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艾琳娜在人群中沉默了,她也没说有互动环节啊。
在戏剧演员、卖花女等声名鹊起的亡灵一一走过之后,一位容貌娇美的女士从火焰中走出来,她身穿华丽的裙装,如同上世纪洛可可的风格——主要是这里的裁缝时间来不及研究华国衣裙,不得已用复古的裙装代替——衬托得整个鬼美艳异常。
就在众人还在为她的美貌而惊叹时,她的脸庞在火光的照耀下开始发生惊人的变化。那光滑的皮肤突然像纸一样裂开,眼睛变得空洞无神,她轻轻抬手,伴随着一阵轻微的撕裂声,从脸上剥下一层薄薄的皮,露出下面腐烂的血肉。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一幕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周围的空气瞬间凝固,惊呼与倒吸冷气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却又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所压制,最终化作了死寂。
“这……这是什么怪物!”有人终于忍不住尖叫出声,人群开始慌乱,纷纷向后退缩。
就连同样挤在人群中,见多识广的诺曼伯爵都有些惊讶起来,“这种亡灵——比我之前见过的所有怪物都要可怕。”
这就是画皮鬼,画皮鬼可以伪装成任何样子,出现在任何地方,这让人们防不胜防,无时无刻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们永远不知道,身边那个看似普通的人,会不会是一只伺机而动的画皮鬼。这种未知的威胁,才是恐惧的根源。
当然,这可怕的变形过程,也是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冲击。
第145章 游行的队伍
“太可怕了!”伊丽莎白一手挽着艾琳娜, 一手挽着珍妮特,和她们紧紧靠在一起,“我从没见过这样的亡灵!她比我见过的任何亡灵都可怕!”
在画皮这招掀开皮肤的惊恐之后, 就连后面身穿白裙、长发遮面的《鸦羽之宅》经典亡灵造型都没有那么有冲击力了, 毕竟已经是老熟鬼了。直到又一位脸上戴着厚重面纱的女士从火焰中出现,面对全然陌生的亡灵,游客们都提起了十二万分的警惕。@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跟着游行的队伍向前走了几步,突然朝队伍外的一位游客问, “我漂亮吗?”
这位可怜的游客战战兢兢地回了一句,“漂……漂亮?”
她抬起手,缓缓掀开面纱,露出了一张惊悚的脸。她的皮肤苍白,嘴唇鲜红,血迹斑斑,嘴角被深深地撕裂, 裂口延伸到耳根, 形成一个诡异而扭曲的笑容, 混合着痛苦与恶意,“现在呢?”
直面冲击的游客双腿因为恐惧而无法动弹。他的喉咙发出细微的哽咽声, 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无助地看着她。
直到裂口女掀开面纱的手放下来, 遮住了自己的脸庞, 回到游行的队伍中去,旁边围观的人群才松了口气。
“她的脸真的太可怕了, ”有人颤抖着说道, “我从未见过这么恐怖的笑容。”
“她到底是什么东西?”一位年轻女士声音发抖,紧紧抓住身旁同伴的手臂, “戴着面纱的样子,像是一位正常人类一样,但是……她是活的人吗?是因为什么事故而遭受毁容的人吗?”
“如果回答‘不漂亮’会发生什么?”有人忧心忡忡。
“谁知道呢?”另一个人小声说,“或许会寻找其他人回答问题?”
