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苏捋顺着线索,大概推断出这么一个过程,也不知自己猜的对不对。
*
汉
“终究还是反了。”汉武帝刘彻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眼神中难得露出疲惫,其实少傅石德分析的没错,不管太子刘据参没参与巫蛊事件,他们父子二人间都会产生间隙。
先下手为强的确没错,这一点汉武帝刘彻还是欣赏太子刘据的,为君者就要恨一些。
但是他也得看清自己手里有什么筹码,当年公子扶苏手上有三十万大军,他明明可以造反而没反,但是刘据的手中却没有太多筹码。
汉武帝刘彻对自己还是有自信的,即便到了晚年,凭着自己的功绩和皇威,太子造反怎么可能成功。
已经猜到结局的汉武帝刘彻心里更难受,晚年失去一手培养起来的继承人,大汉会如何?
【路人甲】:凭着太子刘据会造反这点,他就和公子扶苏不一样,我倒觉得太子刘据没那么软弱。
【路人甲】:软弱的人只会自杀,可不会造反。
公子扶苏……
赵德昭……
【路人甲】:只是太子刘据的对手可是汉武帝刘彻,别看汉武帝刘彻晚年是昏庸了点,但是武皇帝一打仗就立马不昏庸了!
【刘据接受了少傅石德的建议,决定不坐以待毙,太子刘据先派他手下的人假扮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
但可惜的是只逮捕了江充,苏文等人却跑了,可以说第一场谋划太子刘据就失败了。
随后太子李据又开始接管长安的兵力,远在甘泉宫的汉武帝刘彻得知了消息。
汉武帝不愧是汉武帝,即便到了晚年武力值还是在的,他仅用了三天便调兵遣将。
一场内斗开始,长安城的百姓不知汉武帝没死,他们以为有人要造反,于是跟着太子刘据抵抗,而太子刘据也不知汉武帝刘彻到底死没死,也拼死抵抗。
这一站死了几万人,全都是对汉朝忠诚的百姓士兵,但却没有赢家。
最终,汉武帝刘彻胜利,刘据自杀而亡。】
听到这,汉武帝刘彻觉的自己瞬间苍老了,到底为何,他们父子会走到今天的地步,明明刘据是他一手培养的起来的太子,为何这般。
【赵匡美】:我特别好奇,到底太子刘据有没有行巫蛊之术呢??
第362章
【咱们先来看看巫蛊之祸的后续, 首先汉武帝刘彻封赏了所有参与到此次“太子造反”中的官员。
商丘成、马通、景建、张福昌、李寿这五个人都被封侯。
公元前90年,这个时间点咱们之前提过,是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发动最后一次战争的时间点,此次出征的三人是贰师将军李广利, 还有在封侯的商丘成和马通。
在他们三人出征后, 巫蛊之祸还没有结束, 有宦官向汉武帝刘彻举报丞相刘屈氂行巫蛊之术。】
*
蜀
“爹, 这不是咱的老祖宗么!”阿斗拔高了语调,“被诬陷的先祖。”
阿斗坚信他家先祖才不会行什么巫蛊之术, 明明是别别人陷害的!!
【阿斗】:我老祖宗!
【刘屈氂是中山靖王的儿子,刘备也是中山靖王的后人,这么算刘屈氂的确算刘备的先祖。
而刘屈氂在太子之乱中立下大功,太子死后,他和大将李广利一直想拥立昌邑王为太子, 昌邑王就是李广利的侄子。】
汉武帝刘彻深深叹了一口气, 讲真他没有想到汉朝也会有皇位之争。
他对刘据的太子之位很坚定, 从小就把他当一个之君培养。
汉武帝刘彻不怎么相信刘据会行巫蛊之乱, 根本没有什么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他何必如此?
自己年岁已高,的确需要一位守城之君。
就算自己得知太子行巫蛊之术, 也会派人仔细调查, 自己都这个岁数, 怎会轻易的换储君。
汉武帝刘彻伤心于他们父子二人间竟无半分信任。
【在这提前说一下, 太子刘据死后, 汉武帝刘彻并没有立太子,直到他死前几天才立刘弗陵为太子。】
【路人甲】:汉武帝刘彻对太子刘据的还有感情, 这就是信息差导致的
【路人甲】:怎么太子刘据杀江充之前不和汉武帝刘彻透个气,还放走了几个, 让他们反去汉武帝那告状。
【赵匡美】:会不会太子刘据真用了巫蛊之术来诅咒汉武帝?
【路人甲】:可是他图啥,看汉武帝刘彻对昌邑王他们的态度,根本没有立他们为储君的打算呀!
【赵匡美】:前面不是杀了公孙贺么?
路人甲和赵匡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乐瑶停顿下来看着她家粉丝的争辩,这件事情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定论,乐瑶也不好说支持谁,反正哪个观点都是有道理的。
【根据史书记载,随着汉武帝刘彻的深入调查,发现不但刘屈氂的确行巫蛊之术,大将李广利也参与其中,甚至大将李广利出征之前还嘱咐刘屈氂拥立昌邑王为太子。
因此汉武帝刘彻处死了刘屈氂一家,李广利的妻儿虽没被处死,但是被关押到大牢。
这也是为何李广利此战开始急于将功赎罪,但可惜的是他不但失败了还被匈奴俘虏,因为李广利的投降,他的妻儿全部被株连处死。
除了刘屈氂,咱们之前说的在巫蛊之祸中被封候几个因为各种原因都死了,包括始作俑者的江充。】
【赵匡美】:看看江充都死了,那还不是汉武帝后悔了!
