一个秀才公名,我爹整日盼着我能改换门庭,可是我却是个指望不上的。”

  “如果你还想科举,也不是没有机会。”赵丰年说了一句。

  赵有志自嘲,“我就不是那块料子,我爹肯定也这样想,才想着把我送到了你这里,指望你能给我安排一个前程,只是你说的对,衙门里的东西重之又重,我能做什么呢?不过认识几个字而已,我刚来沙沙县的时候,连怎么挖坑种树我都不会。”

  “你可知,在这北地,在整个沙沙县,读书识字的人,一只手都不到?他们不是不想,是没有机会,你我能识字读书,已经是命好了,何必怨天尤人考不上秀才,也不是非要考上了才能做出一番事来,你能做什么,只有尝试去做了才知道,你不是不服气我吗,那我给你这个机会,我有意在北地兴官学,北地特殊,各个县城都没有私塾学堂,便是有志之人,也无法实现梦想,我便把此事交给你去办,倘若能让我满意,我承诺会让你考上秀才。”

  赵有志沉默了。

  “科举舞弊会不会有点太过了?”

  赵丰年真的很想知道,是不是赵家人的脑回路都这样清奇。

  他微笑,“恐怕我暂时还不想入狱,我说的是辅导你读书。”

第67章

  小河县的小麦产量头一个统计出来,全县平均亩产一石八斗,最高的人家达到了亩产二石,这个数据刚出来的时候,整个小河县,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不敢置信。

  “去年才一亩六七斗啊!就算是因着后面老天爷不下雨的缘故,可前些年也不过**斗,这、这是翻了一番啊!”

  “你家多少?”

  “一石六斗!”

  “那你家上肥晚了,我家有一石七斗哈哈哈——”

  这样的言语最近经常出现在小河县,整个小河县都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而小河县隔壁的牧县最后收了平均亩产一石六斗,沙沙县也是一石六斗,犁丘县一石七斗,至于五树县,平均亩产一石四斗。

  随着完整的数据被呈上府衙赵丰年的案头,府衙召开了抢收后的第一场会议。

  从府衙出来后,各县官员都十分喜悦,除了五树县。

  “其实一石四斗已经不少了,冷假面,你也别灰心,毕竟知府大人不是说你们去年是一亩地八斗嘛,还是有所增加的,不过我倒是没想到,你们五树县地挺肥的嘛,去年那鬼天气都有一亩八斗。”

  拓九照例嘲讽完人上马,王师爷歉意地跟冷存真行了个礼,连忙跟了上去。

  冷存真照样冷着一张脸,不知想些什么。

  每个县都翻了个番,人家小河县去年六斗,今年一石八,何止是翻了一番,三倍都有了,而五树县土壤肥沃程度北地能排第二,要是全程跟着堆肥,怕不是也有一石七八了。

  虽然就是这回,也有不少人家是后面补上来的,只不过还是要比五树县早,这才叫五树县落后了一截。

  各县衙的人回到县衙后,百姓们自然也听说了其他几个县的情况,顿时便对五树县同情不已。

  “要不是他们不听知府大人的,早就跟咱们一样了。”

  “谁叫他们不信任知府大人呢,我们可不一样,早早就堆了肥的。”

  “谁说不是,不过,他们晚了几个月都能有这么多,可见这堆肥有多好了。”

  “我家今年也是一开始没用,明年就打算早早用上了。”

  “我家也是!”

  外头的人都替五树县的百姓不值,身在五树县的百姓知道了如此明显的对比,自然更加悔恨又不满。

  悔恨于自己没有鼓起勇气坚持要学那堆肥,不满的是县衙门的不作为。

  只是不等百姓们哀怨,便又马上来到了大豆收获的时候,各县百姓都要忙着进行了下一轮的抢收,五树县也一样,大豆是府衙发下的新粮种,所有人都是有担心又期待。

  小河县跟沙沙县大豆种得最多,赵丰年特意留意着这两县的情况,甚至抽空的时候,找来了陆木匠,将连枷做了出来。

  陆木匠只听说是一种农具,还不知道用法,见赵丰年带着东西要去小河县,连忙也跟了上去。

  小河县这边,得知这是赵丰年做出来专门碾大豆的,都十分惊奇。

  “还不止呢,这连枷可是我们大人小时候见家里人用大石碾子辛苦做出来的。”大胖乐呵呵地跟众人分享赵丰年“连枷神童”的故事。

  众人也很给面子,直听得惊叹连连。

  大豆都晒过了几日彻底干了,大胖亲自上手示范了一下,大家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陆木匠看的也十分满足。

  赵丰年也是临时想到了这一茬,又想着顺道过来瞧一瞧,如今见何县丞安排人去仿制了,这才笑着准备回府城了。

  “知府大人真好呐,还特意给我们送过来。”

  赵丰年骑在马上,听到这话笑了笑,便带着大胖一起走了。

  而陆木匠,何县丞担心小河县的木匠看不明白,特意请他留了下来,等晚些时候再送他回去。

  “阿年,你听到了吗,如今百姓们都当你跟神仙似的,我前面去犁丘县还听百姓们说,你叫做赵丰年,肯定是天上管丰收的神仙下凡来了。”

  赵丰年也笑,“都是他们自己的功劳。”

  “哪有,分明是你,教他们堆肥,又修水利,这才有了丰收。”

  “最主要的是百姓们,是他们不辞辛苦用一双手劳作。”

  两人这里说着,快到府城的时候,忽然冒出了几个黑衣蒙面人。

  赵丰年看着他们手上闪着寒光的刀,面上一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