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院正若敢下这样的结论,等于在质疑皇上亲自制定的章程。
黄院正顿时额头冒汗,抬起袖子抹了一把才道:“太子妃,臣不是那个意思。臣的意思是,有骑射造成的损伤,也有……也有被人用钝器打出来的伤。”
这才是石静想要的答案。
她低头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疯狂磕头的太医,问黄院正:“太医院在阿哥所出这样的纰漏,院正有什么打算?”
战场上刀剑无眼,宫里骑射课也有危险,所以皇上才让太医院安排专人给阿哥们定期检查身体,有伤病及时诊治。
如今十二阿哥浑身是伤,不仅仅是地上那位疯狂磕头的太医有责任,便是定期来请平安脉那些太医也难辞其咎。
黄院正作为太医院一把手,同样有失察之责。
“臣惶恐。”
太子妃在太皇太后身边长大,得了她老人家的真传,谁敢怠慢她。黄院正是真的惶恐,深知被这位姑奶奶抓住把柄可不是什么好事。
“太子妃想让臣做什么,尽管直说。”宫里贵人们的心思七拐八绕,黄院正服务于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从来不敢擅自揣度。
他能混到今天位置,除了医术精湛,便是嘴巴严,做事足够谨慎。
贵人们的心思不能猜,因为猜了也白猜,根本猜不对。万一猜错了,办错事,那可是要掉脑袋。
所以黄院正从来不猜,都是直接问。
石静有热症,太皇太后在世时让黄院正给她调理身体,与黄院正也算老熟人了。
深知黄院正的秉性,石静没绕弯子:“太后怜惜十二阿哥,让我替她老人家照拂着,我也不敢擅专,还请黄院正将十二阿哥身上的伤势据实禀报给皇上。”
作者有话要说:
宜妃:太子妃你给我等着!
胤礽:我看谁敢。
第54章 算总账
从胤礽处得知皇上养蛊似的育儿心经,饶是有心理准备,石静还是被吓了一跳。
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皇上日理万机,洞若观火,却未必能做到事事明察秋毫。
也许,皇上知道九阿哥和十阿哥欺负十二阿哥事,只觉得是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这才没管。
若太医告诉他,十二阿哥遍体鳞伤,肋骨疑似被打断都不敢声张。不但十二阿哥不敢声张,他身边服侍的也视若无睹。
就连太医院都三缄其口。
皇上还会觉得十二阿哥被欺负是孩子们之间的事吗?
孩子们之间的矛盾,不过小打小闹。现在的情况是,后宫有人把手伸进了阿哥所,伸向了皇子,皇上还会作壁上观吗?
大人之间事,还得大人来解决。
黄院正知道事情不简单,若是简单的事太后娘娘自己就处理了,不会推给太子妃。
十二阿哥被九阿哥和十阿哥欺负这事,黄院正早有耳闻。后宫纷争,他无意掺和,只让下属格外关照十二阿哥一下。
也不知是下属粗心,还是拿了谁银子,捂了这么多年的暗疮,还是在今日发了出来。
事已至此,黄院正不敢再捂,赶忙应下。
刚刚得知儿子伤势的时候,万琉哈氏又自责又气愤。自责是的儿子受了这么多委屈,她竟然没有觉察。气愤的是,太医院畏惧翊坤宫,居然昧着良心隐瞒不报。
可她遇事只会发泄,发泄完毫无办法。
太子妃就不一样了,从她开始问话,每一句都点在要紧处,几乎把黄院正逼到墙角,最后才在黄院正的请求下,慢条斯理地给出解决办法。
太医院想要赎罪,就得出面做这个恶人。
要么得罪翊坤宫,要么得罪慈仁宫,毓庆宫,甚至是乾清宫,只要黄院正不傻,都会按照太子妃说的去做。
直到此时,万琉哈氏才算领教了太子妃厉害,深觉宫里传言不虚。
等黄院正退下,她直接跪在太子妃面前,求对方救救自己。
十二阿哥再不好,也是皇上的儿子,太后的孙子,总有人会怜惜他,照拂他。自己就不一样了,她住在翊坤宫,与宜妃低头不见抬头见。
若宜妃是个好相与还罢了,偏偏对方心眼儿小,醋妒不容人。
从前她见不到皇上的面,都难得宜妃一个好脸色。前几日她再度侍寝,还是在宜妃生辰当日,已然狠狠得罪了人。
等到黄院正据实禀报,皇上重视起来,到时候不可避免地要牵连出九阿哥。
算是把宜妃得罪狠。
同住一个屋檐下,宜妃还是主位,又怎会给她好果子吃。
万琉哈氏看出来了,宜妃是个狠人,但太子妃比她还狠,眼下能救她只有太子妃。
石静早给万琉哈氏想好了退路,不过还得看她能不能拉下这个脸来。
“放眼东西六宫,能护得住你的人不多。”石静看向万琉哈氏,姿色平平,心机平平,能有幸侍寝一举得男已经是上天眷顾,实在没有多少进步空间。
与其放手一搏,不如找个避风港苟着。
历史上,这位万琉哈氏成功苟过九子夺嫡,苟过雍正上位的清算,一直活到乾隆二十二年,才在十二阿哥履亲王府逝世。
享年九十六岁。
也算是个有福之人。
石静让人扶了万琉哈氏起来,给她出主意:“我记得德妃娘娘与贵人同一年进宫,还曾经一起共过事。贵人在这里求我,倒不如去求求德妃娘娘。德妃娘娘菩萨似的,最是良善,想来应该不会见死不救。”
德妃与万琉哈氏一起进宫,从前都是宫女,如今德妃已位列四妃,万琉哈氏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石静不知这个脸万琉哈氏能不能拉得下来。
谁知万琉哈氏没有半点为难,目露惊喜道:“对呀,永和宫偏殿还空着呢,嫔妾怎么就没想到呢?”
