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_分节阅读_第391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9:47:24

  一边说,李纯既是夫也是君,不管怎么论都应该被排在最前面,现在他病着,郭贵妃当然要先顾着这边。至于公主府,也不是不许她尽孝,这不是出宫探望过了,怎么能一直逗留不回?

  一边则道,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难道能相信他会有大忠大义吗?纲常固然重要,可是父母子女的天伦也同样不能忽视。再说郭贵妃只是贵妃,后宫里除了她之外还有许多嫔妃,当然也要给她们侍疾的机会。而且郭雁来之前提议让郭贵妃一天在宫里、一天回公主府,同样遭到了反对,怎么能说是她一去不回呢?

  支持派虽然人少,可是言辞犀利、理由充分,居然也跟反对派打了个有来有回。

  尤其是李纯以妻为妾的这件事,反对派本来也不赞成,只是李纯“我是皇帝我任性,我就不册立皇后”,他们也没什么办法,现在要替他辩护,自己都觉得心虚。

  但就在两边打得火热(?),支持派渐渐脱颖而出,眼看就能得到所有人的赞同时,郭贵妃的一封折子,却将这件事推向了一个所有人都预料不到的方向。

  郭贵妃在奏折里说,她从贞元九年被选为广陵王妃,至今已历十六年,未曾有一日侍奉父母膝下,至为不孝。当年父亲薨逝,自己不得自由,永为憾事,如今母亲又病重,若再错过,则枉为子女。

  这几日见坊间物议纷纷、朝中也争论不休,都是为自己这一点私事,因此她心中十分不安。

  好在李纯现在已经醒来了,太医说情况稳定,也不需要太过担心。而且宫中还有不少嫔妃,都是陛下珍爱之人,比她聪明伶俐,也比她讨皇帝的喜欢,让她们在病榻前侍奉,想来也能让皇帝心情愉快,更有助于恢复健康。

  反倒是升平公主,总共就只有两个女儿,还有一个随丈夫外任,不在京中,她不能弃之不顾。

  听说民间有孝女为了侍奉病重的父母,与夫家和离回家的事,她也愿效仿前贤,以全孝道。至于忠义之事,本非女子所宜,不敢妄想。

  尽管这封奏折写得情真意切、凄婉动人,却也没法减少半点奏折中的内容给所有人带来的震撼。

  郭贵妃要跟皇帝和离!

  这事乍一听荒唐离谱、大逆不道,可是细细琢磨她给出的理由,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忠孝礼义,确实都是对君子、对士人的要求,对女子的要求则是三从四德。孝女、贤妻、良母,就是社会对女性的所有要求,至于其他的,都是细节。

  可是这三个身份,谁先谁后,就很值得说道了。

  至少在大唐,在儒家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的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所以才会出现孝女和离回家侍奉父母的案例。

  贵妃要跟皇帝离婚,当然是天方夜谭,但当贵妃身上贴了“孝女”和“母亲病重”的标签之后,这个要求似乎又成了情理之中。

  儒家之所以要以孝治天下,就是因为这是普通人最有代入感的一个身份。

  谁人没有父母?谁人没有儿女?

  只要将君与父、臣与子的意象联合在一起,统治的框架就会牢不可破。

  但也正因此,“孝”就成了必须要维护的礼仪。

  哪个儿女不想奉父母终老,哪个父母不愿意临终前儿女俱在膝下?

  所以即便是宰相,也要丁忧守孝,即便是皇帝,也只能以日易月。

  帝王将相尚且如此,那么一位贵妃想要在母亲病床前尽孝,谁又能说她不对?就算是皇帝,也无法剥夺她身为女儿的身份、职责与权利。

  一开始,郭贵妃迎来的是激烈的指责与批判,就连升平公主之外的娘家人都无法理解这种选择。

  或者说,他们才是最无法理解的,毕竟外人只是在看热闹,他们却是真正被触动了利益。

  侍疾又不用侍一辈子,要么升平公主好起来,要么彻底好不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不需要她抛下贵妃的身份。

  好在大部分的反对声郭贵妃都听不到,至于家人的不理解……说句难听的,她十五岁出嫁,跟家人相处的时间,还没有离开家之后的时间长,再加上男女有别,连兄弟们都不熟悉,更不用说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了。

  而且当着升平公主的面,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至于三个孩子,人都在宫里,郭贵妃这会儿见不到,干脆就不去想。

  所以郭贵妃在升平公主府的生活,还算平静。

  而后,随着最激烈的那一波反对的声音过去,渐渐的,开始有人支持她了。

  最初是一些跟她处境相似,或者有过类似经历的出嫁女,后来逐渐扩散到更多的女性。

  本来,哪怕是在大唐,女性的声音也是很小的,很难被主流所知晓和听见,但现在不是有天兵了嘛!

