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悯有一瞬间有点想笑。郑留是个糊弄高手,一番话好像说了又好像没说,这种中庸的回答显然不是宋兆雪想听到的,也不是商悯自己想听到的。
她想到前几次找郑留打探各种事情,得到的多半也是这种中庸的回答,满篇废话,所以她学会了另一种提问的方式。
“谭桢……不,现在或许该称新任谭国主了。”商悯道,“谭国主即位,理应送上国书,交由陛下盖玉玺,颁发圣旨昭告天下,并送上国礼,如此礼成,她才是名正言顺的国君。如今这样的光景,这礼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师姐所忧虑之事对于谭国来说确实紧要。”郑留轻轻点头。
“这么说,一个不小心,这新国君就要变成名不正言不顺的了?”宋兆雪道。
“谭国真心认错,想必陛下也会重新考虑攻谭之事,这场仗也许不用打了。”商悯试探。
郑留的视线在商悯的脸上流连,随后摇摇头,“师姐所想未免太过乐观,谭国此举万一只是缓兵之策呢?”
“有理,”商悯看着郑留又道,“且请罪和自裁谢罪,终归只是谭国一面之词,谭公到底怎么死的还不知道……或者谭桢是弑父杀君上位,也未可知啊。”
郑留这次意外地看了商悯一眼,再次颔首认同道:“师姐思虑深远,师弟我也觉得十分有理。”
瞧,这不就问出来了吗?商悯心道。
郑留说过,攻谭之势不可阻挡。
商悯也觉得,此战必然是要打的。
现在谭国已经认罪,还献上了国君的头颅,这诚意无论如何都算够了。
如果龙椅上坐着的是一位仁慈的皇帝,哪怕太后真的是被有妖气的宝镜所害,一命还一命,他也该重新考虑攻谭事宜。
问题就在于现在龙椅上的皇帝并不是仁君,反而一心想掀起灭国之战,既然如此,他就必须找一个新的由头,因为谋害太后的死罪已经被谭公拿自己的命填补上了,皇帝得找一个程度更重,能把谭国彻底摁死的新由头。
比如谭桢谋反,弑父上位,献上头颅是为了避祸,又或者说谭桢怀恨在心,把父亲的头献上去只是为了让大燕暂缓出兵,实际上她自己也在调集兵马预备开战。
出兵的借口总是很多,就算没有合理的理由,还可以编造一个理由。
总之一句话,打你就打你了,还要挑日子吗?
谭国真是命途多舛。
商悯暗自摇头。
既然天机不可泄露,郑留无法吐露那些还未发生的事情,那商悯还可以自己猜。
她要是猜了个八九不离十,郑留就可以说她猜得很有道理,他也这么觉得,要是商悯猜得不对,郑留就可以发表别的看法,郑留若不方便直接说是或者不是,那就由商悯递上话头。
如此,便可规避天机。
因为本质上这天机并非郑留所泄露,而是商悯的推测,她只是恰好推测对了而已。
但,万一郑留存心误导呢?万一他想要利用他能预知未来的事情来欺骗她呢?
这个念头在商悯心里一闪而过。
在谭国的事情上,郑留多半不会存心误导商悯的判断,因为这件事情几日后便能见分晓,他误导她是得不偿失,还会因此失去商悯的信任。
可将来的事就说不准了,预知未来是郑留的筹码,他可以利用它得到商悯的信任,也可以利用这个能力致她于死地。
突然,商悯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她无法知晓那狗皇帝是不是被妖控制了,那为什么不去向郑留求证呢?
