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就去翻出来,说来,那些东西可沉的很呢。”
沉?那是你不知道当初方大海到底搬了多少。就现在从乡下拉到城里这些,和付家收来的总量比,不过是三分之一的量而已。那些看着就贵的,名字、内容不属于大路货的,方大海都已经收到空间里珍藏了。
至于放在外头说要卖的这些……其实方大海是真没指望真的能卖出多少钱,他带着这个进城,更多是想为自己有钱寻个出处罢了。
因为这样的心态,所以当何雨兰哼哼唧唧的在木桶里翻来覆去折腾,拿出来时好不怜惜的往炕上丢,他也没半点心疼。倒是桌边闲话到现在,至今没回家的三个小子,听到了动静走了过来。
“嚯,大江,你家居然还有这么多书?学木匠还要读书的吗?”
都说这年头的人识字率低,这确实是实话,可也不知道是巧还是怎么的。现场这三个小子,不或者说乔家、何家、方家这三家,愣是没有一家是文盲。
你看啊,乔东这里,学账房的能不认字?不认字账本子怎么写?何家学厨,这原本认不认字也不打紧,可谁让何毛柱那是拜过师傅的呢?有师承的厨子,那一般都是有菜谱的。为了看得懂菜谱,那也要认识几个字吧!至于方家的木匠,呵呵,一般来说确实都不识字的多,可那不是还有方大海嘛,自打他来了,爹又没了,就借着做木匠要会画家具图的借口,给自己套上了一个认识几个字的模版不说,连着弟妹们,也趁着晚上睡觉前的一点子时间,稍稍教导了几日。
虽说如今真说起来,这方大江也好,何雨兰也罢,认识的字还没一箩筐,可好歹也能说一声不是文盲了。
既然不是文盲了,那被人问到这书……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去已经没人的宅院趁火打劫的事儿,他是怎么都说不出口的。
“木匠不要画家具图纸啊!不要计算尺寸啊!”
也就是这会儿马镫亮度不够,不然是个人都能看见方大江那涨红的脸,还有一脸底气不足的心虚。
不过说谎可不是什么好孩子,再说了,这些书……很多明显都是国中的课本,说木匠画图用的书,那也得别人信不是?又都没瞎。
终究还是方大海承担了所有!
“别听大江忽悠,这些书都是我从别家收来的,外头乱成什么样你们都知道,打仗都打到眼跟前了,好些人家跑路都来不及,这些不方便带走的,不就便宜了我嘛。来来来,看看,有没有用的上的,你们要是有看上的,明儿我也好少点分量。”
看看?这倒是可以,可明儿少点分量……他们都听懂了,这是准备卖吧!若是这样,他们怎么好意思随便拿。
“不用了,大海哥,你送去书铺吧,这么多书,应该能卖好些钱的。”
“就是,姐夫,就我们这样的,看什么正经书啊,能识字都是大本事了,给我们也是浪费。”
“什么浪费不浪费的,你都没细看,怎么知道就没你想要的?行了,知道你们的意思,不就是觉得能卖钱吗。也不想想,就如今城里这样,有没有人收?再说了,就是有人收,这多几本少几本能差多少?赶紧的,都是邻居,客气什么。”
没有人收?就教授等文人战乱年间都超高的工资来看,这还真是未必。只是这样的事儿,这几个底层少年是不会懂的,在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吃饭不易,活命难。所以方大海说因为太乱,所以可能没人收还真有点信了。
既然信了,那第一个不客气的肯定是何雨松。
“要这么说,那我可真就要好好找找了。姐夫,有小人书不?我听说有《西游记》可好看了。(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你别说,这还真没有,不过有《三国志》你要看不?”
“看看看,怎么不看。”
何雨松一听真有小人书,哎呦喂,兴奋的差点没跳起来。一把拉过两个伙伴的手臂,就往炕上冲,吓得香草还以为他们是来挠她痒痒的,尖叫着就往炕里头飞快的爬去。引得一屋子的人都大笑起来。
许是这屋子里的声音太大,许是这几个一直不回去让人担心,这边几个还在大笑呢,门口就传来了何毛柱和东厢房刚回来的乔舒泰的声音。
“闹什么呢,还不回家。”
“东子,别闹妹妹。”
若是往日,大人的声音一响,暗绝对是一片寂静,镇压效果杠杠的。可今儿……
“爹,快来看,姐夫这儿有小人书。”
有了这一声,都不用其他孩子出声,两个大人走进来的脚步就开始加快了。
“小人书?这东西可不好买。”
“我听说价钱也不便宜呢,大海怎么还买了这个?”
