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完回来了,了解了一些东西但好像对当下的情况没什么X用……
——噫,他们是不是笑了。
——笑得好阴险。
——还好有直播,所有小动作都无所遁形!
——!我没看错的话,刚刚是抬头朝@唐一 这边看了一眼吧?
——没错,那个眼神,那个表情,我有点不祥的预感,他们好像很得意,是不是掌握了什么翻盘的筹码?
——肯定是要害人了(不然赵家的狗何以多看了我一眼.jpg
——啊啊啊啊啊啊啊@唐一 老大快来看!
——急急急,在现场的哪位提醒一下唐一大佬啊,赶紧想想办法!
事实上唐一也不需要别人提醒。她作为掌控全场的人,除了关注现场之外,本来也随时开着官网,在论坛和直播间之间切换,所以第一时间就看到了。
就在她看过去时,两个大太监中的一个,也刚好凑到了另一个人身边,正说着什么。
不知是不是察觉到了她的视线,那人突然抬头看了过来。虽然唐一第一时间移开视线,但他肯定也起疑了,之后又接着去接触了其他几个人。
唐一一愣,很快就反应过来,对方是用这种方法分散她的注意力,让她拿不准他们真正的目标是哪一个。
弹幕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正在分析他们跟每个人说话的时候不同的神态动作,试图从中寻找出真正的杀手锏。
唐一只看了几秒,就移开了视线。
这种分析根本没有用,因为是先猜到了结果再去做推论,那每一个细节都会很可疑,很难找出正确答案。
正确的做法是彻底跳出对方的引导,直接从根源上去思考对方的目的。
他们想翻盘,这是毋庸置疑的,就算不能翻盘,至少也要把这件事化解了,不能影响到皇帝对他们的信任——这就是宦官跟其他势力最大的不同,风光于没落都凭皇帝的心意。
那多半就是剩下的案子里,有一个或者几个有问题,能给他们做手脚的机会。
所以现在要做的不是分析这两人,而是分析剩下的案子。
但是唐一现在掌握的信息太少了,她只知道案件发生时的情况,对于背后的影响和牵扯一无所知,而唯一能够帮她分析这些的郗士美,此刻又身负着审讯的职责,别说抽不出空,就算抽得出来,也不能当着皇帝的面说吧?
这一计,有点釜底抽薪的意思了。
也是,这些宦官能跟在皇帝身边这么久,在揣摩人心尤其是揣摩皇帝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
什么样的招数对皇帝更有效,他们比玩家更清楚。
再加上主场优势,有更多的人帮忙配合,几乎已经可以说是锁定胜局了。
不过要说唐一一点办法都没有,也不尽然。
她可没有忘记自己过来告御状最终的目的,只是想让所有人都看到,雁帅在皇帝面前也是很有面子的,有天兵在一天,京城的规矩就要照她们的来,否则撞到天兵手上,只能怪自己倒霉。
而这个目的其实已经通过之前的几个案子达成了,本来也不是一定要将所有的案子都在御前审完。
既然不知道那些宦官的打算做什么,那就干脆不给他们行动的机会。
趁着一个案子告一段落,唐一立刻凑到郗士美身边,对他耳语了几句。
郗士美有些意外,不过他知道轻重,没怎么犹豫就点头应下,然后拱手对皇帝道,“陛下,时间已经不早了,今日不如就先到这里,剩下的明日再审也可。”
李纯刚才听得入神,倒不觉得累,这时听到郗士美的话,抬头一看天色,立刻后知后觉地感到了几分疲惫,便道,“都这时候了,那便歇了吧。”
光顾着听故事,今日的政事都还没处置呢。
李纯现在还是个比较勤政的皇帝,虽然心里有点想休息,也不敢真的懈怠。
郗士美又道,“其实这些都是小案,案情也很分明,陛下日理万机,本不该搅扰。只是事涉亲贵,臣不便决断。不如剩下几个案子,臣先审问明白,再具折上奏,也免得陛下为此劳神。”
李纯闻言有些迟疑。
审案听故事肯定比批折子有趣,何况他又是个对自己有点要求的皇帝,还是想善始善终的。
只是这话不方便说出来,因此只能看向剩下几个案子的相关人员,问道,“你们怎么想?”
郗士美把事情捅到皇帝这里,无非是担心这些人不服自己的判决,跑来告御状,到时候也还是免不了要走这么一遭。
但之前的案子,皇帝基本都维持了郗士美的原判。
那事情再经过御前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反而可能会让皇帝厌烦自己。
人情都是有数的,皇帝的人情更是难得,能留着就留着。
那些没有被宦官联盟打过招呼的人,全都干脆地开口答应了,压力一下子就来到了宦官联盟这一边。
弹幕一开始也没明白唐一这是什么操作,都在发问号。
他们还以为今天玩家注定要大杀四方呢,这就完了?