欧文一家人站在离那位可怜游客稍远一点的地方,没有看清楚那位亡灵的脸,不过很快,裂口女便随机挑选到了他们周围,给予他们相同的震撼与惊吓。
这导致除了大胆的游客,胆小鬼们都往人群里藏了藏,他们可看清楚了,无论是什么亡灵,选择互动的都是站在前面的观众。
接下来的出场的亡灵们,无不超出游客们的想象。一位又瘦又高的男士从火焰中缓缓出现。他的身形不自然地高大,仿佛被拉长了的影子。全身穿着一套整洁的黑色西装,白色的衬衫在火焰的映照下泛着冷冷的光芒。他如此高挑,哪怕躲藏在人群中,也能看到它那光滑无比的脸庞。他的脸没有任何五官,仿佛一个白色的面具。
“那是面具吗?”传来的窃窃私语声,“简直像噩梦一样,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张脸。”
“面具无法那么契合吧?”回答的人仰头道,“他真高啊,像个巨人一样。”@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巨人可没有那么瘦长,”又有人反驳道。
让欧文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扮演蝙蝠的女士,但她显然不像游客们扮演的蝙蝠那么简单,她的出现伴随着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翅膀拍打声,上半身与正常人无异,只多出了一双巨大的蝙蝠翅膀。但下半身却完全消失,只剩下内脏外露,鲜血滴落在地上。
欧文感觉自己的内脏隐隐作痛。
直到那火焰不再向上蹿动,漫长的游行队伍慢慢离开了亡灵集市,朝欢乐之家出发,游客们有的跟随上去,有的留下来继续参观集市。欧文一家人自然跟了上去,他们早已买好了票,想看看今天的音乐之家有什么特别活动。
“真是太可怕了,”尽管已经远离了亡灵的游行,欧文还在感叹那些吓人的亡灵造型,“不管哪一个亡灵,都比我读过的那些恐怖故事可怕一百倍!真不知道这些亡灵是怎么想出来的。”
“确实,”欧文哥哥也附和道,“特别是那个剥开皮肤的女士和那位瘦长的人影,我觉得我晚上肯定要做噩梦了。”
欧文嘲笑道,“没准你会梦见那位裂口女追着问你‘我漂亮吗?’”
“那我就说,去问我的弟弟欧文吧,”欧文哥哥笑道。
至于欧文的父母,自认为胆子没那么大,只在人群外远远地眺望了一眼,自然没有他们所受到的冲击那么大。
这次游行吸引而来的并不只有亡灵集市上的人,还有那些在这附近闲逛,听到声响后前来观看的人们,比如说威尔斯,听闻了这个所谓的“百鬼夜行”,特地找了那位写白衣女子的作者朋友过来围观。
“每一个亡灵都如此有故事性,”这位作者朋友和其他游客的表现可谓是两极分化,他简直要两眼冒心心了,“那位剥开皮肤的女士,完全可以用人皮将自己隐藏在人群中……还有,那位裂口女士,为什么要问自己是否漂亮,她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威尔斯与他的反应相反,他感觉自己的胃部翻涌,特别是看到那位可怜的蝙蝠女士暴露在外的内脏,连连深呼吸,才将那恶心的感觉压了下去。
这位狂热的作者朋友恨不得带上纸笔,当场做笔记,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新奇亡灵背后的故事,他转头问向威尔斯,“你知道怎么找到这个亡灵游行的负责人吗?”
“哈?”威尔斯惊讶了一下,便思忖道,“这很简单,既然这些亡灵的终点是欢乐之家音乐厅,只要去问问音乐厅经理就行了吧。”
“你说得对!”作者朋友连连点头,“我们现在就去欢乐之家。”
可惜,现在的欢乐之家已经买不到票了,因为提前了一个月的宣传,万神节当天的门票早已售罄,甚至连其后一个月的票都卖完了,由于威尔斯只想瞄一眼亡灵游行,对所谓的特别节目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抢着买票,导致他们杵在欢乐之家的门外,眼睁睁看着一位位观众往里涌入。
作者朋友不死心地想要问问音乐厅的人,可惜,正在检票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完全没空解答他的问题,而且,他也不知道亡灵游行的亡灵有什么背后的故事。
“亡灵不都是差不多的吗?”这位繁忙的工作人员应付了一句,便投入到检票的本职工作中去了。
“看来我们只能在明天的报纸上看到报道了,”威尔斯安慰着自己的朋友,“这场游行有那么多人围观,肯定会登上报纸的。”
是的,随着游行队伍无差别随机恐吓(划掉)和游客们互动,那些原本坐在马车上、准备参加派对或是从派对归来的绅士淑女们,都放慢了——或者让自家马车夫放慢了脚步,好奇地围观着这牛鬼蛇神的亡灵游行,有的还从马车上下来,挤进人群中去,甚至造成了该区域的小型交通拥堵。
毕竟,游行这种移动性的表演让观众不但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观看,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当游行的队伍进入斯特兰德道的主干道,那围观的人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好在他们并没有阻挡游行人员的前路——有几个试图阻挡的青少年,不知道为什么,就被开路的、举着南瓜灯的幽灵撇到一边去了。
“好像一股推力把我推开了,”青少年们困惑道,“但是也没见他们推我啊。”
这大概会成为一个未解之谜了。
不过艾琳娜一行人并没有跟随着亡灵游行的脚步前往欢乐之家,他们一开始就是近距离围观,让几人都吓得不轻,伊丽莎白和珍妮没有胆子再跟上去看了,爱德华急着去欢乐之家主持大局,弗朗西斯和亚瑟倒是有了更多的灵感一般,在滔滔不绝地讨论着专业性的问题。
“太酷了,”弗朗西斯还不忘向艾琳娜约稿,“我觉得你的《鸦羽之宅》完全可以再来一部类似的戏剧!”
