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命在我_分节阅读_第150节
小说作者:桉柏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25-03-28 19:50:36

  她真怕查来查去谭桢自己是个隐性的人妖混血,虽然概率较小,但也不能不做好最坏的打算,毕竟谭闻秋生在谭国宗室就是一件很邪门的事。

  “她比我父亲年纪要大,不是同胞姐弟。”谭桢犹豫地问,“会不会是妖杀了我姑母冒名顶替……”

  商悯遗憾地摇头,“我也希望是这样,可是不是,她借人身出生,最后占据人身重化妖形。当前线索是妖可借同族血脉之力夺舍,也就是说谭闻秋父母其中一方身上可能流淌着稀薄的妖血,和谭闻秋的妖类本体有血缘关系。”

  谭桢脸色难看了起来。

  “扒族谱的事情很紧急,对于追溯谭闻秋的身世有帮助,不过眼前还有更亟待解决的事。”商悯道,“不日渡口之战再起,谭国兵力不敌大燕,渡口可守,但是守不了永远,万一溃败过快,还需想一个办法,阻挠燕军进攻之势。”

  谭桢道:“大人所言略武断了,渡口我早有防备,防御工事早早修缮完毕,粮食补给充足,不至于溃败过快,至少能撑个几个月……”

  “苏归也是妖。”商悯打断她,“而且实力比胡千面更强。他稳定的时候还好,要是不稳定我也无法预料是什么情况,我推断不出他的下一步行动。”

  谭桢:“……”

  胸口又是一阵气血翻涌。

  “我有一计,或许可以阻挡燕军攻势。”商悯道,“请谭公拿出谭国的水文图纸,我需要仔细看一下才能确定,要是肃国时期的图纸还有留存,也请一并拿来。”

  肃国时期,也就是大运河还没有建成的时期。

  那个年代太过久远,但是各国都有保存典籍的习惯,运气好的话不是不能找到。

  谭国的水文图纸眼下就有,肃国的却需要额外翻找一番,谭桢出殿命令身边的女官前去取了。

  不一会儿,两份图纸集齐。

  商悯仔细对比了肃国时期国境内各个河道的走向和范围,又对比了现在谭国境内西北大运河的走向。

  西北大运河调数条河水才能行船,此地本就缺水,偶尔也会遇上枯水期,那时便无法行船通商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谭国境内运河河道窄且深,最窄处仅能容纳两条货船并行,并增设机关揽绳拖动船只有序向前。

  运河途经李国翟国,河道才随着水源的丰富和河流的汇入逐渐变宽。

  建造运河耗时百年之久,出动劳役百万之巨,死者不计其数。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现在有一个办法,为釜底抽薪之计。”

  商悯放下图纸,心中有了数。

  她指着肃国地图,又横向对比了谭国地图同样的位置,在上面圈起来几个圆圈。

  “在这几个关键节点炸掉运河堤坝,使运河截流改道,将那几条汇入运河的河流改回旧道,如此一来运河水量变小,自然不能通船运粮,也不能助大燕攻谭了。”

  “沿岸居民需要提前安置,不过按这个水量,也引不起大水灾,但恐怕会淹没一点田。况且运河河道也不是不用了,只不过让它水变浅走不了大船了而已……一切尚在可控范围内。我知道毁运河容易修运河难,但如果渡口真的被燕军所占据,那这运河谭国有就和没有一样,起不了一丁点作用。”

  “谭公以为如何?全凭您决断。”

  商悯扭头去看谭桢,却见谭桢满脸匪夷所思。

  不是人人都能当国君,也不是人人都能当军师,定计策难,难在去想,如何想到。

  商悯恰恰具备跳出框架的能力。

  “此事大有可为!”谭桢道,“幸好大人并非我谭国之敌,否则,我就要寝食难安了。”

  

第157章

  “命令需下发各级官员, 图纸毕竟是图纸,还是得实地勘测,算上迁移百姓, 至少要留出一个月……一个月也不够。”

