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命在我_分节阅读_第265节
小说作者:桉柏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25-03-28 19:50:36

  商悯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可也知道这个洗牌的时机绝不是现在。

  如果她心智再年轻一些,真的只有十几岁的年龄,心中可能会产生“何不废除跪拜礼”的想法。可是现在她知道不能了,跪拜是在向皇权、向天命跪拜,是无数代帝王摸索实践出来的巩固权力的必要仪式。

  这也是顺应时代、顺应规则的必要选择。

  商悯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亲近的人在私下里不要那么敬她畏她。

  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个世界不是以封建王朝为根基的,那么商悯也不会想着当皇帝了。

  野心根植于现实的土壤,这个世界必有她的一席之地。

  要想斩蛟,商悯得先让自己成为一条龙。

  恢复记忆后,商悯所思所想通透了许多。失忆之时曾经困惑的事情,现在也都知道了答案。有许多事情是她在十岁之前就已经尝试过并且寻找过答案的,她只是忘记了。

  除非商悯能让武国跑步进入工业化,生产机械设备,否则她基本上没有发挥的空间。

  她能参考的,只有前世各朝各代摸索出来的政治体制改革策略。

  同时商悯在接触了一段时间的政事之后,终于明白姑姑为什么在朝堂上那么招人恨了。

  她不但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科举,还在想方设法用怀柔的手段抑制土地兼并。

  邹国的例子就在前面,国君试图推行科举,结果他命就没了,后来国也没了,只有一本《科举法详解》留到现在。

  这充分说明,什么样的人就该干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步子跨得太大,只会迎来反噬。

  所以赵素尘始终很谨慎,没有去推行科举,而是强化了小学宫升学政策,广开书院,给了寒门学子入小学宫的机会,而进了小学宫学成之后是否能为官,依然主要靠“举荐”。

  这么多年潜移默化,武国朝堂上平民出身的官员比例渐渐有了上升。

  推行科举是在掘贵族世家的根,抑制土地兼并,这更是让他们难以容忍。

  宗亲、孟家以及许许多多的大臣为什么会支持忠顺公?

  仅仅是因为忠顺公根基深威望高吗?这样的答案未免太过浅显。

  挖掘根本,忠顺公就是标标准准的王侯做派,相比商溯和赵素尘这样的强力革新组合,他们更适应忠顺公这样的老派做法,他们认为,忠顺公上位以后旧贵族可以像以前一样获利,得到的权也会更多。

  可以预想的是,商悯如果当了王,也只会支持赵素尘的政策,这可让他们急眼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支持忠顺公搞政变。

  商悯迟疑着,拿过纸和笔,考虑给杨靖之写什么样的回信。

  她赌气似的写了一句:“本王已知悉……”

  想了想觉得不妥,如果她这么写,以大哥的一根筋的性子,一定会迅速完成思想转变从此把她当做王来供着。

  商悯把这张纸揉成一团换了一张纸,用潦草的丑如鳖爬的字迹写:“大哥这么讲,我很伤心……”

  写完几行字,她把信折好,挥手让内侍送了出去。

  赵素尘看在眼里,决定回去之后也写一封信给杨靖之,不为了别的,就为了让这傻子醒醒脑子。

  ……

  “王上,这是探子在武国收集到的求贤令,求贤令还在向外扩散,而且借用的是燕皇的名义。看这架势,应当是要传遍四方。”

  内侍呈上密报。

  梁王拿过密报,一目十行地看了后愁眉不展,转头去问姬成墨:“吾儿可有妙计?眼看着武国势起,实在是让为父心中不安啊。出兵也不现实……赵国和大燕又要打仗,梁国不好不派兵援助。”

  姬成墨这下真的沉默了。

  其实他真正想劝的是让父亲别出兵了,不管是对武国出兵,还是对燕援兵,都很难落到好处。

  他并不明白父亲的用意,先前攻谭还可以说是大势,可现在就算不承认宿阳那边的命令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后果,难道大燕就敢对梁国出兵了吗?这岂非陷自身于更大的不义之地?

