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送走两人后,巧娘瞪了一眼儿子,“说你身体不好那是唬你两个伯娘的,你凑个什么热闹,还咳嗽的,仔细真引了咳嗽出来。”

  赵丰年笑了笑,“这不是显得您的话更有说服力嘛。”

  巧娘也没忍住笑,

  “滑头。”

第20章

  赵来贺在傍晚的时候回到了家里,去的时候没人瞧见,回来的时候同样没人瞧见。

  “这回赚了八十二两三钱。”赵来贺十分高兴激动,甚至抱起赵丰年来了一圈,还想再装一圈的时候,却被巧娘阻止了。

  “白日里才咳嗽了几声,别着凉了。”

  赵来贺连忙查看儿子,赵丰年无奈,“娘,都说了我没事。”

  “仔细些总是没错的。”

  “你娘说的没错,仔细些总是没错的。”

  等赵来贺洗漱又填饱肚子后,一家人这才坐下来一起数银子。

  前几个月他们家花钱确实多了些,家里只剩下不到三两银子,巧娘跟赵来贺面上不说,心里都是着急的,如今加上卖鹿跟鸡的钱,总算是放下了心来,接下来他们家没什么大的花销,开春后继续孵小鸡,便能有源源不断的银子,不至于入不敷出了。

  第二天吃的依旧是鸡蛋面疙瘩汤,上面飘了一层薄薄的油脂,还是上回周家带来的肉熬出来的猪油。

  冬天的早上吃上这么一碗热腾腾的汤,直接暖到了胃里。

  巧娘跟赵来贺提了一嘴昨王三娘跟王小红想要搭车一起去置办年货的事。

  “咱们家得去县城,还要去孙大夫那边配药,她们是去镇上还是县城?”

  “县城呢,说好了到时候回来的时候城门口碰头。”

  赵来贺点点头,“那还是要早些,赶在下雪前,不然驴蹄陷在泥里不好走。”

  “我也是这个意思,总归是早些去买好了心里也踏实,不然总惦记还有什么

  事没办。”

  “明天给驴子歇一天,后天一早就去。”

  赵来贺定下去县城的日子后,巧娘便开始琢磨着要置办的东西,赵丰年见她做饭的时候嘴里都在念念有词,便提议列个单子出来,巧娘立马觉得可行。

  等赵来贺从祠堂那边回来,就见母子两人坐在饭桌上,一个念一个写,凑过去一看,见那一列列的什么果子、糖糕、猪板油,就乐了。

  见两人没什么用得到自己的,索性去给赵丰年摆在桌上的汤婆子换了水,冬日里写字手凉得快,一会儿刚好可以捂一捂,今年整个冬天赵丰年都没有生病,大夫都说是好迹象,顾秀才也说孩子是个读书的料子,未来可以走科举路,这样一看,赵来贺只觉得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等到去县城的日子,赵来贺牵着驴车,让巧娘跟赵丰年坐在板车上,顺着路先拐到了老宅。

  王小红此时正等在老宅,但是巧娘没想到能看到陈莲,见到他们,王小红倒是立马笑着迎上来打招呼,陈莲还是老样子,很是安静,不过自打赵来庆当上了员外家的账房后,显然她也比之前开朗多了,瞧上去过得还不错,此时见到几人,也笑着打了个招呼。

  几人相互叫了后,赵来贺巧娘便带着赵丰年进了屋,跟赵老头张氏打了个招呼,等出来的时候,大胖二胖还有翠翠青青几个孩子就围着驴车好奇地上下摸索。

  王三娘跟在赵来金后面,背着背篓出来,看见陈莲就翻了一个白眼,拉着巧娘嘲讽,“不知道从哪听来的我们今天要上县城,一个个招呼都不打就来了。”

  王小红也不满陈莲这样子凑上来,但是她习惯了怼王三娘,“又不是你家的驴车,你犯得着么,四弟妹都没说什么。”

  “又没说你,你起个什么劲,什么犯得着犯不着的,我家好歹是送了碗咸菜过去的。”

  想到咸菜王小红更来气了,当时两人说好去赵四家,结果王三娘闷不吭声,到了地却掏出一碗咸菜来,弄得她王小红里外不是人,“就一碗破咸菜,当什么好东西呢,活像是送了一碗鸡蛋似的。”

  “赵四家就鸡蛋多,用得着我送?再说了,人宝儿就喜欢吃这口咸菜,你懂什么?!”

