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何毛柱的小道消息一放,得了,媒婆都跟着着急了。只是和何毛柱着急蔡福来的婚事不同的是,人家格局更大些,着急的是所有她捏在手里的未婚资源。
所以啊,这边一叠声的答应了何毛柱,第二天就去说合,并将人送走,那边立马就马不停蹄的开始走街串巷,将这消息送到了所有的客户手里。催婚催的,比这些人家的家长都积极。
“再不赶紧的,等着这《婚姻法》真下来了,那可就晚了。18周岁哎,乡下姑娘15、6结婚都不算晚,这18……那岂不是成了老姑娘?”
“20周岁才能成婚,那几岁才能让您抱孙子?这一来一去耽搁的,可是好几年。”
“瞧着吧,因为这个,最近想卡在《婚姻法》出来前结婚的肯定多,等着这一波过去,老姐姐哎,到时候还能剩下多少合适的给您选?您可抓紧些吧。”
媒婆本就长了条好舌头,如今让这事儿这么一催,好嘛,这里何家和陈家的事儿还没个着落呢,那边其他意向客户,就已经又定下了好几家。媒婆这操作,真是绝了。
而这样的趋势随着消息的传播,还有着越来越广的趋势。毕竟媒婆这工作性质就决定了,他们社交圈的宽度,再加上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等着这边蔡福来和他心爱的陈家姑娘敲定了婚事,并开始积极筹办的时候,整个京城的婚假风就彻底吹起来了。
“这事儿有点不对啊!”
军管所里,王主任看着最近几天下头干事们整理出来的信息汇总表,满脑袋都是疑惑!
“怎么一下子这么多家要办喜事儿?还都集中在这几天?”
对面办公桌上的副主任正在写文件,听到声音头都不抬的回了一句:
“是不是黄道吉日就这么几天,所以都凑在一起了?”
“就是凑也没这么凑的,你看看,都集中在这两个月,一个入冬的都没有,这也太奇怪了。”
“许是觉得冬天成婚太冷?”
“去年怎么没觉得冷?哦,就今年矫情了?不可能。”
咦,好像也对哦,副主任停下了手里的工作,探头看了一眼王主任递过去的时间表,也皱眉了。
“确实有点奇怪,如果说是因为解放了,日子顺心了所以这结婚的多起来,可咱们京城解放也不是一天两天,都大半年了,哪怕是刚开始几个月属于适应期呢,那这开春后,也是成婚的好时间,怎么就没见他们这么着急?”
“可不是吗,从春到夏,四五个月的时间,合在一起也没这两个月多。真是奇了怪了。”
“就挤在一个时间段……赶时间?不是吧!”
不是什么啊,人就是赶时间!不信你看蔡福来,这说亲才几天啊,成婚的日期都定下了,就在下个月初,公历8月6日,农历6月12,宜:求嗣结婚搬家入宅装修交易装修安葬作灶祭祀祈福斋醮酬神见贵,妥妥的黄道吉日!
不过卡时间这个事儿上处理妥当了,新问题又来了,这么赶,结婚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喜宴的事儿又该怎么处理呢?
