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第一首辅_分节阅读_第743节
小说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13 MB   上传时间:2025-03-23 19:50:59

  江芸芸立马扭头去看姜磊。

  “只听说看着那张名单不满意,原本内阁有意让吏部右侍郎吴公、翰林学士刘机又或者礼部右侍郎焦芳作为会试考试官, 不过陛下当时只勾选了一个吴公。”姜磊眼睛一亮, 立马就开始跟江芸咬耳朵, “那个司礼监萧敬, 直接提了你的名字。”

  江芸芸水灵灵的大眼睛也跟着扑闪了一下。

  姜磊更激动了,恨不得把底都掏出来。

  “南京守备那边他推自己人上去了, 所以一直记着你的好呢, 就直接提了你的名字,还说了以前跟着你一起读书的人,各个都考上不说, 如今还在漳州浙江奋力办事, 可谓是国之栋梁。”姜磊想了想, 犹豫说道, “但我瞧着你是套好了这个, 得罪了那个。”

  江芸芸了然:“原来是这样。”

  “是啊, 那些大太监们最喜押宝。”姜磊懒洋洋睨了她一眼,“现在压到你头上了。”

  江芸芸背着小手, 哎了一声:“吴公来了吗?”

  “人家吴公就比你识趣,早就来了,请吧, 江状元。”姜磊笑眯眯说着。

  吏部右侍郎吴宽直隶长洲县人,成化壬辰年的状元, 乃是苏州第二位状元, 自少好学, 老而弥笃,力攻《左传》《汉书》,据说研习唐宋大家诗文,最喜苏轼,因学问之好,就连江芸芸也略有耳闻。

  吴宽如今已经六十七岁的年纪,发须皆白,留着茂密的胡子,看着江芸芸便捏着胡子,笑了起来,温粹含弘。

  江芸芸快步上前行礼,姿态谦卑,吴宽把人扶了起来,笑说着:“坐吧,先前唐伯虎在信中对你赞口不绝,把你形容成天下自此唯一的神童,还送来很多你的文章,我便对你一直很是好奇。”

  江芸芸不解:“吴侍郎认识唐伯虎?”

  “我有一好友名叫沈周,他有两个徒弟名叫唐寅和祝允明,都穆也沈启南学过诗。”吴宽和气说道。

  江芸芸恍然大悟,热情说道:“原是如此,沈师孝心至今闻名南直隶。”

  沈家历代布衣,族无显宦,但却是吴中望族,沈周声名远播,父母在不远游,一直不曾出仕做官,但在朝中却好友遍布。

  “坐吧,不知后面的那些阅卷官何时能来。”吴宽笑说着。

  江芸芸开玩笑道:“总归能被人麻溜请过来的。”

  吴宽笑了起来,两人间的气氛顿时放松下来。

  “原和唐伯虎一样促狭,不知江学士对科举之事可有了解?”他话锋一转,随意问道。

  江芸芸老实交代:“除却自己考的那几场,在琼山县做县令主持了县试,对于会试还要吴公多多指教。”

  “那就足够了。”吴宽安抚着,“考试的题目可有什么想法?”

  江芸芸还是摇头。

  “我还以为你是个很有想法的。”吴宽笑着打趣着。

  江芸芸笑了笑:“虽有想法,但此前都是对自己的,如今面对这数千考生不敢随意发言。”

  “唐伯虎如此张狂的人,还能和你玩的这么好,对你如此推崇。”吴宽惊讶,“听都玄敬说,他能安安分分考试,可是多亏了你日日提点。”

  江芸芸谦虚摆手:“伯虎本就是神童,耐下心来就能学好,和我并无关系。”

  吴宽看着面前的年轻人,越看越满意:“这世上有天赋的人其实比比皆是,但能用好这天赋的人屈指可数,唐伯虎是个不安分的人,若非你时时看着,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呢。”

  江芸芸只是笑着,温和转移话题:“不知吴侍郎对考题可有何打算。”

  吴宽捏着胡子想了想:“这京城如今最热闹的莫过于浙江和漳州的消息了。”

  他看了一眼江芸芸。

  江芸芸低眉顺眼没说话。

  他就继续说道:“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的那些好友如今散落天南地北,但无一不例外,和你志同道合,就连唐伯虎都开始学着你的模样推行清丈放良之事,可见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他沉吟片刻:“四书开篇就用——‘子在齐闻韶,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开场,江学士意下如何?”

  江芸芸:“圣人学九德三月不知肉味,不过‘学之’二字,韶尽美,又尽善,确有令人向上之一。”

  吴宽满意点头:“史记内容信手捏来,果然是江其归啊。”

  江芸芸只好又谦虚地摆了摆手。

  两人说话间,五房的阅卷官终于被锦衣卫们请进来了,大家自然又是一番行礼问安,江芸芸年纪是最小的,但坐的位置却不低,直接坐在吴宽的右手边,能进北直隶会试的大都是进士,对江芸并不陌生,其中不少人平日里还见过面说说话,一点也看不出架子,只是如今乍一看,心里难免有些想法了。

  一般来说一场会试主考官二人,同考官十八人,也即是传说中的“十八房制”。

  两个主考官也称为总裁,坐在最前。

  后面十八人各自分坐两侧。

  “人来齐了,就先祭拜圣人吧。”会试是有一套繁琐流程的,这么早把人抓进来就是为了这个完成流程。

  拜孔子,文言文宣誓等等一系列工作下来,天色都黑了。

  吴宽年纪大了,但还是强撑着精神说道:“虽时间已晚,但还请各房回房后每人出十道试题,四书题目由我和江学士负责,今日起,大家两人出行,结伴担保,也不可随意和他人说话,可记住了。”