只是姥姥姥爷的嘱托犹然在耳,她不敢轻易将这件事说出口,更何况对方是不知底细不知目的的郑留。
“师姐,听到这个消息我实在没胃口,先回去了。”宋兆雪忽然起身道。
商悯道:“你去吧。”
待宋兆雪离去,郑留对商悯笑了一下,“他心里正打鼓呢。”
“你对他似乎还挺了解。”商悯也没了慢慢吃饭的心情,她端起碗把白粥一饮而尽,往嘴里塞了个包子。
“宋国势弱,他不得不怕。”郑留剥开一个粽子,看见里面的蜜枣和碟子里的蜂蜜沉默了,然后勉强吃了一口。
“味道怎么样?”商悯问。
郑留犹豫地看着粽子,在触及商悯的目光时很快说:“很好吃。”
商悯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那以后常来吃。”
“实在不必了,太麻烦师姐了。”郑留礼貌地拒绝,接着说,“我身边的小太监会包咸粽子,里面有五花肉和咸蛋黄,师姐不嫌弃我可以叫人明日送来给你尝尝。”
商悯想象了一下味道,沉默了,也礼貌地说:“不用特意麻烦人做,有缘再尝好了。”
……
宿阳城,皇宫。
谭国来使跪在大殿前的石砖上,已经跪了将近一个时辰了,他将漆黑的木盒抱在胸前,不敢松手,不敢放下,哪怕他双臂酸涩,连日奔波的劳累让他几乎摇摇欲坠,他也不敢放松分毫。
因为木盒里装的是他们谭国国主的头颅。
他奉谭桢之命前来,将国主的头和谭国的请罪书一同献给那位天下共主——大燕的皇帝。
在他即将晕倒的时候,一袭红色的太监袍终于出现在了他面前。
胡千面低着头和颜悦色道:“刘绥刘大人,陛下头疾缓和不少,现下醒了,宣您进殿。”
“是,劳烦公公通传了。”刘绥起身后一个踉跄,站立不稳险些栽倒在地,胡千面眼疾手快地一托,这才让刘绥站稳了。
胡千面目送刘绥缓缓跨入大殿之内,“嘭”的一声,朱红色的大殿门合上了,胡千面的脸上的表情迅速从慈眉善目变成了冰冷阴沉。
他一招手唤来涂玉安:“封好了?”
涂玉安点头哈腰,“封好了,保证一丁点声音都不会传出去,近处的人都是我们的。”
“那就好。”胡千面脸上的表情恢复了平日里的舒缓,“他们坏了殿下的大事,殿下要好好出一次气……”
刘绥按照谭桢的吩咐,神态谦卑地步入殿内,随后跪倒,高举着那装着头颅的木盒道:“臣谭国左丞相刘绥,拜见陛下,陛下万岁!我谭国不知献上的朝贡礼中竟有如此邪物,致使太后娘娘病逝,谭公愧悔不已,自知罪该万死……”
“愧悔不已……罪该万死?”龙椅上有人在念着这四个字。
而念出这句话的却不是苍老年迈的男人的声音,而是年轻的女声。
刘绥僵住,猛然抬头,见龙椅上倚坐的不是皇帝,而是一名外表看上去不过双十年华的女子,她脸色苍白,似乎大病未愈,满头青丝披散,未着簪饰,身上的衣袍也分外随意,毫不在意褶皱有没有抚平。
只有衣摆的凤凰昭示着她与众不同的身份——皇后。
可是皇后明明年过半百,怎会外表如此年轻?龙椅明明是皇帝可坐,何人敢行如此僭越之举?
“公、公主……”刘绥如同见鬼,额头上立刻渗出了冷汗。
皇后是谭国公主,刘绥甚至还见过她年少时的样子,这龙椅上的谭闻秋,模样分明和当年一般无二。
“你们的确罪该万死,扰我褪鳞,坏我大计!”顶着谭闻秋面孔的女子轻轻一招手,刘绥的身躯立刻控制不住地向她伸出的手飘去。
他怀中的木盒啪的掉到了地上,一颗已经有了腐败之相的头颅滚落在地,散发出难闻的恶臭。
一只长着青黑色鳞片的狰恶利爪死死卡住了刘绥的脖颈,“谭闻秋”的眼瞳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蛇一样的竖瞳。
她把人提到自己面前逼问:“我问你,谭公死前,可有见什么人,可有得知什么事?”
