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娘也不爱吃,娘以前在厨房里吃了好多呢,早就不喜欢吃了。”

  赵丰年捂着自己的碗,坚决不肯接受,“如果爹跟娘都不喜欢吃的话,那我也不喜欢吃了。”

  赵来贺跟巧娘对视一眼,既无奈又感动,这些日子来,他们发现孩子越发有主见了,这样精神的儿子让两口子也越发有了动力。

  “宝儿真乖,改明儿个爹进山给宝儿逮兔子吃肉!”

  赵丰年不清楚外面的武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大概率还没脱离冷兵器时代,但是作为农家的业余猎手,据他所知的,赵来贺打猎的工具除了一把弓,几只反复利用的箭,箭头是铁做的,沾了水容易生锈,赵来贺十分宝贵,不时就要拿出来磨一磨。

  这种工具十分考验人的准头力气,费时费力,遇到危险的大型动物,保命都是个难题。这也是为什么赵来贺虽然经常上山,但是收获并不大的缘故了,上次能猎到银狐皮子,已经是难得的运气。

  赵丰年有心想替他改造武器,但是又怕吓到夫妻俩。这段时间的相处,加上原来的记忆,他早就将他们当做真正的亲人了,他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缘故让他们伤心。

  也该找个借口了。

第5章

  农家日常是芫花还是头痛花

  开春后,各家各户都忙碌了起来,赵丰年家的三亩地有一亩水田,这时候要赶着下谷子育秧,另外两亩地就在竹林地旁边,雪化了后露出了青翠的麦苗,小块地里的菘菜已经不剩多少了,年后赵来贺全拔了,不时便要去翻地,等着再过不久下豆种。

  “这豆子不好吃,一股子腥味,吃多了还要放屁,要不是顶饱,谁吃这东西呢。”巧娘坐在门口挑出坏豆子,见赵来贺一身泥,便又问,“都播下去了吗?田里水都足的吧?”

  “足的,雪化在了田里,我拦了田坝,好多蝌蚪跟田螺,还有泥鳅,有志带着村里好些孩子都在抓泥鳅。”

  “那玩意跟豆子一样,都腥得很,除非用油炸,否则可不好吃。”

  “好歹是份肉,豆子也好,刚开始大家还不肯种,那年要不是种了豆子,估计大要饿死好些人,能饱肚子的东西都好。”

  也是听到这里,赵丰年才知道,这个时代,黄豆还只拥有最原始的饱腹作用,又或许,只是在这个小地方才如此,其他地方也许早有人发现了大豆的种种吃法也说不定。

  “娘听说过豆腐吗?”

  “什么豆腐?外面冷,宝儿还是在屋里玩。”巧娘连忙放下豆子,作势要牵他回去。

  赵丰年摇摇头,将自己的专用小马扎放下,“我不冷,我坐在这里陪娘一起捡豆子。”

  巧娘只好作罢,又摸了摸儿子的手,确定是暖的,这才放心,“宝儿真乖,都会帮娘干活了。”

  赵来贺也笑,心里打定主意等农忙过后要上山多挣点钱,给儿子补身体。

  “娘还没回答我呢,娘听说过豆腐吗?”

  巧娘看了丈夫一眼,看他也是一脸茫然,“豆腐是什么?宝儿从哪里听来的?”

  “听三叔读书听来的。”

  夫妻俩并没有怀疑,赵来庆确实喜欢在屋里读书,读得摇头晃脑的,看着就晕,许是宝儿刚好听到就记住了吧。

  “咱们宝儿真聪明,一看就是个读

  书的料子。“两人当即决定等天暖和一点立马送儿子去读书。

  赵丰年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也只等着先去读书。

  临县有三家私塾,一家县学,县城的私塾跟官学不考虑,除此之外,最近的是陈家湾陈秀才办的,再远一点就是顾家村的顾秀才了。

  陈家湾的陈秀才,也是赵来庆的岳丈,毕竟离得近,收费也是几家私塾中最便宜的,村里有一两个人家想送孩子去学字,几乎都是送到陈秀才那边。

  上回赵来贺去取铁锅的时候,也去陈秀才家瞧了瞧,刚巧陈秀才在屋里摇头晃脑,皱着眉头,使着一把指甲厚的木尺打孩子手心,赵来贺当即便有些犹豫,转头便把原本想给陈秀才当见面礼的两个鸡蛋揣进了怀里,他虽不懂读书这事儿,但会看人,就觉得陈秀才不太好。

  回来跟巧娘商量的时候,巧娘怕孩子送过去要挨板子,也拿不定主意,只好说再等等去顾家村看看,毕竟这可是大事。

  赵丰年倒是没想那么多,谁教对他来说只是个借口,这个叫做大夏的朝代,用的是楷书,他是认识的。

  也许这是一个平行时代,又或者是现代很流行的架空朝代,各种东西都混杂了一点,又有谁说得准呢。

  “豆腐就是豆子做的,豆子还能做豆浆,豆皮,豆油。”

  巧娘目瞪口呆,前面两个不懂,但是那个‘油’她听明白了,“什么油?豆,豆子油?”

