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2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赵来金瞬间就明白了,“都分家了,年后大家就不在一处了,你跟她过不去干什么,再说,都是自家人。”

  “我呸,谁要跟她王小红一家人,以前当闺女的时候就爱勾搭人占便宜,这么多年了,还是老德行,我可跟你讲,以后柱子再来找你要吃的,你可不许给,再给我就跟你急!”

第2章

  农家日常瑞雪兆丰年

  王三娘做闺女的时候就跟二房王小红不对付,便是两人成了妯娌后关系也没缓和,甚至见天的相互别苗头,前些日子赵老头决定停了供赵老三读书,再挑一个孙辈送去私塾,王三娘王小红二人就为了选谁家的孩子去这事差点大打出手,虽则后面成功分家,但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那是碰上都能上火的。

  赵来金挠挠头,他昨儿个遇到大伯家的堂兄赵来富,赵来富刚从岳家归来,带了一篮子糕饼,碰到赵来金,便给他塞了几块,赵来金接过来也没多想,就想着大过年的,给孩子们都甜甜嘴,哪成想倒是给出矛盾来了。

  王三娘看着他这副模样就生气。

  “都是一个娘生的,怎么你就没学到他赵来喜半分的机灵,你看他把爹娘哄的,差点屋后的菜园子都要分给他家了。”

  “娘都说好了,那菜园子里的菜是公家的,也没多少产出,年后收完了最后一波菘菜,后面还是归给爹娘,爹娘跟着咱们,最后还不是咱们家的。”

  “菜园子算什么,菜一摘什么都要自己种了,西边那块竹林才值钱呢。”

  “宝儿身体不好,老四说是能上山去寻摸,但是也不够宝儿的药钱,这么多年下来,手里估计是没钱的,也就两分地,山林那边也有不少竹子,也不缺那玩意儿,补贴他们也是应该的,再说,你不是嫌竹蔑处理起来麻烦嘛。”

  王三娘自然明白,只是觉得竹子也能做不少好东西呢,不过老两口子身体还康健着,又不是闲的下来的性子,往后能帮忙做不少事情,这又是另外一个说法好处了。

  想到这里,王三娘也没话说了,毕竟她觉得这次分家她家才是获利最大的,老二赵来喜是个懒鬼,往日里地里的活都叫不动人,王小红又跟她不对付;老三读书太费钱,读了这么多年还是个童生,大家都说他中不了秀才,三弟妹陈莲手脚慢不说,又只有两个女儿,三房一个劳动力都没有,相当于一家人养着他们;老四家虽然能干,但是那钱都拿去填他们宝贝儿子的药钱坑了,留不下几分到家里,而他们大房,可是有三个男丁,要是不分家,以后岂不是一大家子都指望着他们家养,这她可不愿意。

  因此,她也是满意的。

  这边王三娘想通了,回到屋里的王小红可气得不轻。

  她跟王三娘一个下河村,一个上河村,本来两村来往密切,可惜她俩当闺女的时候就不对付,当了妯娌后,王三娘仗着大嫂的名头总要压她一头,什么好处都轮不上自己。

  分家她还是愿意的,毕竟三房跟四房都是吃钱的无底洞,她也想着送儿子去读书,供小叔子哪里比得上直接供自家孩子呢,如果大家一起过,供养不了所有孩子,赵家在村子里算不上什么富裕人家,光是供个赵来庆,就已经是举全家之力了,若不是看三房不争气,也不会想到改供孙子读书,老两口虽说没有什么大的偏心,但大胖终究是长孙,真要送个孙子读书,肯定是轮不上她的柱子。

  她跟王三娘争了小半辈子,怎么可能愿意出钱供她儿子去读书。再有就是,她男人可比不上他其他兄弟勤快,现在仗着家里有人干活,能不动弹就不动,往后分了家了,她也刚好借着送儿子读书的理由逼他立起来。

  “你说你认识的那人,真能让柱子去县城私塾读书?”