  赵丰年还在想他什么时候喜欢吃大伯娘的咸菜,她娘就将两人拉开了。

  “好了好了,难得大家凑在一块,刚好热闹热闹,只不过,咱们人多,我们大人怕要走路了,让孩子们坐车上吧。”

  大胖二胖欢呼着往板车上窜,青青看得有些羡慕。

  见二胖爬不上去,赵来贺用手托了一把,转头看着两个女孩,一声不吭,就把赵青青赵翠翠俩孩儿也给抱上去了,到后最后这才又将赵丰年放到了孩子中间。

  两个女孩都惊呆了,王小红也愣了愣,正要说什么,就听赵来贺问陈莲,“三嫂,盼娣招娣呢,还有柱子,今天人多热闹,不如把他们这帮小鬼头都带上,都去县城里涨涨见识。”

  陈莲挪了两步,“就不用了,她们怕生,不喜欢热闹,谢过四弟了。”

  王小红瞧不上她那副小家子气的模样,这样一对比,觉得还是自己教的女儿好,也不再说什么她们不去了,“柱子在家温书呢,夫子说了,咱们柱子可是有读书天分的,可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玩上面。”

  柱子前段时间也去了陈家湾陈秀才家读书,王三娘王小红一直暗中较劲。

  此时听了这话,王三娘总觉得她是意有所指,刚要说回去,就被巧娘眼尖打断了,“既然这样,咱们就出发吧,再晚点怕要下雪的。”

  这时张氏从屋里不知哪里翻出了一床旧被褥,“给孩子们盖着腿,都别冻着了。”

  巧娘连忙谢过,又暗道自己不够细心,宝儿身子骨弱,她居然没想到这一层。

  路上,巧娘才得知,原来赵来庆还没从钱员外的庄子上回来。

  上回碰到他,还是秋收后赵三家起新房子的时候,因为很多汉子都去帮他们家盖围墙去了,导致赵三家的房子延了期,赵来贺过意不去,过来帮着打了地基,柳巧娘送了一筐鸡蛋来,那时候赵来庆穿着一身簇新的书生长袍,精神面貌比以前好很多,就是说话尽喜欢说些人听不懂的。

  不过也是,一个月三百文的活儿,精神状态怎么会差,要巧娘说,若是她每个月能赚三百文,那真是做梦都能笑醒。不过她转头一想,前头她孵鸡崽卖,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孵了五百只,赚的可不止三百文。

  “估计也就这几天的事了,毕竟就算是员外家,也是要过年的。”

  陈莲点点头,总觉得现在丈夫能赚钱了,日子该好过了才是,整个赵家村,谁不羡慕她相公一个月能赚三百文,但是赵来庆不像其他男人,家里钱都交到媳妇手上,他的钱都自己揣着,若不是她每个月张口跟他要钱,他甚至都想不起来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要养。

  陈莲觉得委屈,又觉得是因为自己肚子不争气,生不出儿子来,这才让丈夫心不在家里。

  王小红也羡慕过三房一个月能赚三百文,为此,她还跟赵来喜吵了一架,非得让赵来喜去求赵老头也给他找一个三百文的,实在不行,二百文也行。

  “我看你是疯了,三弟是识字才能赚这么多,我能做什么,重活我干不来,那轻松的又要认字。”

  “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做不来?前头说你那帮朋友能给柱子安排进县城里的私塾,最后没办成不说,还搭了一两银子进去,如今说是县城的酒楼,每个月就给一百文钱!”

  “都说我这刚开始,后面干得好,还能再涨,你也不去瞧瞧,这村里谁家当家汉子能寻到一个月一百文钱的活!”