女方这里,因为有过定亲,所以嫁妆什么的是早就有准备的。可蔡福来这里呢?哎呦喂,没有爹妈的孩子,平日哪里能想到这些?所以啊,何毛柱要辛苦了,同样的,方大海也被抓了劳力喽。
第119章 太夸张……
结婚前的准备工作,说白了,就是那么几个套路。
首先你房子得拾掇一下,比如刷个大白,捡一下屋顶的瓦片,齐整一下地面什么的。
蔡福来那小院子虽说住过去不过是三年,可当初因为是他妈偷偷给儿子准备的后路,所以从一开始买的就是个旧房,图的就是一个不引人注意。等着蔡福来住过去之后呢,因为守孝和藏拙的原因,也没正经的收拾过,所以这会儿想修整……不来个大动静都不行。
“这房子……”
有活儿找熟人,过来给蔡福来修缮的自然是雷师傅了,当初能得到林老太太的推荐,那就是因为他们大院的房子修整,多是雷师傅一手包办的。所以蔡福来修房子的事儿一出来,何毛柱就没想过找第二个人。
既然是熟人,那自然雷师傅说话办事儿也痛快不隐藏了。站在屋子里指着屋顶就好一顿的可惜。
“这房子要是几年前刚到手的时候,用心养护一下,还是能坚持些年的。如今可不行了,看看,这房梁上都有蛀孔了,要是这会儿不换了,只要外头再有什么打炮的事儿,这屋顶自己就能掉下来。”
都解放了还能有打炮的事儿?何毛柱和蔡福来听着有些不以为意。可方大海的心却猛地沉了一下。然后幽幽的说到:
“那还真得上心了,打炮不至于,可地龙翻身什么的,京城也不是没有过。安全起见,三叔换吧。”
地龙?别说,刚还真差点忘了这一茬,京城确实隔上些年就会来那么一下。要这么说,这事儿确实要抓紧了。可问题是:
“换房梁的钱我倒是有,能好好收拾一下,将来住的安心些,我也挺愿意。可问题是,雷师傅,这要是动作这么大,那时间上……”
“哦,这个确实要耗时些。最起码20天,就这还没算通风散味的功夫。”
看看,我就知道是这样,可他们定下的结婚日期却很近啊,总计也就十来天,这可怎么办?总不能将新娘子迎到没了屋顶的房子里吧。别的不说,这洞房怎么办?幕天席地吗?这也太扯了,老丈人家都能打上门来,你信不信?
蔡福来一想到这些,真的,头顶都有些发麻,忙不迭的问:
“不能多找几个人帮忙吗?”
“这会儿哪儿有那么多人啊。”
嗯?什么意思?这京城从来没缺过人吧!还能找不到干活的人?
“真难找,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准备办喜事儿的人一下多了不少,到处都有赶工修房子的,要是找点散伙儿小工还行,这能上墙的,真是不好找。那最起码也得是个大师傅才行呀。”
办喜事儿的人多?
蔡福来和何毛柱兄弟两对视一眼,转头齐齐看向了方大海。方大海……除了点头,他还能说什么呢?他是真没想到啊,就对着何毛柱说了一下结婚年龄限制的事儿,然后……从何毛柱到媒婆,从媒婆到她的客户,再然后,这传言就越传越离谱,越传越吓人,已经到了有人说政府因为住房紧张的缘故,所以要清理一波单身汉去参军打仗了!也不知道这都谁TM想出来的神转折,弄得政府连着解释都难。
什么?不征兵就能解释?别闹了,外头仗还没打完呢!还有那么多新地盘需要驻扎,怎么可能不要兵?此外,还有一大波脑子清楚的热血青年,在外头等着,一门心思想刷最后一波从龙之功。这样的情况下,部队那基本是每天都在增加人。所以说不征兵都没人信好嘛。
不单是不相信,还有大把的人存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思跟风,这么一来,可想而知这婚姻市场最近有多繁荣了。听局里几个消息灵通人士说,连着那些八大胡同出身的改造女支女,最近受欢迎程度都上涨了一个台阶,三分之一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对
象。
比如枣娃他姐-小雀,好像就寻了个不错的。虽然17岁的嫁30岁,年龄差距大了些,可那男方好歹是头婚,还在政府的安排下,成了粮管所的装卸工,这工作多体面啊。
当然了,遗憾不是没有,比如这人一只耳朵有些毛病,听力差了正常人一截。可人老实本分不说,养家糊口也没压力,家里没有父母,单位还给分了个单间屋子,有吃有住还能帮着照顾枣娃,多贴心啊!反正小雀是相当的满意,过些日子,哦,大概也就蔡福来结婚前后,就要正式登记结婚了。
连着从良的女支女都分分出嫁,这么一掐算,只要眼睛没瞎,脑子还在,就能算出这京城短短一个月里的婚姻市场是如何的庞大了。这样的情况下,找不到干活的人……方大海觉得,真的很能理解。
只是理解归理解,这事儿还是要解决的,那怎么办呢?
