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辽国对自家儿子这么好,跪在地上的赵恒忿忿不平,他儿子能得此殊荣还不是因为他的壇渊之盟,起码有他一大半的功劳!
赵恒想邀功,又怕一旁虎视眈眈的赵德昭打他…
不过,他儿子这么厉害,他皇叔能不能看在他儿子的面上抹了他造反的罪名?
虽然神迹都是在夸赞宋仁宗的“仁德”,连敌国都为他哀悼,按理说该是一位好皇帝。
但是赵匡胤听的心里很是不舒服,他对付了一辈子的辽国,深知贪得无厌觊觎觊觎大宋的辽国是如何德行,如今竟为大宋皇帝举国哀悼,不舒服,着实让人不舒服。
虽然神迹还未往后详说,但是能让虎视眈眈的敌国如此痛心,真是好皇帝?
赵匡胤觉得若自己此刻暴毙,敌国辽军怕不是要欢天喜地的大庆三日。
*
秦殿
“让敌国举国哀悼,扶苏你如何看。”秦始皇派人把自己的儿子们都传唤于殿中,一同看神迹。
通过后世的明朝的朱叫门,隋朝的败家子隋炀帝杨广,宋朝的怂蛋父子帝王,接连的几个败家玩意忽然让秦始皇意识到教育子嗣这个问题。
一个长久以来被秦始皇忽略的问题,秦始皇嬴政的心思全在治国平天下,如何加固大统一王朝,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
如此嬴政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思教育皇子,他把皇子托付于他们的夫子,嬴政相信虎父无犬子。
看他们大秦帝国就知道,秦朝的几代君王没有掉过链子的!
但听神迹所述败家子多了,秦始皇嬴政还是有些许担心。
被点名的长子公子扶苏上前,“儿子以为能让敌国如此,实乃明君。”
公子扶苏眼神中带着些许崇拜,也不知自己能不能做如此明君。
秦始皇嬴政皱眉,显然这个答案并不让他满意,让敌国痛哭流涕,真正的明君,若是死了敌国该举国欢庆才是。
“ 将闾,你以为呢?”嬴政又问次子,公子将闾向来谨言慎行,“儿子不敢随意断言。”
不说便不错。
“公子高,又如何认为。”嬴政不甘心的又问第三个儿子。
公子好为人耿直,“神迹赞他为好人,那就是好人!”
秦始皇继续问,直到问到他最小的儿子胡亥。
胡亥方才走神,压根没看什么神迹,只能照葫芦画瓢,把哥哥们说的挑好的重复一边。
“子婴,你如何认为。”儿子都问完了,嬴政又问起侄子。
“子婴认为,被敌国哀悼,并不能所证为明君,怕不是不被忌惮的庸君。”子婴说出自己的了结,嬴政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
明殿。
“皇爷爷,他真的是明君么?”朱瞻基还没看到宋仁宗的史记,不知神迹是不是在讽刺。
“朕以为不是。”朱棣一口否认,宋仁宗在位期间,大宋虽繁荣昌盛,但对外之策却让朱棣嗤之以鼻。
【宋仁宗为人仁厚,勤俭节约,对臣子宽厚,宋仁宗赵祯特别推崇无为而治,把皇权下方,形成了宋朝独有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即,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和臣子讨论,不能由皇帝一人决定,如此相互制约,维护了朝堂稳定。
同时也让士大夫手上有了更多的权利。】
经典动画又出现了,卡通皇帝和卡通臣子平起平坐,头上几个大字,“好朋友!”
【宋仁宗仁慈到什么程度呢?说几个小故事,宋仁宗口渴难耐,偏偏忍着,问他为何,原是担心自己说口渴,会有宫人受到惩罚】
好人!
文字特效出来,这可不是乐瑶故意弄的,不知道是不是直播的特效文字出bug了,不过配合的还挺有意思的。
【宋仁宗时期,税收是唐朝的几倍,朝堂可谓十分富裕,但他特别节约,有一天他想喝羊汤,可转而一想,若百姓都知我爱羊汤,怕每日又要多杀几百头羊,伤害生灵又太为奢侈,最终没喝。】
好人!
【宋仁宗还特别听臣子劝,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从不一意孤行,像是实行新政后,有众官员反对,宋仁宗就不在坚持新政。】
【宋仁宗时期,商业活动昌盛,无敌可种的百姓可从商得温饱,在经济的刺激下,四大发明其三都在宋朝出现,还有沈括这样的科技人才,让宋朝走在科学的前沿!】
听到现在,基本都是夸赞宋仁宗赵祯的话,倒是让赵匡美有些意外,他本来以为神迹定会欲扬先抑,如今大部分都是夸赞,真是一位仁义的君主么?