  赵来喜本来睡得好好地,被婆娘一下子推醒,当即有些不高兴,“正做着梦呢,又做什么!”

  王小红锤了他一下,“还不是柱子读书那事,这可是咱们家的大事,你这个当爹可要上心!”

  “我当什么事,说了多少回了,一准没问题,真是的......”

  眼看赵来喜继续睡了过去,得了准信的王小红也不再管他,当即把刚才的不开心抛到脑后,给小儿子掩了掩被他爹带跑的被子,转头看到另外一张床上的两个闺女正要起来。

  “你带着妹妹赶紧起来,一会儿去捡柴火,从今天开始,咱们家要好好攒钱给你们弟弟读书。”

  两孩子点点头,没出声。

  灶屋里,巧娘刚煮好米汤,见两个侄女手拉手走进来,笑了,“热水刚烧开,青青翠翠你们拿盆来,婶娘给你们舀。”

  两姐妹摇摇头,“婶娘,我们自己来吧,宝儿还没吃饭,您照顾宝儿去吧。”

  翠翠也迟疑着问道,“婶娘,弟弟昨晚又咳嗽了吗?”赵翠翠知道堂弟身体不好,家里人都说堂弟活不过十岁,她才七岁,不知道十岁是什么概念,也很少看到堂弟出来一起玩,倒是经常听到咳嗽声。

  四房人一起住着的老宅,到底逼仄,离得也近,一点动静大家都能听到。

  巧娘舀好了米汤,这才有笑,“弟弟喝了药,马上就好了,不会再咳嗽了。”

  翠翠松了口气,“太好了,希望弟弟开春能好起来,到时候我就可以带弟弟去摘野菜了。”

  农家的孩子早当家,女孩子更是恨不得刚会走路就开始帮着家里做事了,王小红只念着儿子,两个女孩子黑天白夜地帮家里干活攒钱,春天里挖野菜,冬日里捡柴,对于她们来说,春天是能外出挖野菜也不冷的季节,反而是她们放松的时候,就这样,俩孩子还惦记着病了的堂弟,是有心了,巧娘当即眼睛便有些湿润。

  “我一定会跟弟弟说两个姐姐等他一起出去摘野菜的。”

  赵丰年这一次生病恢复得很快,昨天还烧着的人,今天早上居然已经神清意爽地靠坐在床上看风景了,虽然这风景只有半透光的窗户。

  巧娘刚端着碗进屋,看到儿子小半个身体露在外面,当即吓了一跳,一边放下碗一边去帮他拉被褥。

  “宝儿,赶紧盖上被子,听话,外面冷。”

  赵丰年只得乖乖缩进被窝,露出一张惨白的小脸看着巧娘,及她手里的米汤。

  昨天没胃口,吃什么吐什么,只喝了两顿药,他确实有

  些饿了。

  他们这屋离厨房近,这会儿米汤还是热的,心疼儿子饿着肚子,巧娘刚放下的米汤连忙又端了起来。

  赵丰年细细感受着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心里划过一阵阵的暖流。

  就是连续四天还没归家的赵来贺让他忍不住有些担心。

  好在当天夜里,赵来贺就回来了。

  赵来贺刻意小声敲门,没惊动其他人。

  只夫妻两不知道的是,这屋里还有个装睡的。

  “怎么大晚上回来的?吃了吗?我去给你做去,不不不,还是先烧点热水洗洗......”怕吵醒儿子,巧娘压低了声音,一边忙着给赵来贺拍雪,一并又急忙要去厨房烧水。

  赵来贺常年打猎做庄稼汉,是兄弟几个里面最高壮的,这几日在山上只能吃几口干粮,早就肚子饿得受不住,却也不着急找吃的,只先来到床边看了眼儿子,见他睡得香甜,这才放下心来跟着巧娘去了厨房。