哎呦,这个问题方大海可一定要解释解释,不然传出去,还不定以为家里藏了多少宝贝呢。
“不是买的,是从别人那儿收来的,反正不要钱,就想着费点力气拉回来,能自己看就自己看,不能看还能卖书铺换几个钱不是。”
乔舒泰因为不算十分熟悉,所以也就是笑笑,说一声方大海运气不错,然后就将注意力放到那些书上了。可何毛柱……立马满含深意的看了一眼方大海。
他已经猜到了这些书的来处,应该是和那笔钱一样,从乡下地主家弄来的。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孩子居然会将书也带出来。
一般人家遇上这样的情况会搬什么?就这些书的分量,有这力气,哪怕是找个柜子,拿个箱子呢,也比这实惠不是?可偏偏这孩子拿了书!还能想到卖书铺,这眼界、这见识,要不是方大海不在的两日,他又细细的问过了何雨兰一回,确定他们逃难出来之后,一直住在乡下,他都要以为这是个在城里长大的读书人家的孩子了。
“水浒?你这居然全套的水浒?哎呦,这可好,不用去茶馆花钱听说书了。哈哈,
老何,你来看看,这书还挺新。”
还有这样的故事书?刚还琢磨方大海的何毛柱这下也忍不住了,虽然他识字确实不多,看书也费劲,可故事书那还是看得进去的。
“是白话文的不?”
“不是我还能喊你,民国14年上海文明书局版,看看,书名都写着呢:白话小说文选水浒传精华一卷。”
白话文好啊,白话文,他们这大老粗也能看了!
这下好了,连着何毛柱也被激起了寻宝的热情,那东间的火炕上就更热闹了。躲在炕尾的香草似乎也被感染了,小心的凑了过来,蹭着一个就开始咯咯咯的笑,那些书啊,这下是彻底别想理了。从一个人手上传到下一个人手上,不全转一遍,这些书连着想趟炕上休息一下都没戏!
第37章 租书摊……
乡下小地主家的藏书能有些什么?就像是前一章写的那样,除了课本,剩下的多是是话本闲书,便是方大海收起来的那些看起来还能勉强算珍本的,也多是这样的类型。不然也不至于让这些底层百姓也翻动的十分积极。
而这样的书籍拿出去卖……就外头那个乱劲,方大海说不一定能卖出去固然是客套的虚话,可不容易卖出好价钱那倒是真没错,毕竟这会儿会读书的,能读书的,大多都人心惶惶,想要远走的也不在少数。
书本因为不容易被带走的缘故,这会儿是真不怎么受重视,就这些人家家里,那也有大把的二手书籍堆积着,不知道怎么处理呢,方大海手里这些本就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自然更没有什么市场。送去了,许也就是被人挑挑拣拣,选了没有的收了而已。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方大海见着大家对这些书都挺有兴趣的时候,不免笑着就来了这么一句:
“你们要觉得喜欢,就拿回去看吧。”
“拿回去看?”
何毛柱翻书的手一顿,抬眼看了看方大海,想了想,笑着说到:
“看是一定要看的,难得遇上我这大老粗也能看的懂的书,怎么能不看。不过大海啊,刚我进来的时候听道说,你这书准备卖的?那我们拿走了……”
“等你们看完了再卖也一样,我手里又不是没了吃饭的钱,不急于一时。”
这话方大海说的十分爽快,何雨兰几个听着这话,也跟着笑嘻嘻的,看着同样底气十足的样子。
怎么能没底气?不说家里如今粮食储存有几缸,足够他们吃半年的,就是今儿那两只野鸡,不还换了2块钱嘛。他们真的一点都不怕耽搁点日子。
他们这份底气何毛柱他们也知道,这就是个大杂院,谁家买了什么,那都在所有人的眼里,谁能没看见?当初粮食涨价那事儿,那还是方大海回来说给他们听的呢。
可知道归知道,事儿却不是这么办的。
“那也不成啊,虽说咱们是亲戚,可也没有耽搁你挣钱的道理。不过说起我们借书,我倒是想到了个事儿。”
“什么事儿?”
借个书而已,还能有什么事儿?方大海好奇了!睁着大眼,挑着眉,等着何毛柱解惑。不想何毛柱还没说出口呢,一边乔舒泰先笑出了声,给出了答案。
“哈哈,我知道,我知道,老何,你说的肯定是租书。”
“还是老乔你知道我,确实是租书。”
何毛柱和乔舒泰也算是老邻居了,因为彼此工作都算体面,整的钱在这院子里也算多,所以常凑一起吃吃喝喝。嗯,不然何雨松和乔东也不至于如此熟络是吧。反正关系挺好,彼此了解也挺深。
但是这能深到他一开口,那乔舒泰就立马知道他想了什么,这依然是个惊喜。让何毛柱的死人脸上也不免露出几分笑来。转头再看方大海的时候,说话声音都温和了几分。
“你也知道,二叔我为了多挣几个钱,会接一点席面,有一回我给一个书铺老板家做席面的时候,听他们抱怨京城几个大学里的学生不讲究,说是为了省几个钱,就直接去书铺看书,看完了就走。让他们很多新书没几天就成了旧书的摸样。为了避免损失,几个书铺的掌柜想了个法子,将这些看着有些旧了的另外放置到一处,专门又开了个租书的买卖。”
听到这里,方大海还有什么不懂的?