方大海叹了口子,主动给出了一个方案:
“这样吧,反正喜事儿不是在咱们院子办嘛,那就把我家大江那两间屋子,先给三叔两口子住些。等着这里修好了,他们在搬回来就是了。”
怎么办呢,这事儿到底是从他嘴巴里漏出去的,虽然后期加工的事儿实在是算不到他头上,可……都是自己人,帮一把算了。
“那房子买下来的时候雷师傅不是刚帮着收拾过屋顶什么的嘛,这会儿用还省事儿省时间了呢,只要家具搬过去摆放齐整,立马就能住人了。”
这怎么好意思呢,不过暂时好像还真是只有这个法子了。蔡福来也好,何毛柱也罢,听了方大海的建议很是心动,和雷师傅再次确认,真的是赶不出来之后,欣然的采纳了方大海的建议。
不过他们也不是只知道占便宜,不知道付出的,好歹方大海也是自己小辈对吧。所以蔡福来想了想,就给出了一个建议,让雷师傅先去那边,将方大江的两间厢房重新粉刷一番。
窗子刷漆,墙面粉刷等,虽然做的不多,不过有了这一番收拾,等着蔡福来两口子搬走,那房子方大江直接住过去,到结婚前都不用操心修整的事儿了。从这角度看,好像……还是方大海占便宜了,哈哈。
只是……
“三叔,你这么来,手里钱还够用?”
这预算别超支了吧!再怎么说,这也是两套房子,而且这边独立小院明显是要花大钱的情况下,再这么添加支出,你不担心后头不够用?
“够用,够用的,我娘给我留的钱我一直没怎么动用。再说了,不是还有工资嘛,我一个人一向没什么大花销,工资都攒了不少。”
工资攒不少这个方大海信,蔡福来没什么不良嗜好,平日何毛柱从香满楼带菜回家,还常常给这个弟弟送一点。这么一来,除了日常开销,一个月怎么都能攒下好几块钱,半年累计下来,修整个房子确实够用了。
可前头给女方送聘礼可是花了不少钱的,又是料子,又是肉、酒,再加上10块钱的彩礼钱,这笔钱……听着都没动用老本?哎呦喂,三叔啊,这么说你娘给你留下的家底好像真的很不少哎!难不成咱们亲戚里还出了个隐藏富豪了?
何毛柱显然也没料到自家弟弟有这实力,也没方大海的敏感,所以这会儿还在替自家弟弟发愁,盘算着后续的开销。
“办喜事儿当天,喜宴在咱们家院子里开热闹是热闹,帮忙的人手也多,可同样的,这桌数就得上去了,我刚算了一下,加上你的同事,还有女方的亲戚,怎么也要来个5桌,这大师傅好说,我那师兄弟都能帮忙,可这食材……要是按照雷师傅说的那样,外头这会儿怕是都该涨价了。”
食材?方大海一听这个,眼睛瞬间就是一亮。这可是他变现自己空间里东西的好时机。哎呦喂,终于有了让空间减负的机会了。
说来方大海也是自找的,明明知道抽奖就会多一堆的东西,他还动不动就采买点看的上眼的往里塞,那些京城老字号的东西都算少的了,津天那一趟直接都将空间塞满了。若非后头许是系统察觉了他的窘境,大发慈悲的在他抽奖的时候,接连几次,给他来了个空间扩大的BUFF,让他那个可怜的,被塞的针都差点没法调头的空间一下扩充到了500立方,他那些个积分怕是只能继续在系统里头待着,都没出来刷一下存在感的机会。
不过同样也正是因为他的空间大了,所以……如今的方大海,空间物资的丰富程度,真的,都能直接开个铺子往外卖了。
猪五花*200斤;小米*300斤;带壳花生*400斤;对虾*200对;咖啡*50份;固元膏*100块;羊蹄*80个;牛腱子*50个;竹笋*200斤;干香菇*100斤;小笼包*400个;青椒*100斤;玉米棒子*200个;素菜包子*100个;月饼*300个等等,这些都是近期抽出来的。加上以往的各种物资,有时候方大海清点一番都要拿个小本子记一下,才不至于让自己脑子变成浆糊。
如今……
“二叔,三叔,这采买的事儿要不交给我吧,你们写个单子,我托人去周围收,这样不单能便宜些,想收什么,也不用怕市面上没货。”
“去外头收?这能行?”
“怎么不行,实在不成,那不是还能托铁路公安嘛。”
咦,要这么说还真是啊,火车天南地北的跑,什么地方到不了?买东西自然比旁人都容易些。
“那行,我回去就列单子。”
哎,这么就对了,什么事双赢?这就是。他空间轻松了,你们也得了价格实惠,多好啊!
