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_分节阅读_第281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9:47:24

  韩愈就不用提了,他这个天下文宗的身份目前虽然还有点水分,但是学生故交着实不少,而且显而易见,需要他提携的人,出身都不回太高,仕途也不会太顺,多半都会愿意参与这样的盛事。

  就算是孟郊,其实也是有几个穷朋友的。

第182章 难道他这个皇帝的威命,还不如那些天兵?

  编书这个事儿,也算是历朝历代都很喜欢搞的大项目了。

  除了给前朝修史书,给前任皇帝修实录之外,宋朝的《太平御览》,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都是官方编集的煌煌大观,也是文人刷资历、刷声望的最佳途径。

  至于私人编纂的各种书籍,也是不可计数。

  毕竟读书人三大终极成就——立德、立功、立言,也只有最后一个能由自己决定了。

  相较而言,这事在大唐还不算太流行,除了国初编的一大堆类书之外,就是《初学记》《兔园册子》以及杜佑的《通典》,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一类。

  具体到诗集这个领域,除了各家诗集之外,也只有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和元结的《箧中集》等少数几种。

  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大唐至今为止还没有点亮印刷术这项技能,大部分书修完之后都是束之高阁的,少数会拿出去与人传抄,也容易出现讹误或者脱漏。

  所以现实之中,许多唐诗都已失传,留下来的也是后人搜求集结而成,多有存疑,甚至干脆一首诗就有好几个版本。

  《全唐诗》更是直到清朝才编纂成集。

  这当然都是坏处,不过好处也不能说是一点没有。

  用很多导师带学生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说,“唐朝几乎所有传世的文章都在《全唐诗》《全唐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里,只要有恒心就能读完。但唐以后的文献就太多了,穷尽一生也读不完。”

  但雁来觉得,书总是会有人读的,就算一辈子都读不完,也好过想读的时候找不到。

  就拿孟郊来说,他生前没有编过自己的诗集,死后韩愈等人不知为何也没有将他的诗编集成册——雁来觉得说不定是他本人的要求,总之只有一些民间流传的抄本,直到北宋时才经宋敏求搜集整理编辑成书,但也只有五百多首,不及创作总数的一半。

  既然玩家已经把印刷所需要的所有技术都在游戏里复刻出来了,那当然不能只用来办杂志。

  雁来早就有修书的想法了。

  不说别的,至少大唐那些错漏百出、甚至还将祝由科(也就是用符咒和仪式来治病)单独成篇的医书,就得好好修一修。

  不过要做的事情太多,这些事情也只能慢慢推进。

  就说医书这事,修起来多简单,直接把现实里医书一抄就完事。但想要让广大群众认可、愿意相信并使用,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医生玩家们目前都还在刷病例和声望。

  相较而言,编诗集就简单得多。尤其是前人的诗集,无非就是一个搜集整理和校订的工作。

  安史之乱才过去五十几年,很多经历过盛世的老人都还在,作品的搜集不算困难,整理和校订雁来拿的也是元和最强阵容,剩下的就是慢工出细活儿。

  众人对此事都很有兴趣,当即就商议起来,就连今日大喜的白居易,也忍不住凑了这个热闹。

  虽然更多素材需要等慢慢搜集,但在场这几位,家里都有不少藏书,现在就可以着手整理,亲朋故旧处也要写信送去,即便人不来,也可将藏书借来。

  人一忙起来,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其实除孟郊之外的三人,这段时间的情绪也不太高,毕竟是被贬官了,还是无事可做的闲官,这种志向难伸的抑郁愤懑,是玩家带来多少热闹,都无法彻底排遣的。

  用柳宗元的话说,是“暂得一笑,已复不乐”。

  现在总算有了用武之地,虽然不是著书立说,但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教盛事,更是他们能一偿夙愿、一展长才的好机会,自然都很用心。

  见大家各自散去,忙碌了起来,雁来也欣慰地舒展了一下身体,朝郝主任笑道,“我们也回了。”

