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66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府衙这里一片喜气洋洋,却不知外头因为这一千二百石的粮食惊起了轩然大波。

  “竟然又来了一千二百石?你没看错也没听错?”

  “小的看得真真切切的,只多不少!”

  “这知府是掏空了自己的兜不成?哪有这样的傻子?还是说外面的粮价已经降下来了?”

  李家的那一波人惶恐不安,百姓们却再次了解到了府衙的行动力,对府衙生出了前所未有的信任。

  具体体现在加入了商会的各家粮铺门口,再也不见从街头排到街尾的情形了。

  “谁不知道知府大人心里惦记着我们,说到做到,真的又有粮食进了北地,我家邻居前几日都看见了,那运粮的队伍,啧啧,排成了长龙,一眼都望不到尾呢,听说府衙还要招人建新的粮仓,就是底下县城也都在建新粮仓,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北地不缺粮了!”

  柳小尺在三月底离开了北地,四月初,河流解冻,万物复苏,赵丰年也准备巡视底下各县了。

  得知知府大人要来巡视,各县也是做足了准备,第一站是五树县,五树县县衙众人以为赵丰年只会在县衙

  门看看卷宗等着回话,正带着人等在衙门口,却听人回禀说是有一队人马一早就去了底下的村子。

  冷存真惊讶了一瞬,随即便带着人出了府衙。

  等找到赵丰年一行人,只见赵丰年已经再指点人做堆肥了。

  “......农作物的茎秆、杂草、树叶、人畜粪尿、地上的泥巴,都可以投入其中,一层杂草茎秆一层人畜粪尿最好,咱们这边碱性土壤为主,石灰粉就不用了,最上层用泥土,要格外留意的是温度,也就是热不热,一般来说,两到三天就开始能发热了,六七天后是最热的时候,这个时候要留意不能太干,不放心便找跟长度合适的竹竿,插进去,倘若竹竿是湿的,那不打紧,继续放着就是,倘若是竹竿是干的,那我们就要打孔加水了,二十五天左右的时候翻动翻动,然后继续等着,一般来说,一个多月就能成。”

  县衙门的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一个知府能对这些什么“粪”啊“尿”的这么清楚,只是看着周围听得入神的百姓,又觉得他十分厉害。

  “咳咳。”冷存真走了过去。

  “冷县令。”

  “赵大人有礼,大人来了怎么未叫人通知一声?也好叫县衙迎接一番。”

  赵丰年笑着看了他一眼,“不过是来看看百姓们春播准备得真么样了,何必兴师动众。”

  “是,赵大人爱民如子,我等钦佩。”

  赵丰年忽然敛了笑,“我听闻,五树县底下做堆肥的人家屈指可数,不知冷大人对此有何解释?”

  “赵大人,县衙门确实在推行,不过百姓们没接触过,也没见过什么‘堆肥’,加之冬日里泥土冻得坚硬,自然不好动工。”

  大胖看不下去了,“那如今都解冻了,冷大人也该让百姓们开始动工起来了吧,否则耽误了春耕,这不是误事了吗?”

  冷存真看了大胖一眼,依旧对着赵丰年,“赵大人容禀,百姓们农具少,甚至几家合用一把农具都是常见,这样一来,干活效率自然低下,春耕在即,地里还未翻过,自然是来不及的。”

  这个冷大人还真是油盐不进。

  赵丰年没有跟他继续掰扯,又问了几句农事,这才离开了。

  赵丰年离开后,冷存真身边的人便问了。

  “大人,我看知府大人面色不太好看,怕是记恨上咱们了,当真还不让百姓们做堆肥吗?小的听着似乎很有道理。”

  冷存真只是盯着赵丰年离开的方向不出声。

第62章

  “冷假面就是那个样子,我们牧县就不一样了,赵典吏一提,我们县立马就安排下去了,年后雪刚化水,就一刻不停地劳作!”

  赵丰年一个个肥池看过来,闻言就问,“拓县令可好好跟百姓们解释过了?”

  “当然是说过的。”

  赵丰年点点头,随即走到了一户人家,笑着问他是否知道这堆肥的好处。

  那人刚开始看着他们一大群人还有些害怕,得知了是府衙来看堆肥的,又一脸小心加茫然,“什、什么好处?”

  赵丰年挑眉,看了眼拓九,继续微笑着问眼前的村民,“县衙门没有跟你们说为什么要堆肥吗?”

  “说了说了,堆肥嘛,府衙教我们盘火炕,知府大人喜欢这些,我们挖就是了。”旁边的村民插了个嘴,说完还邀功似地瞟了眼自家县令大人。

  拓九看得有些莫名心虚。

  “拓县令说的是知府大人喜欢这个,你们就照听了?”

  “那不然咋地?我们县令大人总不会害我们,再说了就挖个坑的事,也不算什么,就是后头放那些屎尿的时候有些埋汰,不知这位府衙来的大人,您能不能替我们问问知府大人,咱们只放其他的,不放屎尿成不?我们家人少,回回想拉了还得跑回家拉,好攒着扔坑里,有时候憋恨了,难免一不留神就拉——”

  “你可闭嘴吧!”

  拓九涨红了一张脸,慌忙看了赵青青一眼,见她表情不变,这才又气得冲那人吼了一句,“这里都是府衙的大人,你说这些干什么!让你做就照做,废那老些话!”