  王小红到底是妥协了,能在县城里有份这样的活计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总比赵来喜成日里懒在家里好。

  年关底下县城的酒楼生意好,因此赵来喜是没回来成的。

  刚到县城,孩子们就被县城的繁华吸引到了。

  大胖二胖倒是来过一两次县城,但是青青翠翠是头一回,当下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看了。

  大家要买的东西不一样,也没必要都一起走,约好下午县城门口汇合就各自分开了。

  陈莲倒有些害怕,想跟着赵丰年一家,同时有些后悔没跟王小红一样带上两个女儿,又想到人家看到她带两个女娃,会不会想到她生不出儿子嘲笑她。

  “三嫂,我们也走了,记得下午城门口见啊。”

  巧娘没想太多,只是她也不是很愿意跟陈莲一起聊那些没完没了的生儿子的话题。

  讲真,赵家也没谁真的就说轻视女孩子了,就她自己一个人在哪里总觉得旁人都看不起她,倒也不至于。

  “宝儿,想吃糖葫芦嘛?”赵来贺问完,不等儿子回答,立马掏钱买了两串,一串给赵丰年,一串给巧娘。

  巧娘嗔笑,怪他乱花钱,赵来贺也不恼,又数了十个铜钱,让小贩包起来,天冷,上面的糖浆都冻成块了,放在一起也不会粘得到处都是。

  “买这么多做什么,也不能多吃,回头坏了孩子牙。”

  “给几个孩子都甜甜嘴,剩下三串,宝儿一串,过年去他大舅家,给大尺小尺也带上。”

  巧娘没话说了,如今他们家赚到钱了,她也不在于这几文钱,再说,她看赵家这几个女孩子,过得都苦。

第21章

  买了一把糖葫芦,收获了小贩一箩筐的吉利话。

  赵丰年也觉得他几个堂姐堂妹过得苦,女孩子在每个时代都不容易,在这个世道就格外艰难,如果真的想改变,只能她们自己立起来,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冲破世俗枷锁呢,如果她们知道那是枷锁的话,可能还有可能,可是这世间有太多约束着她们,让她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被约束着,这样她们又如何能有冲破枷锁的机会呢。

  赵丰年咬到一颗山楂籽,差点崩了牙,不对,是真的崩了牙。

  “嘶~”

  赵丰年看到手上带着血丝的牙齿,心态崩了。

  赵来贺率先发现了儿子不对劲,待见他从嘴巴里吐出一颗带血的牙齿,当即紧张得不行,

  顿时就后悔自己给孩子买糖葫芦了。

  倒是巧娘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无语地看着这对如临大敌的父子。

  “宝儿这是要换牙了,不是崩的。”

  赵来贺长呼一口气,而赵丰年再次风中凌乱。

  他,还要换牙齿?

  再没有哪一刻,能让此时的赵丰年察觉到,他还是个刚过了七岁的孩子。

  呵呵。

  冰糖葫芦被没收后,赵丰年瞟了一眼。

  再次,呵呵。

  买完单子上的大部分东西,一家人又去了布庄,给赵老头跟张氏各买了一件袄子,巧娘的娘早些年没了,也只给柳老头买了一件。

  伙计看他们这么大手笔,当即又给推荐了一堆东西。

  虽然赚到了钱,但夫妻俩都习惯了节俭,倒是看中了一条狐皮做成的围脖,看上去就暖,也看上去就是适合他们宝儿。

  赵丰年拒绝无果,只跟老板说再要两件成衣袄子。

  不等夫妻俩拒绝,“如果爹跟娘亲都不买,那我也不要了,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夫妻俩感动不已,最后柳巧娘拍板,“买,咱们都买!今年过年咱们一家都穿新衣裳!”

  不过等走出布庄,柳巧娘就后悔了。

  “该自己买棉花跟布料来做的,这一件袄子竟然要两钱,能买好几斤棉花跟布料了,也是今年忙晕了头了,明年我一定早早买了自己做。”

  中午一人吃了一碗馄饨,又歇了歇脚,一家人才赶着驴子不紧不慢地溜达到了城门口。

  王小红带着两个女儿已经等在那里了,她东西倒是不多,赵来贺把驴车赶到路边,帮她把背篓放到车上,又问青青翠翠,“上车坐着不?”

  巧娘先前就在赵丰年的提醒下往板车上放了几个用麦杆稻草做的蒲团,再加上张氏的旧棉被,车上一点都不冻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