艾琳娜:“婉拒了哈。”
既然大家都不想再去观看亡灵游行了,那他们便直奔下一个地点——欢乐之家!
“哇,”艾琳娜还是第一次踏足这个万神节主题音乐厅,一切都与平常的欢乐之家不一样了。
天花板装饰着巨大的蜘蛛网和蝙蝠群,墙壁上挂着巨大的油画,描绘着鬼魂、幽灵和女巫等恐怖景象。煤气灯也被一个个空南瓜罩了起来。尤其让艾琳娜震惊的是观众席的座位,那些普通的长凳多了被装饰成墓碑形状的座位靠背,上面还刻有虚拟的墓志铭,仿佛每一位观众都在参加一场亡灵的聚会。座椅之间点缀着仿制的枯树枝和幽灵雕像,如同真正的墓地一般。
不过,场地中间的长凳被撤下了不少,似乎刚举行过一场舞会一样,工作人员们正将长凳和长桌搬回去,已经快搬完了。
那熟悉的柜台也换了一批万神节特色商品——南瓜灯、面具、水晶球、鬼怪玩偶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份万神节特产,是《恐怖故事集》,有许多出版商都会发行专门的万神节故事。
“请问,哪本故事集最受欢迎呢?”一位顾客的询问吸引了艾琳娜的注意。售卖员迅速从柜台上抽出一本小册子,热情推荐道:“这本由斯特兰德报编撰出版的合集,汇集了报纸上最炙手可热、销量领先的恐怖故事,绝对是您的不二之选!”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艾琳娜耳尖地听到他们的谈话,不由得也买了一本翻看起来,当她翻开第一页时,一个熟悉的故事跃然眼前——正是她笔下《鸦羽之宅》的原型故事。
这时候她突然想起来,好像之前是跟斯特兰德报签署过一份二次收录的契约,原来是用在了这里。
第146章 不正经的诺曼
“《恐怖故事集》?”珍妮特好奇地看向艾琳娜手中的小册子, “对哦,这是万神节最畅销的小册子了吧?”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们都对这种小册子十分熟悉,这堪称一种卢恩顿特有的万神节特产了, 每年晚宴后的恐怖故事会, 这些小册子总能派上用场。
“这真的是万神节专属的鬼故事吗?”弗朗西斯也按捺不住好奇心,凑近前来仔细端详,“我可以看看吗?”
诚然,弗兰西不乏擅长编织恐怖故事的作家, 但与卢恩顿人对这类故事的痴迷相比,还是逊色不少。至少,在那里,人们不会特意编纂成册,专门在万神节期间发行鬼故事集。
艾琳娜将这本小册子递给弗朗西斯,他拿起来翻开查看着。
除了最开头他所熟悉的鬼故事,后面的恐怖故事, 便显得略显失色了, 其中一个“无头女人”, 看起来和无头骑士差不多,讲述一位披着斗篷和帽子的女士与牵着狗的作者擦肩而过, 作者的狗嚎叫一声便逃跑了,而就在这一声尖叫的刺激下, 女子的头颅竟不可思议地滚落, 让作者惊恐万分,拔腿便逃。
这种乡间小路的恐怖故事确实比房间里多了一丝阴森气息, 但要论吓人程度, 还是远远不如《鸦羽之宅》的原型故事,看起来并不是冲着吓人去的, 而是……而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好像在说一个爷爷辈的故事一样。
“这才是适合胆小宝宝体质的鬼故事啊!”弗朗西斯十分感动。
当弗朗西斯在昏黄的灯光下,仔细品读这本小册子时,亡灵的队伍还在街上缓缓游行。
“他们来了,”一直盯着街道上动静的埃文斯助理连忙去通知自己的老板,“我听到他们的音乐声了。”
埃文斯闻言,立刻携助理匆匆步入夜色之中,只见街道已被好奇的民众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纷纷向两侧靠拢,彼此间或推或搡,只为争得一席更佳的观赏之地。商店的门槛前、二楼的阳台上,更是人头攒动,他们或倚或趴,目光炯炯,满怀期待地注视着那即将显现的奇异景象。
即便埃文斯长得不矮,也被那乌央乌央的观众们挡住了视线,他伸长脖子,踮着脚尖,看向街道尽头。
