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18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今年应该会有个好收成。”

  赵丰年也笑。

  县试结束后,赵有志考擦着最后一名过了,等到四月,他还要再去府城考一次府试,若府试也过了,那他就是童生了,可以参加八月的院试,倘若府试也过了,那就是秀才了,能给家里免除田地赋税。

  赵丰年依旧坐在小马扎上帮忙挑豆子,一边跟柳巧娘介绍考童生的流程。

  “哦,那可真不容易,要考那么多次呢,太辛苦了。”

  但是如果一旦成功,那就是有意义的。

  这也是这个时代平民唯一能冲破阶级的办法了。

  赵来贺扛着锄头从外面推开院子门,怀里还抱着一条狗。

  “哪里来的狗崽子?”柳巧娘问。

  赵来贺先放下锄头,将狗崽子带到母子俩面前,“大柱家的,想着咱们家人少,又有院子,养只狗看家护院,宝儿摸一摸,小东西不咬人。”

  柳巧娘拉起狗崽子一条后腿,狗崽子哼哼唧唧,“是只母的呢,他家大黄狗今年生了几只?”

  赵来贺从墙角的水缸里舀了一瓢水洗手,一边回答,“今年还是五只,得亏我年前跟他说好了,不然可抢不到了。”

  “今年养狗的人这么多呢?”

  “可不是,说是去年大家养的鸡多,怕人偷呢,说起来这里面还有咱们家一番力气呢,咱们鸡苗卖得便宜,大家都乐意买。前头去大柱家的时候,桃婶子还问今年有没有呢,说是过年那会儿她娘家嫂子就问了。”

  有生意能做,柳巧娘自然开心,这些日子她孵出了两批鸡苗,不过都送到县城里去了,那县城卖鸡苗的人说要进一批鸡苗,赶早些时候送到其他县去卖,这也是年前就说好的,柳巧娘按照本村里人的价格,四文钱一只,赚了一两多,送完人家定好的,这才有时间孵零售的。

  自从赵家村卖鸡苗,本村人比外头人来买便宜一文钱,比县城还便宜两文钱,跟赵家村人有亲戚关系的几乎都求上门了,赵家村人竟有些许的自豪,只觉得面上有光,瞧见外村人来买鸡苗,还热心指路。

  今年家里地多了,赵来贺巧娘两个人自然是忙不过来,正商量着忙上一两个月,赵丰年却建议雇人。

  赵来贺跟巧娘面面相觑,“那不就成地主老爷了嘛,像什么话。”

  “但是娘跟爹又要送我去学堂,又要养鸡喂鸡,确实忙不过来,而且娘你想想,你如果孵鸡苗,孵四百只,少说能赚六七百文,雇人的话,一天十文钱,贴补一顿晌午饭,伙食费就按五文钱来算,一天就是十五,咱们家七亩地,请三个人足够了,那一天便是四十五文,十天就是四百一十五文,凑个整,算五百文,拿卖鸡苗的钱还能剩三百文,关键是人轻松了,也不至于累出病来。”

  夫妻俩仔细一咂摸,越想越是这么一回事。

  于是,这事很快就定下了。

  在村里,帮人家收麦子十文钱一天,还包一顿晌午饭,确实有大把人乐意做。

  等一家人回过神来,发现今年春种居然没怎么劳累就过去了,柳巧娘也觉得不可思议,谁能想到,在农忙的时候,她每天只需要做做饭,给鸡蛋翻翻面。

  而这个时候,赵家亩产三石的小麦产量也引起了轰动。

  事情的起因是挨着赵家地的同村人看见了他家的小麦麦穗比旁人家的开花结穗都要早,到了灌浆期,那一颗麦穗上比自家三根加起来还要多,两家的地紧挨着,对比格外明显,等到收获的时候,一株株饱满的小麦看得邻地的同村几乎羡慕嫉妒得双眼发红。

