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_分节阅读_第340节
小说作者:近日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79 KB   上传时间:2025-02-23 16:20:05

  如此大的藩镇一下变成了小的藩镇,大有汉朝当年削藩的意思。】

  唐宪宗李纯入神的听着,他之前真没想到还能这样削藩,当真是出乎意料。

  【眼看一切都进行的特别顺利,但是偏偏有搅屎棍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跳了出来,他看出了朝堂温水煮青蛙的政策。

  若是王承宗同意了,日后朝堂必定会一步步瓦解所有大的藩镇,于是他及时劝阻了王承宗。

  王承宗觉的有道理,于是又反悔,然后王承宗把朝堂任命的两州节度使直接抓起来关押。

  这明显要和朝堂硬碰硬了!】

  “唉。”唐宪宗李纯叹气,他就知道事情不会如此顺利,还是得打。

  【唐宪宗李纯大怒,于是决定出兵讨伐成德,还下诏剥夺王承宗的所有职位。

  但是吧,唐宪宗李纯出兵遭到了群臣的反抗。】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

  正因为他们知道唐宪宗李纯削藩成功,因此不由的自责起来,觉的是不是自己太怂了,老是阻止陛下的削藩大业。

  【但是众臣这次反对唐宪宗李纯是有理由的,因为唐宪宗李纯竟然让宦官担任主帅。】

  【唐代宗李豫】:主帅!!!

  【唐适宗李适】:主帅!!!

  【唐顺宗李顺】:主帅!!!

  李豫他们祖孙三人处于巨大的震惊当中,他们本来对唐宪宗李纯寄予厚望,觉的他是唐朝后代皇帝中出类拔萃的。

  作为皇帝他能广开言路,关键还特别听大臣劝,知道分析当下的实际,是个好帝王。

  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突然发昏……

  *

  唐太宗,唐

  唐太宗李世民刚松开的眉头再次紧皱了起来。

  李治听李纯这般,心里更加自责,他的后世子孙怎么一个个都是这个德行。

  开始当皇帝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就发昏了,看看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发昏,唐德宗也是,万万没想看起来英明的唐宪宗也是。

  *

  唐宪宗,唐

  听到自己竟然用官宦为帅,李纯虽然有些震惊,但是他觉的既然神迹说自己平藩成功那就是证明这宦官用的不错。

  不要歧视宦官,宦官也是有能力的。

  唐宪宗李纯继续听,等着事情的反转。

  【眼见众臣如此反对,但是唐宪宗李纯仍旧让宦官吐突承璀任主帅。

  有战功的大将不用,偏偏让一个太监任主帅,用脚指头想想就知道手下的将士会不会服气,唐军还没开始打,内部就混乱了。

  在宦官吐突承璀的指挥下,唐军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并且还连续折损将士。

  眼看如此打下去,只会把刚恢复元气的朝堂拉跨,敢于直谏的翰林学士白居易言辞激烈的要求撤军,及时止损。】

  “扯呀,赶紧扯呀!”李适着急的拍大腿,他不顾名声给后朝攒的钱,不是让李纯这么败的。

  【但是大军都派出去了,唐宪宗李纯又拉不下脸,他希望能有个奇迹……

  但是怎么可能有奇迹呢,节度使卢从史早就和王承宗内应外和了。

  对了,这个节度使卢从史因为支持唐宪宗李纯主站,因此得到重用。】

  李纯的脸煞白煞白,他没想自己还没到晚年竟然就昏庸了,这和他皇爷爷有什么区别。

  如今唐军士气大落,撤军固然有损颜面,但是继续打下去,有损的不止是颜面了……

  【幸好和朝堂打了十个月的王承宗也不想到了,他和朝堂低了个头。

  唐宪宗李纯终于找到了台阶,实际上他也知道自己应该撤军,但是颜面实在过不去……

  这场大战可是让朝堂丢尽了颜面,不过好在唐宪宗不是唐德宗,失败之后他会反思。

  随后他就罢免了宦官的军职,不再一意孤行,听取群臣建议。

  终于在812年,唐朝又等到了削藩的机会,这次是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病逝,他的儿子田怀谏接任节度使,然而田怀谏只有十一岁。

  唐宪宗又找众臣商量,宰相李吉甫主战,但是宰相李绛却反对,认为还是之前对付李师道的方法稳妥。】

  *

  唐代宗

  “让你们二人,该如何选?”李豫提问李适和李诵。

  “不打。”李适道。

  “不打。”李诵的已经和他家父皇一样。

  “为何?”李豫问。

  “之前成德之战大败,唐军哪有实力再打。”李纯道。

  李豫看向李诵,示意让李诵说说自己的理由。

  “如今魏博的政权不稳,那些将士怎么会服气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如此必定会发动政权拥立新的将士为节度使。”李诵开始认真的分析。

  “若是魏博兵变,就打乱了藩镇父承子业的规矩,其他藩镇定会趁机对魏博发难,而造反上位的新魏博节度使最好的选择就是归顺朝堂。 ”

  李适听自家儿子分析的如此透彻,不由惊讶,他的儿子竟然如此厉害?

