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命在我_分节阅读_第134节
小说作者:桉柏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25-03-28 19:50:36

  朝堂之上还有几个老梁王留下的旧臣不太乐意听他的话,而他们对姬桓的态度不冷不热, 既不完全顺从, 却又没失了恭敬。姬桓有心将他们连根拔起,可一时间也寻不到错处。

  姬桓此生的第二畅快事, 是在早年选对了效忠对象。要是他没能做出这般明智的选择, 也便不会有登位的一天了。

  这第三畅快事,则是生了姬成墨这个老成持重天资聪颖的儿子。长子,名正言顺,堪为储君, 王位后继有人。

  不过若是那位大人允诺他的事能实现……也就不需要什么储君了。

  他可以统帅梁国千秋万载。

  但是姬桓并无全然的把握能实现那件事,所以他依然要培养姬成墨。

  “右将王隆性情孤傲,对寡人并不顺服,成墨你来说说, 可有法子令他顺服?”姬桓有意出题。

  如果只是个文臣也就罢了,就算不服也只是在上朝时骂他两句, 可偏偏是个武将,还是官职最高的武将,这样的人若不顺服,将成为他心腹大患。

  “父王近些时日因王将军的事茶饭不思,儿臣不才,愿为父王解忧。”姬成墨笑道,“依儿臣看,王将军并非不顺服,父王得位,名正言顺,王隆有何不服?”

  这两句话将姬桓说得通体舒泰。

  他最喜欢这个儿子的一点就是听话且孝顺贴心,话说得漂亮,事办得也漂亮。

  姬桓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自己得位不正。虽说不管是他还是他儿子,都知道这个王位到底是怎么到手里的,但是姬桓还是爱听这漂亮话。

  人,当真是难以免俗,姬桓就是个标标准准的俗人。

  “他是老臣了,年纪比先王都要大,更在伐梁之战中立下了功劳,荫蔽家族。这样的人,应当是懂得审时度势的。王将军年纪大了,他就算不考虑自己,也要考虑自己的家族后人。”

  姬桓示意姬成墨继续讲下去。

  他温文尔雅地笑笑,接着道:“父王绞杀了不少反贼,为将反贼连根拔除又诛杀了许多人,然此时国力衰弱,攻谭之战紧急,难保陛下不会再向梁国借兵,所以不宜再杀。儿臣以为,拉拢为上。”

  拉拢。要拉拢朝臣当然很简单,许以高官厚禄即可。

  可是官至右将军,实在是升无可升。若将官位许给王隆的子孙后代,倒也可行,可是……

  “寡人记得,王隆的子女才干比不上他,不过倒也能用,可若是不压其气焰反而许王家上下高官厚禄,军队岂非成了他们的一言堂?新立的左将年轻,压不住王隆,万一再助长其野心,那……至于王家孙辈,年龄最大的……”姬桓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他看着姬成墨笑容满面的面庞,哈哈一笑。

  父子二人几乎同时开口道:“联姻。”

  王隆有四个孙子辈,最大的十七,最小的十岁,上可立刻成婚,下可先定婚约。

  “既是联姻,我愿娶王将军长孙女为妻。”姬成墨道。

  姬桓觉得不妥,“你的妻子至少也得是他国公主,最好从六强国中选,王家女很好,但是到底……”

  “父王。”姬成墨声音放低,“迎娶他国宗室女,便更复杂了,万一她借其母国之力欲干涉梁国内政该如何?梁国背靠大燕,不需要再与他国结盟,王家女身份正好。”

  梁国为护佑大燕的屏障,梁国有事,大燕不会坐视不理,大燕有事,梁国必须鼎力相助。

  若有朝一日梁国要亡了,说明大燕也岌岌可危。梁国若与他国结盟,国力渐强,威势渐起,则会引起大燕的忌惮,届时骑虎难下。梁国公主与武王联姻是燕皇指使,不可算在内。

  所以梁国不需要盟友,起码在大燕把持梁国之时,梁国最好老老实实盘着。

  姬桓背后起了一层薄汗,“成墨所言有理,为父一时未能想到这一层。”