  天兵可是旗帜鲜明地站在郭贵妃这边的,有她们的支持,大家就更敢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了,甚至会主动跟街坊邻里争论。

  一面倒的舆论逐渐变成了平分秋色。

  而且争论的重点不知不觉间就变成了贵妃和皇帝这种特殊的身份能不能离婚——等于是默认了普通百姓是可以离婚的。

  至于皇帝和后妃离婚这种事,确实从古至今都没有过,但妙就妙在这里,因为没人想过会有这种事,自然也没有明文规定不行。

  既然没有规定,那就在两可之间。

  隋唐继承的是北朝的传统,而前面又是十分混乱的南北朝,改朝换代的频率非常高,后妃被俘、改嫁之类的事也比比皆是。就算是本朝,那也前有武则天,后有杨玉环。

  尤其是杨玉环,当初皇帝直接下旨命她出家,而后给寿王另指了一位王妃,再册立她为贵妃。

  虽然是用出家修道这样的方法含糊了过去,但本质上就是她跟寿王离婚,再嫁皇帝。

  跟这事比起来,郭贵妃的要求都显得很正常了。

  ……

  舆论的变化,玩家当然出了不少力。

  为此他们可是啃了好多偏僻的南北朝历史,努力挖掘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到处传播。

  也没别的,就是想看看李纯的乐子。

  其实一开始,玩家还觉得干脆直接气死李纯,给雁来让位得了,活着浪费粮食,但很快他们就从中感受到了乐趣。

  以前皇宫是玩家的禁地,虽然有人会想方设法摸进去,但只要被发现就会直接干掉。现在雁来暂摄国政,玩家的待遇也不一样了,虽然雁来至今还没在皇宫里开复活点,玩家也没有门籍,但混进宫已经变得很容易了。

  人就是这样,不让干的事情就非要干,真放开了限制,反而觉得无聊了。

  这皇宫不过如此。

  最后反而是李纯所在的蓬莱宫,最能引起玩家的兴趣。

  因为李纯太配合了,任何玩家出现,他都会回以满是愤恨的瞪视,却偏偏因为瘫痪而什么都做不了,这让玩家怎么能忍得住不上去撩拨?

  现在郭贵妃要跟李纯离婚,这笑话大家更不愿意错过了。

  所以离婚的事情虽然还没有商定,但是他们每天都会来找李纯报告一下进展,再看看他的反应。

  李纯一开始只是冷笑,笑郭贵妃异想天开。别说他还活着,就是他死了,嫔妃也是要守节的!他甚至有些遗憾,本朝没有嫔妃殉葬的制度,否则……不过想到雁来,他也就将这念头放下了。

  但没多久,他的冷笑就发不出来了,因为舆论正在变化,而朝堂上反对的声音反而逐渐变弱。

  直到这一天,他听到天兵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政事堂主动低头了,表示可以让郭贵妃出家为女冠,离开皇宫。

  李纯顿时着急了。

  不仅是因为郭贵妃若是答应,就能从此获得自由,更是因为……他们要让他的贵妃出家,可是直到现在,都没人想着来问问他这个皇帝的意见!

  他还没死,可是他的朝臣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他这个皇帝的存在。

  其实李吉甫等人倒不是忘了皇帝,他们只是不敢来问。想也知道,不管和离还是出家,皇帝都绝不会答应。但他反对简单,后续的处理不还是要他们这些朝臣来发愁吗?

