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听此眉头就没舒展过,虽为后朝之事,但却让人恼火。
王翦已经被气的头顶发晕,大宋这都是什么皇帝,对敌人仁义如此?
如何,敌国是亲儿子???
就是亲儿子,也得诛之呀!
“何为养虎为患,此乃养虎为患。”嬴政对他的儿子们道,这也是为何秦以法家思想为主。
公子扶苏若有所思,这与夫子教于他的不一样。
只能说人心险恶,但不能因此就不信人心。
看秦朝臣子,尽是忠良,为君之,忌猜疑。
【到了宋仁宗赵祯,西夏李元昊打算称帝,但还有顾虑。
但一件事却彻底打消了西夏李元昊的顾虑。
嵬名山遇是李元昊叔叔,他见李元昊残暴,怕有朝一日自己性命不保,于是带着全家老小来投靠大宋。
边境的官员慌了,不知该如何,若是处置不好怕不是要引起战争。
众人皆知他们官家爱好和平,不喜战争。
思来想去,边境官员竟然把嵬名山遇捆绑着又送回西夏,嵬名山遇绝望。】
【李元昊还担心嵬名山遇一旦投宋,那西夏机密均被大宋得知,于是李元昊惶恐不安,但万万没想到大怂官员竟然把人送回来了。
长时间的重文轻武以及宋朝的冗官现状,导致很多官员不作为,正是这种不作为给大宋埋下大祸。
如此,李元昊对大宋再无忌惮,他处死了嵬名山遇,杀鸡儆猴,随后直接称帝!】
赵匡胤重重拍了桌子,直接把桌子拍断,“宣太医。”
【李元昊还特意上表宋仁宗自己称帝了。
但宋仁宗却没立马做出反应,他得先和臣子讨论讨论该如何。
直到半年后才做出反应,一,废李元昊的大宋官职,二,经济封锁西夏,三悬赏李元昊人头。
但,并未打算出军。】
【李元昊主动出击,宋夏战争爆发,长达三年。
因常年的重文轻武,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宋朝三战三败。
宋仁宗的心态明显打崩了,把指挥的官员全部贬官宋军士气大衰,宋朝财政吃紧。
西夏也没好到哪去,常年征战,西夏民不聊生,又遇天灾。
倘若宋仁宗再坚持一下,虽打不过西夏,也能拖死西夏。】
“打不过,拖死你?”赵德芳被气笑了,怪不得神迹说他们是大怂,是真怂呀。
赵匡美也没了开玩笑的心思,“侄子,你累了,我来打。”
赵恒和赵光义看向赵匡美,是宋仁宗,关他们什么事!
【历庆三年,西夏求和,对西夏忌惮的宋仁宗答应议和。
宋仁宗的底线,是要称臣不打仗就行,保留皇帝名字号也可以,不就是个名号么……
但手下议和的官员庞籍还是有底线的,称臣还留帝名,算什么!
西夏官员又提出,不称帝可以,那你得两国议和书里的西夏国号改为“吾祖”
没错,我叫你爸爸,你喊我祖宗!】
*
明殿。
“皇爷爷,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朱瞻基气的不行,“太爷爷呢,直接灭了他们!”
之前朱叫门那个败家子,好歹后面有接盘的朱祁钰。
杨广那个败家子就作了十四年,隋就灭了。
可这宋朝,就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样,一下一下的气死人啊啊啊!!!
朱高炽算了算,那时候太祖还没出生呢……
【朱棣】:真是仁君。
看朱棣发言,乐瑶想起来一个事。
【插一句,明朝也有庙号为仁的帝王,朱高炽明仁宗】
朱高炽!!!
“爹,下个败家子,不会是你吧?”朱瞻基眼睛瞪大,朱高炽被噎的一个字说不出来。
朱瞻基小手拍拍自己,“没事,儿子给您兜底,我肯定不怂!”
朱高炽……
【宋朝当然没有答应,除去这个,签订了庆历和议。
西夏称臣,宋每年赠与西夏银七万两、绢布十五万,茶三万斤。
要说大宋就是有钱,别人称臣都上供,到大宋就给钱。】
【说到银子,咱们正好唠唠为何宋朝经济如此发达,百姓的赋税为唐朝的几倍,特别到了宋仁宗,他明明那么节俭,他殿里的被子多年未换,都洗的掉了色。
还有舍不得和羊汤,这个之前说过。
可以说是难得律己的帝王,但是如何国库入不敷出?】
乐瑶又插了一个小动画,皇帝穿着补丁衣服,下面的大臣却珠光宝气,伸手和皇帝要钱,那卡通皇帝头上两个大字,“没钱。”
第28章
【宋朝的国库也不是一个朝代就亏空的,是经过几代人努力才亏空的!】
乐瑶语气高昂,这种慷慨激昂的声调仿佛是在夸大怂,真能作!
赵光义…
赵恒…
干脆点名道姓算了,还几代人,往上数不一共才三代么。
【先说说对外方面,从宋真宗的壇渊之盟年年给辽三十万,到宋仁宗时期,再次给辽国增加赔偿的银两。】
又加了??
赵德昭和赵德芳齐声道,宋仁宗是觉得他爹给的少了?!
怪不得宋仁宗死的时候辽国哭呀,能不哭么,摇钱树没了……
【嬴政】:如何,又输了?
嬴政都已经学会吐槽了。
【这次倒不是输了,再说,宋也不敢打。
这次只是辽单纯出来敲竹杠,这不宋夏之战么,辽说西夏为宋朝之臣,宋不该讨伐。
辽说,你这样不对,要不给辽国关南十县,我就不管这事了!】
“竟然能不要脸到如此地步,比赵恒的脸皮还厚。”赵德芳感叹。
赵匡胤倒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辽国一向如此无耻,只想着掠夺大宋。
看来,必须在自己有生之年把燕云十六州收复回来,还有西夏。
定难军五洲竟然日后会成大患。
“官家,药熬好了。”太医递上药来。
赵匡胤一饮而尽,“再来一碗。”
太医???
赵匡胤打算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别和神迹说的死的不明不白。
在他死之前,定要好好培养下一代!
赵匡胤看向赵德昭、赵德芳还有赵匡美,这灼灼目光整的三人表情瞬间变严肃起来。
父皇要干啥?
皇兄看我作甚?
“宣朕旨意,让众将军进宫。”赵匡胤道
听神迹的同时,赵匡胤已经着手打算整治朝堂,之前的杯酒释兵权,不过是怕在出现第二个黄袍加身,不想造成了宋朝之后的羸弱。
赵匡胤想明白了,如今的大宋还不是大统一王朝,外患之多,只有兵强才能护住大宋!
当然,赵匡胤也不会重武轻文,物极必反这个道理他算明白了。
正在府上闲的无聊摸鱼的将军们忽然得到入宫圣旨。
众将军???
官家这是作甚???又得喝酒么……
【宋仁宗得知后夜不能寐,给地不行,但是给钱给银子可以,要不送公主和亲,要不增加对辽国的岁币。
辽国本意敲诈,当然选银子,如此在原来三十万的基础上,宋又多加了二十万。】
卡通皇帝小人出现,手捧着银子,头上一行字,“能用银子解决的都不是事!”
【说完外患,在说说内忧。
从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大招官员,宋朝的官员待遇多高呀,都得朝廷出银子养着。
宋太宗时期还好,毕竟宋太祖赵匡胤攒的家底多,加上宋太宗赵光义虽扩招官员,但原本的基数小。】
【宋真宗赵恒时期就比较严重,为官者有将近一万人,而手下的差吏多达十九万,宋仁宗时期更严重,为官者四万余人,手下差吏四十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