  姬成墨道:“儿臣是父王的长子,我来迎娶王家女,这分量和弟弟妹妹与其结缔姻亲的分量是不一样的。”

  他微顿,又道:“若谭国久攻不下,陛下再向我国借兵,那时若王隆还是不服……便将他派去带兵。”

  拉拢为上,可拉拢不成,那就得杀人了。

  “好,我这便传召王隆入宫。”姬桓道。

  父子二人相谈之际,宫侍步入殿中,将封着武国密信的机关木盒呈上。

  姬桓看到那木盒便是一愣,紧接着眼皮狂跳,抬手打开木盒。

  他展信一看,当即脸色大变,须发颤动,手捂心口几乎喘不过来气。姬成墨和宫侍大惊失色,匆忙上前搀扶,宫女惊惶失措地去寻医者。

  姬桓面色发紫,肥胖的身形勉强在搀扶下站直,急促吩咐道:“快!快去寻吴英来!”

  姬成墨怔住,向外喊:“去城郊吴府把吴大师请来!”

  吴英,梁王幕僚,无官职傍身,但巧舌如簧,智计百出,为姬桓解决了不少麻烦,姬桓能当上梁王他出了不少力。

  姬桓对吴英极为敬重,甚至还嘱咐姬成墨对吴英不得怠慢,需得毕恭毕敬才好。

  姬成墨照做了。

  但,他心底是有疑影的。

  他总觉得,姬桓对吴英的敬重已经超越了一个为君者该有的限度……这,是为何?

  ……

  郑国,渠阳城。

  这里是郑国的国都,郑王宫坐落于此,伫立八百余年。

  郑王名郑川,今年六十九。作为王,他堪称长寿,劳心劳力之人通常活不了这么大岁数,更别说他还要面对朝臣的揣摩算计,宗室的争权夺利,子女的尔虞我诈。

  但他到底是老了,老到了不得不将权力拱手送人的程度。

  这倒也没什么,每位王到了晚年都会有这一遭。他的长女郑潇精明能干,虽有刚愎自用、不听劝谏以及狠心太过的毛病,但是作为王位继承人,她无疑是合格的。

  郑王很难从自己已经成年的子嗣中,挑出一个比郑潇更合适的继承人。

  自从身体衰弱,郑王便逐渐将朝政交给了郑潇,郑潇也干得很好,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将一切都治理得井井有条,平衡朝臣、压制兄弟姐妹的事也做得很好。

  就是好得略微过头了。

  郑潇接管朝堂的两年以来,死了左将、左相,接着以贪污之名流放了司吏,又以谋反之罪将司马抄了家。这还没完,前年郑王第四女郑湫郊外踏青时坠湖而亡,五女训练马术时坠马变成残废,半身瘫痪……

  “大公主是要将朝堂上下都血洗一遍啊。”

  连已经进入闲散生活的郑王,耳边都听到了些风声,众人说郑潇麻木不仁,眼不容人。

  还有朝臣秘密进宫向郑王哭诉,希望他规劝郑潇,郑王只是笑笑,慢悠悠地继续钓鱼,然后不到一刻钟,郑潇进了宫。

  她笑眯眯踏进宫殿:“陈大人怎么有如此雅兴,陪父王钓鱼?”

  那位陈大人面如土色,抖如筛糠。

  他这时才知道郑潇已经掌管了郑王宫,连郑王身边的宫女都是她的人。郑王老了,有心无力,表面闲散自在,实际上形同被郑潇拘禁。

  郑潇不杀郑王,是因为郑王意识到自己难以压制住她了,他识趣,想再享几年福,如果他不退让,郑潇接着就会将刀对准他。

  又过了月余,这位姓陈的大臣因结党营私之罪被流放。

  这样闲散的生活倒也还好,郑王甚至安逸了起来。郑潇也因父亲的识趣退让展现出了少许耐心,没有继续紧逼。

  但她的耐心持续不了太久,可能再过上一段时间,待她筹备妥当,就会让郑王立退位诏书,她直接登位。

  郑王对这个女儿近两年的表现非常满意。

  若她处理自己同胞弟妹的手段失败,就会引发政变,郑国内乱,元气大伤;若她强逼郑王退位或弑杀亲父,就会陷自己于不义之地,朝臣不服,又会血流成河。

  现在郑潇以怀柔手段,逐渐将整个国家攥在手心里,完成权力过渡,反倒是最好的办法。

  今日,郑王照旧在王宫的湖边钓鱼。

  郑潇带着侍从缓缓而来,挥手屏退左右,待人退到了远处,郑王抬了一下花白的眉毛,看这架势,语气少见地变严肃了:“怎么了?”