第71章
大门紧闭的宫殿中, 无人知晓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胡千面和涂玉安一左一右守在殿门两侧,如同两尊门神,偶尔大殿内会传来恐怖的震荡和惨烈的哀嚎, 使朱门和雕花窗框都嗡嗡震颤,但这震颤声始终未离开大殿一丈,像是被无形的结界给束缚住了。
涂玉安脸上隐隐浮现出畏惧, 胡千面则面无表情。
哀嚎声在盘旋,恐怖的施刑还在继续……不过, 很快就能结束了。
因为人类肉体凡胎,经不住长时间的折磨。
不知过了多久, 也许只有一刻钟,大殿内的动静终于平息。
胡千面端正了脸色,推开殿门走了进去, 涂玉安紧随其后也进了殿。
他一下子被殿内浓重的血腥味给冲了个后仰, 压抑的嗜血兽性险些释放。
涂玉安舔了一下露出来的犬齿,将牙收了回去, 跟在胡千面后面跨过地上血肉模糊的物体, 一同跪倒在大殿上。
“刘绥怎么处理?请殿下吩咐。”胡千面垂首道。
“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谭闻秋双手搭在龙椅两侧自然垂下,眼睛微闭着,胸口起伏,像是在平息躁动的戾气。
突然间她哇的吐出一口血, 藏衣服下的鳞片不受控制地起伏着,神色略有痛苦和挣扎,但又很快平静下来。
“殿下!”胡千面吓了一跳,起身上前搀扶。
谭闻秋略略抬了下手, 胡千面止住动作,转头对涂玉安吩咐:“向外通报, 刘绥欲行刺杀之举,被格杀于殿上,尸体你处理好,然后回来把大殿上的血擦干净。”
涂玉安赶紧跪倒告退,袖子一卷扛着刘绥不成人形的尸身离开了大殿。
“不该是这样的……肃国的传承早断了,我亲手葬送了王族,又亲手把那些典籍毁得干干净净,谭公从哪儿知道了这个法子?”谭闻秋用很低的声音喃喃。
“许是谭国一脉也留存了那些典籍?”胡千面猜测。
“我当年也亲自探查过了,谭国典籍上记载的也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谭闻秋抬起头,眼中的竖瞳闪烁不定,“有什么事发生了,我的布局被扰乱,是谁扰乱了我精心布置的一切?”
“只有生擒谭桢后再逼问才能知道了。”胡千面一下就直切症结,“谭公自裁,生前必然嘱咐谭桢身后事如何处置,谭桢继任国主,理应知道这些秘事。”
“咳……”谭闻秋咳嗽一声,面庞更加苍白。
“殿下褪鳞失败,要好好休养,在下会嘱咐苏归将这件事办好的。”胡千面关切道。
谭闻秋抹去掌心的血迹,神情有些恍惚,“我数次借人身转生,自觉已足够了解人,但是为什么……”
无数次转生使她经历了太多的事,也经历过太多的失败,内心早已疲乏。
以妖魂转生人身是她想到的唯一一个屏蔽天机的办法。
每次转生后她会像人类孩童一样无知无觉,等成长到一定年岁,人类脆弱的肉身能承载庞大的妖力和繁杂的往事记忆了,人身中属于妖的一部分便会苏醒。
届时只需要经过三次褪鳞,她就能彻底占领肉身,泯灭掉这具躯壳作为人的意识,再度成为完整的妖。
可即便完整了又如何?为了屏蔽天机,她总是要再度转生,记忆也数度丧失。
此时谭闻秋经历的,正是她这一世的第三次褪鳞。
而在这一世之前,她不叫谭闻秋,她有过很多名字,而最开始的那个名字,已经足足有两千年没被人叫过了。
天柱镇世,妖魔绝迹。
无数大妖葬身于天柱之下,无数妖魂被束缚在封印之地,它们被天柱逐渐吸干灵气,碾碎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