  在厨房就着热水擦了擦身子,又喝了一大碗姜水并一些吃食,两口子这才一起回到屋里,继续聊起了打猎的事。

  “......情形不好,雪太厚了,山里草倒是没什么了,却也不好走,本想跟着脚印去找狐狸,那狐狸皮子最是值钱,去年侥幸得了一只,那皮子的钱够宝儿两个月的药钱了,只是这东西狡猾,我追了小半个山林还是给逃了。

  后来遇上了獾子洞,给掏了两只獾子,谁成想转头又碰到了一只银狐,这东西可比杂毛狐狸值钱,又是花了一整日的功夫,得了狐狸我也不敢多呆了,想着宝儿前头还病着,可雪下大了,又不敢顶着大雪下山,便寻摸了个山洞,待到了下午,寻思着着得赶紧把货出了好换钱抓药,等雪小些了,索性绕过这边山头直接去了县城,问了保和堂那边孙大夫收不收獾子,是八十文一只的价,可巧孙大夫有门路收皮子,狐狸皮也卖出了,足足十两白银——”

  巧娘吸了一口气,往年丈夫也不是没卖过猎物,就是去年那只狐狸皮,也才二两白银,这回居然有这么多。

  “这,这银狐皮这么值钱啊...”

  “孙大夫说了,这皮子成色好,拿到外头去,做成衣领子,那些贵人五十两也愿意掏的,也是咱们不懂那手艺,不然直接自己做了,送去府城,能赚得更多...

  今年雪厚天冷,獾油紧俏,獾子收的价也高,就是可惜现在不好上山了,不然这东西好掏,也能多赚些......我给你也带了一盒獾油,你冬日给人家浆洗衣服,冻疮又发了,等年后分出去住了,我上山打猎,你就在家照顾宝儿,别出去做活了。”

  巧娘眼眶微湿,“这东西贵着呢,给我做什么,平白浪费了......”虽是这样说,但那罐獾油被她拿在手上,怎么也不愿意放下。

  “不贵,这一瓶是孙大夫送我的,你看这个小瓶子是竹子做的,我厚着脸皮要了两瓶,一瓶给爹娘,是我没用,连累你大冬天的还要给人家浆洗衣服,你多涂些,后面就不要去了,好好养养,回头破了皮更是要吃苦头的。”

  巧娘抹去眼泪,应下了,又问,“对了,这钱……”

  “这钱留着,既然已经分家了,就不上交了,加上分家的二十两,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也有三十五两好几了,年后起房子紧着点用还能余下些宝儿买补药。”

  “你做主就好了。”

  赵丰年先前还听着,到后来渐渐睡意涌上,于是,也就错过了赵来贺说的下一句。

  “这次进城,我听那些秀才郎都在念什么‘瑞雪兆丰年’,宝儿的大名,就叫丰年怎么样?也不必从‘有’字,宝儿身体弱,我想着取个不一样的压一压。”

  “赵丰年,赵丰年,”巧娘嘴里念着,笑道,“这真是个好名字。”

第3章

  农家日常孝敬

  第二天一早,赵家的人便都知道老四赵来贺回来了,虽然有心想知道他这次进山赚了多少,但是到底是分家了,各家赚的钱都不必再交付公中,自然也不好追着问,只是,当赵来贺将獾油拿出来给了老爷子跟张氏,其他人还是狠狠地羡慕了。

  “一盒獾油如今都快卖到五十文了呢,老四这回看来是赚了不少钱了。”王三娘窝在屋里纳鞋底,一边眼馋羡慕。

  “那也是老四的本事。”

  “我也没说啥,只是当年你咋没去一起学打猎呢?”