  可是他看出父亲似乎有自己的理由,必须要去做的理由。

  姬成墨心中有一点不安。

  宿阳那边有妖,这件事情已经传遍天下了,自从燕皇姬子翼流亡武国之后,流言更是不可抵挡。父亲要忠于这样一个深陷泥潭的王朝,这让他不解。

  姬成墨皱眉思索片刻,梁王目光殷切地看着他。

  梁王才能一般,他对自己心里有数,最大的优点就是会用人,并且果断。所以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他才会对他寄予厚望。

  姬成墨确实有个法子,他不忍心让父亲失望,便道:“武王求贤……不仅是在求贤士,她自己也在求一个贤名。不如这样……既然她想做贤王,那就看她能贤到什么程度了。”

  “郑国的流民也流窜到了梁国,梁国的流民数量本就多,我们无力安置……不如引导他们去往武国?若武王开仓济粮,可以消耗他们的实力,如果武王不接受流民,我们就可以以这为借口说她不仁不义,流民如此之多,看她怎么应对。”

  他说到此处幸灾乐祸,“父王看贤明如翟王,若不是那场大地动夺去了那么多人的性命,恐怕他国内也够呛……安置流民自古以来都是难题,足够她手忙脚乱了!”

  

第275章

  “此计可行, 但是需从长计议。”

  幕僚吴英匆匆赶来,在人前对梁王和梁王公子行了礼。

  姬成墨好奇地看了他两眼,道:“吴大师有何见解?”

  吴英一副温和儒雅的学士作派, 虽然来得比较急,但是说话仍然不急不缓。

  “流民固然可以冲击武国秩序,但是万一武王真的有本事聚拢流民呢?别忘了武国可是一个在众多流民之上建立起来的新国, 世上本没有武国人。他们处理流民的手段,比我们熟练的多。”

  吴英对这一对父子内心是非常鄙视的。

  梁王姬桓也就罢了, 他早知道对方是什么货色,手段刚猛有余, 而自身能力不足,做事缺乏远见。吴英本来以为姬成墨是个可以扶上墙的,结果现在再看, 也不知道是年轻还是被养得太何不食肉糜了, 表面上脑子灵活,实际上钻研的净是些蝇营狗苟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还总是犯想当然的错误。

  他这些手段放在朝堂内斗上确实好用, 在大国之间也可夹缝求生,可如果是要与国争锋,那么他的短板就会彻底暴露出来。

  你梁国君主无能,处理不好流民, 不代表人家武国也跟你们一样无能啊!这么简单的问题,姬成墨就没想明白。

  他是以己度人,觉得自己国家处理不好,其他国家也一定处理不好……愚不可及!

  “以吴大师的意思, 此事该如何筹办?”梁王不耻下问。

  “可以派流民冲击武国,但不能给对方太多的人, 二十万左右够了。”吴英道,“王上可知,这二十万人是要用在何处的?”

  梁王道:“大师不要卖关子了,一口气把话说完吧。”

  姬成墨下意识对吴英觉得不喜,认为对方故弄玄虚,有卖弄之感,可父亲对吴大师如此态度,他不得不学着恭敬起来。

  “这二十万流民其实只是幌子,王上可以派出得力助手,在流民之间散播谣言,让他们聚集生事,郑国和大燕那边已经出现了流民起义的事情,这种情况世所罕见。我们何不将人安插其中,效仿起义?流民光是人数多当然没什么用,可如果他们能凝聚起来呢?”

  吴英笑道,“这二十万流民是试探,看他们能否起事,也看武国是否有能力应对。如果他们应对不来,我们可继续煽动流民向那边凝聚,壮其声势,把他们养成武国边境大患!”

  “吴大师此法妙极!”梁王不住赞叹。

  姬成墨也附和:“原是本公子见识短浅,受教了。”

  吴英看了姬成墨一眼,接着道:“这武国的求贤令当然也是一个机会。武王求贤若渴,各国人员皆可前往,我们何不顺其心意,利用这个机会把探子安插进去?”