“二叔是让我也做这个?”
“一次性卖了固然能立马收入一笔多的,补贴开销,可就你家这情况,细水长流显然更合适。哪怕一天就几个铜子呢,那不也是出息嘛。”
话是没错,主意也出的挺好,可……
“二叔,您这可高看我了,我这才多少书?哪怕是将这些个课本都算上呢,也没刀片30本。这要说做租书的买卖,人家还不得笑掉大牙?再说了,我也没那个本钱啊,开铺子?想都不敢想。”
不只是不敢想,更是不能干,即使他真有钱,也买起的铺子,就他们家这情况,那不是擎等着给人当韭菜?
就是自己本事,避过了这种情况,那后头等着解放了定成分的时候又该怎么办?虽说后世都说,小业主合营后,受到的冲击也不大,可胆战心惊十年那是一定的。但是,但是啊,明明知道后头会有不妥当,他干嘛还要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方大海拒绝的摆手摇的都快成扇子了,敬谢不敏的样看的何毛柱都有些没眼看。
他能不知道方家开不起铺子?明明知道还这么说,那自然是想到了两全其美的主意,这孩子,怎么就不知道听完了在说决定呢。
“二叔还能坑你?我和你说,是,你家书是少了些,可刚才你自己也说了,如今外头乱,书没人收,若是让大江找那搬家的人家家具的时候留心一些,怎么也能低价收上来几本吧!只要凑足上2、30本,哪怕都只是小人书呢,那也算是能用了。”
乔舒泰不愧是何毛柱的知心人,这边何毛柱刚说明白了这书籍的事儿,他立马就接口解释了后头。
“大海,听听你二叔说的数字,他啊,从来就没想过什么开铺子,而是从我们几个身上给你想出了生意。你看看大松和东子,咱们说了这么好一会儿的话了,他们看书的脑袋抬起过来一次不?你啊,只要在家摆个书架,让雨兰或者大江,有一个在家看着,那生意就能做起来了。”
哦哦,明白了,是让他在自己家放个租书架子是这个意思吧?若是这样,这倒是还真成。家里这两个半大不小的也肯定很愿意,毕竟这也算是为家里挣钱出力了。顺带的,还能培养一下弟妹读书识字,学习一点算数什么的。算得上一举数得!
“还是二叔想的周到,这还真是个好法子。那行,明儿就让大江去寻寻书架,要是没有,就找点木头我自己打一个,小人书也能慢慢添置,保证三两天这租书摊子就能搭起来。”
方大海说的痛快,何雨兰在一边听着也高兴。挣钱啊!她刚还可惜城里找活儿难呢,这立马就有了!可真好。
就是方大江目前正和其他两个小伙伴看着书,颇有几分充耳不闻的专注,还不知道自己被安排了好几样活儿。
“那既然说到这里了,那你这第一桩生意,就从二叔开始吧,来,二叔就借这本水浒传,你看这借回家的几个钱?”
何毛柱对于方大海如此听劝也很高兴,一边说着话,一边就开始从兜里掏钱,想赶紧的将这借书的事儿给定下来。毕竟边上还有个乔舒泰等着呢是吧,他可得抢个第一手,不然岂不是要等好几天?
收二叔的钱?那怎么能!不说刚才给找了个挣钱的路子,正欠着人情,就是看着亲戚情分,也没有第一个就拿自己人开刀的。
“二叔,您说什么呢?要您的钱?那我还不让人骂死,我能在院子里安家,可都是您帮扶着才办成的,这都还没回报几分呢,就伸
手从您兜里拿钱,我成什么人了。”
方大海真是这么想的,毕竟他不差钱啊!
你看啊,不管是后世,还是明朝,他都没缺过钱(锦衣卫再没钱,那日子也比平常人好过)。等着到了这个时代,除了头一天艰难了些,后头很快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就这样的人生经历,他怎么可能会过多的计较钱财?散小钱,多结交人脉,将朋友搞得多多的,那才是方大海。
乔舒泰也同样觉得何毛柱不该给钱。不过他的目的有点不一样,因为就何毛柱那爱面子的脾气,不给钱,他肯定不会拿书,那这本他先发现的水浒传,就能让他头一个看了。
“对对对,都是亲戚哪有这么计较的。来,大海啊,收我的,5个钱借一天差不多吧?我来给大海办个开门红。拿着,赶紧拿着。”
乔舒泰一个手往方大海的手里塞钱,一个手巧妙出击,将书本从何毛柱的手里给夺了过来。那动作利索的,怎么看都不像个账房!到有几分佛爷的利索。
“嘿,你个老小子,偷袭。”
“偷书不算贼,我偷袭怎么了?我这是爱学习。”
得,方大海还没张嘴说什么呢,这两个中年汉子自己闹上了。他看着手里这5个铜子,一时都有些哭笑不得起来。
看着他们挤眉弄眼,你来我往的互啄,忙插嘴说到:
“我这摊子还没开呢,怎么就能算是开市了呢?乔叔不用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