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妖朝我们这边来了?”他嘴唇在颤抖,而在他身旁, 文武大臣、宗亲和他的几个孩子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惊恐万状。
武国势头非常猛,不但接二连三打退了妖魔的进攻,还让他们附身的鬼方人损失惨重。听说黑崖城就如巨兽之口, 将进攻它的妖魔全部嚼碎。
姜国主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心,每当听闻战事胶着, 就会写信发给武王表示关切,武国对姜国也很是照顾, 还专门派了几个灵官来到他们的国家,不仅可以培养新的捉妖师,而且还可以帮他们解除妖魔之扰。
得靠山如此,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只是每年多进贡一点东西罢了, 这与他们得到的好处相比,不值一提。
姜国盛产煤矿与铁矿, 煤和铁是他们最重要的财政来源, 而开采出的矿大部分都被武国购入。武国不仅是在军事上扼住他们咽喉的强国,在政治和经济上也全方位地影响着他们。
姜国主的母亲就是武国人,他奶奶的配偶出身武国宗室。他的妹妹嫁给了武国人,现在他也在筹谋着让自己的某个儿子去武国联姻。
瞅来瞅去, 二儿子姜雁鸣是个好人选,和武王年岁相当……
姜国主原本预测武国先王商溯会给自己的长女挑选一个比较听话的联姻对象,最好弱势一点,不要出身强国, 免得被其借助背后的势力影响武国朝政。
从这个角度上看,他的孩子姜雁鸣还是有很大机会的。要是没那个质子令, 他会把姜雁鸣送去当公主伴读,甚至他已经那么做了……结果非常不凑巧,消息传来,他只能把姜雁鸣送过去当质子,不过好歹他现在是回来了。
要是这姻亲趁着年纪小定了也就罢了,但是现在曾经的继承人已经变成了武王,她对于配偶的考量肯定会发生变化,可能会考虑更多的政治因素。
武王大概看不上他的儿子,不过他还是想努力争取一把的,直到郑国公子和武王定亲的消息传来,一下子让他打消了心里的念头。
他问姜雁鸣:“郑国公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在宿阳没怎么和他接触过……”姜雁鸣结巴了,也被这个消息震得不轻,“他和宋兆雪一块儿,归入大将军门下了,同门之间应当感情不错……”
“这极有可能是权宜之计。”姜国主笃定,“武国的王代代强势,郑国的作风也是如此,为结盟而已……后面说不定……要是你加把劲……”
“父亲,您可别说了。”姜雁鸣脸黑了下来,“您就算有那个打算,我也干不出来那种事儿。更何况武王是个心里头有成算的,联姻这种事情对于她来说根本就无所谓,您还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这话其实说得挺不客气的,不该是孩子该对长辈说的,不过姜国主也不在意。
他对于这个孩子其实很是疼爱,但并不是疼爱的孩子就一定要做继承人,正因为他不会做继承人,所以姜国主才会放心地宠爱他。
姜雁鸣被送去做质子的时候,姜国主愧疚得几天几夜没合眼。
现在他好不容易回来了,联姻的打算也落空了,那干脆也不想这些事儿了。
结果妖魔来袭了,武国和鬼方又开战了,天柱倒塌了,又有一大堆妖魂钻了出来,给姜国内外造成了不少的麻烦,连武国也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乱象。
从知道妖魔入主鬼方开始,姜国主就非常非常不安,生怕姜国这块肉被他们给惦记上了,然而妖魔似乎比较一根筋,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一个劲地攻打黑崖城,随后又去打了娄国。
这两方战场,都离姜国相距稍远,但姜国主还是不能放心,心里那口气儿始终提着。
今天他心里的担忧一下子成了真,妖魔真的要来了。
正神思混乱之际,朝中有大臣比他还要慌。
“姜公!臣奏请姜公,速速向武国求援!”