  “这,对方求的是有才干的人,如果送进去几个混子,怕是不会得到重用。”梁王愁眉不展,“要是真把人才送过去,我也觉得可惜呀……”

  “先送就是了,也是一样的道理,前几拨人先送去探探情况,如果方法不奏效,再考虑别的。”吴英道,“总不能试都不试,就直接舍弃这个办法。”

  梁王连连点头:“好,好。本王这就命人去办!”

  等从梁王宫出来的时候,吴英翻了个白眼。

  不翻这个白眼,他恐怕没有办法抑制住内心的无语。

  他是不爱争不爱抢的,这么多年在殿下面前不如白珠儿得脸,白珠儿是那种既爱掐尖冒头,冒头冒过了之后又要被打压下去的妖。他吴英就不一样,他一开始就不想给自己揽活儿。

  木成舟说得太对了,明哲保身,才是为妖正道啊!想什么推翻天柱,吃力不讨好,这天柱不推翻对他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他也没有成为一方霸主的野心,甚至在人之间生活得还挺开心的。

  最近动脑子太多了,他想赶紧回府吃点花生米补补。

  吴英想到这里加快了脚步。

  ……

  越是靠近大燕,地貌植被就会越发翠绿,就连空气也从干燥变得温和湿润了起来。

  宋兆雪骑着马,看到眼前出现茂密的绿树林的时候,甚至想感动地吟诗一首。但是他文采不怎么样,无数次被母亲批判为莽夫,于是就想从脑子里头挖出来几个前人写的诗句。

  可是想来想去,曾经背过的东西好像都从脑子里溜走了,他已经有年把子没碰过诗词歌赋了……

  宋兆雪只能想出来兵法书上面的解释,便脱口而出:“林草葱郁,可得水源,也便于藏锐匿行。”

  话一说出口,他自己都嫌自己没文化,不像个读书的人。

  郑留看向他,眼神充分表达着“你有病吧”的想法。

  宋兆雪不理他。

  哪怕他们当了几个月的表面师兄弟,现在又即将分别各归各家,他还是懒得跟他说一句话。

  他们接下来会进入大燕地界与自己的侍从下属汇合,金甲卫会护送着他们,直到到达大燕和郑国、宋国的交界线,然后母国的军队就会来接,他们就能回家了。

  眼看到了即将分别的时候,宋兆雪和郑留相看两厌,哪怕之前的很多事情都是误会,他也不想低头。

  最好还是不要后会有期了,宋兆雪在心里嘀咕。

  即将归家的喜悦转瞬间被阴霾覆盖,他想到了商悯夜晚深入军营时跟他说的话。他被莫名其妙叫醒,又莫名其妙睡去,甚至怀疑和商悯的对话是不是他的一个梦。

  可是怀里的隐灵飞矢提醒着他,那并非梦境。商悯不会用这种事情开玩笑的,宋国里面可能真的有妖孽,那个妖孽甚至有可能是……

  他打了个寒颤,拒绝着那种可能性。

  宋兆雪和郑留是要归国的质子,不必跟着大军缓慢前进,他们是被士兵提前送走了。

  就这样一路回到大燕腹地,两个表面师兄弟终于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了。

  宋兆雪已经看到了自己带到宿阳的侍从在前方,他去宿阳的时候可谓是前呼后拥的,人带了不少,他下意识看了一眼郑留的人,排场比起他小了很多。

  宋兆雪心中产生了很微小的怜悯,“你又要回国去过苦日子了吧。”

  郑留不咸不淡:“管好你自己吧。”

  他驾马向自己的人行去,临去前宋兆雪几番犹豫还是叫住了他,“那件事是我误会你了……你……虽然你很讨厌,不过还是希望你在郑国过得好。”

  郑留一愣,诧异地回过头,沉默下来。

  如果放在以往,他不会把这句话放在心上,还会出言嘲讽宋兆雪,不过现在到底是与以往不同了。

  郑留侧过身拱手道:“愿你家国无恙!”

  宋兆雪紧绷的脸色缓和下来,也对他拱手抱拳,二人走向不同的队伍,奔向不同的方向。

  晴天朗日,归家之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2页  当前第2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5/4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命在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