  【这次唐宪宗李纯再次听取了李绛的意见,继续按兵不动的观察,反正也同意也不反对田怀谏任命节度使。

  最后事情果真和李绛料想的一样,魏博发生了内乱,田家旁支的田兴发动政变夺权,随后又归顺朝堂!

  朝堂不废一兵一卒就收复了魏博!】

  唐宪宗李纯看李绛的眼神都不对了,天赐良臣啊!

第332章

  【随后唐宪宗李适又听从李绛的意见开始在边境屯田。

  这次平藩, 李绛可谓是劳苦功高,但是大臣的功劳太高了,总会让帝王忌惮,何况李绛特别喜欢直言上谏, 和当初的宰相杜黄裳一般。】

  唐宪宗李纯不知该如何骂自己, 他登基之前明明是希望自己能和太宗一般广开言路。

  好不容易遇到了良臣, 自己如何又良臣不信任……

  唐宪宗李纯以此为戒, 既然神迹已经警戒自己,自己定不会猜忌良臣, 李绛和白居易等人他都会重用。

  他们说话难听就难听一些,毕竟都是为了自己好。

  【于是唐宪宗李显又让在任职的西川节度武元衡入朝,之前武元衡当过宰相。

  他和宰相李吉甫一样都是主张以武力镇压藩镇的强行派,李绛眼看他家陛下调整了宰相班底,自然也知道他家陛下的用意。

  于是宰相李绛以足疾为由, 辞任宰相一职。

  唐宪宗李纯自然同意, 但是他也没有怠慢李绛, 而是让担任闲职。】

  *

  唐代宗

  李适又担心起来, 他怕李纯会突然变的昏庸,毕竟他们老李家有突然发昏的基因。

  和李适不同, 李诵倒没担心, 毕竟按照神迹所述李纯平藩成功, 要昏庸也不是这时候昏庸。

  【并且过了几年, 唐宪宗李纯还把之前贬黜的宦官吐突承璀回朝, 重新掌管禁军。

  没办法,自打安史之乱后, 老李家已经骨子里不信任武将。

  正如宋朝也吸取了唐朝的经验,一如既往的不信任武将。】

  *

  宋

  赵匡胤无奈的叹气, 没错,他不信任武将正是因为唐朝的教训。

  但是不信任武将又回带来新的问题,如何平衡当真是难。

  【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逝,他的儿子吴元济故意密而不发,他想先掌权,于是他派使者去长安,要求朝堂任命自己为节度使。

  而这个使者杨元卿直接向朝堂交代了杨元卿已死,吴元济密而不发。

  若是大臣李绛还在,定会劝说唐宪宗李纯继续妥协,毕竟吴元济如此着急的想要继任,定会妥协。

  但是宰相武元衡和李吉甫都是主战派,他二人上谏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收复淮西。

  休养生息这么多年,唐宪宗李纯也觉得可以打!】

  天幕中出现了李纯、武元衡和李吉甫的卡通形象,只见他们三人特别兴奋,头上都顶着一个大字,“打!”

  【但是唐宪宗手下的大将严绶却是个无能之辈,眼看唐军此次出兵的战果就和当年的太监吐突承璀一般……

  随着唐军大败,其他节度使又开始蠢蠢欲动,李师道派人烧了洛阳的粮仓后竟然派人刺杀了宰相武元衡,最后武元衡横尸街头……】

  唐宪宗李纯!!!

  武元衡!!!

  众臣!!!

  【与此同时,王承宗也开始蠢蠢欲动,此时的朝堂可谓背后受敌。

  唐宪宗李纯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大将李愬出现了!他的父亲是大将李晟,所谓的虎父无犬子。

  此时的大唐已经打了四年的仗,好在有唐德宗剩的家底,朝堂只能勉强维持。】

  李适听神迹如此说,心里说不上什么滋味…

  自己这家底哪是攒的,分明就是抢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8页  当前第3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0/3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