第120章 何老大
京城里,何家热热闹闹,忙忙碌碌的准备着蔡福来的婚事,而另一边,蔡福来写的那封信在他们都不知道的时候,已经到了何家老大的手里。
是的,让蔡福来说中了,人何老大确实回到了家乡。只不过不是2年前回的老家,而是才回到老家没到1年。为什么呢?因为打仗啊!带着两个孩子,还背着一罐骨灰,何老大哪怕是个厨子,能用手艺混饭吃呢,这样的时局下,想要平平安安的回到老家,那也是相当困难得。
或许你会说,逃离青岛的时候时机那么好,何老大不可能不顺手牵羊,摸点好货在身,赶路吃饭什么的,不至于没钱。可问题是,这样的乱局下,谁不知道越是有钱就越危险?哪怕何老大真的借着乱劲发了一笔歪财呢,他也不敢露出来不是?
所以有过一次逃荒经验的何老大从青岛城里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就给自己和孩子们套上了一层乞丐的伪装,还借着自己那张显老的脸,生生将自己扮成了老头子。另外还把老大这个处在最容易被抓壮丁年纪的大儿子给扮成了瞎子,这么一来……老的老,瞎的瞎,小的小,一看就是弱势群体,有几个人会注意他们?别说那些个**的人了,就是寻常混子,都不带多看他们几眼的,安全系数那是直线上升。
不过即使这样,世道在这里摆着,他们依然不能避免动乱带来的各种不方便。从青岛到老家,直线距离都将近1500里,靠着一双脚,本就走的艰难,再加上不是今儿这里闹土匪,就是明儿有大军要经过的各种闹腾,那更是一步一个坎。
所以为了避免危险,何老大每隔一段距离,就回寻个稍微大些的镇子之类的地方,停下来几天打听消息。若是遇上外头乱的厉害的时候,他更是立马去租个不起眼的房子,然后换一身还能见人的衣裳,去各个饭馆酒肆后厨打杂。
他会做出这个选择,一来是为了挣点路费生活费,二来则是看中了这些地方的消息灵通程度。只要在这样的地
方待上一两个月,用心打听的情况下,一般周围的情况和势力分布就能弄的明明白白。这对于他领着孩子平安回家是很有好处的。
靠着这么走走停停的折腾,老实说,能在1年多的时间里,平平安安的避过所有的战乱和危险,带着孩子们回到家,何老大的能力绝对属于一级棒的。
而到了家里之后,他也不是没想过赶紧给何毛柱送信什么的。可问题是,一走数年,老家的房子已经败落的不成样子了。半拉院子基本已经成了废墟,这还怎么住人?怎么过日子?
所以啊,作为长子长孙,作为父亲,他首先要做的,除了将自家媳妇葬进祖坟,就是赶紧的将家业重新拾掇起来。毕竟他儿子也已经大了,眼见着就到了娶媳妇的岁数,哪怕是为了结亲容易些呢,也要将家里的脸面撑起来不是?
不过这重整家业,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办的。经过了这一路的颠沛流离,看到了各路势力的你争我夺,何老大很清楚,我党得天下基本已经成了定局了。
人心所向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可真的做到了,那就是大势所趋,果党是再无翻转的可能了。
可我党是个什么政策呢?何老大根据这一路走来的各种传闻来看,那就是为穷人说话的部队。既然这样,那么他这手里的钱财……哪怕是为了以防万一呢,也不好露出来了!而没钱还想重整家业,这难度……
何老大除了重操旧业,开启他乡村大厨子的职业路途,那是在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什么?买地?呵呵,他回家还没来得及想这个呢,就听到了附近解放区打土豪分田地的事儿,他又不傻,怎么可能会自投罗网白花钱?倒是这逃荒+逃难的人设让他给来来回回的夯实了好几回。
什么?乡下村子里还需要人设?那怎么不要,不仅要,而且还操作起来挺费劲呢。不信?来来来,看看我们精明的何老大是怎么操作的啊!
那老宅子不是塌了一半嘛,嘿,正好,本来他还愁,家里砖瓦的房子在村子里太显眼呢,如今省事儿了,将其中两间拾掇拾掇,凑合着先住着。然后其他的砖瓦收拾到一边存放好,摆出想修又没能力的摸样,看一下村子里其他人的反应。
咦,好多人都来问他们什么时候修缮房子?说要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