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他和于大庆从自家院子出来之后,并没有直接去于大庆家,而是领着人转身去了前门附近的某个小巷子附近。
“你在这里等我一下。”
“嗯?怎么了大海哥?这是有事儿?要我帮忙不?”
“不用,就去和人说句话的事儿。”
于大庆虽然不知道方大海要干嘛,可既然不让他跟着……许是和公安局的事儿有关?若是那样,他还真不好多问什么。
如今谁不知道,那公安局就是专门抓特务,逮罪犯的?听说上次清查各处房产什么的时候,京城的公安局可是找出来了不少不妥当的地方,逮了不少人,连着小鬼子遗留的特务都有呢。
“哦,那我这等着,你快点啊,我出来的时候,铁柱他们已经开始炖肉了。”
“知道知道,一会儿就好。”
确实是一会儿就好,方大海转身进去了某个地方不过是五分钟的样子,人就出来了,只是和进去时不同的是,他出来的时候身上多了一个背篓,而且看着还挺有分量的样子。
“这是?”
“问什么问?赶紧走。”
这会儿问什么,要是让于大庆知道这些是他准备带过去的暖屋礼,这一路上,还不知道要叨叨成什么样呢,还是到了地方再说吧。
到了地方?到了地方也少不得让于大庆叨叨一回。当方大海一脚跨进崭新的院子,对着迎出来的铁柱等人说,这背篓里的东西是他送的暖屋礼之后,于大庆那表情,立马就变了,说出来的话更是戴上了幽怨的味道:
“亏得我还以为你这是接了什么任务什么的,合着你这是忽悠了我一路啊。”
“怎么能是忽悠?我可是什么都没说。”
在抓语病的事儿上,方大海那反应绝对够快,快的于大庆都差点没反应过来。
“对对对,你什么都没说,是我傻,愣是没看出来。”
这话虽然说的挺冲,可方大海能想到暖屋礼这个事儿,于大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像是他们这样的孩子,自来就是被人看不起,被人忽视的一群,从没了爹妈,没了家开始,就好像和礼尚往来四个字绝缘了。
如今这……这还是他这么多年来头一次收到人送礼,还是他请客后的回礼,这有来有往的架势,于大庆心里那个激动呀,感觉自己果然是长大了,他的生活终于重新和普通人家并行了。
“来来来,那让我们也看看,大海给到底送了什么,搞得这么神秘兮兮的。我说,要是不好,我可不收的啊。”
嘴巴上说不好不收,可那灿烂的笑却怎么都遮掩不住。嗯,不只是他,就是院子里其他人,这会儿也一个个像是看西洋景一样,围拢过来笑的分外欢畅。
“一定是好的”
“大海哥,你这里头装了什么呀?”
“傻不傻,没见着于老大已经开盖子了吗?咱们等着看就行。”
“肯定是吃的。”
“我看看啊,唉呀妈呀。”
唉呀妈呀什么呀?怎么人还跳起来了呢?这是装刺猬了?
不,不是刺猬,不过这里头的东西对这些孩子的刺激,比刺猬还大。
“这是烤鸭?是不是,是不是?我闻着香味了。”
确实是烤鸭,而且还是足足3只,就现在各个饭庄里的价钱,这三只鸭子,怕是得要将近10个大洋。(因为第一套人民币的几个没查到,这里基本用大洋计算物价工资,后期第二套时再用人民币计算)。
“大海哥,这,这……”
于大庆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们请方大海吃饭才用了多少?就一只腊兔,那兔子还是方大海教的法子套的。能值几个钱?而方大海带来的……这价值相差也太大了。他有些不敢收啊!
“这什么这,我又不是给你的?这是给咱们这边几个老人孩子的,我说,一会儿这皮啊,肉的,吃了之后,那鸭骨架可别忘了熬粥啊,可香了。”
给老人孩子?谁都知道这是场面话,是给他们这些大孩子留脸呢。可因为这个台阶,于大庆神色还是松弛了下来。
只要不是直接打脸,他就没什么可多说的。他们欠方大海的够多了,多欠点也就那样,反正就一条,以后认准了方大海是自己兄弟,有事儿真上,也算不白吃了他这些东西。
“都让我看到这么多油水了,放过一个骨头,那都是糟蹋了,还用你说?那什么,三娃,你去,找老奶将肉剔了,让我们也尝一口,那烤鸭是个什么味儿。”
尝个味儿?这话就不能说,你看看,这边话音刚落,全院就开始集体响起咽口水的声音,这场面也太难看了些。
方大海知道这年岁的孩子最是要脸,这样子一出来,肯定不好意思。立马就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一反常态的点了点他们说道:
“看看,我就知道,这烤鸭威力最大。来来来,先别馋这个了,看看下面,这也是我给你们带的。”
啊,还有?哦,是了,三只烤鸭,可用不了一个背篓。他们刚才是让烤鸭给吸住了所有的注意力,忘了这下头还有一堆东西呢。
“大海哥,还有什么呀?”