  郝主任点头,一边跟上她,一边道,“搜集散落民间的诗歌工作量着实不小,不如给天兵发布任务,让他们帮忙。”

  勘正、校对乃至辨别真伪,玩家肯定是做不来的,但单纯只是搜集诗歌的话,玩家倒是可以帮得上忙,而且他们肯定也会对这个任务感兴趣。

  雁来十分赞同。

  用玩家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降低成本。反正没有这个任务他们也会到处跑,只是顺手的事。他们搜集的诗歌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送,效率更高。

  真·赛博降本增效。

  ……

  元和四年七月二十日。

  阿史那古丽雅站在长安城外,仰望眼前这座她所见过的天下间最宏伟的城池,心头震动不已。

  往昔在碎叶的时候,她只听说过大唐的强大,对此却没有明确的认知,只看到大唐的军队不是输给吐蕃,就是输给回鹘,因此渐渐也起了轻慢之心。

  直到此刻她才意识到,大唐比自己所知的要大得多,西域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边远之地一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用在那里的兵力不过是冰山一角。

  她也终于明白,雁帅为什么要让她带着孩子到这里来生活了。

  想到雁帅,阿史那古丽雅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她不再仰望高大得仿佛直入云霄的城墙,而是将视线转向城门处进出的人,轻易就认出了混在里面的天兵。

  雁帅果然没有骗她,长安城里也有很多天兵。

  大唐固然强大到令人胆寒,但天兵毕竟是天兵。哪怕还不知道天兵在这里具体的影响力,阿史那古丽雅的心也一下子定了。

  正思量间,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已经迎了上来——在雁来的安排下,她是作为献土称臣异族首领入京朝觐,自然有相应的接待规格。不仅有朝廷官员来迎接,进城的时候还有金吾卫开道。

  这样的动静,自然也引得许多长安百姓过来围观。

  葛逻禄的大臣发动叛乱,欺负孤儿寡母,王太后带着小王求到雁帅面前,她带着大军,半个月之内就横扫整个葛逻禄的事迹,早就已经传遍长安了。听说葛逻禄的王太后要举国来献,自然又是好奇,又是自豪。

  开疆拓土的基因,也深藏于每一个大唐人的身体里。

  可惜安史之乱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盛况,大家也只能在茶余饭后、闾间巷里,从闲谈的老人口中听到玄宗时期“万国趋河洛”的故事。

  但是现在,天兵带来了新的盛事、新的荣耀。

  不仅在危难之间收复了整个安西四镇,重新跟朝廷取得联系,现在又降服了桀骜不驯的草原民族,让人如何能不骄傲、不兴奋?

  这还不算,幽州献俘的队伍一路紧赶慢赶,正好也是这一天抵达长安,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围观。

  对阿史那古丽雅,长安百姓好奇之中不乏热情,毕竟人家是献上了整个部落——虽说是雁帅帮忙抢回来的,但那也是她的家业,她既然献出一切,来到长安生活,自然要让人宾至如归。

  但对刘济和他的家人,长安城的百姓就只剩下唾弃了。

  这可是通敌卖国的唐奸,虽说有天兵在,他再怎么折腾也是枉然,但众人提起这件事,却还是忍不住义愤填膺。臭鸡蛋烂菜叶自然是没有的,碎石子倒是随处都是,砸得刘济狼狈不已。

  相较而言,奚族首领李有德都没那么可恨了,毕竟蛮夷不服王化才是正常的。

  等队伍走远了,人群也没有立刻散去。

  既然看到了幽州献俘的队伍,自然免不了说起天兵在河北做的大事,说起那散得满长安城都是的传单,说起减税的政策。

  虽然住在长安城里的百姓,大部分都没有土地,但同样深受盘剥之害。所以,对于传单上说的,所有苛捐杂税全都取消,每年只交户税的说法,每个人心底都不无向往与羡慕。

  甚至会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盘算,什么时候京城才能是天兵说了算?