  赵来贺知道今年地里的收成肯定是少不了,就怕有人红眼病,等小麦刚成熟,立马就跟提前说好的几个人连夜抢收了。

  雇的几人都是家境格外贫苦,但是人品信得过的人家,收的时候也察觉到赵家的麦子饱满,倒没说什么,只问来年能不能

  换些麦种,赵来贺自然是答应的。

  邻地的同村人第二天一看,见两家挨着的地收完了,只当是防着自己,便在村里闲话了一番,话里话外都是赵来贺家不知道从哪里买的好麦种,却瞒着不告诉一个村子的。

  称粮的时候,这个说法已经传得几乎整个村都知道了。

  大夏一年收两次粮税,一次在夏收后的六到八月份,另外一次就是秋收后的十到十二月了。

  村长赵大生挨家挨户登记的时候,听到一亩三石的时候,顿时就惊住了。

  如今小麦的亩产在一石左右,约莫一百斤上下,最肥沃的上田产量最高也就一石半,还是好些年前怀江府下面的其他县的记录,而赵家的地,就算其他人不明就里,经手的赵大生还不知道嘛,那就是比下田稍微好一点罢了。

  赵大生这下也怀疑赵来贺家是不是哪里寻来了了不得的粮种了。

  眼看众人眼神越发火热,赵来贺忙笑着解释。

  “哪有什么好粮种,无非是跟大家一样,挑挑拣拣的。”

  “来贺,都是同一个村子的,可不带这样藏着掖着的啊。”

  赵来贺笑了笑,“这都多亏了堆肥!”

第23章

  赵丰年本就没打算瞒着村里做,刚开始的时候瞒着是怕有人跟着学,最后没成反倒怪到自家头上。

  再者就是,这个方法也要经过实验,他还有自己的一点打算,如今水到渠成,于是便让赵来贺出面了。

  虽然在赵丰年看来,这样的产量还是没有达标,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惊人的变化了。

  听说赵四家靠着叫什么堆肥的法子让七亩地都能亩产两石的麦子,整个赵家村都沸腾了。

  谁不知道赵四家那五亩地地薄,起初王家种五亩麦子,收获三石都不到,虽然有疏于管理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地荒啊。

  可如今,赵四竟然连薄田都能种出这么多粮食,可见这堆肥是多么管用!一时间,无论是家里薄田还是本来就拥有上田的人家,都激动不已。

  赵家突出的产量,毫不意外引起了其他村的注意,也引起了县太爷的注意。

  对比其他村一亩一石,六七斗,赵家村的三石实在是一枝独秀。

  这天收粮税的还是个熟人,周大力。

  周大力早知道了这事,见到赵来贺,一脸的笑容。

  “贺兄弟,真有你的,你家这事县令大人都知道了,你可真生了个好儿子!”

  赵来贺也笑得合不拢嘴。

  等县令大人亲自微笑着同赵来贺说了几句话,还说待查实前因后果,会再派人去赵家村时,整个场子上的人再次冲赵家村这边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今天的所见所闻赵家村的人能说一辈子,见到了县太爷,县太爷还很和蔼地跟他们说话了,还说要来他们赵家村呢。

  赵丰年家,巧娘也高兴,他们家今年秋收都没出什么力气,去年才得了县太爷的夸,今年堆肥的事又被县太爷夸了一番。

  巧娘已经将鸡养到三百只了,每天收的鸡蛋都卖到了县城里,知道她家养鸡,县城好几家酒楼食肆都在她家定鸡、定鸡蛋,现在她给鸡吃的可都是新鲜的菜梆子还有河里的田螺,怕是有些人家吃的还没有她家鸡好呢。

  本想着如今就是最好的日子了,谁成想,这天中午,村口传来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

  家里小黄狗听到动静猛的站了起来,朝着门口狂吠不止。

  赵来贺喝退狗崽子,正要出门瞧瞧,就见赵来元一脸喜意朝他们家跑来。

  “来贺哥,好事,大好事!县太爷来了,说要来你家瞧宝儿呢!”

  不多时,只见队伍来到了赵家,县太爷从一辆深蓝色的轿子上下来,乐手也停止了敲锣打鼓。

  县太爷姓张,长得慈眉善目,倒不像是一县之长,倒像是谁家的富家翁。

  张大人先点了赵丰年问了几句,连连点头。

  “你便是赵四,不错不错,你很不错,虽家贫,却一片慈父之心,坚持送小儿去读书,你同你妻子也养了一个好儿子,年纪轻轻便能造福乡里,务必要让他继续读下去,往后通晓圣贤书,将来也好报效朝廷,本县赠纹银百两,是为鼓励,望你家往后继续造福乡里。”