“你们这趟为了房子,怕是将家底都掏空了吧!也不知道留没留买粮食的钱,所以啊,我给你们带来了些这个,喏,米粉50斤,这东西就和干面条一样,煮上一会儿,差不多熟了捞起来拌上酱就能吃。”
方大海其实没在背篓里放什么贵重的东西。给这些孩子们送礼,送的太贵重反而容易害了他们,倒是这些个吃喝的最是合适。不管值多少,进了肚子,那就什么麻烦都没有了。
只是方大海以为这些孩子什么都不懂,给米粉这样京城不常见的东西,很容易糊弄过去这一点却是打算错了。孩子们许是真没见过,可不代表他们就没听过。京城从来不缺全国各地的人。
“米粉?这词儿我好像听过。”
“我知道,我知道,小江西说过,他们老家就吃这个,这是用大米做的。大海哥,这东西可贵吧。”
好家伙,江西?那还真是戳到了米粉窝了。这可让方大海怎么糊弄?
不要紧,关键时刻,方大海的智商还是很有保障力度的,喏,这不是,谎话张口
就来啊!
“咱们这里没有才觉得贵,南面一年能种两季稻米的地方,那能贵到哪儿去?就是我也没花钱,那是同事老家寄来的,分了我一点。我不爱吃这个,就索性给你们带来了。”
这话谁信?除了几个最小的,思维简单的,怕是没人信吧!
都是粮食,还是细粮,怎么可能不爱吃,不过是怕我们拒绝罢了。孩子们其实都很懂的。
不过方大海都将这话说到这份上了,要是再说什么贵不贵的,好像……院子里的孩子们下意识的就去看于大庆。
“看什么看?赶紧的拿进屋子去啊?这东西可是细粮,藏着谁过生日的时候正好煮上当寿面,多利索。”
嚯,米粉还能这么安排?还真是长见识了!不过既然已经送人了,那别人怎么吃,是别人的事儿,方大海就不管了。倒是这院子……他是真要好好的看看。
“你们这院子建的挺宽敞啊。”
铁道边的地皮其实还是挺宽敞的,毕竟当初修铁路的时候辣么大的工程,两边自然是留下了不小的余量土地,用来堆积各种物资。等着铁路建好了之后呢,因为火车的噪音,加上铁路沿线巡逻等军事用途的需要,两边就是想要占地皮建房子,也没几个人敢。所以这里真的是有不少的空地。
既然地皮不缺,建造房子又有捐款,那于大庆等人能往小了折腾?别忘了他们当初可是和所有孩子以及愿意回来的大孩子们说过的,只要一起努力,那就一人一间房。
一间房……小孩子住着没问题,可那些已经大了,谋划着结婚生孩子的大孩子们呢?小了以后还能住得下?
他们这些人里,可是还有不少老人的。只要有这些老人指点着,帮着盘算着,这事儿就不可能不往远了谋划。
所以这院子建的吧,那真的,明明就是个三合院,却比好些地方的四合院大些。从格局上说,这院子北面一排那是足足有五间房,东西两边呢,则是各四间,听着似乎挺正常。可从面积上看,北面的五间,每一间都在30平米上下;东西两面,则是25平左右。比寻常四合院里的房子基本都大了一圈。将来只要稍微隔一隔,划拉出个三间来,那是妥妥的。
而在分房子的事儿上,于大庆他们还特别仔细的用了相对公平的方式来对待每一个孩子。
像是那些已经在外头做工挣钱,已经成了人的大孩子,因为这次建房子跑前跑后帮忙的基本都是他们,所以每一个院子里相对较大的北屋,基本都分给了他们。除此之外,剩下的北屋,则是给了最老的和最小的。
不是一人一间啊,因为他们出力不多,甚至是没法子出力的缘故,所以将他们搭配起来分,一老一小分一个30平多的北屋。
这样一来即堵住了其他人对于他们白白享受福利的不满,又让这些老弱能相互扶持着过日子。等着将来,老的没了,也不用担心因为这房子,再引发什么矛盾。
方大海听着于大庆细说的这房子的事儿,对于这家伙的组织能力,和处理能力,那是相当的赞赏啊。难怪这小子能成为这一片孩子的老大,脑子真不是一般的可以。
看看,只看这院子这些孩子笑呵呵的脸就知道,这样的分配那是所有人都感觉很满意。一个过了年才14的孩子能做到这一步,真的是太难得了。
这是个人才,还是个我发现的人才!