【路人甲】:汉武帝后期休了思子台,应该是后悔了。
【路人甲】:但是汉武帝可没赦免太子刘据的后代,所以太子刘据不一定清白。
【接下来咱们就说说关于太子刘据到底有没有参与巫蛊之祸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巫蛊之祸完全是汉武帝刘彻一手策划的,目前是为了让刘弗陵登基。
所以汉武帝刘彻不但杀了太子和支持他的公孙贺,之后又杀了昌邑王和他的母后。】
汉武帝听此直道一句,“荒唐!”
自己就是再糊涂也没糊涂到如此地步,让一个几岁的孩子成为太子,如今不等着被全权臣和外戚架空皇权么?
除非是自己的成年的儿子都死光了,不然自己定不会立一个孩子当皇帝。
现在汉武帝刘彻特别想知道太子刘据于巫蛊之祸参与程度到底有多深,还有自己其他几个儿子的所作所为。
如今这些事情还没发生,一切都可改变,重新培养接班人也都来得及。
但目前为止,汉武帝心中最理想的人选还是刘据。
卫青还有公孙贺他们也觉的荒唐,他家陛下不至于昏庸到如此地步,卫青是眼见着汉武帝刘彻扶持太子和卫家,可以说毫不保留,不可能为了一个“十四个月”的传言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路人甲】:汉武帝刘彻有几个儿子来着?
【汉武帝刘彻活到成年的儿子一共有六个,长子就是太子刘据,随后是王夫人所生的齐王、李夫人所生的昌邑王,还有令一位不是很得宠的李夫人生的燕王和广陵王,以及最小的儿子刘弗陵。
到公元前91年,也就是巫蛊之祸爆发前,齐王已经死了,汉武帝刘彻还生了五个儿子,昌邑王、燕王、广陵王三人在封地为王,太子刘据和仅有三岁的刘弗陵在汉武帝刘彻身边。
话题又跑了,咱们接着分析分析汉武帝刘彻支持三岁刘弗陵可能性有多大,首先汉武帝在培养太子方面可谓特别上心,之前咱们也说过汉武帝刘彻时不时让太子监国。
并且汉武帝刘彻还允许太子建立自己的势力,从汉武帝刘彻给太子刘据修博望园就能看出。
之前咱们说过汉武帝刘彻嫌弃太子软弱,但是这是出自于《资治通鉴》,在《汉书》里却没有提,因此汉武帝刘彻到底有没有嫌弃太子,目前没法断定。】
“若真软弱,怎会造反。”汉武帝刘彻道,若刘据真是软弱的性子,自己也不可能培养他为太子。
汉武帝刘彻觉的资治通鉴着实不靠谱,回头他要叮嘱司马迁不要乱写,不要带什么个人情绪。
【而燕王、广陵王两人在史书上有汉武帝刘彻厌恶两人的明确记载,昌邑王目前没有找到什么记载。
至于刘弗陵,直到太子刘据和昌邑王死后,汉武帝刘彻才说这孩子像他,但是在刘弗陵出生的时候,的确得到了重视。
但如此重视的儿子,汉武帝刘彻在自己要死的时候才立为太子,反正态度不明。
大家觉的第一种说法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直播屏幕前出现了选择的按钮,众帝王都选择了否。
立一个小儿为太子,就算天资再厉害,终究是有被篡皇权的风险。
【第二个说法,太子刘据是被昌邑王所害,目的是为了让昌邑王当太子,但是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钩弋夫人又谋划陷害了李广利,也就是昌邑王背后的外戚。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除了刘弗陵外,包括钩弋夫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死了,且昌邑王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死因。】
【路人甲】:主播,你又跑题了,怎么开始讨论刘据怎么死的,开始不是分析刘据到底有没有行巫蛊吗?
【刚才咱们分析的以上两个说法都是认为太子刘据是被冤枉的,他的死完全是因为汉朝内部的权利斗争,也就是太子刘据没有行巫蛊之术。
接下来咱们再分析另一种说法,太子刘据行了巫蛊之术。】
汉武帝刘彻的表情严肃起来,他在想若太子真动了心思,日后他该以什么态度对太子刘据,难不成就为了未来之事,废了自己选定的太子么?
若是之前,汉武帝刘彻绝对不是犹豫的人,但是听了后朝那么多事情,他深深体会到培养后代的重要性,目前来看,太子是最好的候选人。
第363章
【首先目前多数认真汉武帝刘彻是误会了太子, 因为他后来杀了苏文、江充这些巫蛊之乱的始作俑者。
并且汉武帝刘彻为了怀念太子刘据还建了思子宫、归来望思台来表达自己对太子的思念。
以上之前代表汉武帝刘彻对太子的思念而已,但是汉武帝刘彻并没有赦免太子的子孙,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刘病已并没有被赦免, 并且刘病已还差点死在了牢中。】
【赵匡美】:也是, 汉武帝刘彻怎么不赦免刘病已。
这点一直被赵匡美忽略, 他的关注殿都在汉武帝刘彻建立的思子宫。
“大哥, 你说汉武帝刘彻建这个宫,是不是为了安抚站队太子的那些官员?”
赵匡美忽然冒出这么一个想法, 刘据当了这么多年太子,肯定有自己的班子,如今太子自杀而亡,那些官员定人心惶惶。
此时汉武帝刘彻若表现出思念太子的样子,那些官员便放心了。
赵匡胤点点头, “倒是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