  只是这话不敢说出口,大家只能以眼神交流,默默心会。

  这样的暗流涌动,自然都被俱文珍的察事院看在眼里,但他也没什么办法。

  天兵既然将传单散得满世界都是,河北的消息就瞒不了人。长安城的百姓只是羡慕一番,距离河北更近的河东、河南、山东一带,据说都已经有百姓主动往河北迁移了。

  而各地藩镇使臣对这件事的反应,就是上书弹劾天兵和雁来。

  弹劾的奏折堆起来都快比俱文珍本人高了,实际的行动却半分都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兵已经侵入了大唐的每一处州县,刚开始也有不信邪的,想处理掉境内的天兵,结果是更多的天兵涌入当地,闹得鸡犬不宁。

  河北减税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更是有不少天兵也开始鼓动当地百姓抗税,让当地官府苦不堪言。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其他人也算看出来了,什么都不做还能暂时安稳,只要他们一动,天兵就会跟着动。

  他们不敢动,就只能将压力转嫁给朝廷。

  也不怪皇帝这段时间都不见廷臣、不听议事,实在要议的事情不仅没有任何新意,而且也根本找不到解决办法,只是徒增困扰。

  就算今天这样的喜事,又是异族朝觐、又是地方献俘,李纯也看不出来有多少高兴。

  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功劳是安西军的,是天兵的。

  朝廷没有任何好处,却还要封赏。

  也难怪之前朝廷拖着不封赏,安西军那边也不急,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如今这两份大功送到长安,朝廷若是还不封赏,天下人恐怕都会齿寒。

  但更让李纯不高兴的是,政事堂拟的封赏折子,居然直接大喇喇地写着,要加封雁来为幽州节度使!

  这下皇帝不想议事都不行了。

  他将人招来,几乎要将奏折扔到他们脸上,“这写的是什么?”

  其他人都看李吉甫。

  李吉甫默默弯腰捡起那封自己亲手写的奏折,平静道,“这是跟安西军私下沟通的结果。”

  李纯很想骂一句他们怎么说你就怎么应了?但他也知道,如果朝廷下了封赏,安西军不满意,肯定会直接拒绝的,到时候更难收场。李吉甫这种事先沟通的做法,并没有问题。

  说实话,雁来缺这个朝廷的册封吗?

  不只是幽州,成德、魏博连带着旁边的横海,现在都是她说了算。

  但她就是要这个节度使,也未尝不是一种对朝廷的提醒和震慑——朝廷发给她的上一份公文,说魏博和幽州对她不满,她已经处理了,说吐蕃抗议她在于阗的作为,她也表示自己可以扛,但该给她的封赏,朝廷却一直拖着,拖了一次还想拖第二次。

  真以为她好说话,就是好欺负?

  沉默片刻,李吉甫又道,“除了节度使之外,幽州所有官职都可以由朝廷选派。”

  “好,给她。”李纯气道,“朕倒要看看,她之后是不是还要再兼一个河东节度使!”

  众人闻言,心头都是一跳。

  因为当年的安禄山,就是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个节度使,而且河东节度使也正是最后一个兼职,在天宝十年授予。当时的安禄山,也是但凡进奏,朝廷无有不允。

  皇帝这么说,就是明指雁来有反意了。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说辞,事实上,从天兵在长安城里弄了个复活点之后,这种说法就已经暗暗流传开了。在所有人看来,天兵不仅有想法,也有实力,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但没有人会将这个想法说出来。

  还是那句话,你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否则被解决的就是你了。

  现在说这话的是皇帝,众人也只能低眉敛目,假装什么都没听到。

  李纯一看,更加生气,摆手结束了这次议事。

  节度使都授予了,剩下的那些官职,就算由朝廷指派,又有什么用处?他都懒得理会,任由宰相去处理。

  ……

  经此一事,李纯忽然发现,就连原本在对付天兵方面颇有手段的李吉甫,似乎也不怎么好用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7页  当前第2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1/4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