  “武王以皇帝身边有妖为由,要与诸国结盟,清君侧……这是其一。”郑潇道。

  郑王一时大骇,赶忙问:“其二呢?”

  “皇帝身边确实有妖。”郑潇平静道,“燕皇陛下已经死了。”

  郑王更是坐不住,直接站起来道:“你何时收到的密报?”

  “六个时辰前。”

  过了六个时辰,才进宫把这件事情告诉他,郑王不由笑了,气笑的,得亏他身体够好,不然此时已经气晕了过去。

  “吾女运筹帷幄,此时气定神闲,必早已想好要如何应对。”

  郑潇只当没听出郑王话外音,微微颔首,道:“父王,您退位吧,传位于我。”

  郑王不料她竟说出这种话,猖狂到毫无掩饰。他扭过头,牢牢地盯着她。

  “有时会想,父王活得太久了,若您早点死,我也能早点登位。可您到底是我父王。”郑潇道,“原本我可以再等父王几年的,我知道您既要王位也想要清闲的日子,您已经给了我权,那便各退一步。即便我已经四十九了,我也愿意再多等那几年。”

  “可,前提是郑国政局稳定,天下未有大乱。”

  她垂眼,看着身侧的白发老人:“国无二主。太平之时,我尊您为主,朝臣敬您为王,但战乱之时,我须得是那唯一的主,名正言顺的王。否则,军队听谁统领,朝臣向谁效忠,百姓听谁号令?听我的……还是听你的?”

  郑王与郑潇对视,从她眼神中读出一件她已经做好决定的事。

  “你、你欲与武国联合反燕?!”他脚步踉跄,嘶声质问。

  “既然妖魔现世,人族危难,我等占据大义,便师出有名。”郑潇坦然一笑,道,“养兵何用?为了打宋国?那未免太过鼠目寸光。我郑国便是为了今日,才养了那数十万大军!”

  “父王已失锐意进取之心,我还没有。”她身量矮于郑王,此时二人对视,她抬着头,眼神却像是俯视,“您早已不适合坐在那王座之上了。”

  

第143章

  宋国国都昌明。

  朝会之上, 鸦雀无声。

  宋王宋熙头束玉冠,端坐在王座之上,即便她仪态端庄神情从容, 可仍旧难掩病态,嘴唇颜色极淡,肤色更是白到几乎没有血色。

  一个人健康与不健康, 不仅能从外表分辨,还能从声音中分辨。

  “诸位爱卿可畅所欲言。”她的声音稳, 声线却低,听上去缺乏这个年龄该有的中气, 一听便是久病不愈之人。

  但好在,她的眼神气质和往日里积攒的威望稍稍弥补了这一点。殿内君臣分明,群臣垂首恭立, 未敢不敬。

  即使宋王发话, 一时间仍未有大臣出列发表看法,实在是宋王方才所言过于惊世骇俗。什么武王欲清君侧, 什么皇帝被妖控制, 皇帝死了,还是剖心自裁而死……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他们不愿信,可是不能不信。

  堂堂宋王,不可能拿假消息放在朝堂上讨论, 若非是真,她怎会如此郑重其事?前日宫中才传来消息,说宋王旧疾复发,正在医治, 朝政由左相右相暂代。

  这才两日,宋王便拖着病躯重返朝堂。

  也只有这等大事才能让宋王聚集群臣召开朝会。

  即使如此, 仍有大臣质疑道:“敢问殿下,这消息当真为真吗?是否该派使者去往宿阳确认一番?”

  宋王眉眼微动:“徐司典是觉得本王连这点分辨力都没有吗?你能想到的,本王自然也能想到,凡宿阳的消息,都是经过反复核实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2页  当前第1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4/4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命在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