此时的街道上也繁忙异常,小商贩们看到这一商机,连忙顶着自己的篓子,询问着行人们是否需要他们的商品,卖花、卖水果、卖面具的叫嚷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混合的香味和汗水的味道,马车被迫停在街道一侧,车夫们焦急地挥舞着鞭子,却发现已经无处可去,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狭窄的人行道早被前来观看的行人们完全占据,只在马车行驶的大路上拥有一条人挤人留下来的小道,伴随着音乐声越来越大,当开路两只幽灵出现在街道尽头,宛如两道阴冷的寒风,瞬间席卷了整个场面。原本喧嚣的街市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按下了静音键,所有的叫卖声、谈笑声都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我的天啦!”当挤在前面的游客们害怕得往里缩时,埃文斯趁机挤了上去,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一“奇观”,不管是走着走着突然剥开脸皮的画皮、还是随机指定一位游客看脸的裂口女、抑或是来自远古召唤般的木乃伊、极度丑陋,看一眼都觉得伤眼睛,带着腐烂气息的食尸鬼……埃文斯简直一整个目不暇接。
直到那游行的队伍离开他的视线,人群中才响起窃窃私语般的议论声,埃文斯此刻如同霜打的茄子般,蔫蔫地叹了口气,“这简直……我做梦都想不出那么多可怕的亡灵。”
有的亡灵他倒是能认识出来,但就算把整个卢恩顿的亡灵都揪出来,也凑不出那么多,更何况,其中大部分都各有特色,仿佛其他国家或文明的产物,对埃文斯来说,这就像一个文化盲区一般,“欢乐之家的经理那么厉害的吗?这么多的亡灵都能找出来?他们到底从哪里翻出来的?”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想要获取其他国家——特别是偏远国家的信息,简直难如登天。
“是啊,”助理都有些向往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装扮的,看起来太逼真了。”
“真是大场面啊,”埃文斯仍在感叹,“恐怕就连坎特音乐厅都无法制作出这样的场景。”
在此次万神节活动之后,欢乐之家的名气都能越过这个全卢恩顿最大、最有名气的音乐厅了。虽然说,前几次的戏剧表演就已经压过了坎特音乐厅的风头,但前几次对垒时间都是错开的,最接近的一次,也不过是魔术表演和《鸦羽之宅》,期间还错开了半个多月。@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一次可谓是明刀明枪地决战万神节之巅,只要看看明天报纸上的报道,便可知道是哪一方的胜利,但埃文斯认为,在如此有创意的大场面之下,坎特音乐厅就算再不服气,恐怕也只能含恨败北。
“没事,”埃文斯安慰自己,“和欢乐之家距离那么近,他们吃肉,我们也能喝口汤。”
现在的他们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而另一边,中途开溜的伯克利公爵和诺曼伯爵,回到了属于他们的万神节派对上,见诺曼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伯克利不禁问道,“你在想什么呢?刚才被吓到了?不会吧不会吧?这就被吓到了?”
诺曼伯爵丝毫没有接受伯克利的挑衅,如平常一样地说道,“我在想……这些怪物该不会是真的吧?”
“真的?”伯克利用一种圈外人不知情的口吻困惑地问道,“怎么会是真的?你在想什么呢?”
诺曼耸了耸肩,从侍者托盘上拿取一杯麦芽酒,“我只是觉得,那些怪物,一般人可想不出来。”
“或许这世界上就是有想象力格外丰富的天才呢,”伯克利不以为意地道。
“或许吧,”诺曼伯爵不置可否地道,反正他就是一个执行官,动脑子的工作,就交给动脑子的人好了。
此时,一位他们共同的朋友便走上前来,同样拿了一杯麦芽酒,向两人打招呼道,“你们刚才去哪里了?怎么一直没见到你们的人影?”
伯克利自然地转移了话题,告诉这位热心的朋友,他们刚才去了报纸上宣传已久的亡灵集市,顺便看了看亡灵游行,这一新奇的话题让贵族少爷们大呼“你们居然不带我去!”顺便询问了好久关于他们此去的感想,“其实我也看了报纸,但是总觉得这种活动肯定有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