  众人起身行礼应下。

  等十八罗汉走了,屋内只剩下江芸和吴宽。

  “第一场考试需要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第二场考试的考题下来,考的是论、诏诰表、判语也需要我们出,第三场考试的考题是策问。今夜我们的工作量可不少,明日宫门落锁前要上呈陛下。”

  江芸芸点头,直接说道:“不若一人出三套然后再各自挑选。”

  “正有此意。”吴宽满意点头,看着江芸芸笑得更和善了。

  这出一套试卷说得简单,但很考验出题人的水平,放眼京城,能出一套好卷子的人不多,但对于当惯老师的江芸芸和博学多闻发吴宽都不是问题,所以反而是最好,最迅速的选择。

  一个时辰后,两人齐齐放笔,对视一笑。

  “这个前后截的有点远,但关系极佳,很考验考生的基础水平,可放最后一道。”

  六张卷子一字排开,吴宽细细打量后,指着江芸芸的其中一张卷子说道,“你看过国子监的藏书阁。”

  江芸芸抿唇笑了笑:“小时候在国子监借读过一年。”

  “这个题目是不是有些难了。”江芸芸指了指吴宽的一道题,“这道题要考察的应该是《孟子·离娄上》的——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吴侍郎取了一截吕氏曰:行不足以致誉而偶得誉,是谓不虞之誉,后接孟子,怕是有人分不清了。”

  吴宽挑眉:“江学士不是都分得清吗?我们可是要万里挑一,何来对他们宽容一些的。”

  江芸芸笑:“修己和观人可是人生道理,对于正在求学的人来说可不容易。”

  她想了想又说道:“不然给学生一点指示。”

  她提笔在后面写上——言毁誉之言,未必皆实,修己者。

  吴宽摇头:“外人都说江学士刻薄,说话毒辣,打得诸位御史无一人可敌,没想到内在如此温柔。”

  江芸芸笑着解释着:“基础的水平才更能挑选出有想法,读书功底踏实的人,若是一味偏难,才更靠运气。”

  吴宽点头:“登堂入室,江学士已成。”

  两人聪明人,所以很快就选好题目,誊抄密封后就各自起身拜别离开了。

  初七那日,折子送到陛下案座前,朱佑樘考教好两位皇子,见他们学的都不错,心情大喜,等折子呈上来,他更是兴致高涨地拿起来看,没一会儿就夸道:“不错不错,今年的卷子由易道难,各有千秋,很考验考生水平。”

  朱厚照的脑袋立马伸了过来。

  “这可是两位状元出的卷。”萧敬笑着奉承着。

  朱佑樘果然笑得合不拢嘴:“我早早就听闻江芸当年年纪小小就在拉着很多人跟着他读书,一院七进士,可见是个会教人的。”

  “可不是,奴婢可都听说了,当年有两个人本水平一般,在江学士的教导下也都考中了。”萧敬说道。

  “哦,怎么说?”朱佑樘来了兴致。

  萧敬立马就添油加醋说起了当年江芸芸在京城开班培训的故事。

  朱佑樘一听笑得直点头,随后随口问道:“这个沈焘我没什么印象了,那个王献国可是之前去兰州的一位御史。”

  萧敬点头:“爷真是好记性。”

  “那怎么回来还弹劾江芸了?”朱佑樘不解。

  萧敬笑容一僵,没说话了。

  “他们两人如今在何处任职?”朱佑樘又问道。

  “这要奴婢去问问了。”萧敬说道。

  殿内的一个小黄门悄悄抬眸看了一眼桌子上的折子,然后机灵跪了下去:“奴婢愿意跑这个腿。”

  萧敬看了陛下一眼,点了点头。

  一直没说话的朱厚照盯着那个小黄门离开后,歪了歪脑袋。

  —— ——

  二月初九,会试终于拉开帷幕。

  两位总裁和十八位罗汉站在门口看着鱼贯而入的考生。

  “瞧着都很年轻啊。”江芸芸看着进来的几人,笑说着。

  一位春秋房的同考官笑说着:“论年轻,谁比得上江学士。”

  吴宽一听,竟还真的打量起来,最后点头符合着:“确实,我们江学士可已经当了六七年的官了,现在也才二十二。”

  众人一听吴宽的话,也跟着夸起来了。

  江芸芸只好求饶了。

  今年将近有两千人考生,光是检查就花了两个时辰的事情。

  等天快亮时,有人夹带小抄被发现了,一时间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检查立刻更为严格,队伍进程瞬间慢了,就连考官们也不笑了,紧盯着前面的队伍。

  那边巡检的人拿着巴掌大的纸,对着两位主考官走了过来,递上手中的东西。

  吴宽一看纸上的内容,脸色大变。

  “怎么了?”有人好奇问道。

  “不碍事。”吴宽说,“年纪有点大了,站不住了,江学士扶我进去休息吧。”

  江芸芸和他对视一眼,立马说道:“正好我去看看里面的情况。”

  众人不觉有问题,只当主考官犯懒了,就看着两人离开了。

  这边考生还在依次进去,那边一个小巷里,有一个无须面白的人对着一群小混混说道:“我说的你们都听清了吗?”

  “知道了。”他们懒洋洋说着。

  那人严厉说道:“办不好可不给你们钱。”

  “知道了,给钱的事情我们肯定好好办,把你的消息穿得满京城都是。”为首的一个小混混说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3页  当前第7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3/10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第一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