  谭桢面色复杂。

  河流两岸正是百姓聚居之地,苏归拿下西北大运河,不仅是为了运粮, 更是为了夺取要道一路攻城略地。

  幸好国都峪州也是肃国的旧都,它并未连通运河, 而是坐落于陆路交汇之地,离运河有不短的距离, 就算渡口失守,峪州也不至于危在旦夕。

  令河流改道不算特别难,各国都备有火药, 只需令人挖出引流回旧道的沟渠, 再辅以火药爆破堤坝,事就能办成。

  只是炸开容易, 修复很难, 旧河道许久未通流水,如今已经变做农田,经年累月地型变化,流水不一定会听话地沿着旧河道流淌。

  运气好, 只损农田,运气不好,会损百姓。

  是否要损农田百姓,阻燕军攻势?

  这是个难题, 但却并不难答。

  作答者是国君,需要更多地站在一国的立场上思考, 牺牲少数而保多数,对于国君来说这个问题答案几乎不需要思考。

  谭桢沉默并不是在犹豫,而是在想如何下发命令才能让损失降到最低。

  于商悯而言,正因实际下达命令的是谭桢,做主的也是谭桢,所以她才能毫无顾忌地提出这个方案。

  她看着谭桢,不由得问自己,如果她是谭桢,会如何去选?多半也是同意这个方案的。

  运河改道截流的方案,损失尚在可接受范围,它所带来的危害并没有那么直接,百姓伤亡的数目也不会那么直观地呈现,所以同意方案无需犹豫。

  可是问题的本源时刻都在,无法避开。

  今日舍运河,若是他日燕军兵临城下,谭桢或商悯面临的并非是舍运河这样损失可被计量的“小事”,而是舍一城、一军这样的大事。

  “谭公,可能我此刻的疑问对您来说有些冒昧,但我还是想问一下。”商悯语气斟酌。

  谭桢回过神:“大人请问。”

  “与马将军结识时,她的坦荡磊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在她那个位置上,经常会遇到杀伐难题。当日我与十方阁的人在辎重部队中结识,与孙映联手扰乱大军,随后许多杂役民夫成功出逃,去翟国谋求生路。”商悯道,“马将军说,战时只有敌人,她会杀了当杂役的燕人。而我虽有自己目的,但与孙映联手既是为了阻挠燕军,也是想让那些杂役活命。”

  “如果谭军俘虏了那数万杂役,谭公,您会下令杀了那些杂役民夫吗?”

  谭桢的神色随着商悯的问话而渐渐发生变化,她复杂地看着商悯,道:“大人果如马将军所说。”

  马将军与商悯说了什么、谈了什么,全都事无巨细地在信件中告诉谭桢了。

  谭桢自然知道商悯曾和马将军谈过这件事情,马将军在信中评价商悯,虽深谋远虑目光长远,可某些方面的性情却不似武将,也不像文臣,倒像是大学宫里做学问的……心有赤诚,有智谋而无奸猾,有见识而信念未被野心裹挟,有决断,然而过于心慈。

  “……过于心慈?”商悯没想到自己在马思山眼中是这个形象。

  她心慈吗?商悯自认为是个还算有原则的人,看见灾民会怜悯,看见被迫参战的燕人会心生无奈。

  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她也会尽力做点什么。

  如果商悯毫无感触,那才是不正常。

  “大人不是过于心慈,见了您之后我就知道了,您也是杀伐果决之人,该舍就舍,杀人也不会犹豫。”谭桢看着商悯,轻声道,“只是大人相比其他人,不太善于骗自己。”

  谭桢指着桌案上赤红一片的沙盘,红色阵旗插着的都是正在和燕军交战的城池。

  “您问我会不会杀那些燕人。我答,会。”

  她道:“我不杀燕人,燕人就要杀谭国人。不杀燕人,他们就会帮助燕兵侵占我的国土,等他们赢了谭国,燕人还会与谭国人争抢农田、水井……所以我要杀燕人,不止杀燕军,还要杀参军的劳役,杀给燕军种粮食的农民,杀长大成人后可能会参军的孩童,杀为大燕生育后代、再将后代送上战场参军的女人。”

  “可能您会想,这些老人、小孩、女人和男人并不是自愿的,而是被大燕逼迫的,被时局所逼迫的,这些人不该死。但谭国人也是如此,谭国人打仗,是大燕逼的!难道谭国人就该死吗?”