直到大佬站出来分析了现在的情况和唐一的顾虑,众人才恍然大悟,转变态度。
——哈哈哈,傻眼了吧?赢不了也没关系,姐不比了!
——没错没错,五局三胜我们已经拿下三局了,干嘛非要比剩下两局,让他们把压箱底的战术掏出来挣表现分啊?
——这里稳一手没毛病,不愧是我姐,太冷静了。
——对面应该是真傻了,半天没反应,皇帝都已经开始疑惑了哈哈哈哈哈!
董承忻和吐突士晓是真的傻眼了。
不过也不至于那么长时间没反应过来——能在御前混到一个位置的人,哪有反应慢的?
他们表现得这么傻,其实是因为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得给幕后之人反应时间。
时间持续得有点长,弹幕也品出几分味道来了。
虽然他们已经极力克制,但微表情骗不了人,玩家放大了一看,就很明显了。
——他们好像一直在看那个小太监啊?
——说到这个我想起来了,刚才就是那个小太监过来说了什么,他们才开始行动的,所以幕后还有人指挥?
——也不奇怪,毕竟这里就俩穿红的,还没看到穿紫的呢。宠幸宦官的皇帝,身边哪能没有大总管?那些名字写在史书上的大太监可都还没出场。
——看来刚刚及时收手是对的,要不然肯定没胜算。
——所以这是钓到大鱼了?
——没人钓好吧,他们自己跳出来的。
——这回玩家搞出的事情,真有点“乱拳打死老师傅”那个意思了。
——1vs全部,稳占上风,就说厉不厉害吧?
殿后的茶房里,董承悦和吐突承璀倒是没愣,之所以那么久没有做出反应,是因为还在权衡利弊。
案子不在御前审,那能转圜的地方就太多了。
毕竟干儿子们犯的事其实并不大,董家这个是在街上障车,索要财物,不过是两头羊十匹绢,说出来都惹人发笑。吐突家那个也不过是强娶了一个民女,当事人不愿意,她的父母可是收了聘礼的。
按照大唐的规矩,太监就是可以娶老婆,父母和祖父母就是可以决定家中女孩的婚姻。
这种小事,根本不可能牵扯到他们身上的,而这也是他们想要的。
按理说,这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
但怎么就那么让人憋屈呢?
明明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反击的手段,必定能够翻盘,结果对方先叫了停,倒像是给了他们多大的恩惠似的。
他们现在就像是被吊在半空,下去不甘心,上去又徒增风险。
且不说这一打断,到了明天天兵会不会已经察觉到他们的打算,准备好应对的方案——这几乎是一定的,就说经过这一夜的发酵,天兵在长安城的声望必然会大大提升,明日就算宦官阵营大获全胜,效果也远不如今天了。
但今天到这里结束,是皇帝金口玉言说的。
所以现在,就要轮到他们来选择了。
是冒着风险劝说皇帝明天继续审案,对天兵穷追不舍,还是见好就收,先稳住局势再徐徐图之。
不过真正的问题是,董承悦想求稳,而吐突承璀愿意冒险。
这也不奇怪,吐突承璀冒险是因为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董承悦又拿不到半分好处,为什么要卷进去?
临时建立起来的联盟岌岌可危。
思前想后,吐突承璀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更清楚,陛下在……畏惧。
畏惧天兵,也畏惧掌控了天兵的那个人。
而一个帝王,为了消除心底的畏惧,让自己重获安宁,能够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吐突承璀也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一瞬间,他仿佛又回到了永贞元年。
德宗大行之后,皇太子李诵刚刚登基,就掀起了一场浩大的改革浪潮,要破除贞元以来的混沌陈腐之气,为大唐带来新的气象。
然而改革触及到了朝中几乎所有权贵的利益,藩镇、宦官、世家……谁都不愿意成为菜板上的鱼肉,所以他们明明没有联合,却还是自然地形成了同盟,或是积极反对,或是消极抵抗,一起扼杀了这次革新。
仅仅六个月之后,在以俱文珍、刘光琦为首的宦官集团的逼迫下,李诵被迫禅位给皇太子李纯,退居兴庆宫。
八月新皇登基,九月革新派的核心人物尽数遭贬。
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元年正月,太上皇李诵去世,是为——顺宗。
吐突承璀每每想到那一年多的风云突变,以及前辈们的诸多手笔,都忍不住心情激荡。
而现在,轮到他来主持大局了。
吐突承璀很清楚,皇帝一直期盼他能够超越德宗朝的那些老人,以便将皇宫内外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他从来不是皇帝唯一的选择。
在宫里,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去抢,皇帝最喜欢的也是他这一点,敢想敢干,善于抓住时机。
眼下就是他苦苦等待的那个机会,一旦错过,未必还会有下一次了。
就算有,也未必还能轮得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