  不如不问。

  不问,那就随便他们处置,只要说一句“陛下需要静养,不要用这种琐事去打扰他”,就能在程序上和良心上都过得去。

  李纯不知道这些,他只是既恐惧,又愤怒。

  但他什么都做不了。

  李纯倒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每次有嫔妃来探视,他都会给她们使眼色,可是他眼睛都快眨抽筋了,她们也跟瞎子一样看不见。

  郭贵妃出宫之前,先将雁来那个“有孩子的嫔妃可以跟着孩子出宫荣养”的打算传进了后宫。

  虽说对于有儿子的嫔妃来说,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自己的儿子能上位,但连背靠郭氏的郭贵妃都放弃了这种念想,何况她们?要是李纯还好好的,还能从他那边下手,但现在嘛……

  老老实实等一阵,就能跟着孩子一起出宫,要是不安分搞事情,天兵可不是吃素的。

  有孩子的嫔妃消停了,至于没有没孩子的,郭贵妃都能跟皇帝和离,她们自然也可以。

  得宠的、喜欢深宫生活的人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盼着出去的。

  自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安安分分,但……照顾李纯的事,全都由三个孝子亲力亲为,但凡有人露出点不安分的苗头,就会被三人隔离开,根本插不上手。

  次次如此,李纯很快猜到是怎么回事,后来干脆不费那个功夫了。

  李纯不满意,雁来其实也不满意。

  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要的是让郭贵妃成为大唐本土女性的标杆,而不是含含糊糊的“出家修道”。

  在大唐,公主、贵女通过出家修道的方式来逃脱那些世俗的责任,获得更多的自由,是很普遍的事。走这条已经被人走过的路,那她也注定只是芸芸贵人之中普通的一个。

  不过,雁来还是再次询问了郭贵妃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能直面斥责与抨击,如果郭贵妃受不了,雁来也不会苛责。

  结果郭贵妃很坚定,“我以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李纯承认我这个皇后,若是他不承认,就让他的儿子承认。但现在,什么贵妃、皇后,我不争了,我只要离婚!”

  “那就好。”雁来笑着鼓励她,“这是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注定会很辛苦,可是,你把路趟出来了,后来的人就能沿着你的足迹走出去更远,你永远不会是一个人。”

  “我知道。”郭贵妃说着,略一迟疑,还是问道,“可是朝堂诸公……真的会答应吗?”

  “他们会的。”雁来说。

  真正让朝臣们决定退让的,既不是舆论压力,也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朝堂上的正事已经被耽误得够久的了。

  雁来和郭贵妃去升平公主府探病的前一天,几位宰相就有紧急事务要对雁来汇报,被雁来以要下班为由推迟了,结果这一推,就推了十来天,朝野之间都在议论郭贵妃离婚的事,其他事务自然都暂且搁置。

  但是他们能搁置,有人不愿意等。

  之前李纯磕了药,开始沉迷享乐,享受身为皇帝的特权时,也没有忘记让李炳扩招内卫,保卫自身的安全。

  但是最好的兵源都在藩镇手里,李纯干脆就公开在藩镇遴选内卫,在各地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从来中央军的待遇就比边军要好很多,还没有作战任务,不用为性命担忧,所以遴选一开始,就得到了底层士兵的热烈欢迎,当然,也同时招致了藩镇将领们的不快。

  自从大唐有藩镇起,哪有过这样的事?

  我们在边境打生打死、保境安民,皇帝不肯痛快给军费也就罢了,还要来挖我们的墙角,把最好的兵带走?

  双方之所以没有起冲突,是因为还有天兵作为第三方维持秩序,并且谁都摸不清楚他们会站在哪一边。

  如此一来,藩镇这边束手束脚,就落在了下风,只能一封一封往长安城送奏折,既是卖惨,也是威胁——内卫需要的人手有限,要求也高,真正能被选上的凤毛麟角,那些有了希望又遭受失望的士兵可是很好鼓动的,万一闹出什么乱子来,皇帝你也不想的吧?

  可惜皇帝已经没机会看到这些奏折了。

  于是压力来到了政事堂这一边。

  不过这事说急也急,说不急也不急,所以几位宰相才敢拖这么久。

  但现在,地方上的局势有有了变化。

  皇帝中风瘫痪、雁来暂摄国政的消息终于传到了藩镇。

  在大部分藩镇看来,天兵跟朝廷的关系虽然微妙,但应该达成了某种一致,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插手大唐的内部事务。要是朝廷和藩镇出现矛盾,天兵也多半会站在朝廷那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7页  当前第3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1/4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