方大海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一点,然后转头看向于大庆的眼神都带上一种见猎心喜的摸样。
“大庆,你那识字的事儿怎么样了?学了多少了?”
方大海觉得,这孩子若是能在识字班好好学下去,读出个文凭来,那真的,将来推荐他去政府机关,或者直接点,到公安局工作,肯定能有大出息。他或许也能当一回伯乐?嘿嘿,那好像挺有意思啊!
“这些日子我们这事儿那么忙,哪有功夫把心思放读书上?三五天的去一回,大概认识了些字也就行了。”
不是,他刚想当伯乐,怎么的?这千里马自己就摆烂了?这套路不对啊!不是应该积极上进,奋斗不懈吗?
“不对啊,我记得当初我说有扫盲班,可以让你们去读书识字的时候,你不是老激动了嘛。这才多久啊,怎么的,这积极性就不行了?半途而废了?”
半途而废?其实于大庆也不想的,可是……于大庆稚嫩的脸上涌起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苦涩。眼睛里刚才说到房子时闪现的希望的光都暗沉了下来。
这里头有事儿啊!方大海皱起了眉头,用肩撞了一下于大庆,没好气的问:
“苦着个脸干嘛?有事儿说事儿,大老爷们的,给谁看啊。”
“大海哥,你说我们这样的,以后该怎么办?”
嗯?这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就说到以后的事儿了?哦,是不是那些大孩子住回来了之后,和他们说了外头生存的艰难,然后于大庆他们对未来失望了?不至于吧!都是生死里打过滚的孩子,承受能力不该这么弱啊。
“我们去识字班的时候,好些人都看不起我们,还说……”
“说什么?”
“说我们这样的,就是识了字,将来也没好工作会给我们干,因为没爹没妈的,东家都不爱用,觉得不保险。”
你别说,若是以前还真是这样,在找工作的事儿上,越是有家有业的,工厂,商铺什么的,就越是愿意用,因为你有弱点啊,只要有家小拖累,他就不用担心你动不动辞职不干了对吧。就是压薪水,欺负一下,为了能有个稳定的出息养家,也容易妥协。
可现在是什么时候?新政府虽然现在没什么大动作,世面上好像一切还遵循这旧有的规律在运转。可方大海知道,这只是我党还没腾出手来的缘故,等着稳定的事儿妥了,全国拿下了,嘿,那接下来这些个什么厂子、铺子,都要来一场合营的大戏。到时候欺负人?压薪水?想都别想,不让你自己往外掏那都是好的了。
所以听到于大庆这丧气话,方大海那是拍了拍于大庆的肩膀,特别肯定的和他说到:
“你傻不傻?想想枣娃他姐,这样的政府都想着帮忙找工作安置,你们这些孩子政府真能光看着?就是他们一时想不到,等到你们拿到了小学毕业的文凭,还不能找上门去寻求一下帮助?只要他们出手,你们还能没个工作?还用担心一辈子没出息?”
这条路……于大庆是真没想过哎!
“还能这样?”
问出这话的于大庆这会儿的表情那是相当的懵呆。他也算是这街面上混了好些年的老人了,从不知道这找工作还能找政府帮忙!这……听着怎么这么的不真实呢?
“你都没试过,怎么就知道不成?”
是啊,都没试过,怎么就知道不成?看建房子那会儿,那些军管所的人主动上门帮忙置办地契,帮忙寻找匠人的事儿,于大庆想了想,好像……真的管的挺宽,挺照顾他们这些孩子的。
“那我试试?”
“试试,不过这也有个前提,你得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比如我刚说的,小学文凭,这就很有用,最好是高小毕业,嗯,若是能拿到初中……算了,这个也要看读书的天分。反正只要有了文凭,那你就比别人多了一项优势。识字,这也算是一技之长对吧?”
那肯定的啊,那
些文书什么的,不就都是识字的人当的嘛。咦,这么说以后他也能让军管所帮忙找这样的轻省活儿了?
于大庆的眼睛里重新漾开了笑意,光亮也重新回来了。
“离着我成年还有2年,我就不信了,2年的时间,我还能拿不到一个文凭。”
这就对喽,希望在前头,孤儿怎么了,孤儿也是有奔头的。小小年纪,灰心丧气真的很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