  “拓大人,这可都是府城的大人叫我说的,再说,就是有这个困扰嘛......”

  “你还说?!”

  那人无奈闭了嘴。

  “拓县令跟百姓倒是亲如一家。”赵丰年冷不丁冒出这句话。

  “那是,拓大人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可不是亲切嘛!”

  还是那人,只是他刚说完,连忙又看向了拓九,“这个能说不?”

  这时候赵青青“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拓九绝望摆手。

  赵丰年看够了热闹,才对拓九缓缓说来,“府衙为什么要大家做堆肥,早前已经告诉过各县城,具体的实施方法跟注意事项也都整理成文书下发到了各个县衙门,有时候,我们就要告诉百姓们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仗着是官府直接下达命令,这样不仅百姓不理解,反而容易耽误了政令。”

  赵丰年说完又转向了赵青青,“赵典吏,此前牧县一向是由你负责,如今出了这种事本官很是寒心,就罚你一月俸禄,此外,即日起,牧县的一切工作,都交由赵有德处理接头,你可有异议?”

  赵青青垂眸行李,“此事确实是因下官疏忽所致,下官甘愿领罚。”

  赵丰年点点头,“嗯,望你接下来好生反省自身。”

  赵丰年话音刚落,拓九也终于从这场变故中回过神来,“赵大人,这事跟赵典吏无关啊!赵大人怎么能罚赵典呢?”

  赵丰年笑着安抚他,“拓县令心善,不必替她求情,做错了事就要受罚,赵典也是认的。”

  赵青青适时应了一声,拓九更气了,“这是我的错,要不赵大人罚我好了!又不是赵典下发的命令,是我命令每个村子起码要有一大半以上的人做堆肥,也是我不相信这个堆肥才没有跟他们解释!”

  “原来如此,拓县令竟是这样想的,对于你的怀疑,几个月后自见分晓,而你说的也不错,既然你主动要求首罚,那便罚你即刻派人向百姓们解释各种缘由。”

  “没问题,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做就是了,那赵典?”

  赵青青依旧半阖眼皮。

  “赵典有错,自然也是要受罚的,就改罚俸一月为半月吧。”

  “多谢大人。”

  一行人快离开的时候,拓九特意绕到了赵青青这边。

  “抱歉,赵大人,都是因为我自以为是,连累你也受了罚,你放心,你每月俸禄多少?被罚的那半个月俸禄由我出了!”

  赵青青微讶,忽然就笑了,“拓县令有心了,不过无妨,左右我就住在府衙,也寻不到地方花销。”

  “赵、赵典如今住府衙嘛?那回头,回头我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府衙门找你吗?”

  “自然可以。”

  拓九还没来急的高兴,只听她又说了一句,“不过接下来牧县的事情就不归我管了,拓大人有什么事也尽可以找赵有德典吏。”

  赵青青离开后,王师爷走到了拓九身边。

  “大人——”

  “闭嘴,我今天没说错词!”

  “大人,我只是想说,赵大人还有赵典吏他们都已经走远了。”

  “王文之,你有时候真不会说话。”

  到底是谁不会说话啊?

  巡视过几个县城后,赵丰年便准备着手大力抓春

  耕了。

  好消息是,一场雨顺利地落在了北地的大地上,春耕开始了。

  “推行大豆?”

  赵丰年在府衙的例会上提出了要全面在北地种植大豆的消息。

  “北地土地辽阔,沙质、半沙质土地多,再适合大豆不过了,大豆能固氮肥,改良土质情况,在这里种大豆,有很大的潜力。”

  前一段时间,赵丰年反复说过肥力,如今大家都知道这些话什么意思。

  “北地刚回归大夏版图没几年,加上这里动荡穷困,大豆还没传到这里,种植者寥寥无几,倘若真能形成规模,那赵家村的丰收油,也可以是北地的丰收油了。”赵青青只是一想就点到了其中关键。

  “大人是想建厂?”

  赵丰年笑了,“要想让北地这潭死水活起来,就要让他便成大江大河,流淌出去。”

  赵青青也笑了,“大人所言极是。”

  见杨菱等人面露疑惑,赵青青便跟他们说了丰收油的事,其他人听得也是两眼放光。

  “既是如此,百姓们定是要多种植大豆,只是北地习惯了种植麦稻,怕是百姓一时间无法接受新的粮种。”

  “不如由衙门出面,跟百姓签订契约,待收成后,百姓尽可按市价卖给官府,如此一来,百姓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衙门也可有足够的原料推行制油厂。”

  提出跟百姓定契约的是王文,王家的后辈,留他下来,一时对王家的表示,二是王文却是勤勉能干。

  在通过考验后,上个月王文正式入了府衙例会人员名单。

  赵丰年没想到竟是王文最先提出的这种法子,果然王家不愧是能跟李家抗衡的商户。

  “王文,你的提议非常不错,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回头整理出一份材料出来。”

  王文也很惊喜,他只是能参加了例会,却还没有一桩自己独自办的差事,如今赵丰年竟给了他这样的机会,当即只觉得受宠若惊,“是,大人!小的一定好好干!”

  赵青青赵大胖看着王文也是一脸喜悦。

  能又多一个人能替阿年分担,他们由衷的开心。

  而赵翠翠看了王文一眼,打量他一番,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很快,各县的百姓便得知了官府推行新粮种的事。

  沙沙县下的村子里,众人也在议论着这件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