  众所周知,赵老四的打猎技巧都是村子西头一个老猎户教的,老猎户三十年前孤身一人来到赵家村定居,靠着打猎跟村里人换东西吃,只是那人不愿意说话,平常也没人敢上前搭话。

  “都说多少回了,那是老四救了他,他才教老四打猎的。”

  因为有了个先天不足的儿子,赵老四不得已大冬天去山里捡山货,走远了,碰巧救了被野猪撞伤了的猎户,猎户这才将本事教给了赵老四,大家都知道这是门手艺,这年头学手艺都是要交束脩,先从学徒做起,别人谋生的手艺,自然不肯轻易教给旁人。

  再者,进山也着实危险,不是真的有点本事,胆子大,还真不敢轻易进山。没看老猎户也因为这个伤了身体,没两年就去了嘛。

  所以,王三娘也是嘴上一说,真要她男人也进山打猎,她是不敢的。

  “想要獾油,让自家男人买去呀,找老人家讨要算怎么回事,那是人老四家孝敬爹娘的,天天窝在屋里不做事,伸手要东西倒是积极呢!”

  王三娘一听这话,纳着鞋底就出门了,一边使着针,一边靠在门上看热闹。

  王小红见她出来,变本加厉,“有些个人做个事拖拖拉拉,伸手要东西可是麻利着呢。”

  被讽刺的女人低着头,有心想说点什么,又不敢回嘴,半天只吐出几个字,“二嫂,你别这么说……”

  “我说什么了?这话哪一句不是事实?你都做了还怕人拿眼瞧了?要我说,他三婶你也别急,三弟可是个读书人,这几天就要回来了吧,县城里那么多好东西,三弟这么多年吃家里的用家里的,平常不见他往家里拿一分半分,我们这些做兄嫂的就不指望了,只是这大过年的,总要孝敬爹娘吧?”

  在针对三房这件事上,王三娘总是能跟王小红达成一致,要王三娘说,这三房才是最可恶的,四房好歹是偶尔还能补贴家里,三房可是个只进不出的。

  是以,一听这话她就附和上了。

  “他二婶这话说的,何止要孝敬爹娘呢,平日里老三在县城里读书不回家,这家里老三媳妇虽是做不了什么活儿,可到底辛苦养着一双女儿,三弟怎么也要给三弟妹带点好的不是,我看那镇上的读书人娘子哪个不是打扮光鲜的,那头上的大红花,哎呦,那叫一个喜庆好看呢。”

  这话就纯粹恶心人了,谁不知道赵老三只顾着他的之乎者也,诸事不管的。

  被两边夹击,陈氏几乎是落荒而逃。

  剩下两人相互看了一看,终止了短暂的同盟。

  “那陈莲可真是,说什么秀才公家的女儿,还不如我们这些庄稼户人家呢,我呸。”王三娘回到屋里,嘟囔了一句,继续纳鞋底了。

  雪连续下了几天,这日终于停了,而赵丰年的病也好彻底好了。

  当然,这是他自己的想法,在赵来贺跟巧娘看来,他最好是在床上躺过整个冬天。

  除夕前一天,赵丰年终于争取到了在院子里看看雪的短暂时光。

  男人们在院子里或堂屋里做着修补农具的活计,孩子们在院子里玩闹,女人们便在厨房里忙活。

  等到炸丸子的时候,整个赵家村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的香味,农家人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能吃点好的了,就是再穷的人家,过年也不能随便应付。

  儿子上回就是出门看雪病了好大一场,是以就算是赵来贺在院子里盯着,巧娘心里还是不放心,不一会儿就要探头看一眼。

  王三娘就笑,“老四他们都在,你怕什么,再没有这么不放心的。”

  巧娘也跟着笑了笑,又缩了回去,手上活儿是没停的。

  这就是为什么王三娘更待见四房了,瞧瞧人家,不耽误活啊,再看躲在一边拌个面都磨磨唧唧的老三家的,王三娘翻了个白眼,心说,得亏年后就要彻底分开过了,这糟心的。

  院子里,赵来贺跟儿子并排坐在堂屋口子边上,不时低头看一眼,眼里满满的慈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