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值,王鏊就靠了过来,神神秘秘说道:“听说昨天我们小阁老被人拍肩膀了。”
江芸芸露出佩服的神色,竖起大拇指:“论八卦,王阁老老当益壮,当为翘楚。”
因为她的神色过于认真,老人精王鏊一时也没分出是不是被讽刺了。
“嗨,促狭。”王鏊只好端着茶盏去找首辅八卦了。
梁储是个严肃人,每天专心批折子,不喜欢听这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尤其是江芸的事情,只要提起这个名字,属于抬屁股就走的那种。
杨廷和作为内阁倒数第二年轻的青壮力,工作压力也不小,不爱和人说八卦,若是你一说八卦就端起那种假笑脸,明明也是非常英俊的中年人,愣是能让人毫无兴趣。
看来看去也就李宾之能抽空和他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了。
“负责总兵养廉田的人选好了。”眼看就要到中午了,杨廷和捧着早上太监递来的折子,随后兴冲冲说道。
几个阁老的脑袋齐齐探了出来:“谁?”
“江西安福人,福建参政刘子贤。”
“这人我记得是当年中进士后是授兵科给事中,对边境只事很有研究。”李东阳记性极好,甚至还把他的履历简单说了一遍。
“这次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地区。”杨廷和说。
李东阳满意点头,随后又问道:“就这次就只去延绥地区嘛。”
“还有一处,宁夏,任命的人是山东莱阳人,陕西按察使曲朝仪,这次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
“我记得他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过宁夏。”李东阳又说。
王鏊点头:“按道理也该回来了,现在是又留在那里了。”
“应该是。”杨廷和把手中的折子递了过了,“这次陛下就选了这两个地方。”
李东阳看完之后就递给完稿王鏊,又对着杨廷和说道:“那你拟旨吧。”
江芸芸随口问道:“怎么甘肃这次没算上。”
杨廷和看了她一眼,眼神波动。
“前几日兰州的折子传来,不是说很多人蒙古人特意来兰州做生意嘛。”
“你之前在兰州的清丈不是做了很好嘛,连军屯都清了,这次估计先放放吧。”李东阳说道。
江芸芸没说话。
“三边总制,你这次推了陈继,陛下还没给答复吗?”王鏊问道。
江芸芸摇了摇头:“事关重大,慎重一些也是应该的。”
“陈继这些年守兰州,功劳也不小的。”李东阳安稳着,“估计事情多吧,对了,浙江的折子来了,大家还是先来看看这事吧。”
—— ——
宫内,午后
朱厚炜突然火急火燎跑过来,直奔朱厚照的校场,也不顾太监们的阻拦,只顾着围了过去:“我刚听娘说,打算从后宫下旨,召令天下适龄女子选秀,还说要选十七八个太监一起下各地,要为你选十七八个妃子来。”
朱厚照正苦闷地射箭,闻言连忙把手中的弓箭放下:“真的?”
“对啊,舅舅更离谱,还说年纪可以大一下,只要知书达理,精通四书五经,要是还能骑马射箭的,可以放宽一些限制。”朱厚炜脑袋凑了过来,神神秘秘说道,“你猜他说几岁?”
朱厚照眼皮子一跳:“几岁?”
“三十!”朱厚炜大为吃惊,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最后笃定说道:“舅舅疯了。”
“你猜娘怎么说?”朱厚炜说着说着又坐不住了,开始背着小手,绕着他哥打转,口气一惊一乍的,“娘竟也同意了!!娘也疯了嘛!!!那都要大你十二岁了,也太离谱了!!哥,娘他们在搞什么啊,传出去要被人笑话的。”
谁知朱厚照竟然沉默了。
朱厚炜的脑袋悄悄凑了过来:“哥,你怎么不说话……”
他眼睛微微眯起,犹豫问道:“你不会……也疯了吧!!!”