  谭桢语气平静得让人心生寒意。

  “‘无’大人,我知道马将军为什么会认为您心慈太过。在我看来,您不是心慈太过,您是思虑太多。”

  “谭国人和燕人都家破人亡,若我只对前者有感触,那我心中的顾虑便会少一分,愧疚也会少一分。将士阵亡,几千上万条生命消逝,可这些人的死换来了大燕兵力消耗,换来了我军胜机,若只将目光着眼于战场胜率,那阵亡将士的亡魂便不会使我夜不能寐了……”

  商悯与谭桢对视,“您是说,人若想思虑不多,便要学会自欺欺人,学会不去想太多。”

  “有些人天生冷心冷肺,不需要去学也能面不改色地杀人。”谭桢道,“大人显然不是那种人,且你不擅长自欺欺人,所以思虑过多。思虑越多,就会越发犹豫。”

  “谭公能想到这些,自然也不是天生冷心冷肺之人。”商悯认真道。

  “马将军说你十三岁,我今年三十,学这个的时间可比你要久。”谭桢笑笑,“我倒要谢谢翟国,他们愿接收流民,否则那些流亡者依然会被燕军聚集,成为大燕的帮凶,届时我真的会下令杀了他们。”

  商悯道:“谭公学会了杀伐果断,但心中并不是对他们全无感触。”

  “真是全无感触,那便不是人了,是披着人皮的妖魔。”谭桢道,“即便是我,也想让自己身上少背条人命。”

  谭桢这样的国君,在这个世道里其实也是少数。

  没有这场攻谭之战,她在继承国君之位后或许会成为一名名扬天下的仁君。

  “受教了。”商悯垂下眼眸。

  不是受教于谭桢的话语,而是她因谭桢所说的话,终于明白自己一直以来到底在纠结什么。

  到底该不该牺牲少数人而保多数人,这个问题没有悬念,也没有余地。

  不管是商悯、谭桢、郑留,还是各国诸侯,他们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即,牺牲少数人。

  该不该牺牲?于道德上讲当然是不该。

  要不要去做?从现实层面讲依然要做。

  不这样做,便连多数人也保不了了。

  商悯困于这个问题许久,是因为她不知道在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

  她可以做出这个选择,然而做出选择之后呢?她会想起因她而死的几万乃至几十万亡魂吗?能够在夜晚安然入睡吗?

  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商悯得不出答案。

  她去问马思山,去问谭桢,想要知道她们在做出这样的选择后是否承受了内心的煎熬,是否因那些人命而陷入困顿。

  马思山的答案是不会。

  谭桢的答案是会,但是少。

  普通人不会面临如此抉择。

  根本原因不是他们没这个格局,没这个器量,而是他们连活着都费劲,不具备登上决策者位置的条件。

  这世上向来是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的命运,国君来决定民众的命运。

  本不该这样,可是世事如此,时势如此。

  商悯、谭桢,既被动,却也极其主动地走到了主导者的位置上。

  这是她们的身份赋予她们的责任和束缚,也是她们在自身信念支撑下所做出的抉择。

  以商悯所处的位置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做错了选择,而是不敢做选择。犹豫怯懦,往往会把两边人的性命都埋葬进去。

  如果这一切只是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那商悯或许不会如此纠结,因为矛盾的根源只在“人”本身。

  关键是,她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妖所推动,那么为大燕而战的士兵还有百姓,他们就是被驱使的冲锋陷阵者,是无辜的,这一层身份才是让商悯心态纠结的真正原因。

  人族自相残杀,幕后主使高枕无忧。

  而要彻底毁灭幕后主使,便只能先除去被她驱使的刀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2页  当前第1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0/4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命在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