但是赵匡胤却听出一点不对劲,税收是唐朝的几倍?官员反对不执新政?百姓无地可种??
【综上,宋仁宗在期间,宋朝内部算的上安乐,所以宋仁宗驾崩后才得了“仁”的谥号】
【赵匡胤】:那对外如何?
乐瑶见粉丝提问,停顿了一下,想了想。
【对外,宋仁宗也是一个好人,不然他驾崩的时候为何辽国会如此痛哭。】
【路人甲】:辽国哭,不是因为听话的摇钱树死了么?换做下一任还不知听不听话,你说他能不哭么?
路人甲粉丝又跳出来插了一嘴。
说来奇怪,路人甲的弹幕可以被直播间的所有人看见,并且会置顶。
【赵匡胤】:此话是何意?他对辽国之策如何?!
赵匡胤心感到不妙。
【路人甲】:你还是先问问他对西夏王朝吧@赵匡胤
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
赵匡胤使劲看着屏幕,生怕自己看错了,西夏如何成王朝了?
第27章
【当然,西夏成朝,并不是宋仁宗一个人的原因。
从宋太宗开始,西夏隐患的种子就埋下了,到了宋仁宗时期彻底爆发。】
宋光义欲哭无泪,怎么神迹又扯到他头上了,如何,不把自己挫骨扬灰不算完?
【在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后,宋太宗心里大为郁闷。
正逢夏州大乱,夏州主李继捧投奔大宋,宋太宗大为欢喜,既然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收复定难军五洲也可。
但由于操之过急,想学他哥杯酒释兵权,导致李继捧之弟李继迁组织党项叛宋。
从此宋和西夏的拉锯战开始。】
赵匡胤的目光看向赵光义。
这种感觉真是太折磨人了,赵光义有点崩溃,给他个痛快的,死了算了……
【夏太祖李继迁,党项族,大宋赐名赵保吉】
【宋太宗时期宋朝的军事实力还是在的,宋太宗根本没把李继迁放在眼中。
虽然夏太祖李继迁极其折腾,投靠大辽,策反他哥李继捧,陷害李继捧,总之反复横跳,愈战愈勇。
虽如此,宋太宗却未斩草除根,在他假意归降后,赐银州观察史一职。】
“真是仁。”赵匡胤冷声道。
【宋太宗只是养虎为患,宋真宗才是放虎归山。】
赵匡胤的目光又到了赵恒身上。
赵恒的脸色瞬间不好了,神迹不都讲到他那个“仁意”的儿子,怎么还带转回来的?
此时的赵恒一点不想知道未来的自己会干什么,好家伙,好处都让未来自己得了,罪让现在的他受着。
【但是到了宋真宗时期,定难军五洲始终叛乱,被驱逐在外的李继迁请求回定难军五洲。
宋真宗一向爱好和平,早就不想管定难军五洲的烂摊子了。
1003年,他竟然真让李继迁回去担任定难军五洲的节度使。
李继迁做梦都没想到宋真宗能答应!
于是五洲数千里地,成为了西夏崛起的基础。】
“我错了,别打我!”宋真宗赵祯赶紧抱头,怕赵德昭动手。
“你个没脑子的孽障!”
没想到赵光义一个巴掌下来,打得赵恒直接脸着地。
别人打他赵恒都能接受,但是赵光义不行。
“我没脑子不是像您老人家了,你若斩草除根,我至于放虎归山!”赵恒不服。
“你没听爹怂怂一窝,你就是那个爹!”反正要死了,赵恒什么都敢说。
【李继迁得五洲,只是开始。
咸平年五月三月,李继迁率军攻陷灵州,同年,迁都灵州。
眼看西夏迁都成定局,宋真宗不知该如何对付西北边境,于是想到一个主意,不就是要土地么,给你土地,绥州和宥州就给你了!
咱们和平相处,你老老实实做大宋臣子,要啥给啥。】
“不愧是你呀。”赵匡美听的拳头都硬了,一波接着一波的神操作,叫什么宋真宗,该叫宋神宗才对!!
【李继迁死后,西夏局势动乱,本是宋朝收复西夏的大好时机。
但宋真宗不想打仗,就诏安西夏将领,自愿来大宋就给官职。
继续养虎为患。】
宋殿的气氛愈发低沉,赵匡胤的血压慢慢升高。
*
秦殿。