第四百九十七章
内阁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大惊失色, 李东阳呆坐在椅子上,半晌也没回过神来。
“这,这也太荒唐了。”梁储磕磕绊绊说道。
王鏊端着茶盏, 想了想,突然小声说道:“听闻陛下最近在读史,是不是宪宗爷的故事……”
“咳咳。”李东阳连忙咳嗽一声,用眼神制止了他。
王鏊也紧跟着用茶堵住自己的嘴, 浅浅抿了一口。
“太后发出的懿旨,也就是说太后也同意?那司礼监送来的, 那陛下也同意?”杨廷和犹豫问道。
众人对视一眼,齐齐没说话了。
“这年纪也差得有点太多了,而且民间女子二十还未成婚的都是少数, 三十岁的女子大都孩子都生了,陛下是觉得二婚也无所谓?”李东阳犹豫说道。
“陛下是不是喜欢年纪大一些的。”王鏊端着茶盏,悄悄看了一眼坐在最后面,一直一声不吭的江芸芸, 但那目光也只是点到为止,很快又收了回来,继续说道, “其实年级大也有年纪大的好处呢。”
李东阳又咳嗽了一声,用目光警告了一下王鏊。
王鏊只好继续开始喝茶。
“这事若是传出去,怕是要惹人非议……”李东阳目光环视一周后, 主动站起来说道, “罢了,我亲自去和陛下说吧。”
“行了, 都去干活吧。”等人离开后, 次辅王鏊挥手说道, “到底是皇家娶亲,我们也顶多建议建议,做不得主的。”
一直没说话的江芸芸跟在众人身后慢慢吞吞离开了。
王鏊端着茶盏的手晃了晃,脚步一转,也紧跟着江芸芸的屁股后走了过去。
“王阁老是来和我讨论浙江盐务的事情吗?”江芸芸回到自己的官署后,笑问道。
王鏊早早就寻了个凳子,屁股坐了下来,老神在在说道:“都行吧。”
“那就正好,浙江这边牵扯到了京城里的人,希望王阁老出面,亲自弹劾一下。”江芸芸把折子递了过去,“也是我们的老熟人,哎,王阁老躲什么,不看看嘛。”
“你江其归能不能有什么八卦,我是说,有什么好事的时候,记得点我,分我点办办,让我也痛快痛快,开心开心,这些挨骂的活我是一个也不想沾手了。”王鏊语重心长,“我马上就六十了,六十你知道吗。”
江芸芸收回折子,叹气说道:“六十耳顺,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啊。”
王鏊淡淡一笑:“就怕挡了年轻人的路啊。”
“还好不是说我的,我算您孙辈的,还不算年轻人。”江芸芸笑说着。
王鏊一听,紧跟着笑了起来:“哎,怪不得你师兄这么爱和你聊天,真是有趣。”
江芸芸皱了皱鼻子,开始安心看浙江的折子。
一番笑后,王鏊也没了打听消息的心思,也是真怕江芸等会大杀四方,把他不小心带上了,他家里有儿有孙,有子有女的,可不能跟着这么个小刺头混,还是先跑为敬。
王鏊走后,屋内只剩下她一人,小小的屋子堆满了政务,她自己的物品屈指可数,夏日幽幽,绿荫层层,如今不过初夏,今年的夏天就有了炎热的迹象,院中的树上的知了开始时不时叫唤起来,地面上的阴影一层接着一层。
她盯着手边窗棂的影子半晌没有说话。
—— ——
李东阳忧心忡忡地揣着折子走在宫道上。
他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陛下刚才突然问——不知诸位阁老是什么态度?
阁老们能是什么态度?
内阁自来是对外一心,同心同德的,诸位同僚也都是非常配合这一点原则,想来这么多年的君臣共事,陛下早已明白。
那陛下这点突兀的问题就很值得深思了。
李东阳走在夏日的日光下,却突然觉得后背冒出一阵冷汗。
——所以陛下到底要谁的态度?
周发远远看到李东阳走了过来,热情给人开门:“首辅小心台阶,今年可太热了,院子里有准备冰水,首辅可要?”
李东阳脚步停了下来:“怎么这么早就准备冰水了?”
周发笑说着:“是陛下吩咐的,说院子小,阁老们事情又多,别热到了,所以早早就让冰窖的人每日送了冰过来,过几日就有各类渴水准备了。”
李东阳捏着折子,站在台阶下,看着院中的几件院子,又问道:“瞧着也就几个稍微年轻的人用用吧,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还是要喝些热茶的。”
“可不是,江阁老用的最多了,年轻人,怕热嘛。”周发笑说着。
李东阳盯着江芸的屋子,随后垂眸,再说话已经是以前笑脸盈盈的样子:“让她少吃,年轻也不能这么折腾身子。”
“哎,下次一定把您的嘱咐说给她听。”周发殷勤说道。
李东阳抬脚回了自己的屋子,盯着那本折子半晌没说话,随后轻轻叹了一口气。
“真是疯了。”
—— ——
“内阁都不同意,到了礼部估计也要闹了。”朱厚炜一本正经从后面饶了出来,“算了呗,你们神神叨叨的,做什么呢。”
朱厚照坐在龙椅上沉默,手里转着一把桃花扇。
朱厚炜脑袋一歪,悄悄打量着自家哥哥:“哥,你想什么呢?”
“早上李阁老亲自来,说内阁的人都觉得年纪定得太大了。”朱厚照盯着朱厚炜冷不丁说道。
“对啊,我也觉得年纪太大了,而且阁老不是说了吗?哥要是喜欢年纪大一些的,二十还未出家的人就已经很少了。”朱厚炜悄悄挤着他哥的龙椅坐了上去,掏出荷花糖碎碎念着,“难道哥要找二婚的,我读过书的,宋朝就有这样的例子,也不是不行,但这样会不会年纪太大了。”
朱厚照低着头,过了一会儿又说道:“不是二婚的。”
“哦,那三十岁没结婚的人!怎么可能!!”朱厚炜大声说道,“哥,二十岁还有守孝原因还未嫁娶的,你现在要的是三十岁,那可是三十岁啊,谁家好姑娘到现在没嫁娶啊,话本里都说,一家好女百家求呢,这么晚没成婚的,指不定有些毛病……哎,看我做什么啊,不说了不行。”
原是朱厚照正直勾勾地盯着他看。
朱厚炜被他看得头皮发麻,只好站了起来,磕磕绊绊说道:“看,看我做什么啊,你要吃糖嘛。”
朱厚照拨开他的手,半晌之后说道:“不要了,我都不要了。”
“哎,好吧。”朱厚炜果断把好吃的糖果塞回自己的兜里,糖果在嘴巴里滚来滚去,说话也跟着含糊不清,“哥,你喜欢怎么样的女人啊,大嫂能选一个脾气好点的吗,你和娘的脾气都太坏了,总是吵架,我想找个脾气好的,一起听你们吵架。”
最为肖像脾气软和生父的小叔子朱厚炜开始胆大包天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