  “豆子是干的,又不是肥肉,哪里来的油,指定是三哥读书读错了,带着宝儿这样说。”赵来贺觉得自己发现了真相。

  赵丰年叹气,心想读书这件事迫在眉睫了。

  晚饭吃的是麦粥,加上一碟野菜。

  春天就是这个好,野菜多。

  赵丰年的面前依旧是一碗鸡蛋羹,在夫妻俩无奈又感动的目光下各分了一勺后,这才慢悠悠地品尝着野菜。

  有点涩,有点糙,细嚼后又有点回甘,说不出来的味道。

  “附近小山坡上都没什么野菜了,头痛花开得到处都是,小孩子不懂事,还摘了回家,你是没看见,桂花婶发了好大脾气。”

  赵来贺点点头,“那花漂亮,怪不得兰子。”说完,朝赵丰年补了一句,“宝儿可别去摘,那东西摘了要害头痛。”

  巧娘又继续,“金桃怀上了,也怪不得桂花婶小心,宝儿从不到山坡那边去,咱宝儿听话着呢。”

  “宝儿的药没了,改明儿得去趟县城。”

  “看到买糖葫芦的买一串,宝儿好长时间没甜嘴了。”

  “嗯嗯,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赵来贺去水田那边看稻苗,巧娘去河边洗衣服,在赵丰年的软磨硬泡下,带上了一个小尾巴。

  赵家村这条河叫长龙河,流域很长,贯穿了附近数十个村子,赵家村的这一段河面不算宽阔,天气好的时候很清楚地看到对面的山村。

  他们家的茅草屋地势比村里高,一路经过开满头痛花的山坡,一个不大的貌似已经废弃的池塘,以及他们家的竹地,这才到了河边。

  这会子有点晚了,加上这一段住的人家少,河边以及没几个洗衣服的人了,只看到远处水沟边上大胖带着几个小的在挖野菜。

  见赵丰年带盯着那边,巧娘放下木盆,“宝儿是不是想跟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啊?”

  赵丰年点点头。

  巧娘很高兴,衣服也不忙洗了,牵着赵丰年小手就往那边去。

  大胖听完拍拍胸脯立马答应了下来,只是,等巧娘走后,他又犯起了难。

  宝儿这么脆弱,怎么带他玩呢?万一又生病了呢?

  倒是赵青青主动站了出来,“宝儿弟弟要跟我们一起挖野菜吗?”

  赵丰年依旧点头。

  都是小孩子,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就算赵丰年动作慢,谁也没嫌弃他。

  “大胖,这就是你四叔家的罐子啊?”另外一个跟大胖差不多大的孩子推了推大胖,稀奇道,“看着是跟我们不一样,他可真白,我还没见过长得这么白的人呢,人也小小的瘦瘦的。”

  “什么罐子!他叫赵宝儿。”

  “我娘说的啊,说你们家天天煮那个苦水,给罐子喝。”

  另外一个瘦点的挤了过来,“那个啊,叫药罐子,那个苦水就是药水儿,牛蛋你不懂还瞎说。”

  “你才不懂呢,药水就是苦水儿!”

  “那也是,我可不想喝苦水。”

  “那我也不想,去年我生病的时候喝过一次,可苦可苦了。”

  “小罐子真可怜,天天只能喝苦水。”

  大家纷纷同情起来,一时间,看着那个拔野菜的背影,仿佛目光都多了几分慈爱。

  等等?什么野菜?

  “诶诶,小罐子,那是头痛花,不能拔!”

  赵丰年转身朝说话的孩子看过去,几个孩子见赵丰年一手头痛花的花朵,地上只剩下头痛花的杆子直立立地杵在哪里了。

  头痛花确实很难连枝一起拔下来。

  赵青青不知所措,“弟弟,弟弟赶紧扔掉,这个摘了头痛的,弟弟现在头痛吗?”

  赵丰年看了一眼手上的花汁,悉数扔进了水沟里,惊得里面的小鱼四处乱窜。

  赵青青松了口气,其他几个小孩也都松了口气。

  “昨天兰子摘了一大堆回家,被桂花奶奶拿着笤帚打呢,都追到下河村河坝那边了,太吓人了。”

  “为什么摘头痛花会头痛呢?”

  “谁知道呢,反正大人不让,要我说,我可不怕头疼!”

  几个孩子大的十岁,小的才五六岁,就已经学会空闲的时候摘野菜帮着家里添一道菜了。

  赵丰年陆陆续续摘了几根,都塞给了赵青青后就不想动了。

  他这个身体确实孱弱,才活动了几下背后就出了汗,索性找了块石头,坐着盯着水沟里的动静。

  这一片的野菜很快就摘完了,几个孩子商量着要去另外一块地方。

  “小罐子要去吗?”

  “巧婶子应该不让小罐子去吧?”

  赵丰年表示要在这里等他娘,几个小孩见他两手空空,一人塞给了他几颗野菜,这才离开,赵大胖则是赶走了赵青青,很有

  兄长范儿地表示要留下来保护弟弟的安全。

  赵丰年眼中流露些许笑意,接受了这些善意。

  大部队走后,也许是赵丰年话少,赵大胖居然开始跟他说起了自己的烦恼。

  “......你看我三叔,你三伯,读了这么这么久,还不是天天喝米汤,什么天天有肉吃,顿顿吃大白饭,我娘就会骗我呢,再说了,去县城里当伙计当那什么账房有什么好的,大爷爷家香花姑姑就是去了县城里,后来再也没回来了,你想想,再也不能回来诶,这些认识的人你就再也见不到了,见不到爹娘了,见不到爷奶,也见不到牛蛋、铁柱、栓子、狗蛋......我去过一次县城,那里东西都可贵了,你说我去了县城怎么活呀,我都买不起糖葫芦......”

  看来,赵老大也打算送大胖去读书了。

  “读书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学到更多本事,你学了本事,就不用挨饿了。”

  “也买得起糖葫芦了。”赵丰年顿了顿,补了一句。

  在这个时代,能有机会读书,就是有机会触及到另外一个世界,是一个家庭跨越阶级最快速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可能孩子们还小不清楚,但是如果可以,赵丰年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去认字,去读书。

  “可是我种田也挺好的啊,我一点都不怕累,我力气可大了!”

  “你知道你家里有几亩地吗?知道一亩地产粮多少吗?要交几成税?又要多少粮种?卖粮什么价?怎么定契书?”

  大胖懵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