一副醍醐灌顶模样。
听人劝吃饱饭,不内耗自己只外耗别人,果然是长寿的秘诀。
石静对万琉哈氏反应非常满意。
从宫女到妃位,德妃看起来像尊菩萨,又怎么可能真的不入红尘,怎么可能是个简单的人物。
据石静所知,撷芳殿和毓庆宫都有德妃眼线,人数还不少呢。
不是想装菩萨作壁上观吗,石静偏偏不如她的意,非要拉她下场。
记得万琉哈氏在慈仁宫哭诉的时候,德妃全程垂着眼不看人,一副事不关己模样。
宜妃和惠妃对上时,她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却在自己开口偏帮万琉哈氏的时候看过来,笑了笑。
那一眼,自己看到了,宜妃也看到了。
以宜妃小心眼儿程度,德妃朝自己笑的那一下,就已经把她给得罪了。
若万琉哈氏再求上门去,德妃想不下场都难。
石静要抢班夺权,就不能让四妃抱成一团,必须分而化之个个击破。
可在慈仁宫,石静也看到了什么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最开始宜妃针对万琉哈氏,惠妃针对宜妃,宜妃见势不对把九阿哥锅甩到了十阿哥身上。
正好惠妃也想踢十阿哥出局,然后形势一转,变成了宜妃和惠妃联手讨伐十阿哥,欺负没娘孩子。
德妃不一样,她物伤其类同情万琉哈氏。若她收下万琉哈氏,就等于向宜妃宣战,不死不休。
石静觉得德妃应该没那么傻,或者说现阶段不打算得罪宜妃,在慈仁宫没忍住看她那一眼估计都是意外,回去指不定怎么后悔呢。
但正如万琉哈氏所说,四妃当中只有永和宫偏殿是空着的,无人居住。
十二阿哥出这样的事,皇上知道内情之后多半既惊讶又内疚。
惊讶于自己失察,同时对十二阿哥遭遇感到内疚。
内疚之后便会彻查,查到九阿哥和十阿哥身上。
在没有真凭实据之前,宜妃和惠妃能够同仇敌忾地把锅甩到十阿哥身上,企图混淆视听,提前将十阿哥踢出局。
可乾清宫人也不是吃素,只要皇上想查,必然能查出谁是真凶,谁是帮凶。
九阿哥是宜妃宝贝,以皇上的明察秋毫,肯定会想到万琉哈氏不适合继续住在翊坤宫。
皇上妃妾众多,东西六宫拥挤不堪,不让万琉哈氏住在翊坤宫,还能搬去哪里住呢?
这时候听说万琉哈氏曾经去永和宫求过德妃,而永和宫偏殿正好空着,多半会将万琉哈氏安置在那里。
即使万琉哈氏这回去求德妃,德妃没有收留她,消息传到乾清宫,皇上也会考虑的。
相比宜妃,德妃就显得温和宽厚多了。
毕竟德妃这个封号,便是乌雅氏在皇上心里投射,或者说是她在皇上面前给自己捏的人设。
于是在石静操持下,黄院正向皇上据实禀明了十二阿哥伤情,万琉哈氏一边照顾十二阿哥养伤,一边去永和宫求德妃收留,双管齐下。
事情的发展与石静料想得大差不差。
皇上先罚了太医院诸人,该流放的流放,该革职革职,该罚俸罚俸。
其中黄院正有失察之责,罚俸半年。
雷厉风行地罚过太医院,立刻点人彻查,很快查到了九阿哥和十阿哥。
九阿哥因长期霸凌十二阿哥,领了十廷杖,同时罚抄书。
刑不上大夫,廷杖同样没上过皇阿哥,这回也算了开了先河。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十阿哥受九阿哥教唆,没有挨板子,只接受额外批评教育。
独独把住在翊坤宫万琉哈氏给忘了。
九阿哥挨了板子,趴在床上疼得嗷嗷直叫。宜妃抹着眼泪,心里恨毒石静和万琉哈氏。
随便寻了一个由头,罚万琉哈氏在大太阳底下跪着,宜妃气不过,起身去毓庆宫找石静算账。
石静料到她会来找自己,早想好了说辞:“宜妃娘娘也知道,我出面照拂十二阿哥是受了太后娘娘所托。这是嫁进宫之后,太后交给我的第一件差事,我自然不敢马虎。”
言下之意是,我也是听命办事,有本事找太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