  话毕,又单独点出赵丰年。

  “赵丰年,这里有文房四宝一套,望你好生读书,勿忘进取。”

  这时候,衙役也送上了两个托盘,赵丰年跟赵来贺各自接了一个,这才又向张县令行礼道谢。

  “堆肥之法本县即将在全县推广,届时衙门派人来赵家村学习,届时还要你们教导一二。”

  赵来贺赵丰年自说不敢。

  县太爷热热闹闹地来,也把热闹留在了赵家。

  听闻县太爷送了一百两银子给赵家村赵四,还送了文房四宝给他家那个发明了堆肥之法的神童儿子,隔壁村都赶来了凑热闹,纷纷表示要看看“堆肥神童”长什么模样。

  当然,还有重要的堆肥,旁人不知道什么是堆肥,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什么堆肥能让粮食增产,那就够了。

  又听说县太爷会派人去各个村里推广增产办法,大家顿时就安心了,直夸县太爷是好官。

  这边,赵丰年家被围得水泄不通,而另一边,赵来金回到家里,王三娘忙拉住他问肥田的事,赵老头也看向了他。

  赵来金刚从现场回来,人正兴奋着,不住地搓着手,“是有这么回事,刚才当着县令大人的面四弟又介绍了一遍,我琢磨着这法子能行哩!”

  王三红翻了个白眼,“还用你说,他家今年一亩地两石呢!我是说县太爷长啥样?真给送了一百两银子?还送了东西给宝儿?”

  “让你一起去你又害怕,现在又紧着问,县太爷不就长一副官大人的模样么,还能长什么模样?很有威严,总之他一说话,我都不敢喘气了。”

  王三娘啐了他一口,“就这点出息!”

  想到什么又皱了眉,“他愿意拿出来教给大家?别是要收钱吧?你是他大哥,他管你要钱,丧良心哦!”

  赵来金涨红了一张脸,“不要钱,免费教大家,再说,县太爷都发话了,还收什么钱,堆肥要的那些东西也都是寻常见的,只是四弟家打算再盖间屋子,村长说了,让各家出人帮忙。”

  “我就说没有白拿的,还要帮他家干活呢,刚得了一百两就要盖屋子,显摆呢,去年也是,又是买驴,又是起围墙的……”

  赵老头看了她一眼,王三娘一愣,连忙借口饭在锅里溜走了。

  “你四弟最念旧情,是你们先寒了他的心,前头他宁愿去桑河村找柳大来帮忙,也不找你们这几个亲兄弟,你们也要想想为什么。这回他那边你多搭把手,别真叫兄弟不成兄弟。”

  赵来金脸涨得更红了,羞愧得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让自己钻进去。

  这边赵来贺白天说了一通还不过瘾,晚饭桌上,依旧很开心,这么多年来,他从来都是赵老二家的老四,为了给儿子赚药钱,寒冬腊月也要进山,没人瞧得起他,如今却要来请教他了。

  虽然这都是儿子的功劳,话也是儿子教他的。

  “爹,回头教村里人的时候,您还是让村长爷爷选几个聪明的代表过来跟您学堆肥,这样您教会了他们,再由村长组织他们去教其他人。”

  “对对对,宝儿说的有道理,村里那么多人呢,都等你一个人教得多久啊,累都累死了。”

  赵来贺也觉得有道理,打算等从府衙回来就去找村长说说。

  又过了几天,村里说起赵家的时候,都是一水的夸赞。

  “来贺家算是立起来了,我看宝儿今年身体倒是不错。”

  “家里赚到了钱,有钱瞧病,好药都养着呢,自然是会越来越好了。”

  “家里有个吃药的,可不得要拼了命的赚钱,如今可算好了。”

  “虽说吃药费钱,但人家那小脑瓜子好使啊,要我说,没什么妨碍的!”

  “也是,换做是我家那个讨打的,要是也这么聪明,脑子里有这么多点子,就是天天喝药又怎么了。”

  “我看你们啊,就是瞎操心,人宝儿县太爷可说了,那是聪明绝顶的,往后要当大官哩!”

  ……

  这边村里怎么说,赵家却不在意了,赵丰年跟赵来贺去了一趟县衙,回到家的时候,只见门口围了一堆人,妻兄柳大跟大哥赵来金俨然也在其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