有人开了这个头,剩下的大臣清醒了,一个接一个跳出来:“听闻娄国那边武国借出了八万兵马,大约有五万鬼方人在进攻娄国,过了好几个月,那边才平息了妖魔之乱。如果妖魔全部都涌向姜国,那么至少要有十五万兵马才可以应对……”
姜国总人口还不到一百万,能征出来十万兵就不错了,他们的常备兵力其实只有五万,战时也可以动员更多。
如果压榨百姓,绝其生路,那么可以勉强征出来二十万兵,但是这二十万兵只要投入了战场,姜国下一代必然青黄不接,会面临亡国灭种。
青壮劳力全部死绝,等待这个国家的只会是灭亡。
姜国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乱,也在训兵练兵,可是那么点人口对抗鬼方的妖魔,这简直是在主动给敌人送菜……
他们对自己国家士兵的战斗力有概念,是绝对比不上武国。不仅装备次了一筹,就连将领的水平也是远远不如。
又有一个大臣跳了出来,说了一句让所有文武官员和宗亲震惊的话。
“姜公!那些妖魔来袭的速度过快,恐怕武国的援军还没有赶到,我们的城就会被攻破了啊!”
“臣请求国主保护自身安危,携家眷亲属入武国避祸。武国宽宏大量,定然愿意为王上提供庇护。”
所有大臣都被此人的不要脸震惊了。
但是回过神来之后细心一琢磨,你别说,好像还真是个好主意。
这位大臣当然不是为国主着想才提出了这个建议,提出这个建议主要是为了自己考虑。如果武国愿意接收国主,那国主带一些随行的官员很正常吧?到时候他们也可以一起迁移去武国,托身于大国,从此安危就有了保障。
姜国主伸着脖子左右张望,也对这个提议非常心动,他试着问:“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姜国主的姑姑姜侯阴沉着脸站了出来:“臣不赞同此举。国君弃国而逃,置举国百姓于何地?朝堂官员都想逃,下方士兵为什么还要拼命镇守国门?妖魔踏破国门,或许会灭我姜国的种,然而你们弃国而逃,是在灭我姜国的魂!”
这话说得极重,姜国主一下子就瑟缩了,回避着下方大臣们的目光,一时间没有对这句话做出反应。
“姜侯此言差矣。”最开始说出这个提议的大臣沉声道,“国主身份贵重无比,臣等为姜国考虑,怎么就是在灭姜国的魂了?我姜国的魂,正是姜公身上寄托着啊!没有姜公,姜国才会没了魂。”
“小人之言,无知诡辩!”姜侯毫不留情地呵斥,那大臣勃然变色,脸都有些挂不住了。
“姜公如若弃国,臣便自绝于当场!也免得看姜国白白被葬送!”
姜国主脸色发白。
不是被吓到了,是被气得了,简直被气得喘不上来气!
诚然他听到那个建议的时候确实是心动了,但是姑姑的这番举动彻底让他下不来台了,好像笃定他就是会弃国的懦弱之辈。他还没说什么呢,对方就连自杀的话都说出来了……简直目无法纪,蛮横无理!
他强压下心头的恼怒,说出安抚对方的话:“姑姑放心,寡人并未想要抛弃姜国的百姓……”
姜侯一下听出他还是在模棱两可地敷衍着,当即冷笑出声:“自古以来君王死社稷被世代歌颂,弃城而逃的,不管是将军还是国君,都会在史书上遗臭万年。姜国是个小国,姜国发生的事情就算写在史书上,恐怕也只有寥寥几行字。臣希望,后世之人翻开史书看到姜国的记述,会读到姜国君主贤明勇猛,而不是读到姜国怯战,弃百姓于不顾,致使姜国亡于妖魔之手。”
言罢,她躬身行礼,看都不看朝中众臣一眼,竟拂袖而去。
姜国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伸出手颤巍巍地喊:“叫医者来!”
顿时一阵兵荒马乱,嘘寒问暖的嘘寒问暖,姜公叫到大殿上旁听议事的几个孩子也围了上来,内侍太监忙着把姜国主给抬到偏殿休息。
很快医者来了,搭脉诊断:“姜公是急火攻心,有中风之兆。还需仔细调养,这些时日切忌动怒。”
围在殿中的众多大臣偷偷观察着姜公的脸色,姜雁鸣看了自己的大哥姜鹤声一眼,压低了声音:“大哥是怎么想的?”
他们是仅有的两个年长的孩子,剩下年纪小的还不到能懂事的年纪,根本没有上殿。
姜鹤声张张嘴,颓然道:“我不知道……”
姜雁鸣叹息,把目光挪回了父亲身上。
他看出来了,父亲生的这一场气其实是演戏成分居多,他是生气,但是没有到中风的地步。这多半是演给大臣们看的……而确实有很多大臣接收到了父亲的暗示。
这会儿他们已经开始七嘴八舌地指责姜侯了。
说她倚老卖老,说她目无君主……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她是乱臣贼子,因为她的确在为民请命。
姜雁鸣想,如果他是姑奶奶,可能会把话说得更圆滑一点……不对,可能他根本没有姑奶那种勇气。
如果朝堂上逃走的人占据多数,他可能会随波逐流吧……
姜雁鸣等大臣散去之后关心了父亲一番,然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宫殿。
第二日他再去正殿参与议事,一进入殿中就听到了一个噩耗。
姜侯姜菡,于昨夜暴毙身亡。
大臣们对这件突如其来的事情表示了哀悼,接着东拉西扯谈了一大圈,终于将话题重新引回了真正的正题——去往武国,弃国而逃。
第353章
姜侯到底是真的突发恶疾, 暴病而亡,还是有人想让她死掉?
是父亲动的手,还是看姜侯不满的宗亲大臣动的手?
姜雁鸣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哪怕不是父亲命令人动的手, 他也是罪魁祸首,因为没有他的默许,手下的人不敢办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姜雁鸣见得很多, 当权者要想自己不手染血腥,通常会默许手下的人做一些事情, 也会允许他们自作聪明,若事情暴露出来, 他们就有完美的借口可以推卸,把过错推到手下身上。
没了姜侯,似乎不管是父亲也好, 朝堂弄臣也好, 都会失去绊脚石,免去道德的指责, 可以更遵从本心地办事了。
这个答案对于整个姜国来说似乎并不重要, 百姓也不知道曾经有一个人曾经在朝堂上据理力争,战争的消息甚至还没有传到民间。
姜雁鸣侧头看着自己的大哥,只见他也是怔怔的模样,表情中没有悲伤, 反而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庆幸。
这样的国……这样的君主和继承人……
姜雁鸣沉默着,只感到浑身无力。
碍于昨天姜侯的逼迫和斥责,父亲在朝堂上仍然很犹豫,并数次泪洒衣襟。
直到某个大臣给父亲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 或者说台阶。
“臣心中有一个想法,想叫姜公知晓。”
“臣以为姜公此去, 并不是弃国而逃,反而是对姜国大大的有利啊!武国有称霸天下之心,武王有开疆拓土之志,大燕风雨飘摇,皇帝姬麟乱臣贼子,名不正言不顺,至于名正言顺的那个皇帝,在武国。”
这话仿佛是意有所指。
“臣就说句敞亮话……大燕衰弱,新朝当立。谁会是建立新朝的那个人?”
“姜公,此千载难逢之机。不是每个君主都有机会追随这样一位有开疆拓土之志的君主,您不是在弃国而逃,而是在追随明主。姜侯糊涂,竟没有参透这等大事,竟来指责您!”
“请姜公好好想想,若有朝一日,武国发兵,对燕开战,姜公作为头几个追随者,武王必定礼遇。只因武王需要造势,姜公一国君主,爵位世袭,祖上亦有圣人传承,有您的支持,武王如虎添翼。他日功成,那么姜公……”
说不定姜国的国土会扩大,姜公也会变成姜王。
这一番话说得姜国主点头连连,眼中惊喜异常。
好一根巧舌,生生把弃国而逃说成了追随明主,抛弃百姓说成了开疆拓土。
姜国主大笑:“好好好,爱卿所言极是,寡人这就修书一封,呈给武王……”
“姜公且慢!”那大臣立刻伸手制止。
殿内众人侧目看来,不理解此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只见那大臣道:“姜公……您贸然发书,有可能被武王拒绝,臣有一个提议,可以保武王不会拒绝您的庇护之情……这个主意,臣只讲给姜公一人听。”
“好!”姜国主此刻非常高兴,对于这名大臣的所有建议都全盘接受。他招手让这个大臣上前来,那大臣躬身,在姜国主身边小声说了几句话。
姜雁鸣看到自己的父亲脸色先是古怪,然后脸慢慢变红了,最后坐立不安……听到末尾,他已经心一横下定了决心。
“那……那就这么办吧。”姜国主半闭着眼睛道。
看到父亲既如获至宝又心怀忐忑的表情,姜雁鸣万分茫然,不理解那位大臣到底给父亲出了什么样的提议。
其实依照姜雁鸣对武王的了解来看,武王是有很大可能答应姜国的庇护请求的。
但她的答应必然会有前提,如果姜国国破,风雨飘摇,那么她一定会二话不说,答应下来。但是如今姜公甚至还没有和鬼方开战,国主不战而逃,武王会是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